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專案管理知識改進防火工作 (轉)

ger8發表於2007-08-09
進入2004年以來中國火災形勢逼人,從2月起廣東、浙江、湖南、河北、天津、吉林等地火災驟然增多,僅13日至15日的3天時間內,全國接連發生死人火災28起,造成140人死亡。特別是2月15日南北兩省分別發生了引起巨大震動的特大惡性火災:

15日上午11時許,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廈發生火災,造成54人死亡。同日下午2時許,浙江省海寧市黃灣鎮五豐村村民自行搭建草棚從事迷信活動,引發火災,死亡40人。這些災難的發生再一次證明:鑑於中國正處於經濟快速上升期,引發火災的危險性日益增大,而客觀上城鎮防火基礎設施發展相對滯後,主觀上現行消防工作的理念、思維、工作模式尚難完全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導致中國防火工作形勢越來越嚴峻。人們在反省這些災難引出的深刻教訓時,也在思考如何應用科學方法進一步改進防火工作,專案管理就是一門可供借鑑的理論。

專案管理知識簡介

專案管理通常認為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產物。1957年杜邦公司用網路計劃技術管理建設專案取得的巨大成功引起美國軍方的注意,並開始在開發北極星號潛水艇專案中採用,節約了投資,縮短了工期。隨後美國國防部規定:凡承包軍方有關工程都必須採用這種方法。如此這一理論應用就從美國起步並在世界範圍內得到重視和發展。特別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專案管理理論迅速發展,成為現代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便於引入專案管理理論討論問題,先就一些基本知識進行介紹。

1.專案。按美國專案管理協會(PMP)的定義,專案是為了創造某種獨特產品或服務的一次性努力。“獨特”指專案所創造的產品或服務關鍵特徵上與其它產品或服務有不同之處;“一次性”指每一個專案都有開始和結束時間。就目前組織的運作方式而言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重複性、持續性的工作,即日常工作(operation);另一類是獨特性、一次性的努力,即專案(project)。專案的概念外延很廣,建設一個建(構)築工程是專案,開發一項新產品(新工藝)是專案,做一次市場調查是專案,從事一項活動如舉辦一次交易會也是專案。專案與日常工作的不同之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從工作性質來看,專案是獨特性、一次性的努力,日常工作一般為大量常規性的重複活動;從運作的目標來看,專案強調目標的實現,日常工作強調效率與有效性;從運作的目標看,專案的環境相對開放、不確定,日常工作環境相對封閉與確定;從組織的體系來看,專案的組織體系是相對變化和暫時的,一般按團隊來劃分,日常工作的組織體系是相對不變和持久的,基本上按部門劃分;從管理模式來看,專案按照專案的過程和活動進行管理,如專案的發起、論證、規劃、執行、控制、移交等,日常工作一般按部門的職責和直接指揮系統進行管理。

2、專案管理。概括的說,專案管理就是專案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資源約束下,運用系統的觀點、方法和理論,對專案涉及的全部工作進行有效的管理,以期在規定的時間內和要求下,以科學的方法高效地完成規定任務和滿足特定的要求。專案管理內容廣泛,就專案範圍管理而言,為了實現專案的目標,對專案的工作內容要進行控制管理,包括範圍的界定,範圍的規劃,範圍的調整等;就專案時間管理而論,為了確保專案最終按時完成需要一系列管理的過程,包括具體活動界定,活動排序,時間估計,進度安排及時間控制等;就專案成本管理來分,為了保證完成專案的實際成本和費用不超過預算成本,必須對費用實施嚴格控制,包括資源的配置,成本、費用的預算以及費用的監控等項工作;就專案質量管理來講,是為了確保專案達到規定的質量要求所實施的一系列管理過程,包括質量規劃,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等;就專案風險管理來談,涉及專案可能遇到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對待,包括風險識別,風險量化,制訂對策和風險控制等。可以看出專案管理內容有些本身就是防火工作的關注點,如對火災風險的處理;有些內容對開展防火工作具有同樣重要的價值,如對成本的控制,因為在相對不發達的國情下開展消防工作,成本控制確實是應當高度重視的環節。

3、專案管理知識體系。專案管理知識體系就是對不同型別的專案進行研究,將所發現的認識和經驗互相聯絡而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專案管理知識體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簡稱PMBOK)首先是由美國專案管理學會1987年提出的,並在1996年和2000年進行了修訂。儘管中國在專案管理知識的應用研究上起步比較晚,但由於這些年來中國專案管理普及、研究勢頭迅猛,2001年5月正式推出了《中國專案管理知識體系》(C-PMOBK)。中國專案管理知識體系主要以專案生命週期為基本線索,按照專案開發的四個階段:即概念、規劃、實施、收尾,並基於這一思路將專案管理知識領域分成88個模組,以適應按各種線索採用專案管理知識體系開展工作的需要,這對應用專案管理知識改進防火工作是非常方便的。

