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Logan Plant發表於2020-10-20
從多個版本的 Wii 到多次迭代的 DS 系列掌機,大家已經對任天堂這種每一代家用機和掌機都多次重新設計的做法見怪不怪了。自從任天堂 Switch於 2017 年發行以來,關於可能升級的傳言便一直在坊間四處流傳,而最近的報導顯示,功能更強大的任天堂 Switch 版本可能已處於開發中,預計將於明年初正式釋出。

儘管我們還不知道所謂的「Switch Pro」和目前的 Switch 機型有多麼大的不同,但各種傳言讓我們不禁回想起,多年來任天堂在新主機設計上的一些改動是多麼激進。看起來,現在是個總結任天堂家用機和掌機設計迭代史的好時機。

編注:文中主機名稱、發售日期等資訊均以北美地區為準。

NES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1983 年(日本,日版名稱為 Famicom) 1985 年(北美,美版名稱為NES)

1985 年發售的初代任天堂遊戲系統(NES),它的標誌性設計即使在今天也具有很高的辨識度。任天堂在 NES 之前也發售過一些硬體產品,比如 Game & Watch 系列和 Color TV-Game,但最終還是 NES 復甦了美國的電子遊戲市場,並帶領任天堂進入了遊戲界的主流市場。近年來,這個四四方方的設計已經迴歸了好幾次,比如 2016 年釋出的 NES 經典版,以及2020 年早些時候釋出的 NES 樂高套裝。NES 本身其實也是一次重新設計,只是大概上參考了兩年前,即 1983 年在日本已發售的FC(即Famicom)的設計。另外,還有可以給 FC 新增軟盤支援的「Famicom Disk System」,但僅在日本地區發售。

NES-101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1993 年

NES-101 發售於1993年,這已經是 NES 生命週期的晚期,甚至下一代的SFC / SNES 都已經在日本發售三年了。NES-101 與 SNES 類似,搭配了一個頂部的卡槽,也因此常被稱作是「NES 頂部卡槽版」。它比原版的NES / FC 要小得多,而且這次的日美兩版機器非常相似。不僅是主機本體的設計得到了翻新,它的手柄也變得更加圓潤了(就像SNES的手柄一樣)並且色彩也與新主機搭配。

SNES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1990 年(日本,日版名稱為 Super Famicom) 1991 年(北美,美版名稱為 SNES)

與它的前身一樣,SNES 也在不同地區採用了風格迥異的設計。北美版的SNES 採用了灰色與紫色的配色方案,以及四四方方的形狀設計。而在日本和歐洲,整個主機部分幾乎都被灰色覆蓋,但是手柄採用了標誌性的多彩按鍵,這種多彩按鍵的設計多年後還出現在了 New 3DS 遊戲機上。各地區的卡帶形狀也不太一樣,日本和 PAL 區的卡帶就比較圓潤,以搭配圓潤的主機。(模擬訊號電視時代,電視主要分為 NTSC 和 PAL 兩種制式,美日使用 NTSC。亞洲,歐洲,大洋洲,非洲國家大多使用 PAL,因此需要不同版本的主機。)

SNS-101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1997 年

新型 SNES(SNS-101)對 SNES 的升級相對平淡無奇。該機型是在N64 已經發售之後推出的。因為它的體積略小,在日本這款機型被命名為「Super Famicom Jr.」。這一次,不同地區的主機設計幾乎完全相同,唯一的不同是配色。在功能方面,主機底部移除了原機型的擴充套件槽,這使得它不再能相容僅在日本地區短暫發售過的 Satellaview 外設。另外,彈出卡帶的按鈕也被去除了。

N64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1996 年

任天堂 64(簡稱 N64)是任天堂少數幾款從未進行過重新設計的遊戲機之一。原版 N64 帶領任天堂進入了 3D 遊戲時代,並開放對多人遊戲的支援。雖然主機部分一直沒有變過,但 N64 的周邊裝置和遊戲外設卻是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插入手柄使用的震動包,為主機新增額外記憶體的擴充卡,以及更多配件。與世嘉那邊用各種外設壘起來的主機類似,任天堂也釋出了一款光碟機外設 N64DD。但 N64DD 只在日本地區銷售,且幾乎沒有針對該外設發售的遊戲。

