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電話會議帶崩遊戲股,買量到底有沒有前途?

曹立CL發表於2020-10-13
一旦買量邏輯受到質疑,A股遊戲公司業績乃至估值將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一次電話會議帶崩遊戲股,買量到底有沒有前途?

10月12日,在兩市大漲的同時,A股遊戲公司卻迎來了“黑色星期一”。包括三七互娛(002555.SZ)、吉位元(603444.SH)、完美世界(002624.SZ)等在內的遊戲股紛紛大跌,其中三七互娛以跌停報收10%,吉位元和完美世界分別下跌8.84%和5.50%。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家公司都是遊戲股中的白馬,今年以來股價漲幅分別為41.7%、96.6%和11.8%。

今日白馬遊戲股的閃崩,可能和週末的一次券商電話會議有關。

該券商在電話會議中指出,一些遊戲公司買量的ROI(投資回報率)未來將會下降。ROI下降與兩方面因素有關:一是買量成本上升,頭條系2019年的買量成本與2018年持平,2019年頭條給代理商的返點是7%,而2020年降低到2%,目前很多遊戲公司花數億元甚至數十億元進行買量,即使是這5%的變化也會對公司淨利潤產生顯著影響。二是長期買量後,某些遊戲由於受眾有限,其使用者量和ARPU值(每使用者平均收入)會接近天花板,越接近天花板,買量效率就會越低。

券商電話會議中著重提到的買量對於遊戲公司的業績至關重要。近幾年,買量已經幾乎成為每家遊戲公司的必選操作。

一家小型遊戲公司的CEO張邦(化名)告訴介面新聞,“2016年以前遊戲推廣方式主要靠渠道聯運,那時候應用商店是下載遊戲的主要渠道,我們和渠道分成,渠道使使用者更容易找到我們的遊戲,這其實是一種被動展示。而買量是主動展示,我們把遊戲推廣內容做成圖片或視訊,在社交媒體、新聞資訊、短視訊等平臺上投放,吸引使用者觀看並下載,效果還可以,所以這兩年我們主要把錢花在買量上了。”

換而言之,買量的邏輯在於,遊戲公司使用前期的推廣費用換取使用者,使用者對遊戲“上癮“後,遊戲公司會逐步減少推廣費用,買量的投入相比使用者為遊戲充值而創造的LTV(生命週期總價值),就是買量的投資回報率,這個回報率只要在一定水平之上,遊戲公司就會維持買量的策略。

以完美世界為例,公司2020年上半年投入市場費用為5.59億元,而上年同期的市場費用僅為1.63億元,市場費用增加近3倍。

過去幾年,完美世界銷售費用佔收入的比例逐年提高,從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分別為的9.38%、10.96%、14.24%和14.55%。

一次電話會議帶崩遊戲股,買量到底有沒有前途?
資料來源:Wind,介面新聞研究部

事實上,銷售費用佔營收比例逐步提高,本身就說明買量的效果可能是下降的。不過在當前情況下,即使效果有所下降,遊戲公司可能依然有利可圖。

但從長期看,遊戲公司買量策略的持續性堪憂。

首先是多數遊戲公司對於頭條系基本沒有議價能力,買量推廣單價長期看漲。如果把使用者在手機上的注意力已經基本飽和,能夠佔據使用者時間的應用的APP自然愈發稀缺。

第二是部分未上市優質遊戲公司如莉莉絲、米哈遊等捨棄傳統應用市場渠道,全部押注買量,其較高遊戲質量可以帶來更高的使用者LTV,理論上可以承受更高的買量價格,將破壞原有的買量格局。

第三是頭條系自研遊戲的戰略始終在推進,當頭條系遊戲發展到一定階段,理論上可以形成閉環生態,造成“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局面。

今日的遊戲股大跌恐怕只是個開始。一旦買量邏輯受到質疑,A股遊戲公司業績乃至估值將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作者:曹立CL
來源:介面
地址: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5101124.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