專案管理與防火工作

按照專案管理的知識來分析,防火工作有大量的事務性活動,如單位自身落實消防安全責任,按計劃開展防火工作並接受監督檢查,接待群眾舉報火災隱患等;與此同時,防火工作確有很多屬於專案範疇,可以按專案管理的思路進行管理,例如對建設工程專案的防火安全措施的實現,以及重大活動防火等等,這些工作與專案管理物件有許多共同點:

1、有明確的目標和規定的時限。實施專案管理,其結果只可能是在規定時間內的一種期望產品或一種所希望得到的服務。在防火工作中,有許多活動內容也有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時限。比如說為了總結防火工作經驗教訓而進行的對火災原因的調查,從環境勘查、初步勘查、細項勘查、專項查,每一個步驟都有其明確的目標,也有一定的時間要求。象初步勘察就要求透過對燃燒終止線、燃燒、煙燻、倒塌等痕跡的觀察來判斷火勢蔓延路線,大體上確定起火的部位,以便為下一階段的細項勘查工作指明重點。

2、有獨特的性質和不同的環境。從專案管理理論看,實施的每一個專案都是唯一的,或者說專案所完成的某些工作總是以前沒有做過的。防火工作也是如此。僅對大型活動而言,每一次的大型活動都有獨特的性質,各種大型活動都有不同的特點,有的是政務活動,要突出政治色彩,因而莊重嚴肅;有些是促銷行為,要強調商業氣氛,從而鮮活明快。而且每一個大型活動的時間、起點、場合等環境都不盡相同。防火工作每時每刻都面臨著新的挑戰,這種情況下和專案開展確有相同之處。

3、實施的一次性和不確定性。專案不能重複,也就是專案的結果的不可逆轉性,不論結果如何,專案結束了,結果也就確定了。防火工作也有這一特性,如建設工程的防火設計對每個階段和最終結果而言,一旦實施就不可逆轉,因而對待防火工作要如履薄冰,慎之又慎。另外,在專案的具體實施中外部和內部因素總是會發生一些變化,引出了防火工作的不確定性。比如,對一個大型活動的防火預案制定完成後,在活動開展的實際過程中,隨著活動的展開情況會不斷出現變化,需要不斷對預定方案進行調整、補充、完善,這種不可避免的防火工作的不確定性是應當高度重視的。

4、資源成本的約束性。每一專案都需要運用各種資源來實施,而資源有限是客觀存在的,防火工作中的資源成本約束也是客觀存在的,尤其在現階段才達到初步小康水平的國情下,防火工作中面臨著的資源成本約束性更為強烈。從社會成員來看,用盡量少的資金辦儘量多的事,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導致的防火資源短缺會制約穩定局勢的目標實現。從防火監督角度看面臨的條件約束,如在縣以下不設現役制的消防隊,防火監督人員數量少,開展工作的戰線長,責任區域寬,防火力量弱,這都是現階段的客觀事實。正是這種資源稀缺要求我們更加註意防火工作的有效性。

幾點實際應用探討

1、防火工作的落實要及時到位。專案的特點,特別是時間的限制,產生了專案生命週期的概念,即無論是何種規模和型別的專案,都可以劃分成四個大的階段:概念(專案的前期策劃、決策)階段,規範(專案的設計與計劃)階段,實施(專案的施工)階段,收尾(專案的結束)階段。專案管理知識揭示:在專案管理中的兩個重要目標——時間和費用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制約規律。這就是:就專案支出來說,專案初期的費用比較小,而實施階段費用最大;就對專案費用的影響而言,前期的影響很大,後期影響很小(如圖1)。

將消防工作進行類似分析,我們驚人的發現,如果把圖中的費用變成防火的話,時間和防火工作也有相互制約的關係,高度重視前期工作,立足於抓緊、抓好初期的防火安全,則可事半功倍。例如對一個建設工程的防火安全,有選址定點、初步設計、竣工驗收等多個不同的環節,對防火安全的影響而言,越在初期明確提出防火安全要求,則工程的消防設施投入就越省,效果也越顯著,消防安全就越能得到解決。反之,如果在概念階段就出現漏洞,比如說選址時將一個易燃易爆的工程定點在城市居民區,則後面的防火安全無論如何考慮,隨後的消防設施投入如何增大,要保證其防火安全都很難落實。這一規律對許多防火工作也同樣適用。要向社會宣傳這一知識,促使從事各類活動的相關利益者在活動初期就將防火安全納入工作視線,達到在相對少的資金投入下保障消防安全的目標。

