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龍蜥:中國作業系統到底有沒有角力世界舞臺的實力?

OpenAnolis小助手發表於2022-08-30

作業系統是計算機的靈魂所在,更是現代社會數字經濟轉型的關鍵。隨著國內科技力量的壯大,當出現如 CentOS 停服等機遇時,會進一步助推國內作業系統發展。如今國內開源作業系統遍地開花,我們到底有沒有角力國際舞臺的實力呢?在 2022 開放原子全球開源峰會上,討論了“中國作業系統到底有沒有角力世界舞臺的實力”這一話題,以下為內容實錄:

本次圓桌主持人及嘉賓如下:

王興宇(主持人):Linux 中國開源社群創始人

楊勇:龍蜥社群技術委員會主席、阿里雲作業系統技術總監

楊繼國:龍蜥社群理事、Intel 技術總監

王洪虎:龍蜥社群技術委員、龍芯中科作業系統研發總監

陳鮑孜:龍蜥社群技術委員、飛騰作業系統負責人

王戍靖:中科方德高階副總裁

共話龍蜥:中國作業系統到底有沒有角力世界舞臺的實力?

(圖從左到右依次為:王興宇、楊勇、王洪虎、楊繼國、陳鮑孜、王戍靖)

王興宇:如今國內的各個開源作業系統百花齊放,但是與國際廠商相比,大家認為我們目前的強項在哪裡,弱項在哪裡?

王戍靖:近年來國內作業系統開源社群發展迅速,但發展時間短,與國際社群相比有一定差距。作業系統社群基於大量基礎技術,包括晶片、編譯、開發工具等基礎技術領域,也包括大資料、人工智慧、雲端計算等新興技術方向,需要長期培育積累和技術創新。

有利條件是中國開源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中國開發者數量增長快,據 GitHub 2021 年資料統計,中國開發者數量已增至 700 多萬,排名全球第二,貢獻了 550 萬個開源專案;另外,我國數字經濟轉型升級推動資訊產業持續增長,新興技術領域也在迅速發展。以上都為國內開源作業系統社群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動力。

陳鮑孜:從主導具體的開源專案看,國內作業系統社群的發展還是有欠缺的,畢竟我們參與的時間比較短。但國內的開發人員不管從數量還是活躍程度方面,在國際上即使不是最好的,也算處在了第一梯隊之上。我和國外開發者進行過一些交流。他們有一個觀點,即如果一個國家制造業強大,那麼製造業就是做作業系統或者系統軟體的動力。從這個層面來看,我認為我們的潛力和需求動力並不比國際差。

楊繼國:中國現在的作業系統社群處於高速發展的時期,說到不足的地方,第一點:因為我們的發展時間沒有那麼久,所以缺乏創新積累。一個作業系統社群能夠長期發展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原創,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中國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開發者很多,對開源來說開發者是一個整個社群開源創新的基石。我看過相關報導,中國開源開發者從數量上來講在世界上處於一個比較領先的地位,我們怎麼樣把這些開發者轉化成開源社群持續創新的動力,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我覺得還需要時間。

第二點:國際上游社群對我們的影響。因為作業系統有上游和下游的關係,上游社群會帶動一些科技的發展包括創新。同時下游社群不僅僅相容上游的技術,很多時候也能反過來影響上游社群,像國際上大的廠商有能力能夠去影響上游開源,中國的作業系統開源社群也可以透過不斷創新去擴大影響力。因為我們有能源、電力、金融等各行各業的參與,有非常強而切實的需求,所以我相信我們能把這些需求的影響代入到上游社群。

王洪虎: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看,首先,相對國外來說我們的時機和發展歷程確實相對短一些,客觀來講確實存在一些差距。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些希望,比如今天演講中講到我們提升了原創的東西,國內的社群已經具備這種創新能力,還不止是區域性一個點,而是各個層面都有。說明我們至少在有短板的前提下,在有差距的情況下也能夠發現一些區域性的創新。隨著國內多元化市場的不斷實踐,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創新基石和土壤。未來,我相信隨著國內各行各業的蓬勃發展,我們在上游社群的聲音和力量會越來越強大。

楊勇:我簡單說一下觀察到的一個現象,CNCF 中國人孵化的專案非常多,比如說國內 PingCAP 這樣優秀的專案,包括阿里也有一些專案在 CNCF 中,包括像龍蜥社群參與的 Nydus 專案和 Confidential Containers 專案。所以新的領域、新的機會、新的需求不斷出現的時候,這是我們難得的機會,也是一個很好的突破點。但在核心領域或者編譯器等發展比較成熟的領域,我們的頂尖人才保有量確實是不夠的,原因是歷史積累造成的,因為過去這個產業基本上發展得不夠,但是今天國內無論對晶片還是作業系統整體產業的投入是比前幾年要大得多的。“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要堅持下去,我認為新一代程式設計師會快速成長起來。

