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專案管理——改變種群習性的努力(轉)

urinator發表於2007-08-16
新專案管理——改變種群習性的努力
從關注“工程”轉向了實施工程的“組織”,這是現代專案管理的靈魂所在。專案管理不再僅僅是工具,而是關於組織、組織的成熟程度、組織能力、組織智商的學問和技術。

說“21世紀將是專案管理的時代”這番話,是基於古典專案管理方法與IT的結盟所帶來的重大變革。計算機和網際網路在技術手段上為古典專案管理方法的解決之道,提供了無數“好看又好吃”的銳利武器。

然而,冷靜下來一想也並非一點問題沒有:到底是什麼,使得“專案管理”這個其實是“工匠的話題”,足登大雅之堂了呢?

計算不再是瓶頸

一些組合高手眼裡,兼併、重組、整合、風險投資,都可以擺在“專案”的顯微鏡下。

現代專案思想興盛的一個主要原因,恐怕多少是因為策劃一個專案的成本在計算機大興其道之後大幅降低。像1960年代的載人宇宙飛船專案,以及“曼哈頓計劃”,大量消耗在巨量方程組求解和迭代中的資金,足以使“專案管理”成為令人敬畏的行當。

當時,專案管理往往對應著水壩工程、核電站專案、高速公路專案和17軋棍連軋機大修專案等一系列耗資巨大、費用昂貴、週期漫長的“活動和事務”。在現代專案管理中,謀劃一個專案的主要障礙,已經不是計算,而是想象力。

組織的複雜性

觀察專案管理復興的恰當背景是資訊科技。資訊科技對專案管理的影響不僅僅在技術層面,更在組織結構層面。對於新型組織而言,專案的“工序安排和資源配置”,僅僅是專案管理的表面現象,有價值的是專案團隊帶來的橫向整合能力。這種能力是“專案管理內在的特質”。團隊能夠做到橫向的聯合作戰與縱向的溝通協作。專案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在企業中產生的思路不清與銜接困難。

從這個意義上說,專案管理如此流行的原因可以概括為:專案管理是面向成果的(關注任務的完成);專案管理是基於團隊工作的;專案管理藉助內部資源提供跨職能部門的解決方案;專案管理通過藉助外部資源以有效降低成本;專案管理是柔性的(可變化的)。難怪《財富》預測:專案經理將成為21世紀年輕人的首選職業。

軟體蛻化為專案 

自從1969年“軟體危機”成為一個學術術語以來,克服軟體危機的努力一直在“工程專案管理”的認識框架下進行,比如結構化軟體方法,原型化軟體方法和麵向物件的軟體工程方法。工程方法的最大特徵就是,先有設計,然後有作品。

然而,軟體工程管理和其它工程管理相比還是有其特殊性,比如,軟體是知識產品,進度和質量都難以度量,生產效率也難以保證;軟體系統複雜程度也是超乎想象的。雖然如此,軟體專案管理的工程特徵並沒有改變,軟體工程的“分析-綜合”架構並沒有改變。

在這種情況下,“軟體工程”這個聽上去沒毛病的術語,實際上潛藏著極大的危險:將軟體問題僅僅當作“工程專案”,就忽視了“軟體”這一智力活動的最豐富、最多彩的一面。“軟體”成為“專案”,可能已經喪失了靈魂。

關注軟體組織的能力

應當說,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軟體工程研究院1984年提出的“軟體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把注意力引向了正確的方向,這是一個全新的視角。工程問題很容易被簡化為工具是否銳利的問題,簡化為一個根據目標演繹的過程。工程失敗也可以從專案管理上尋找原因。但組織的成熟水平,的確是軟體開發的核心問題。

CMM首先不是單純地考察專案,而是考察組織,以及組織的演進。CMM強調的是組織的能力,而不是專案管理過程中一些更多地以規則、方法面目出現的東西。

CMM的探索,把軟體專案關注的焦點,從工程本身轉向了實施工程的組織,這是現代專案管理的靈魂所在。專案管理不再僅僅是工具,而是關於組織、關於組織的成熟程度、關於組織的能力、關於組織的智商的學問和技術。

組織行為的改善,可以視為種群習性的遷移,其意義遠遠大於一次次孤立的獵食行動(專案)。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942439/viewspace-2142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