GameCube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01 年

GameCube 從未有過任何重大的重新設計或重新發布,但這並沒有阻止它成為本世紀初許多佳作的發源地。在日本曾經短暫銷售過一款叫Panasonic Q 的外設,可以提供給 GameCube 當做 DVD 播放器使用,但它從未在其他地區發售過。

Wii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06 年

在連續經歷了 N64 和 GameCube 的銷量低谷之後,最終任天堂 Wii 憑藉其拿起即玩的特性吸引了數百萬休閒玩家。這款遊戲機及其手柄 Wii Remote 在生命週期中接受了數次重新設計。任天堂在 2009 年釋出了名為 Wii MotionPlus 的專用外設,然後在 2010 年發售了整合上述外設的各項技術的新一代 Wii 遙控器,名為 Wii Remote Plus。

Wii 家庭版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11 年

Wii 家庭版與初代 Wii 幾乎一模一樣,只是有幾個關鍵的不同之處。這個機型設計上為橫置,所以控制皮膚的文字都被旋轉了九十度,方便橫向閱讀。不過,這次重新設計的機型最顯著的特點並不在外觀上,而是為了削減成本而取消了對 GameCube 的向下相容。

Wii Mini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12 年

說到節約成本,首發價僅 99.99 美元的 Wii Mini 算是在整個 Wii 主機系列中做到了極致。這款搭載了頂部開合式光碟機的紅黑配色主機,在 Wii 主機系列的生命週期的最後登場。從功能上來看,Wii Mini 不僅閹割掉了對GameCube 的支援,還不支援聯網,這也就意味著它既不能訪問 Wii 商店,也不能遊玩各種需要聯網對戰的遊戲,比如《馬力歐卡丁車 Wii》和《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X》。這款機型從未在日本地區發售過。

Wii U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12 年

許多人認為 Wii U 是對於Wii的重新設計或升級版,而實際上它是一臺全新的遊戲機。它支援 Wii U GamePad,新的 Wii U PRO 手柄,以及上一代的 Wii 遙控器和雙節棍控制器。Wii U 從未進行過重新設計,但它在 2012年發售時同時推出了兩款機型。其中標準版是白色主機,有 8GB 的內部儲存空間,豪華版是黑色主機,有 32GB 的內部儲存空間。該主機可以向下相容 Wii 遊戲。

任天堂 Switch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17 年

初版 Switch 完美實現了任天堂在 Wii U 中引入的脫離電視獨立遊玩的概念。Switch 將任天堂的掌機平臺和家用機平臺合二為一,創造了一個可以接上電視,也可以隨時帶走的遊戲環境。Switch 的 Joy-Con 手柄是可拆卸式的,可以插在主機兩側然後在手持模式下游玩,也可以拆下來,然後在桌上模式或電視模式下游玩。

Switch V2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19 年

Switch V2 是相對於原版 Switch 一次簡單的硬體升級。它於 2019 年發售,原版和新版的最主要的區別是,新版的包裝盒採用了非常明亮的紅色外觀。得益於使用了新的晶片組,新版相對於原版來說有著更高的執行效率,儘管它不一定提高遊戲效能,但它顯著地提高了電池的續航能力。

Switch Lite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19 年

Switch Lite 移除了連線電視的功能,變成了一臺純掌上游戲機。它的電池續航能力比原版 Switch 要長一些,但略遜於 Switch V2。另外這臺機器的螢幕比原版要小,Joy-Con 手柄的方向鍵也從四個獨立的按鍵變成了一體的十字鍵。由於手柄部分無法拆卸,一部分需要用到獨立 Joy-Con 手柄的遊戲將無法在 Switch Lite 上游玩。

Game Boy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1989 年

初代 Game Boy 在 NES 誕生幾年後發售,至今仍作為最有影響力的任天堂遊戲機之一被人們銘記。它採用了一塊綠底的 8 位元螢幕來顯示遊戲,還可以將數臺 Game Boy 通過連線線聯機遊玩多人遊戲。Game Boy 是一款相當成功的掌機,並且開啟了任天堂對自家掌機不斷重新設計的傳統。

Game Boy Pocket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1996 年

七年後,任天堂重新設計了 Game Boy 的硬體,並把它命名為 Game Boy Pocket。這個型號對比起厚重的初代 Game Boy 來說顯得十分輕巧時尚。它的螢幕也改為了黑白屏,而不是初版那塊傳統的大綠屏。與初代使用四節 AA 電池不一樣,它只需要使用兩節 AAA 電池。

