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實施資訊系統 精益與ERP衝突研究(轉)

urinator發表於2007-08-11
不確定實施資訊系統 精益與ERP衝突研究
在過去十年中,全球許多企業花費數十億美元及無數工時,裝備被稱作“企業資源規劃(ERP)應用程式”的巨型整合軟體。如今,眾多製造廠商逐漸意識到,他們耗費時日建立的基礎設施在生產車間卻是難堪重任。

  在過去十年中,全球許多企業花費數十億美元及無數工時,裝備被稱作“企業資源規劃(ERP)應用程式”的巨型整合軟體。如今,眾多製造廠商逐漸意識到,他們耗費時日建立的基礎設施在生產車間卻是難堪重任。

  為了彌合生產車間和ERP系統之間的鴻溝,某些已經投資巨型ERP系統的企業正在試圖讓“精益生產”方法與ERP兩者在生產車間互相配合。比如全球機械及車床中心的製造商辛辛納提機器(Cincinnati Machine)公司等正在這樣做,並已初見成效。

  對許多製造廠商來說,ERP系統已經成為累贅,因為它們遺留了物料需求規劃(MRP)的一些問題,例如複雜的物料定單、低效的工作流以及不必要的資料收集。

  一種新的製造模式已悄然興起,並正在取代傳統的MRP模式。它叫作"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依靠"流動"或"需求拉動"指導生產。

  精益製造的概念根植於豐田汽車公司的生產流程,旨在提高效率,消滅產品積壓,使得生產與顧客需求同步,而不追求長期(往往也是不正確)的預測。據AMR研究機構最近的一次研究稱,企業實施精益方法的首要目的是改善顧客服務,降低採購和產品線上成本,並進入新的市場。

  Tom Greenwood是田納西大學精益企業論壇的主管,該論壇已經在全球實施了40多個精益專案。他說:"精益企業方法,本質上是一種增長戰略,它通過將企業的產品交付系統精煉化,使之成為競爭的武器,從而提高銷售。首要目標是整合全公司從顧客到分銷、銷售、設計、製造及供應的各個環節,讓顧客更容易隨時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

  ERP與精益的衝突

  不久前,當客戶要求支援新制造模式時,主流的ERP供應商還對此置之不理。隨著更加靈活的小型軟體公司不斷切入精益製造這樣的縫隙市場,主流的ERP供應商也開始提供旨在彌合生產車間和ERP系統之間鴻溝的解決方案。

  這些方案表現為支援精益方法的模組或附加元件,其功能特點包括:流動線路設計,將日產出率跟需求同步化的數學模型,迅速處理生產線設計變動的能力,以及圖形方法表。

  這些新的方案很有前景,但許多公司由於技術上的鉅額投資以及缺乏管理高層對精益工具的支援,暫時無法擺脫目前的ERP系統。在當前狀態下,人們正在爭論ERP和精益方法能否在同一企業共存。

  有些人說這兩個概念可以共存,而另一些人認為它們是矛盾的。精益的理念強調生產過程的持續改進,而ERP則強調規劃。並且,ERP讓企業跟蹤工廠中每項活動以及每件物料的價格,產生了許多無附加值的活動。這跟精益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後者的目的是讓生產更加迅速流暢。

  "精益"要求經營活動做出重大改變,這可能跟ERP系統的結構格格不入。然而,某些已經投資巨型ERP系統的企業正在試圖讓兩者在車間互相配合。全球機械及車床中心的製造商辛辛納提機器(Cincinnati Machine)公司正在這樣做。據該公司的物料總監稱:" '拉動'機制一旦就位,我們就必須系統地'關閉'所有'推動式'的思維和報告。"

  瞭解流程性質

  然而,許多企業不希望調整ERP系統來配合精益方法,而只是要求具備精益功能的軟體包。專家警告說,雖然有許多ERP供應商談到了精益功能,但只有少數能提供完整的軟體包。企業在實施精益程式時通常所犯的錯誤,也就是軟體供應商在行銷精益軟體包時所犯的錯誤--他們從工具箱中拿出一件工具,就以為已經開發了一套精益軟體系統。

  那麼,軟體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功能,才可以支援精益思想,目前ERP供應商能夠提供的又是什麼呢?