2、改進對火災隱患的處理方式。首先,專案管理中形成的一整套風險控制的方法,可以給消防工作經常出現的火災隱患整改提供借鑑。專案管理對風險識別的頭腦風暴法和德爾菲法,是依靠群眾和專家共同認識風險的很好辦法。反思現行對火災隱患的處理方式,在依靠群眾和專家兩個方面都有不足。很多領導和同志的思想仍然受傳統思維的束縛,不尊重市場經濟確立的自主經營、獨立負責的原則,不採取發動群眾和依靠專家相結合的科學態度,想僅僅靠消防監督部門去發現和消除火災隱患,試圖把消防安全的責任完全壓在消防部門頭上,這種陳腐的思維模式已經不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實際,已成為新形勢下消防安全工作的拌腳石,必然導致防火工作陷入越來越被動的困境。其次是要有針對性引入專案管理中對待風險的科學方式,例如所謂“ABC”原則就很切合處理火災隱患實際。“ABC”原則即遠離(Away),改善(Better),相容(Compatible)。這個原則說明,讓群眾認識並做到使火災隱患遠離工作和生活環境(發現火災隱患並消除之,或不去有火災隱患的場所活動),透過加強防火措施來改善工作環境(如對敬香的信徒限制其在規定的區域燒香),或促使設計、建造環境(如對火災危險等級高的建築物縮小防火分割槽)達到與火災危險相容,是保障防火安全的有效辦法。專案管理中處理風險的理論一旦為群眾掌握,對改進和提高防火安全是非常有益。

3、防火安全體系的持續改進。專案管理引用了以ISO9000《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為基礎的質量管理思想,並結合專案的特點進行了重新構建。這已經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和共同遵守的工作規範在防火工作中也同樣適用。比如著名的“PDCA”迴圈對防火工作就有特別的指導意義。PDCA四個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含義是:計劃P(Plan),執行D(Do),檢查C(Check),行動A(Action)。PDCA迴圈實際上是有效進行任何一項工作的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式。對防火工作來分析,計劃(P)時按照預防為主的方針,提出控制火災的目標,然後按此落實到社會成員實施運作(D),隨後透過社會成員自身和各類部門的各種檢查(C),實際衡量和評估防火工作業績,並採取糾正和預防行動(A),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防火安全水平。四個步驟成為一個閉環,透過這個環的不斷運轉,防火管理體系得到持續改進,防火安全績效螺旋上升。進一步的分析消防工作計劃(P)階段,就是為了實現消防安全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準備工作,包括識別並評估所有的消防安全風險,為這些風險制定適當的處理對策。在法制觀念日益完善的現階段,這階段的所有重要活動都儘量要檔案化,以控制更改情況並滿足追溯的客觀要求。防火工作計劃必須明確界定責任的範圍,特別在工作僅涵蓋物件的一部分時更顯重要。例如,對一幢多家產權的建築,由於產許可權制有各自的防火責任區,同時在公共使用部分又存在著交叉區域。為了明確責任,可以開展簽定防火安全責任書落實責任。進入防火實施(D)階段的任務是對識別的安全風險進行自我管理。對於那些被評估認為是可接受(相容)的火災風險,僅需注意外部環境的變化。對於不可接受的火災風險(隱患)則需要嚴格整改,比如對設定在地下二層歌舞廳,就必須按規範關閉或搬到相對安全地點。這樣對剩餘的火災風險,仍應確保進行嚴格控制,包括安排人員、時間和資金進行管理以保證通道暢通,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誘導標誌應保持完好等,還包括提高防火安全意識。檢查(C)階段的目的是分析防火管理效果,發現系統是否處於不可接受的火災風險狀態。社會成員自身應定期和不定期對防火管理體系進行檢查,記錄並報告影響消防安全的所有現狀、事件;消防監督部門也要進行隨機抽查,抽查時也要嚴格做好記錄,以發現火災隱患並督促整改。最後再用檢查的結果改進工作或修正原來的設想,這一過程就是行動(A)階段,要求識別出防火安全體系實施、運作過程中的不符合規定的現象,分析其中的原因;並提出所需的糾正措施。在肯定上一輪PDCA迴圈帶來一定的防火安全狀態改善的同時,要考慮由於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變化給消防安全帶來的新的問題,這就開始了新一輪的PDCA迴圈,由此實現保障防火安全,保持消防安全的平穩態勢。

[@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839396/viewspace-93808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