大盤走低,2019年汽車市場加速下墜。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資料,2019年國內汽車總銷量2576.9萬輛,雖然繼續蟬聯全球第一,但也遭遇了8.2%的同比下滑,相比2018年2.8%的跌幅更甚。

來源:中汽協

過去一年,以日系、德係為代表的合資品牌憑藉新品“大躍進”,不斷擠壓自主市場份額,多數自主車企遭遇同比下滑,更有甚者跌幅超過兩位數,豪華品牌無下限的價格戰讓國內自主品牌向上之路舉步維艱。

在備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國內新造車勢力沒有創造奇蹟,年度最慘成為他們的官方人設,面對年度銷量目標集體“啞火”,甚至有些已經胎死腹中。

低迷下行、銷量慘淡成為2019年車市主旋律,優勝劣汰在各個細分市場體現得淋漓盡致,市場冷暖,只有車企自知。在這大浪淘沙的一年,“馬太效應”讓弱勢車企無所遁形,但同時,也催生出新晉“扛鼎者”接棒新一輪週期。

一汽-大眾奪冠,日系兩田超預期

時隔5年 ,南北大眾之爭,在2019年終於有了不一樣的答案。

2019年全年,一汽-大眾終端累計銷量同比增長3.8%,達到213萬輛,這讓一汽-大眾成為國內有史以來首家突破210萬輛銷量大關的車企。而上汽大眾銷量為200萬輛,同比下滑3.07%,與一汽-大眾有著十萬輛的差距。

覆盤一汽-大眾的2019年,之所以能夠時隔5年奪得冠軍,其關鍵就是SUV車型的助陣。直到2018年以前,一汽-大眾還沒有一款SUV,隨著探歌和探嶽的到來才結束了零SUV的尷尬。2019年以來,捷達品牌獨立分拆,捷達VS5、VA3相繼上市,2019年12月,又推出全新小型SUV探影。

來源:一汽-大眾官網

如今探嶽已經連續四個月銷量突破2萬輛,成為合資品牌SUV銷量的新晉冠軍,T-ROC探歌月銷量也穩定在1.5萬輛左右,捷達品牌在上市4個月的時間,總銷量也達到了4.3萬輛。

上汽大眾之所以不敵一汽-大眾,主要是斯柯達品牌脫了後腿,斯柯達在2019年銷量為28.2萬輛,同比下跌17.3%。如果按照單一品牌來計算,上汽大眾大眾品牌在2019年銷量為172.3萬輛,為國內單一品牌銷量冠軍。

能與大眾品牌分庭抗禮的只有日系品牌。

在2019年,豐田、本田在中國的銷量分別為162萬輛、155萬輛,均創下了歷史最佳記錄,日產雖然同比下降了1.1%,但也取得了154.69萬輛的成績。

來源:豐田中國官網

2019年,豐田在華銷量同比增長9%達162萬輛,超額完成160萬輛的銷量目標。其中一汽豐田年銷量為73.8萬輛,同比增長2.0%。卡羅拉賣出了35.78萬輛,佔據了一汽豐田近一半的銷量份額。RAV4榮放則是SUV的主力車型,在2019年達到了12.6萬輛。廣汽豐田方面,則是銷量達到了68.2萬輛,同比增長17.6%。

本田品牌表現也非常亮眼,2019年在華銷量同比增長8.5%為155萬輛,廣汽本田以及東風本田兩家合資公司銷量分別為76.5萬輛、78.8萬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日系陣營在銷量上逆勢增長的同時,在市佔率方面也在不斷比肩德系品牌。豐田在匯入TNGA架構後,多款新車的潛力仍待釋放。包括一汽豐田亞洲龍、廣汽豐田的RAV4兄弟車型“威蘭達”。而本田方面,剛上市的皓影,以及在2020年即將上市的第四代飛度和兩廂思域也將成為銷量擔當。

同為日系品牌的馬自達則有些悲情色彩。2019年馬自達銷量僅為22萬輛,同比下滑16.37%。儘管馬自達把2019年度銷量目標下調至27萬輛,但是本來體量就小的馬自達依然沒有抵擋下滑的大趨勢。