王興宇:感謝各位老師的發言,總結下來我們確實在有些地方還發展得比較慢,但是長處在於我們確實有大量的程式設計師,根據調查來看中國在 GitHub上的註冊使用者比例相當高。同樣我們擁有更廣闊的使用者市場,就會有更多的行業需求,這樣的發展趨勢下我國的規模優勢就會發揮出來。目前來看確實如幾位老師所說,我們在尖端的專案上還缺少足夠有影響力的話語權,但是現在已經在逐漸多點開花,多點釋放,未來可期。

楊勇:吸引國際廠商合作,我覺得對龍蜥社群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命題。我們能看到龍蜥把晶片、雲廠商、OSV 廠商等拉到一起去發生合作,最近又把伺服器廠商拉了進來,實際上這是一個滾雪球的過程。這件事情本質上是需求和供給,合作的本質也是雙贏,社群需要思考清楚幾個問題“世界領先廠商加入到社群他想要獲得什麼,以及我們社群能給到什麼”,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我認為社群合作一方面要有自己的商業本質在裡面,因為今天這個市場裡的開發者以機構為主,以組織為主;另一方面是社群文化,社群還是要有一個比較開放透明的機制,整體社群的運作是非常開放平等的,這個很重要。總結來說,第一點是內在的驅動力,第二點是阻力摩擦力小。

王洪虎:從晶片角度講,能夠吸收國際廠商的參與,一方面需要對方對我們的創新感興趣,並且從我們這兒能得到他想要得到的東西,這是吸引力。另外一方面,從龍芯角度講,我們提供一個新的架構支援,這本身就是創造一個新的需求,要在龍蜥社群有支撐的架構,這裡面方方面面的事情是非常多的。隨著將來龍蜥架構走向國際,自然會有更廣範圍的愛好者和機構參與,這裡面也會產生對國際愛好者開發者的需求。

楊繼國:像龍蜥社群能吸引國際參與者保持比較強的興趣,有幾個方面原因,第一個我們能繼續保持透明、開放、公正的原則,這點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從技術發展還是從社群的推廣治理角度來說,這點是能保持和國際社群接軌,吸引眾多人參與的重要原因。當然龍蜥社群做得非常好,第一次參加理事會就發現這個社群保持非常好的傳統,一直髮揚下去。

第二點中國開發者的人群非常大,我們希望透過努力能把更多的開發者吸引到社群裡來,能保持這個社群的多樣性,鼓勵大家多多創新。

第三點我想對於這個社群的開發者來說,我們在做這個社群的開發包括架構設計,一定要有一個社群文化,比如在 Intel,我們在做架構設計的時候應該考慮到使用者的架構設計應該能適應更多的架構,而且有更多的包容性,不僅僅只做晶片。對整個社群發展來說,更加中立更加有包容性的社群是很重要的,這一點我覺得是國際社群發展的成功關鍵,實際上能對中國社群也是如此。

陳鮑孜:我認為社群的發展,本質上在於參與社群的開發者解決自己的問題。每一個社群專案都是由社群的開發者驅動。開發者首先自己要能夠長期地生存並發展下去。只有當社群開發者在解決自己問題,他才有源源不斷的動力來維繫這個專案。當社群開發者解決的自身問題是共性問題的時候,自然就能吸引到那些有著相同興趣愛好或者相同訴求的人一起參與到這個專案裡來。這時候,如果我們的社群有比較好的機制、比較開放的文化、比較好的規則的話,我認為無論開發者是來自國際還是國內,社群自然會自發地運作起來。實現這個目標,我覺得一方面是需要有過程,另一方面也取決於當前需要做的事情自身的難點和所解決的痛點,取決於當前事情是否具有普適性。從時間的角度,如果專案能做得足夠長,那總有一天會解決大家共有的痛點,屆時開發者自然會參與進來。

王戍靖:大家都提到社群開放和公正,這是運營社群的一個基礎條件。一個開源社群能獲得包括國際開源社群在內的各界廣泛關注,我認為不僅在於社群自身影響力大,SIG 組的技術創新方向的設立也是一個關鍵因素。社群如果基於產業和市場需求,關注有哪些重要的技術問題亟需解決,主動引導、推進 SIG 組設立,這樣參與社群的機構和個人會有內在驅動力去投入,為技術創新做貢獻。