Game Boy Light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1998 年

Game Boy Light 僅在日本地區發售,首次將螢幕背光引入到了任天堂的掌機系列。這個型號需要使用兩節 AA 電池,除此之外它和 Game Boy Pocket 的外型簡直一模一樣。

Game Boy Color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1998 年

Game Boy Color 的外觀設計比起 Game Boy 來說要更新潮一些。它擁有一塊彩色螢幕,其他部分則與 Game Boy Pocket 系列非常相似。它可以直接遊玩初代 Game Boy 的卡帶。儘管它與 Game Boy Light 在同一年發售,但它並沒有螢幕背光。

Game Boy Advance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01 年

GBA 具有一塊比之前 Game Boy 機型都更寬的螢幕,並首次在任天堂掌機上引入了 L 和 R 肩鍵。它支援向下相容 GB 和 GBC 遊戲,並可以選擇在原生寬高比或一個新的寬屏模式下顯示遊戲。GBA 還可以通過使用特殊的連線線接入到 GameCube,這款掌機支援執行《塞爾達傳說:四人之劍》和《最終幻想:水晶編年史》等遊戲。

Game Boy Advance SP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03 年

GBA SP 是任天堂釋出的第一款翻蓋式掌機。小巧的外形和可摺疊的特性使得它非常便於攜帶。初版 GBA SP 採用的是前光螢幕,第二個版本名為AGS-101,是任天堂在北美髮布的第一款帶背光的掌機。GBA SP 在掌機下半部分的頂部有一個按鈕用來調節亮度。它使用充電器和內部的充電電池供電。這款掌機仍然向下相容 GB 和 GBC 遊戲,但這臺機器卻奇怪地去掉了耳機插孔。

Game Boy Micro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05 年

作為 Game Boy 系列的最後一款產品,GB Micro 於 2005 年釋出,此時任天堂 DS 已經發售了一年左右。機如其名,這款掌機的體型非常小,螢幕尺寸只有兩英寸。背光有五種不同的亮度,機身上配有一個耳機插孔,並採用了可拆卸的外殼,任天堂未來將這一特性重新應用在了新的任天堂3DS 上。

任天堂 DS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04 年

初代任天堂 DS 向世界帶來了雙屏掌機的概念。由於增加了底部螢幕,它看起來像是加寬版的 GBA SP 翻蓋設計。DS 底部的螢幕具有觸屏功能,增加了觸控筆、X 和 Y 鍵、麥克風和 GBA 卡帶的插槽。DS 也是任天堂第一款支援線上遊戲的掌機。

DS Lite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06 年

DS Lite 改進了原版 NDS 的許多設計缺陷,包括為 GBA 卡槽增加了一個蓋子,以及優化了觸屏筆的收納位置,將其從機身頂部移到了右側。整個設計變得更加時尚、纖細,握持起來也更加舒適。不同於原版只有兩種可選亮度,這次的螢幕有四種亮度,並且電池續航能力也有明顯提升。

DSi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08 年

DSi 是 DS 系列的一大改進,它在機身上增加了兩顆攝像頭,並且加入了線上商店,成為了任天堂第一款具有遊戲下載功能的掌機。升級後的新版的外殼從 DS Lite 的亮光漆面換成了啞光漆面,並且放棄了 GBA 卡槽。它也是任天堂第一款採用了鎖區政策的掌機。

DSi XL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09 年

DSi XL 比之前的 DSi 更大、更亮、更重,而且電池續航能力更強。這款機型在最暗的亮度下,一次充電可以持續遊玩最長 17 個小時。這是任天堂第一款完全基於尺寸重新設計的掌機。

3DS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11 年

3DS 為任天堂玩家們帶來了裸眼 3D 體驗,可以通過機身頂部螢幕上的滑塊進行調節。3DS 還採用了一個前置攝像頭以及兩個後置攝像頭,讓玩家們可以拍攝 3D 照片。此外,它還玩轉 AR 技術,附帶了任天堂經典角色的 AR 卡包。按鍵方面,3DS 增加了圓墊搖桿,提供了全方位的模擬控制,而瞬緣連線可以讓玩家與世界上的其他 3DS 玩家近距離交換資料。所有 3DS 機型可以向下相容 DS 遊戲,任天堂還在 3DS 上擴充套件了eShop,讓玩家第一次可以在掌機上購買和下載完整的零售版遊戲。

