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下載:新增199IT微信公眾號【i199it】,回覆關鍵詞【2022下半年巨集觀經濟展望】即可
過去的半年,全球經濟遭遇了多種因素疊加的巨大沖擊。烏克蘭危機、疫情反覆、美聯儲快速加息等因素,致使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下修,各國經濟週期分化、普遍面臨滯脹甚至衰退的風險挑戰。這些因素在下半年可能會進一步演化,能源供給短缺、糧食危機、全球產業鏈遭到破壞等對經濟的影響可能廣泛而深遠。上述外部環境疊加 3 月以來我國部分重點城市疫情規模性反彈的不利情況,中國二季度經濟表現出了較大壓力,可能導致上半年經濟增速與年初既定的目標差距顯著。
但是,中國經濟也顯示出越是困難越向前的堅韌,中國政府出臺了一攬子穩住經濟大盤的政策措施,我們認為,這些政策措施針對性強、力度大、持續性好,政策效果已初步顯現,進入下半年,隨著常態化核酸檢測的鋪開,疫情防控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統籌將會做得更好,一攬子穩增長政策將充分釋放出效果。隨著積極有利因素逐漸增多,中國經濟下半年將會急起直追,努力把上半年的經濟損失儘可能地補回來,我們預計,二季度是年內經濟低點,下半年經濟將拾級而上,三、四季度單季經濟增速水平將重回強勢,全年仍有望實現一個在全球範圍看相對合理較高的增速水平。
全球:各國經濟週期分化,增速預期普遍下修。烏克蘭危機對全球經濟執行產生了深刻影響,已經擴散到能源供應、糧食安全、金融體系和產業供應鏈等多個方面。我們預計年內國際能源和糧食價格都將保持高位,同時考慮到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的供應鏈修復仍然緩慢,全球通脹形勢依然比較嚴峻。與此同時,全球央行普遍緊縮的貨幣政策背景下,對海外金融市場風險仍需給予關注。
烏克蘭危機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修。烏克蘭危機引發的連鎖反應影響跨度甚至可能會持續到未來數年。首先,烏克蘭危機將加劇全球能源安全問題,俄羅斯的支柱產業受到嚴重衝擊的同時,能源短缺的問題也將會拖累歐洲經濟。其次,金融制裁擾亂全球金融秩序,SWIFT 系統制裁的濫用將降低其公信力,也將會加速去美元化程式。最後,後疫情時代的全球供應鏈進一步惡化,禁運、航線脫鉤及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嚴重影響全球貿易穩定與增長。
全球通脹形勢依然會比較嚴峻。2022 年以來,全球通脹高企的形勢並未得到明顯改善。我們預計國際能源和糧食價格在今年下半年都將維持高位,同時烏克蘭危機還通過影響新能源、半導體產業鏈中關鍵原材料的價格帶來更廣泛的物價上漲。同時,美國等發達經濟體供應鏈修復仍然緩慢,面對工資 – 價格螺旋上漲的風險,我們預計年內美國通脹回落幅度相對有限,無法回到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目標區間,全球通脹形勢依然嚴峻。
全球流動性退潮下的金融風險漸次暴露。隨著抗擊通脹成為當前階段的核心任務,美聯儲快速地進入了貨幣政策收緊週期,美聯儲在 6 月加息 75bps,未來仍將快速收緊貨幣政策,年內或將聯邦基金利率提升至 3.25%-3.5% 附近,疊加已經開啟的縮表程式,將給全球流動性帶來衝擊。
歐央行退出寬鬆政策的步伐也明顯加快,其將在 7 月 1 日結束資產淨購買,並計劃在 7 月議息會議上加息 25bps。預計歐央行 9 月議息會議或將加息 50bps,正式退出負利率政策,且後續還將持續加息。全球央行普遍緊縮的貨幣政策背景下,海外金融市場風險與日俱增。
應對滯脹、避免衰退成為海外經濟體的共性挑戰。美國持續較高的通脹水平,已經通過成本上升影響到了企業的利潤率。企業盈利持續走低將影響資本開支的增速,同時高通脹也打擊了美國居民部門的消費者信心,這兩者作為貢獻美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逐漸走弱將拖累經濟執行,美國經濟整體在未來也存在轉入衰退的風險,且衰退風險在美聯儲大幅加息下漸 行漸近。除美國以外的其他西方已開發國家,受能源問題影響,也出現了較明顯的成本推升型通脹,可能面臨著出現 “滯脹” 的風險。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受限於疫苗接種率以及相對落後的公共衛生體系,經濟動能恢復較弱,且受外部環境影響明顯,輸入性通脹和金融條件收緊的制約因素共存,出現滯脹的可能性同樣較高。