在德系、日系品牌膠著之際,以上汽通用和長安福特為代表的美系品牌則有些存在感不足。

2019年,上汽通用旗下的別克以及雪佛蘭品牌均有高達兩位數的跌幅。別克品牌在2019年銷量為83.73萬輛,相比2018年銷量減少19%。在其產品陣容裡。除了君威、英朗和GL8以外,其它產品都有所下滑,尤其是昂科威,銷量跌幅超過50%,近乎腰斬。雪佛蘭的表現更是差強人意,在2019年銷量為41.35萬輛,同比下滑24.8%。

對於上汽通用來說,2019年下滑並不意外。該公司旗下品牌在2019年大多處於換代期,而且在對待飽受爭議的“三缸機”問題上,上汽通用過於自信地把“三缸機”用在英朗、科魯澤等走量車型上,導致消費者認可度並不高。

來源:福特官網

福特汽車2019年在華銷量為56.7萬輛,同比下滑26.1%,自2017年起福特汽車在華銷量已經是連續三年下滑。其中長安福特2019年銷量僅有18.4萬輛,同比下滑51%。為了復甦長安福特,長安福特2019年連續推出全新一代福克斯、銳際多款新車型。但根據目前情況來看,提振效果並不大。

而市場份額持續走低的韓系品牌,在2019年沒有跑贏大盤。北京現代2019年銷量71.6萬輛,沒有完成90萬輛的銷量目標,而東風悅達起亞2019年銷售28.9萬輛,目標完成率僅為70%。

存在感更低的法系品牌,銷量更是慘不忍睹。神龍汽車在2019年銷量再次腰斬,僅為11.36萬輛,還不及德系和日系旗下一款熱銷車型的銷量。

超七成自主品牌銷量下滑,份額跌破40%

整個汽車市場正經歷史無前例大洗牌,洗牌的“重災區”在自主品牌。

從資料表現來看,在自主車企陣營中,有一半的自主車企銷量直接腰斬,超7成出現同比下滑,直接後果就是自主品牌市場份額急劇收縮。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品牌乘用車累計銷量為840.7萬輛,同比下降15.8%,市場份額直接跌落至40%以下,僅為39.2%,上次跌破40%以下還是在2014年。

來源:中汽協

自主份額收縮背後,兩極分化的趨勢更加明顯。根據車企官方資料,吉利汽車、長城汽車雙雙跨入“百萬俱樂部”,但是有7成的自主車企年銷量還不及10萬輛,其餘像華泰、海馬、力帆等弱勢車企更是被擠壓到市場邊緣。

2019年,吉利汽車雖然出現9.3%的同比下滑,但是以年銷超過136萬輛的成績,仍無懸念地坐穩中國品牌銷量頭把交椅。

吉利是為數不多均衡發展的自主車企,旗下SUV、轎車以及MPV車型都具有不錯的銷量表現。其中轎車車型總銷量為61萬輛,SUV車型達到70萬輛,新能源車型為11.3萬輛,負責品牌向上的領克品牌,在2019年銷量為24.8萬。

作為吉利汽車的老對手,長城汽車在2019年發展的比較穩健,全年銷量達到106萬輛,同比增長0.69%。和吉利不同,長城汽車主要聚焦SUV領域,目前有哈弗、WEY、長城皮卡、尤拉四大品牌,其中哈弗品牌銷量達到76.9萬輛,是名副其實的銷量擔當。

在2019年SUV市場超過15%跌幅的大背景下,長城汽車能夠穩住銷量,足以見其在SUV市場的影響力。

曾躋身“百萬俱樂部”的長安汽車,在2019年車市下滑的過程中,沒能獨善其身。雖然在2019年12月份多款SUV車型銷量暴漲,以同比增長35%,超15萬輛的成績收官。但是在前11個月欠下的“債”實在太多,最終長安汽車2019年全年累計銷售80.3萬輛,同比下滑6.5%。

奇瑞汽車之所以能夠在2019年取得6.9%的正增長,達到63.9萬輛。主要得益於新款瑞虎8以及捷途系列車型的暴漲。定位於經濟家用市場的捷途品牌是2018年誕生的,自上市16個月以來,累計銷量已達到17.8萬輛。2019年全年,捷途累計銷量為13.8萬輛,同比增長245%,成為奇瑞品牌又一銷量擔當。

