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端工作的這幾年

程式設計師錚錚發表於2021-11-23

這幾年一直在做遠端開發工作,一個原因是陪讀,老婆留學的地方一半說法語一半說荷蘭語,基本不說英語,所以英語都半吊子的我不好找工作,只能去陪讀;另一方面也是想嘗試一下這種新鮮的工作方式,畢竟新奇的事物對我總是充滿吸引力。當然,遠端工作方式有艱辛之處,也有愜意之時。總之,我會試著把這些都總結分享出來。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我是以類似工作室的方式進行遠端開發工作的,所以會有一些某種程度上的同事,偶爾在一個專案上協作。不過更多的是和PM,客戶以及客戶所僱傭的其他開發團隊人員溝通。

面具下的同事、客戶和我

遠端工作意味著我和所有能接觸到的人,所見到的僅僅只是對方的暱稱和頭像。一般而言我們不會看到彼此,工作環境也都是個迷。至少我就在被窩裡參加過幾次早會。最多隻是一些語音交流,甚至於純粹的文字,還不是即時溝通,而是在敏捷皮膚的故事卡上。這樣還算好的,只是彼此比較陌生,即使很影響團隊協作和信任。但更糟的是,也許哪天對方就換人了。

在加入一個專案時,一般需要新增一系列賬號,這個過程很繁瑣,註冊或邀請,新增許可權,陌生的ID需要給現有成員介紹其角色職能。比如每個專案都有Github或其他託管服務,雖然可以直接加入Github賬號到團隊,但是頻繁換人有時也會導致客戶的不信任,但又不得不因為一些新專案或緊急任務調整人員分配。所以我們一般會使用團隊共享的Github賬號,以統一名稱和團隊logo進行工作。

有一天我發現客戶所僱傭的QA也是這樣的,他的賬號用的是一個人名,可是提到這個名字的時候用的是說別人的口吻,後來我猜這名字應該是他們團隊最開始擔任QA的人。一時之間,我分不清前面那個和我對接工作的人還是不是現在這個,或者前面已經換了好幾個了。怪不得經常覺得他有點健忘,昨天說好的,今天又忘了,原來是換人了,有些細思極恐。

還有一個專案,就我和客戶另外僱傭的一個印度程式設計師2個人開發。以前我總覺得這個人很死板,機械化,說話沒有半點人性的感覺。直到有一次語音會議時,他突然感興趣的問了問我所在的城市,可能是在Sentry上看到我的登入ip地址,所以好奇問問。我覺得很高興,團隊有了更多的交流。結果第二天同樣的賬號,告知我,他們不允許在工作中聊天。我不知道是他自己告訴我的,然後再也不敢聊天了,還是他已經被開除了。這種感覺很不好,被迫地,你無法把他當做一個人對待。

就連一些小型公司的客戶也會這樣,可能因為離職之類的,接替者就直接使用了之前的賬號,名稱和頭像。總之,遠端工作場景中的我們都是帶著面具的。有時候作為第一個開啟專案的開發,也許可以擁有自己名稱的賬號,不過想到以後又會有別人冒名頂替自己,頓時感覺也挺不爽的。

不在場證明的恐懼

剛開始遠端工作的時候,總會不自覺的擔心客戶或同事找我。因為,一旦沒有第一時間回覆,就會感覺自己沒法證明有在電腦前認真工作。可能是在公司上班的慣性思維,一旦真的擁有上班划水的大把時間,反而有點瓜田李下的心虛不自信。

有一段時間真的很累,主要是心累。總是把自己工作的時間最大化,好像有種無形的手把我按在鍵盤上工作。擔心去廁所太久,下樓拿快遞用跑的,中午也不能安心的休息一下,連吃飯都坐在電腦前守著什麼。我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所以開始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感受。

