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社交媒體和手機銀行可能會導致更多的銀行擠兌;昨天的保障措施可能明天就不夠用了。

2023年春,突然的銀行提款(因數字技術而得以加速)導致美國的矽谷銀行、簽名銀行、第一共和國銀行以及瑞士的瑞士信貸銀行倒閉。一系列複雜的因素導致客戶對這些銀行的財務健康狀況失去了信心,而社交媒體上的謠言傳播以及只需在移動應用程式上點選一個按鈕就可以提取存款的方便操作,則促使客戶迅速將自己的資金轉出這些銀行。這種速度前所未有,因為在先前的銀行擠兌事件中(例如,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社交媒體和手機銀行應用程式還聞所未聞,或者幾乎不存在。

對於各家銀行來說,導致客戶突然質疑銀行生存能力的原因各不相同。然而,正如2023年事件所表明的,突發銀行擠兌的風險通常可能受到銀行業數字前沿發展的影響。

當許多客戶因為擔心銀行的財務健康狀況而同時提取存款時,就會發生銀行擠兌。雖然有些存款通常透過國家存款擔保計劃獲得保險,但是人們如果擔心銀行的健康狀況,就可能會提取未保險存款。即使銀行基本上是健康的,如果銀行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來滿足客戶的提款需求,那麼對各種問題的懷疑也可能會自我實現。

在最壞的情景下,擔憂心理所引發的銀行擠兌可能會導致一家本來可以生存的銀行倒閉。銀行擠兌的影響不止是給銀行所有者和其他債權人帶來成本,它還可能會成為一個金融穩定問題。銀行擠兌可能具有傳染性,對實體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金融主管部門和監管機構已經建立了一個治理框架來遏制這種風險。

快速的銀行提款

通常,一家銀行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其商業客戶和家庭客戶的存款。銀行持有這些存款中的一小部分,以滿足可能發生的提款。其餘部分則被用於為銀行創造收入。例如,銀行會向需要資金的個人或企業提供貸款。

這種商業模式的前提是儲戶不會一次性提取自己的資金。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銀行無法全額償還存款,因為存款現已被用於向銀行的其他客戶提供長期貸款。

在正常情況下,銀行貸款活動的存款資金相當穩定。儲戶通常會在自己的賬戶中保留一定的餘額來支付諸如住房和食品雜貨等開支。個人儲戶的賬戶波動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銀行的多個賬戶持有人之間相互抵消。

但是,如果有傳言說某家銀行可能面臨倒閉的風險,就可能出現人們紛紛提款的現象。如果提款是緩慢發生的,銀行有時間另尋資金或透過出售資產來籌集資金。快速提款則會導致一家銀行在獲得其他融資之前破產。

因此,潛在的提款速度至關重要。隨著銀行業數字前沿的進一步發展,銀行客戶提取存款的速度可能會進一步提高。如果不適當調整銀行對此類融資風險的管理,這種情況可能對金融穩定構成潛在威脅。

銀行間快速轉賬

銀行提款加快的一種方法是透過更便捷和更快地向其他銀行轉賬。回顧歷史,銀行間的存款轉移在某種程度上是有限的。原因之一是許多銀行客戶通常只在一家銀行開立賬戶,主要是因為收集一家新銀行的條款和條件資訊並在其開立賬戶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此外,更換銀行可能代價不菲。

新技術可能會消除一些障礙。例如,網上和手機銀行服務進一步便利了客戶隨時進行銀行間轉賬。隨著廉價的即時支付系統的使用越來越多,客戶從一家銀行向另一家銀行轉賬所需的時間不斷縮短。當銀行業務關係日益數字化時,個人銀行業務關係以及與之相關的對銀行的忠誠度也可能不再那麼重要。

人工智慧也可能會推動銀行提款和轉賬的加速。如今,人工智慧工具可以高速分析幾乎無限量的資料,包括銀行的條款和條件,以及來自社交媒體和傳統媒體(例如,報紙)的新聞流。基於這種分析,未來的人工智慧工具可能會根據銀行客戶設定的標準,幫助其在不同銀行之間即時自動地重新分配存款。這些標準可能包括存款利息、對銀行安全性的感知,或者客戶對跨銀行分散的願望。