以新能源制勝的比亞迪,在2019年卻被燃油車“反客為主”。在2019年比亞迪全繫累計銷量45.1萬輛,同比下滑9.8%。其中燃油車型銷售23.19萬輛,佔比為51.3%,新能源車銷售21.9萬輛,EV車型同比增長42.5%。

此外,廣汽乘用車在2019年的表現不盡人意,為38.4萬輛,同比下滑28.14%。而上汽乘用車下降4.08%,上汽通用五菱也有著19.42%的跌幅。作為新能源車頭部企業之一的北汽新能源全年累計銷量15.06萬輛,同比下降4.69%,僅完成22萬銷量目標的68.46%。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高舉高打的一汽紅旗品牌,在2019年銷量突破了10萬臺,實現了約200%的同比增長。

寶馬問鼎豪華車冠軍,二線豪華品牌暗流湧動

在車市下行的今天,消費升級直接推動了豪華品牌銷量的增長。過去的一年,豪華品牌成為帶動車市增長的一大亮點,不少豪華品牌都取得了逆勢增長,但各個豪華車企也都在暗暗較勁。

 頭部豪華品牌陣營中,BBA之爭在2019年終於有了新的“擂主”。2019年,寶馬在中國市場共交付723680輛BMW和MINI汽車,實現13.1%的銷量增幅,創下了公司自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的最好銷售記錄,這也讓寶馬成功問鼎2019年豪華品牌銷量冠軍。

來源:寶馬官網

寶馬在華強勢奪冠,要得益於2019年新車的祕集投放。這一年裡,寶馬全新SUV旗艦X7、中期改款7系、全新一代3系以及X3 M及X4 M以及全新BMW X6等相繼上市,這些新車的投放為寶馬帶來了不小的市場增量。

2019年對於賓士來說或許不太友好。2019年4月份,一女子坐在賓士引擎蓋上維權引發熱議,也導致賓士遭遇了嚴重的品牌形象危機。即便如此,賓士在2019年仍取得了6.2%的增長,全年銷量達到693443輛,如果加上smart品牌,則共計702088輛,同比增長4%,僅次於寶馬。

雖然在華市場沒能超過寶馬,不過在全球市場範圍內,賓士仍衛冕了全球銷量冠軍。賓士官方披露,2019年,梅賽德斯-賓士在全球共計銷售了2339562臺新車,同比增長1.3%,連續第四年奪得全球豪華車品牌銷量冠軍。

在德系三強中,奧迪表現最弱。2019年全年,奧迪在華銷量為68.9萬輛,同比增長4.2%。即便在全球市場,奧迪同樣排在賓士、寶馬之後,2019年奧迪全球總銷量約為1845550輛,同比增長1.8%。

這個結果並不讓人意外。奧迪作為率先進入中國市場並實現國產的豪華品牌,憑藉先發優勢以及官車效應,連續統治了國內豪華車市場近30年。但是自2016年以來,奧迪在中國市場就陷入了瓶頸期,增幅逐年式微。也漸漸被寶馬、賓士超越,接下來或許通過電氣化扳回一局。

豪華車銷量逆勢增長,除了BBA也少不了二線豪華品牌的努力。在二線豪華陣營裡,凱迪拉克以微弱的優勢繼續蟬聯二線豪華品牌領頭羊,僅領先第二名雷克薩斯一萬餘輛。

來源:凱迪拉克官網

2019年,凱迪拉克銷量為21.25萬輛,同比下滑6.8%。下滑原因顯而易見,由於年中國六切換,導致2018年貢獻近6成銷量的ATS-L和XTS在下半年停產停售,造車無車可買的尷尬境地,只有CT6一款轎車硬撐。如今CT5正式上市,CT4也即將到來,凱迪拉克或許能夠在2020年翻身。

在2019年,雷克薩斯銷量達到20.05萬輛,同比增長25%,這也是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首次突破20萬輛。不過雷克薩斯在2019年也頗不平靜,首先因官方漲價陷入輿論漩渦,在2019年年底,還因價格壟斷,收到了一張八千多萬的罰單。

日系其他豪華品牌方面,謳歌和英菲尼迪的表現都不甚理想。英菲尼迪在2019年國產車銷量同比增18.1%,但僅為3.3萬輛,謳歌品牌雖然同比增長63%,但是銷量僅為1.48萬輛。