王興宇:感謝各位老師的意見分享。我覺得如何吸引國外的開源社群,國外的廠商參與我們,首先,固然我們要有開放包容的狀態。其次,我們要更加的接納國外開源社群人員的習慣,比如他們用的語言,我們是不是有更國際化的語言。最後,還有剛才王戍靖老師說的 SIG 組情況,我們一般把 SIG 翻譯成“專門興趣”,但是也有另外一種說法是“特別利益”,第二種說法這裡面確實關乎他的利益,如果我們能給他提供關乎他利益的東西,他自然會參與。

除了要“請進來”還要“走出去”,中國的作業系統要有中國的特色,但也應該是一個國際的作業系統,不僅能滿足國內的使用者,而且也能滿足東亞地區人群需求,甚至中歐地區人群需求。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能讓中國開源社群發展起來,具有國際影響力,並得到國際市場的歡迎呢?

王戍靖:中國處於數字經濟轉型升級階段,資訊產業蓬勃發展,湧現了大量行業需求和市場空間,給國內作業系統開源社群提供了發展特定技術方向並引領技術發展的機遇。比如,龍蜥社群定位在要打造雲端計算的原生生態社群,以此為目標,可以聚攏大批軟硬體生態廠商,逐步形成社群特色、並推動形成有影響力的軟硬體行業標準,實現與國際相關標準接軌、相容。隨著中國開源社群持續發展,社群開源版本以及針對特定地區需求衍生的作業系統商業發行版在國內、國際市場上不斷推廣應用,中國作業系統開源社群在國內、國際上影響力會不斷提升。

陳鮑孜:我覺得走出去這件事可分幾步看。一方面,當社群吸引了足夠多海外開發者時,它基本就能算走出去了。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的衍生發行版是不是能走出去,取決於我們衍生出來的發行版所在行業是不是能夠有效地走出去。我們所說的作業系統大多數時候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如果我們不專門討論作業系統核心或者作業系統其他某個特定的技術模組時,作業系統更多時候是泛指支撐應用的載體。如果我們的應用能走出去,同時我們的衍生版本能夠貼合應用場景,滿足應用需求,那麼屆時我們的基礎軟體社群也就走出去了。

楊繼國:我想我們中國的作業系統包括社群能走出去,我想有三點,第一點我們要有自己的特色,取代 CentOS 只是第一步,順應環境的發展,本身社群要有自己的長遠發展,包括作業系統的架構設計、能夠解決一些痛點的業務等。

第二點是生態,因為國外生態和中國生態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如果我們想走向國際舞臺,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要能吸引更多的國外廠商參與,比如 OSV,因為歐洲和美國都不一樣,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 OSV 也好,SV 也好,包括 VEM,這些國際化廠商的生態夥伴的加入,對於國際化很重要,因為每一個生態夥伴都覆蓋了相當大的範圍,只不過是不同型別的。

第三點與國際上游社群的緊密合作,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因為國家的科技發展對第三社群有很大的依賴性。

王洪虎:關於走出去,我想有三個方面要重點考慮,第一要能走出去首先要具備走出去的能力,第一個作業系統是社群發行版,這個發行版應該具備發行版所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比如穩定性,因為我們做一個面向雲端計算的作業系統社群版,穩定性和長期維護性對使用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

第二個方面我們要走出去,實際上要落實到一個一個的軟體包,以一個的具體軟體的形式走出去。像剛才楊總講地要往上游社群貢獻相當多的自己的原創性的最佳化的補丁,自己原創性的軟體,要走到國際性的像核心這樣的社群去,隨著這個程式走出去的軟體包越來越多,自然發行版社群也就走出去了。走出去是為了要解決使用者的需求,我們走出去使用者發現沒有任何作用,實際上也是走不出去的。我們走出去首先要考慮使用者對我的需求是什麼,使用者的痛點是什麼,比如 CentOS 停服全世介面臨同樣的問題,我們既然能在國內解決這個問題,國際上也能解決這個問題,從我們自己的發展來講,我們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能力。

第三方面還要考慮剛才上一個話題裡聊到的開放協作、創新、平等,這正好也是龍蜥社群的理念,我們以這種理念走出去,世界才能接受我們。

王興宇:其實說起“走出去”的話題,我印象中比較深刻的就是龍芯,龍芯近一兩年不斷向上遊向核心,比如向 GCC 提交自己的補丁,也得到了國際社群的認可,能支援、能理解、能看到你的東西,這是很好的。另外像王戍靖老師說的,我們確實要針對它的需求做下游的發行版,可能中國人對這方面的需求或者認知跟其他國家不一樣,能不能給它做不同的下游發行版。

下面最後一個問題,對於如今中國開源作業系統市場大家又競爭又合作,這種情況稱之為“競合”,如何能開展良性競爭生態?