3DS XL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12 年

一年之後,任天堂在 2012 年發售了更大尺寸的 3D 掌機,名為 3DS XL。任天堂首次對 3DS 進行了重新設計,修復了玩家在使用原版時遇到的主要問題。3DS XL 將擠在一排的 Home、Start 和 Select 鍵改為了獨立按鈕,並再次將觸控筆從機身頂部移到了側面。這款機型的電池續航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並且外殼整體採用了啞光處理,而不是原版那非常容易沾指紋的亮光材質。

2DS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13 年

作為一款經濟實惠的機型,任天堂 2DS 是任天堂歷史上最奇怪的迭代產品。它不僅拋棄了從 GBA SP 開始的翻蓋式設計,還取消了 3DS 系列的裸眼 3D 功能。取而代之的是皮膚上有兩塊螢幕,系統以 2D 的方式執行所有 3DS 遊戲。取消了兩塊螢幕間的鉸鏈,更加適合兒童使用,但卻失去了讓 DS 系列聞名於世且深受喜愛的便攜特性。

New Nintendo 3DS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14 年

New 3DS 系列可能是任天堂歷史上最雄心勃勃的一次重新設計,內外都有改進。在機身內部,裸眼 3D 功能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得益於 3D 眼球追蹤,使得玩家從不同的角度也能很輕鬆感受到 3D 效果。系統的處理效能也略有提升,大大降低了載入時間,可以玩更多的大型遊戲,比如 New 3DS 獨佔的移植版《異度神劍》。New 3DS 還從支援 SD 卡換成了Micro SD 卡。不過,玩家如果想要升級儲存空間,就必須卸下機身背面的外殼來更換儲存卡,而不是方便地通過卡槽來更換。在功能上,New 3DS 增加了一個搖桿用於改善遊戲的視角控制,同時還增加了兩個肩鍵ZL 和 ZR,使按鍵佈局整體上與 Wii U 控制器一致。從外觀上看,遊戲按鍵採用了與 Super Famicom 上的 ABXY 按鍵一樣的配色方案,而且通過更換任天堂官方主題皮膚,New 3DS 還可以定製更多的個性化的外觀。系統還增加了內建的 amiibo 功能。雖然 New 3DS 的獨家遊戲極少,但升級到這款機型的使用者可以在任天堂 eShop 上購買一小部分 SNES 的遊戲。

New 3DS XL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14 年

New 3DS XL 的內部結構與新 3DS 相同,但缺少了後者的介面定製功能。另外,只有按鍵上的字母有 Super Famicom 的顏色,畢竟還是要與系統裡的顏色保持一致。New 3DS XL 迴歸了原版 3DS 的亮光材質,原本是北美地區唯一的 New 3DS 機型,直到 2015 年下半年,官方在北美地區發售小號的機型。

New 2DS XL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發售年份:2017 年

作為任天堂迄今為止釋出的最後一款雙屏掌機,2DS XL 再次搭載了與之前兩款「新」3DS 機型相同的內部改進。顧名思義,這款機型和之前的2DS 一樣,剝離了 3D 功能,但這款機型又迴歸了翻蓋式設計。為了方便使用者使用,Micro SD 卡槽轉移到了機身底部。對於錯過 3DS 熱潮的消費者來說,這是一個更便宜的選擇,因為在任天堂 Switch 上市之後,它的發售價僅為 149.99 美元。

未來計劃?

盤點總結,任天堂遊戲機設計迭代史

網上不斷湧現關於「Switch Pro」這款潛在機型的各種傳言。鑑於任天堂詭異莫測的設計和硬體迭代史,他們為未來主機開發準備了什麼驚喜,一切還要拭目以待。你永遠不會知道任天堂還有什麼看家本領。

你希望 Switch 推出什麼樣的改進?在眾多舊款遊戲機中,你最喜歡哪一款?請在評論中分享你的想法吧!

*本文編譯自 IGN US 相關內容。


來源:IGN中國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lrfsaiC6TMYdvy4f_HBU1w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