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答一位網友專案管理問題

pharos發表於2019-06-04
請教兩個問題(書上的話沒有弄明白)

吳吉義編著《軟體專案管理理論與案例分析》一書,我有些地方理解不到,多謝!!

第一個問題:
原話:“在雙程式碼網路圖中,有時存在虛線,虛箭線不代表實際工作,我們稱之為虛工序。虛工序既不消耗時間,也不消耗資源。虛工序的作用有3個方面:即聯 系、區分、斷路。聯絡是指用虛工序來表示相鄰兩項工作之間的聯絡。區分是指用虛工序來避免兩項同時開始、同時進行的工作具有相同的開始節點和完成節點。斷 路是指用虛工序來避免兩個工作之間不應有的聯絡。在單程式碼網路圖中,虛工序只能出現在網路圖的起始節點或終止節點處”。

我有幾點不理解:
1、單程式碼網路圖中,有存在虛工序的必要嗎?本身單程式碼網路圖的箭線就表示工作之間的聯絡,區分就更說不上了吧,因為“區分是指用虛工序來避免兩項同時開 始、同時進行的工作具有相同的開始節點和完成節點”,這個是針對雙程式碼網路圖吧,因為單程式碼網路圖沒有開始節點和完成節點
2、“斷路是指用虛工序來避免兩個工作之間不應有的聯絡”是什麼意思?虛工序不就是用來表示兩個工作之間的聯絡嗎?為什麼這裡出現“不應有的聯絡”,這個“不應有的聯絡”是什麼意思?
3、“在單程式碼網路圖中,虛工序只能出現在網路圖的起始節點或終止節點處”,這個是什麼意思?虛工序起什麼作用?能給出一個例子麼?
比如:有任務A、B、C、D,C的前置任務是A、B,D的前置任務是A、B,這個用單程式碼網路圖應該怎麼繪製?將任務A、B和C連線起來,再將A、B和D連線起來接可以麼?(沒有看見這麼畫的,感覺很亂)

第二個問題:
原話:軟體專案質量是”軟體專案能夠滿足已確定的全部需求的特徵集合”,是能夠滿足軟體專案在專案開始階段確定的功能、效能等特徵的集合。軟體專案質量依賴於專案開始階段通過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
等過程確定的專案需求,包括軟體的功能、執行速度、併發能力、容錯能力、相容性等各種要求。

請問:這句話怎麼理解?我感覺到這句話好像是在說軟體專案過程的質量,又感覺是在說軟體質量,軟體過程一般是用成熟度來衡量啊。如果這裡說的是軟體質量, 為什麼要帶上“專案”二字,有人說軟體質量與軟體專案質量是不同的概念,我在網上沒有找到這種說法的支援,請問它們是不同的概念嗎?如果不是,它們有什麼 區別呢?

穀雨霖答:
不能盡信書。
1、書籍一定會有些所謂理論,對開發專案管理軟體有幫助,實際操作通常沒有人使用。正如第一個問題涉及的。
2、書作者的立足點是不同的,而讀者的背景也不同,很容易讓人困惑。正如第二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屬於理論術語分析,工作時間比較久,不敢妄加解釋。
我來說說第二個問題:
我想作者說得有些模稜兩可。
軟體質量如果是真是硬性區分,我想可以分為軟體交付質量和軟體過程質量。
軟體交付質量,可以是隻軟體產品、軟體專案交付物的質量。交付的是使用者或客戶可驗收使用的軟體,這個軟體的需求在產品或專案之初或過程中已基本確定,包括上面提到的軟體的功能需求、效能需求(含執行速度、併發能力等指標)、安全需求(含容錯能力)、相容性需求等等部分。
軟體過程質量,無容置疑更多是對軟體開發過程中的工作產品(需求設計文件、資料庫表、bug、報告、評審記錄等等)的質量要求,通常是衡量開發團隊在開發過程中符合自身組織在產品、專案開發之前已約定形成規範的程度。自身組織通過軟體過程質量來間接衡量、控制軟體交付質量。一般的甲方、客戶通常不會要求軟體過程質量指標,但對於大型企業分包的專案,它通常會以自己的QA組織的過程質量指標要求供應商提供軟體過程質量資料的。

另外,軟體過程不能籠統用“成熟度衡量”這樣的說法來衡量。成熟度通常指是CMM/CMMI裡的概念,它只是一種模型的表達。ISO、六西格瑪、精益等理論中對開發過程約束的條款都是屬於過程改進範疇。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433/viewspace-61619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