楊勇:如果是沒有競爭的市場,要麼你是新進來的先驅者,要麼這個市場裡已經看不到機會了。我覺得有競爭不是壞事。國內作業系統的生態都是 Linux 的生態,大家在這個大的生態裡面有一些共同的合作基礎。我相信不管有多少社群,我們要做的事情是讓我們的生態夥伴和開發者,以更低的成本接入到這個大的生態合作中來。我認為龍蜥社群在合作方面將來要把標準和有利於大家共同利益的東西推到上游,或者變成一個行業標準。這方面是一個非常的的合作機會。我認為因為雲端計算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就必然帶來競爭,競爭就帶來大家高水平的成長和發展。在這種不確定性下我覺得多一種的競爭對整個產業是有利的,因為誰都不知道未來會演進向哪裡。

王洪虎:競爭在各行各業都存在著,IT 行業尤其激烈,競爭可以使行業內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假如說沒有競爭會怎樣,估計肯定不會發展到現在這個樣子。

從龍蜥社群本身來講,我們是一個技術社群,並不是一個商業組織,更多是從技術層面考慮問題。怎麼樣解決技術層面能解決的問題,這是龍蜥社群要考慮的,比如解決行業雲端計算領域或者 CentOS 停服這類的技術問題。從這個角度講技術本身沒有限定一家使用,剛才楊總講的是提交到核心社群裡的,我們龍芯也是提交到核心社群裡的,提交出去之後並不是說這個補丁僅限於某個社群使用,其他不能使用,沒有那麼狹隘。再一個從龍芯開放協作的發展理念講,我們發展競爭合作關係都是從區域性來講,但是在大的方向上我們在共同推進技術的進步,這是一個更大的格局。

楊繼國:現在從中國的作業系統來看更多推動這個市場進一步擴大。因為我自己做作業系統做了二十幾年,我們都是做這行做了很久,我們剛開始做這個行業的時候很多的工作,包括做了很多的開發也好,大家對技術管線沒那麼關注。現在突然趕上這個時期,行業的需求突然增加了,大家對作業系統、基礎軟體各行業關注非常大,我們在無論是網際網路行業還是政企,還是運營商電信行業,作業系統處在非常快速的發展時期。有些標誌就是會有投資公司給你遞名片,說明資本已經關注這個行業,這個行業處在一個起飛的前沿。當下,我們社群應該怎麼樣把蛋糕做大,能把 Linux 作業系統基礎軟體精準推廣是重中之重。回到競爭的話題,其實技術上永遠有競爭,國際上也是這樣的。從 Linux 的發展來看技術競爭,本質是共同推動技術的發展,以前技術受到時代侷限性,新的技術會取代舊技術,不同公司透過不斷演進合作和競爭都能促進發展,這個對整個的作業系統發展是有利的。

陳鮑孜:開源軟體不僅是技術架構,其發展模式也存在層次。不同的發行版會根據自身定位以及需求選擇不同層面的重點。社群的發展是以技術驅動為主的。不同發行版之間在發展技術上並沒有太大的矛盾。大家目的都是為了把整個 Linux 大生態做好。所以從技術方面說,我不認為國記憶體在很多排他性競爭。更多情況大家是在相互促進。從市場競爭結果來看,不同發行版的發展也會根據所處行業及需求去進行選擇,從而提供更豐富的多樣性,而不是產生排他性。現在幾乎行行業業都在使用 Linux 發行版,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使用者都採用相同的平臺或者相同的技術路線。那樣不太現實。這就給大家留出了足夠的空間去開發多樣性的內容,在宏觀上也能促進整個 Linux 大生態的發展。

王戍靖:目前國內處在作業系統開源社群快速發展階段,競爭和合作必然存在。國內開源作業系統社群基於不同定位逐步形成社群特色,社群基礎版的發行版本在滿足使用者需求和服務使用者過程中,也會進一步發展出社群的技術優勢。透過社群之間的相互借鑑、交流合作,可以共同推動國內作業系統技術和產業進步。

王興宇:經過多年的努力,這些問題確實能得到完善,能看到以當前為主的作業系統已經很完善了,目前已經覆蓋很多的行業,逐漸擺脫了對國際的依賴,我們現在在伺服器上有相當多的進步,距離國際舞臺還是有一段的距離。像前面提到的,我們在一些基礎性的尖端性的重要的地方還是有一些欠缺,還需要國內各大作業系統廠商和社群形成合力,更多的廠商加入到發展行業中,共同上演中國作業系統技術逆襲世界的創舉。

—— 完 ——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04278/viewspace-291255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