沃爾沃在2019年的表現可圈可點,15.45萬的成績同比增長18.4%。在2019年,沃爾沃全球銷量還首次突破70萬輛,創下該公司自成立93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新造車集體“撲街”,特斯拉虎視眈眈

誕生於新四化浪潮下的新造車勢力們,彼此之間的差距在2019年越拉越大,根據目前資料,僅有蔚來、小鵬、威馬以及合眾四家銷量破萬。

蔚來汽車在2019年共交付20565輛,雖然未完成4萬輛的交付目標,但也是新造車勢力中交付最多的車企。

蔚來2019年交付資料 來源:蔚來微博

蔚來的2019年可以說是坎坷至極,作為繼特斯拉之後第二家在紐交所上市的電動車企,蔚來在2019年先後遭遇裁員、召回以及持續虧損等負面影響,股價也一路走低,甚至面臨“1美元退市”的危險。在2019年Q3財報釋出後,受營收超預期以及開源節流措施初見成效的利好推動,蔚來才開始止跌回穩,目前蔚來汽車的關注度仍是國內新造車勢力中最高的一個。

威馬汽車在2019年的交付量為16876輛,位居造車新勢力第二。與蔚來汽車不同,威馬不僅面向消費者,還佈局了出行品牌。旗下的“即客行”就與海南政府進行合作,從而佈局共享出行服務。

小鵬汽車在2019年交付量為16608輛,位列國內新造車勢力第三名。小鵬汽車歷來以“智慧化”標榜自己,何小鵬稱,有90%的小鵬使用者每月主動使用自動駕駛,有97%的使用者每月主動使用語音功能,說明小鵬汽車對智慧化的普及還是有著不小的作用的。

和蔚來、威馬以及小鵬相比,哪吒汽車則一直比較低調。目前哪吒旗下車型哪吒N01,補貼後的售價為6.68萬元起。顯然,哪吒汽車走的是更為親民的路線。乘聯會資料顯示,哪吒汽車在2019年的交付量達到10006輛,也是突破了萬輛。

其他新造車勢力,要麼剛完成新車上市,要麼仍在苦於兌現量產的交付,有些新造車勢力更是名存實亡。

相比於新造車勢力面對銷量目標集體“撲街”,特斯拉卻在中國上足了馬力。特斯拉上海工廠僅用2019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建廠、投產以及交付,創造了特斯拉的“中國速度”。

來源:特斯拉官網

與此同時,首批國產特斯拉在交付前夕還宣佈降價3.2萬,這讓國產Model 3的售價直接下探至29.905萬元,比蔚來ES6的售價還要低。

“在宣佈調價的當天下午,特斯拉官網就崩了3次。”特斯拉線下門店銷售人員對未來汽車日報說,國產Model 3宣佈調價之後,門店的客流量也明顯比以往多了好幾倍,現在國產Model 3每天的預訂量已經超過1000輛,完全供不應求。

據瞭解,國產Model 3先期的零部件本土化率為30%,2020年年中將達到70%,預計年底實現100%本土化率。這就意味著隨著零部件本土化率的提升,國產Model 3的終端售價仍有下調的空間。

降價後的國產特斯拉,像一匹餓狼撲向待哺的中國汽車市場,對於這些仍在產品投放期的新勢力車企來說,必將造成巨大威脅。

結語

相較於過去一年的此消彼長,更大的挑戰來自未來。受巨集觀經濟增速放緩、新能源汽車補貼滑坡以及消費需求透支等影響,2020年車市繼續下探仍是大概率事件。

不過,站在新一輪經濟週期前夜,不少車企在2019年下半年實現連續正增長,釋放出一個積極的訊號。中汽協預測,2020年整體汽車銷量或將下滑至2531萬輛,但跌幅會收縮至2%。

與此同時,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按照千人保有量來看,世界銀行釋出的2019年全球20個主要國家資料顯示,中國每千人汽車擁有量為173輛,位列榜單第17名,而美國每千人汽車擁有量達837輛,是中國的近5倍,這意味著中國市場仍有巨大的潛力可挖。

在2019年,在合資品牌不斷擠壓的情況下,自主品牌不斷尋找突圍之路,海外市場正成為未來新的增長點。不少自主車企開始“走出去”,無論是海外建廠,還是去法蘭克福車展“組團”亮相,都顯示著他們對未來的決心。

轉自 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