可能我們早就有這種心態了,只是在公司並不明顯。這是一種對工作和生活邊界感的認知能力。即使是在公司上班,很多人也會遇到下班微信老闆找的情況。可能有人果斷的無視了,或者有人立馬答應了,但內心肯定都是搖擺過的。我覺得遠端工作時也是這樣,而且是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自己的內心。我明白我必須更清晰的界定工作和生活,因為我沒辦法靠環境或者其他什麼去區分它們。無論工作還是休息,我都是在家,都會使用電腦,甚至都會寫程式碼。

後來我會做一些有儀式感的事情來區分工作和生活。比如我會用把即時訊息軟體的狀態改成離開,大大方方的讓別人知道我離開了,再去做別的事情。還有利用f.lux讓螢幕模擬日照,提醒自己下班的時間。使用兩套Google賬戶和Chrome。有了這些直白的切換,感覺工作和休息都更加專注了,可能有點像番茄鐘的原理。

總之,心態變好了,每天也更輕鬆,同時工作完成的也不錯,客戶更加的信任,無論我在或不在,這是一個良性迴圈。

被迫工具軟體橫向測評

由於小專案比較多,不可能靠一個專案填滿每週40小時,所以需要在很多專案中反覆橫跳,這就導致同一時期會為多個客戶工作。他們可不會恰好使用同一工具,本來同類競品層出不窮,特點也各不相同。我只能挨個安裝一遍,被迫把各種即時通訊,視訊會議,敏捷看板,任務管理之類的應用都用了一個遍。

即時通訊常用的是Skype和Slack,不過有時也會用Google Chat,還有Discord和Microsoft的Teams。而且經常附帶的視訊功能很不好用,還得專門用一個App開視訊會議和共享螢幕。以前經常用Zoom,後來Slack付費版帶的Huddle挺好用也方便,還用過GotoMeeting,Teamviewer之類的。這些提到的大部分都還在我電腦上,除非一些小眾的,在客戶翻臉之後就可以安心解除安裝了。

敏捷皮膚就更多了,畢竟每個專案的團隊情況都不一樣,本身就有很多規模和業務需求的差異。最常見的是Trello和JIRA,雖然它們現在都屬於Atlassian公司了,不過仍然是高富帥和屌絲的區別。還有Asana也常有客戶喜歡用,五顏六色的,最近降低了整個色塊的飽和度和明度,感覺有點喪。可能是為了和連Logo都是彩色的Monday區分。最可怕的是有客戶會拿Google Doc列幾條當任務,感覺就是一錘子買賣,隨時準備跑路。

全球化

一開始我並沒有意識到時差是一個問題,因為只要記住差幾個小時,就可以保持同步。就像國內最東邊和最西邊差了3,4個小時,但是用一樣的時鐘,也沒有太大問題。後來,只能說我還是太天真了。

在我想來,客戶全在北美,那麼就是一個時區吧。不是的,美國分了3個時區,有的客戶在洛杉磯,太平洋時區(西部),有的在芝加哥屬於中部時區,在紐約的就是大西洋時區(東部)。而我是東1區,還有國內的同事東8區。有時候客戶同時會找印度團隊,結果印度的時區是+5:30,這個半小時就很迷,不能將就一個往整數靠一靠麼。

這我就忍了,結果還沒完,還存在冬令時和夏令時這種東西,也就是冬天天黑的早,要把時間往前挪一小時。後來我查了為什麼中國沒有劃分呢,發現以前確實是有的,86年-92年實施了幾年,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吧,也是因為有一部分南方地區維度很低,冬夏白晝差異不大,所以沒必要,就取消了。不過歐洲和美洲都還有,但是!歐洲是3月第1周,美洲是3月第二週。在這一週內時間又多錯位了1小時,簡直令人抓狂。

