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自從1956年提出,期間幾經波折,終於在2012年後迎來爆發。AI也從高深莫測的理論和技術逐漸落地,AI+已經代替網際網路+成為新的趨勢。

雖然AI+領域,如智慧家居、可穿戴裝置、教育、醫療等動輒千億市場,但真正滲透了多少使用者呢?使用者的感知和接受度又是怎樣的?

獵豹移動研究中心對此進行AI系列調查,想了解大眾對人工智慧概念及產品的認知、智慧感受、AI產品購買決策等問題。

本文章是AI系列調查中的第一篇,瞭解大眾對AI的認知現狀、AI產品滲透和評價、AI發展態度的看法

目錄
01 調研樣本

02 AI認知現狀:一知半解

03 AI產品:感受到生活更便利

04 AI發展:期待和顧慮並存

05 小豹觀點

調研樣本

我們通過獵豹移動調研平臺,回收有效問卷3625份。樣本概況:男性較多,佔比56%;年輕使用者多,25歲以下佔比45%;低學歷使用者多,高中以下學歷佔比70%;下沉使用者佔比高,四線及以下城市佔比40%。

AI認知現狀:一知半解

一知半解”為大多數大眾對AI的認知狀態,只有20%的大眾自評比較瞭解或非常瞭解AI,甚至1/5網民的沒有聽說過AI。

即便知道AI的大眾,有一半平時也不怎麼關注。只有近三成大眾日常對AI相關資訊或產品保持關注,8%是AI智慧硬體或App的發燒友,時刻關注AI新品的釋出。

將比較瞭解和非常瞭解合併為瞭解較深,我們進一步分析發現:

男性對AI更瞭解,這和電腦科學領域中男性占主導地位有關。

18-30歲的青年對AI瞭解更多,30歲以上使用者對AI的瞭解較淺,青少年和大眾整體認知一致

學歷越高,對AI越瞭解,AI理論和技術難度決定了高學歷人群在這一領域的優勢。

各地區人群對AI認知差異不大,網際網路使資訊在全球範圍內無差異。

對於各職業人群,企業管理者和專業人士(醫生/律師/記者/老師等)兩個人群對AI的瞭解更深入;學生群體中,大學生對AI更瞭解,中學生和整體差異不大;藍領使用者對AI的瞭解最淺

 AI產品:感受到生活更便利

AI+時代,應用AI技術或打著AI噱頭的大量軟硬體產品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我們以滲透性(使用者是否體驗或購買過)和便利性(是否給生活帶來便利性)來評估AI產品對生活的影響。

AI軟體產品

滲透率較高的軟體是智慧語音助手和個性化內容推薦,且使用者非常認可這類軟體對生活帶來便利。這表明智慧語音助手作為一個虛擬形象出現在一款軟體或硬體中,已經被大眾接受並認可。軟體會推薦給我喜歡看的內容已經進入使用者認知。

AI修復老照片,如港臺明星18歲照片,和AI換臉,如回家的誘惑bgm響起,這些現象都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極大程度向大眾普及了AI,給使用者帶來娛樂體驗。而AI換臉app ZAO 卻因為隱私條款爭議頗大,對於這種娛樂性大於功能性的app,使用者對隱私的容忍度更低。

相對而言,選擇智慧客服給生活帶來不便的使用者較多,這可能是因為有時智慧客服無法及時解決問題,給使用者帶來不好的體驗。

AI硬體產品

智慧監控、智慧音響、智慧控制等智慧家居產品滲透率較高,而且80%以上的大眾認為認可智慧硬體對生活的積極影響。

相對而言,機器人系列在大眾的生活中滲透較低,尤其是家庭陪伴類機器人。目前市場上,家庭陪伴類機器人主要以兒童機器人為主,兼顧教育屬性,但兒童語音互動問題仍需解決。

AI瞭解情況影響AI產品滲透

大眾對AI瞭解的越深入,體驗或購買過的AI軟硬體產品越多。使用者在體驗和購買前,更願意先了解AI和產品的相關資訊。

AI發展:期待和顧慮並存

基於對AI認知和現有AI產品的體驗,大眾對AI的未來發展是否有信心呢?我們以情緒感受和顧慮來了解大眾態度。

情緒感受

大眾對AI發展感受積極情緒較多,主要是期待(61%)、好奇(56%),消極情緒較少,主要是擔憂(9%)。在愛德曼2019年AI調查中,當談到技術的現狀和人工智慧的進展時,美國使用者大多是好奇的(46%),只有30%的普通人對AI感到興奮和樂觀。這個結果表明相比於美國民眾,中國民眾對AI發展的態度更加積極。

AI發展顧慮

雖然大眾對AI發展的情緒較積極,但是新聞媒體在不停傳播機器人可能代替人類的焦慮,資料洩漏等負性新聞事件頻發,這些都在不停地挑撥著大眾神經。

使用者最擔心的就是個人資料、隱私暴露。諾頓釋出《2018年諾頓LifeLock網路安全調查報告》,85%的中國消費者比以往更加警惕隱私安全,這一數字在接受調查的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前列。

其次使用者擔心的人際關係冷漠,而且相對而言,女性會更擔心

43%的大眾擔心工作崗位減少,相對而言,普通白領、普通工人、自由職業者、專業人員更擔心工作崗位減少。除專業人員外,其他三類崗位相對不穩定,使用者對崗位的安全感不足。而專業人員,如記者、律師等,網際網路資訊的多樣性對他們的挑戰很大。

小豹觀點

1、從使用者角度出發,傳遞AI價值

使用者對AI的瞭解程度會影響到對AI產品的體驗或購買,對AI越瞭解的使用者,體驗或購買的AI產品越多。打破認知圈層,降低AI認知的難度有利於提高使用者對產品的購買慾。

如何打破認知圈層呢?在AI產品營銷時,應更多從使用者角度出發,不需要介紹AI背後的複雜演算法和機制,將重心放在傳遞AI帶來的幫助或好處,使普通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2、女性需要社會提供更多機會,進入AI領域

女性對AI的瞭解比男性少,而且《2018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人工智慧專業人士中78%是男性,只有22%是女性。社會對性別的刻板印象,使計算機領域女性角色較少。

李飛飛教授在採訪時表示,曾幫助建立一個旨在激發女生對人工智慧的興趣的夏令營。她們收到了多達200份的申請,儘管報名名額只有24個。這表明女性不是不喜歡AI,只是需要更多的渠道可以進入。

3、隱私問題爆發在即

中國人比以往更關注隱私問題,這是好訊息,但同時也說明隱私問題愈發嚴重。目前智慧家居產品,如智慧音響、智慧攝像頭等開始進入千家萬戶,在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同時,也在持續收集使用者資料。大眾為了享受服務,一不小心就會在“監控下”。

資料、隱私監管機制尚不完善。但同時也有另外一種聲音,大資料是AI機器學習的養料,過度的機器監管將損害技術創新。這兩者如何尋求一種平衡是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需要共同去考慮的。

預告:本篇對大眾AI認知進行了探討,下篇主題大眾對智慧硬體產品的使用感受和購買決策。希望大家持續關注。

來自: 小豹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