監管要求(例如,驗證客戶身份的要求,即“瞭解客戶”要求)可能不會阻止人工智慧工具為客戶開設賬戶。一旦客戶將必要的檔案和授權上傳至人工智慧工具,該工具就可以與幾家銀行進行對話,並確認客戶的身份。

雖然人工智慧和科技創新對銀行業的未來影響尚不確定,但是可以想象,銀行擠兌的頻率也許會大幅增加。

用科技對抗科技

雖然新技術會增加銀行擠兌的風險,但是銀行也可以利用技術來降低風險。例如,可以開發人工智慧工具來改善流動性管理和監測提款模式,這可能有助於降低銀行擠兌風險。

降低擠兌風險的其他工具包括充足的資金(例如,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增加股權融資或流動資產),這些資金可以迅速用於籌集資金以償還儲戶存款。銀行自身可能會發現使用更多的股權融資或持有更多的流動資產是最佳選擇;或者,主管部門如果擔心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可能會要求銀行採取上述做法。主管部門還可能擴大存款保險,並在發生危機時利用央行的融資機制。此外,適當的恢復和處置機制有助於在一家銀行倒閉後重建人們對金融體系的信心,以避免銀行擠兌的蔓延。

然而,這套工具並不是靈丹妙藥。每種工具可能都有其不良的副作用,應當將這些副作用與它們在減少風險方面的益處進行權衡。以一項關於要求銀行將更多的存款投資於可以立即免費出售的資產(例如,高質量的政府債券)的潛在規定為例。如果發生擠兌,銀行可以迅速出售債券並償還儲戶存款。在極端情況下,所有存款資金都可以投入高流動性的安全資產,這將有效地消除銀行擠兌。然而,這也意味著銀行將不得不透過其他方式(主要是銀行股權或長期借款)為其對家庭和企業的貸款供資。銀行可能會暫時或永久性地減少對實體經濟的貸款。這也可能影響到央行和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以及資產價格,因為對安全的流動資產的需求增加了。

擴大存款保險計劃也會降低風險。然而,考慮到保險的融資方式,如果銀行倒閉,高覆蓋率可能會給公共財政帶來難以接受的高成本:在許多情況下,規模足夠大的預付保險基金難以預先到位。這樣的覆蓋率也會影響銀行謹慎行事的動力(引發道德風險)。如果央行為各家銀行提供緊急貸款的渠道擴大,類似的影響也會出現。此舉可能使央行面臨資金損失風險,並且可能會引發銀行的危險行為或銀行間貸款市場的混亂。

在使用這些工具時,應當始終根據減少風險對社會的益處來權衡潛在的不良副作用,有些風險總會存在。我們認為,隨著新技術的進步,這種權衡可能不得不改變。

央行數字貨幣

以電子支付取代現金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導致越來越多的央行考慮引入央行數字貨幣(CBDC)。央行數字貨幣允許家庭和企業將其在商業銀行的存款轉換為央行數字貨幣賬戶中的存款,即存入央行的款項。 

大多數情況下,存入央行的款項被認為是非常安全的。根據其設計方式,央行數字貨幣可能會改變銀行擠兌的動態——以前是存款從一家商業銀行轉到另一家商業銀行,現在則可能變為存款從商業銀行轉到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如果央行賬戶沒有限制,被認為具有高風險的商業銀行的客戶可能會選擇將所有資金轉移到央行。問題是,這一方案本身可能會增加銀行擠兌的風險或加劇銀行擠兌。需要注意,一些考慮採用央行數字貨幣的中央銀行因此在考慮限制家庭或企業可以存入央行數字貨幣賬戶的資金數額。

然而,即使央行數字貨幣不受限制,如果未來的銀行業技術大大提高了存款提取速度,那麼銀行擠兌的速度可能不會受到央行數字貨幣的影響。

我們確實有應對銀行擠兌風險的工具,但必須承認,世上沒有靈丹妙藥。

每種工具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然而,鑑於技術突破及其在金融市場上應用的不可預測性,必須密切關注發展動態,並考慮如何最好地調整工具包。昨天保障金融體系安全的措施,明天可能就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