終於知道桌面應用裡世界時鐘是做什麼的了,現在總得擺上4,5個時鐘放在那。不然大半夜吵醒客戶就搞笑了。經常約下次會議時間,還得帶上物主代詞,“你的早上”,“我的中午”之類的。不然都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時間。在那錯位的一週就更尷尬了,還得不時的互相提醒,害怕對方弄錯。或者發現對方直接沒想到這一點,就可以默默的自己調整時間了。

忙碌的獵頭們

從離職開始遠端工作的時候,我就把領英的資訊按照實事更新了一下,地點改成了海外居住的地方。可能是發現我離職了,海外的獵頭們就會跑來接觸,即使設定了off狀態也沒用,很熱情,但我說我沒有工作許可,就沉默了。偶爾可能有願意提供工作籤的,我說不會說法語,荷蘭語?學都不想學,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好幾次這樣下來,感覺有點尷尬,我就把地點改回國內了,結果國內的獵頭們又紛紛詢問,我只好說我只能遠端,人不在國內,感覺他們的回覆總透著一種“呵呵,你在逗老子(娘)”的感覺。後來想想,以後還是要回國的,不好弄得這些獵頭們覺得我再耍他們吧,還是指著外國人坑吧。我又把地點改回國外了,然後任他們叫破喉嚨,我也無視之。新增一個自動filter,領英郵件歸入垃圾箱,搞定。後來,竟然還有好心的獵頭大爺窮追不捨,開頭就來一句”希望你一切都好“,末尾補一句“這個機會是100%遠端的”,感覺他是懷疑我中招後躺了。畢竟最近歐洲有點爆發的趨勢。

大餅的可行性分析

說點開心的吧。往往我們看到的遠端工作招聘配圖,是在一個沙灘上抱著筆記本愜意的工作。邊工作邊度假成了每一個自由職業者嚮往的大餅。所以我稍微地實踐了一下,雖然沒有去海灘,但基本上一次行程就貫穿了阿爾卑斯。

總的來說,我的策略是這樣的。週末出發旅行,一路遊玩,週日晚上到一個小鎮預定好的短租,可以很便宜的住5天,然後工作日工作,中午可以在小鎮附近轉轉,晚上可以把工作時長補回來,反正6點以後不管什麼店都關門了。到了週末再繼續各種交通工具開始轉移,不過大部分鐵路就夠了。

就這樣,我在不請假不耽誤工作的情況下,多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打卡,在布拉格廣場修bug,天鵝堡旁早會,雪山峰頂寫程式碼,還參加了一次JSConf EU。

聽起來挺酷的,不過也是真的累,一個月都在外面旅行,回來之後徹底不想出門了。說起來也是幸運,2019年秋天我總感覺不想繼續瘋狂的旅行了,就想待在家,後來連日常購物都找了線上的商家送貨上門。後面發生了什麼大家都知道了。那會兒外國可能已經開始流行了,只是沒人意識到,包括我也是。沒什麼預感之類的,只是恰好不想出去旅行了。遠端工作方式讓我可以輕易地選擇躲在家裡,在回國之前的2年時間裡,除了去市政廳續身份和打疫苗,幾乎沒出過公寓大門,每週只下樓拿一次食品快遞。

沒有請假的藉口

就像我之前說的,遠端方式很難區分工作和生活。我可以工作的時候旅行,與之對應的,我無論幹什麼也還是可以工作。所以原先很多可以在公司請假的藉口,在遠端這裡似乎用不上了。

感冒了,沒事,可以在被窩工作;
暴雨了,沒事,不用出門,在家工作;
網斷了,沒事,手機流量報銷;
停電了,沒事,出來找個咖啡館繼續;
要出門辦事,沒問題,工作時間可以往後挪一挪;
要照看孩子,沒問題,邊工作邊照看,不耽誤;

總之,很難找到說服自己的理由去休息一整天,最多隻是從8小時變成4小時。即使現在我在隔離酒店,還在努力工作,因為沒有給自己放假的藉口。有時候工作時間自由的像休假一樣,也意味著休假也可以保持著工作,全在一念之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