  在準備實施精益方法前,企業必須理解並概括自己製造營運流程的性質。該策略界定了製造企業用來生產產品的方式。這些方式分為兩大類---離散型和連續型。離散型方式包括按訂單組裝、按存貨建造、按訂單裝配、按訂單設計等小類。(支點網)

  連續型生產方法包括按訂單製造、按存貨製造以及按訂單裝配。例如,一家鋁業公司可能被界定為連續型的按訂單製造的企業,而一家汽車製造廠則被定義為離散型的按訂單組裝或者按存貨製造的企業。

  並非每個企業在其營運中只用到單一的經營策略,因此許多先進的ERP軟體系統允許使用者根據具體的產業標準,配置多個經營戰略。製造廠商的一大擔憂是,ERP系統如何改善工廠的經營流程。企業必須確定ERP系統是否運用真正的需求和銷售預測,或是將兩者結合來制定並完善主生產排程規程。重要的是,管理者必須瞭解這個排程規程是如何制定的。

  活用MRP與看板

  有意思的是,企業在實施精益行動時,發現MRP系統具有一個重要的目的,應該跟精益方法結合運用。拿Survivor Technologies公司製造總監Paul Pfeiffenberger的話說:"MRP應該用於規劃,而精益製造應該用於執行規劃。"生產排程規程一旦制定,就需要另外的方法來實現規劃。為了維持穩定的在製品數量,同時保持顧客服務水平,必須運用拉動式生產來提醒補充物料,而不是MRP來為車間在製品設定一個排程規程。

  大多數ERP供應商都採用某種形式的MRP來生成並執行主生產排程規程。許多供應商還支援"自動下單"功能,以根據特定的承諾日期安排訂單。重要的是,所有軟體包都應能夠關閉這項功能,這樣具有"拉動"功能的部分就不再屬於自動下單(推動)系統。

  許多供應商還提供某些制定"多品種產品"生產規程的能力,也就是說,企業能夠在同一批次中以任何順序生產任何產品,同時降低生產週期和庫存。多品種製造降低了大規模生產的某些風險。

  使用"看板"可以讓製造流程中的產品和配件流動變得順暢。"看板"還可以提供簡單而有效的方法,跟前方工作站就下一工序進行溝通,從而提高效率。大多數ERP供應商都提供相應工具,協助使用"看板"補充物料。

  不確定性下實施ERP

  精益製造結合了多種同步化的努力成果,目的是滿足實時需求。通過準確地估算潛在需求,企業不僅可以更精確地預計生產水平,並且可以將資訊傳達給供應商,以減少供應鏈中的浪費。有了更好的需求預測,企業就能夠確保生產線不因為缺少配件而被迫關閉。

  宣稱可以預測幾個月後的顧客需求,是荒謬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那麼確定。因此,許多ERP系統正採用基因演算法和模擬方法,來估計需求的不確定性以及約束條件對車間的影響。瞭解這個差異,就能讓企業圍繞物料和產能規劃設定引數。

  這些規劃引數比計劃中的生產提前幾個月,具有更強的可變性。但是,隨著規劃逐漸臨近實施,預測的約束條件開始收緊。先進的ERP系統必須瞭解這種需求的不確定性,才能幫助供應商規劃未來。

  車間生產的提前期只是產品整個提前期的一小部分。即使企業大幅降低了車間生產的提前期,對整個提前期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精益方法的目標是減少車間和整個供應鏈中的浪費。由此提高的效率將有助於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企業的資訊系統必須深入到整個供應鏈,使得供應鏈每個環節都能彼此溝通。一個環節的薄弱會影響供應鏈中的每個合作伙伴。這意味著,企業必須在整個價值流中,整合其ERP系統,以滿足顧客需求,並及時將產品和服務送達市場。

  許多供應商正在著手解決供應鏈方面的某些挑戰和問題。有些環節可以被設定成分銷排程控制功能,跟企業的裝運計劃相結合。這種排程控制功能使得運輸系統和生產車間實現同步化,有助於確保顧客要求的交貨日期得以遵守。

  儘管精益工具的開發尚處於襁褓階段,但新的範例已然出現,它將取代許多ERP供應商給企業套上的"一刀切"思維。這種新範例要求企業挑選適合自身營運的最佳應用軟體,修正或取代已有的ERP系統。這些最佳元件可以整合起來,產生最佳的最終產品。便於安裝的新一代企業供應鏈延伸應用軟體正在出現,它們甚至可能淘汰傳統的全面型ERP。

  不管如何實施精益功能,供應商現在必須解決真正的車間需要了。企業選取合適的解決方案,並正確地加以實施,是至關重要的。實施精益方法能帶來實質性的收益,不能因為有了ERP擋路就止步不前。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942439/viewspace-2105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