中國:下半年急起直追,經濟增速有望拾級而上。3 月份以來,部分重點城市受疫情衝擊,致使短期經濟景氣快速下行,預計上半年經濟增速與年初既定的目標差距不小。進入下半年,我們認為隨著常態化核酸檢測的鋪開,疫情防控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統籌將會做得更好,一攬子穩增長政策也將充分釋放出效果。隨著積極有利的因素逐漸增多,我國下半年會急起直追,努力把上半年的經濟損失儘可能地補回來,以實現一個在全球範圍看相對合理較高的全年經濟增速水平。我們預計二季度是年內經濟增速低點,下半年經濟有望拾級而上,三、四季度單季經濟增速水平將重回強勢。長期來看,我國仍有較高的增長潛力,也仍將是對全球增長貢獻最大的經濟體。我們也強調,對於下半年經濟執行來說,時點的增速水平比全年的增速水平更為重要。
預計即將過去的二季度是全年經濟增速的低點。受部分重點城市區域性疫情衝擊,4 月份經濟景氣明顯下行,各項資料指標均大幅回落,尤其是分割槽域來看,受到疫情衝擊最嚴重的長三角和東北地區經濟資料明顯下降。但是從四月份中旬後,全國疫情得到進一步有效控制,目前上海已經實現社會面清零,並全面復工、復產、復市,全國經濟也開始進入復甦程式。從物流和人流的資料來看,5 月已經較 4 月出現邊際恢復的跡象,預計 6 月各項經濟指標也將明顯環比向上。從季度來看,預計二季度將會是全年經濟低點,隨後將拾級而上。
下半年一攬子穩增長政策將充分釋放出效果。隨著全國的區域性地區疫情初步得到有效控制,為逆週期調節的巨集觀經濟政策的實施推進提供了空間,目前穩增長政策全面發力,其中,貨幣政策工具箱充足,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預計將在下半年推動社融增速回升;年內財政力度明顯加大,專項債繼續靠前發力;房地產在我國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沒有改變,目前已有多個城市調整政策力度,以合理滿足居民的改善性住房需求;此外,政策還將支援消費潛力釋放,著力打通堵點暢通物流迴圈,並強調就業政策優先,重點解決中小企業的經營困難。隨著貨幣、財政、地產、擴內需、暢迴圈、中小企紓困、穩就業等方面政策形成合力,穩增長政策將充分釋放出效果,助力經濟修復。
通脹問題在下半年可能會進一步演繹。年內受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影響,原油價格或將持續高位執行,對整體物價中樞都有推升作用;同時,糧食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重要議題,糧食價格易漲難跌、波動加劇也可能會對我國物價形勢產生影響;另外,受豬肉週期影響,目前年內豬肉價格低點已過,預計在下半年也將由目前的拖累作用轉為帶動作用。綜合來看,我們預計 PPI 同比讀數將在翹尾因素的拖累下走低,而 CPI 或將在三季度開始突破 3%。但回顧此前我國的幾輪輸入性通脹週期,可以判斷,目前我國巨集觀政策調控能力日益增強,將有效應對當前的輸入性通脹壓力。
儘管短期面臨壓力,但應當看到,中國仍將是對全球增長貢獻最大的經濟體。一方面,我國在 “十四五” 期間具有 5% 以上的潛在增速,增長空間依然較大;另一方面,考慮到我國目前貿易體量全球第一,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具有明顯優勢,且有著完整的產業鏈佈局,所以在全球產業中的重要角色在短期內無法被替代。儘管在困難年份,主流國際機構傾向於低估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反彈的動量,但是我們認為不應喪失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我們預計在穩增長政策合力的支援下,供需迴圈將快速修復,二季度經濟同比有望實現微幅增長,三四季度 GDP 增速將拾級而上,有望實現 6% 左右的較高水平,全年仍有望實現接近 5% 左右的增長。
報告下載:新增199IT微信公眾號【i199it】,回覆關鍵詞【2022下半年巨集觀經濟展望】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