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雲原生技術探索與實踐

danny_2018發表於2022-06-20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演進,數字技術、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科技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要求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提高我國發展競爭力和持續力。

隨著銀行業數字化轉型進入關鍵階段,雲端計算在越來越多的業務場景中得到了大規模應用。雲原生作為雲端計算技術發展的主流趨勢,帶來了雲端計算時代自上而下的創新,促進銀行業加速相關探索,推動其從技術價值到業務價值的轉變。這不僅是銀行業提升底層發展動能、重塑長遠競爭力的必由之路,更是構築國家科技競爭優勢的戰略選擇。

近年來,中國銀行不斷探索如何更好地應用雲原生技術,推動應用系統由分散式基礎架構向雲原生架構演進,同時有效應對雲原生帶來的一系列技術架構管理、研發工藝轉型、運維治理和安全挑戰,以底層變革推動深層次技術能力、治理能力的提升,以更加穩健、安全的產品和更加敏捷的交付打造金融服務長效競爭優勢,推動銀行業數字化轉型進入新階段。

一、雲原生時代金融科技的 變革與挑戰

雲原生不僅是一種基於雲的全新技術體系,更是一種全新的軟體架構思想和研發實踐方法論。在銀行業數字化轉型不斷重塑技術生態、金融生態的當下,雲原生因其為應用研發、系統運維、業務運營和企業級治理帶來顯著的改善,逐步成為銀行構建新一代數字化平臺的基石和數字化轉型的強大推動力。

1.充分釋放雲時代技術紅利,為銀行業務應用穩態執行提供底層保障

雲原生定義了一條能夠讓應用最大程度發揮雲價值的最佳路徑。“雲”具有前所未有的強大計算能力、高可靠性、高通用性、高擴充套件性和低成本等特點,與大型銀行夯實數字化轉型所需的關鍵基礎能力相一致。開發者可充分利用雲平臺的彈性和分散式優勢,實現快速部署、按需伸縮、不停機交付,充分保障軟體產品穩健執行。

2.打造組織級雲原生技術生態圈,為軟體交付和企業級治理提供有力支撐

雲原生使企業級基礎能力、服務、資源的平臺化和“雲”化更為徹底,同時透過一系列標準、過程、工具實現了應用系統“敏態”和技術底座“穩態”的有機結合:透過微服務,將傳統的龐大系統功能分解成多個高內聚、低耦合的細粒度應用,實現了能力複用、動態協同,全面提高應用開發的敏捷迭代效率;透過應用容器、網格、Serverless等技術,顯著提升基礎技術能力的平臺化水平,使系統執行環境更為標準化、輕量級、可適配,極大提升了應用系統開發部署和執行維護的效率。

3.重塑金融業務系統的組織流程,助力業務創新快速實現

面對銀行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傳統應用系統複雜度的不斷提高,雲原生強調以“應用”為核心,使業務應用“生於雲,長於雲”。依託於強大的技術中臺能力,透過靈活的微服務開發方式、標準化容器環境的部署方式,應用的設計、開發、測試、部署等全過程可便捷地在雲上完成,提升了自動化程度,大大縮短了業務獲得IT服務的鏈路和週期。同時,雲原生提供了高效的“端到端”交付、精準的灰度釋出,使得在可控範圍內快速驗證業務新功能成為可能,業務人員甚至可以藉助低程式碼平臺自行組合新的業務服務,實現快速投產上線並及時獲取反饋。

綜上所述,雲原生將從技術手段、管理模式上為銀行業數字化轉型帶來巨大變革,全面轉型雲原生已是大勢所趨,但大型銀行因其原有應用系統、組織架構的複雜性,在推動雲原生技術轉型過程中面臨著系統架構平滑演進難和推動組織流程再造難的雙重挑戰。

大型銀行對系統穩定性、業務連續性、強監管遵從有著很高的要求,雲原生轉型需循序漸進、逐步升級。因此,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雲原生技術底座將與原有多型別技術棧並存,以混合架構形態對外服務。大型銀行需準確認識自身混合架構的技術特點,構建起架構平滑演進的機制和能力路線,實現企業級服務治理。

雲原生不僅顛覆了企業技術棧,也使企業的組織形態與工作模式隨之而變。大型銀行需要依照全新的能力圖譜升級自身管理體系,推動軟體開發向軟體研發轉型,最佳化角色分工,培養熟悉DevOps、微服務、容器化等雲原生核心技術的應用開發者和技術開發者,推動開發、測試、運維一體化,促進傳統流程融合重塑,合理規劃、提前佈局,打造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理念、新思維、新文化。

二、中國銀行雲原生技術的 探索及實踐

1.以“戰略”為導向,強化企業級頂層設計能力,加速轉型程式

在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十四五”時期,中國銀行持續深化數字化轉型,將金融科技視為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緊抓金融科技發展帶來的機遇,將夯實技術底層支撐能力提升到戰略高度;持續推進核心技術能力攻堅,開展深層次理念變革與重塑;採用標準化、服務化、元件化設計方法,建設了“高可用、高安全、高彈性、高敏捷”的分散式架構體系,並以雲原生為高質高效上雲的發力點和突破口,深度挖掘雲端計算應用潛力,搶先佈局前沿技術融合創新,深入探索“雲+大資料”“雲+AI”等智慧轉型路線,積極引入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逐步完善雲原生相關技術規範和應用標準,加快科技成果應用推廣,推動數字技術與業務領域全方位深度融合,釋放數字化轉型的紅利,培育數字銀行新業態,賦能金融服務提質增效。

中國銀行在雲原生實踐過程中,逐步完善組織架構,推動科研人員技術能力轉型,不斷激發發展活力:一是建立技術研發團隊,負責企業級技術底座的研發和雲原生生態能力的構建,緊跟行業技術發展趨勢,持續推進整體架構和技術棧的演進,確保企業級基礎技術能力滿足功能通用性、前瞻性、高可用、高效能、可擴充套件等特性。二是整合應用研發團隊,結合業務領域劃分,形成面向各領域、開發測試一體化的全棧敏捷團隊,促進科技與業務深度融合及價值共創。

2.以“平臺”為支撐,強化數字基建支撐能力,提升研發質效

中國銀行近年來一直致力於透過中臺戰略強化數字化轉型,引入雲原生技術和相關方法論,逐步建立起“敏前臺、強中臺”的企業級架構。

在“敏前臺”方面,完成對全行現有應用系統的統一建模和重新規劃,本著職責清晰、領域聚焦的原則,建立企業級應用元件體系,使各應用元件獨立實現自身的快速迭代,組合多個應用元件可實現複雜業務流程的高效編排。

在“強中臺”方面,藉助雲原生技術的顯著優勢,構建起由分散式平臺、大資料平臺、客戶端平臺、區塊鏈平臺等多個企業級技術平臺組成的綜合技術中臺體系,重塑超大規模金融級技術底座,可支撐集團10億級客戶規模下海量聯機訪問,使業務交易處理能力達到十萬級TPS(筆/秒);實現“四地多中心”佈局,支援同城雙中心交易並行處理、異地分鐘級整體切換,實現企業級元件“多地多活”,保障高併發、高可用和業務連續性。

在企業級架構建設過程中,中國銀行取得多項技術突破,累計申報專利102項。同時,中國銀行對業務應用元件進行高度解耦,為上層分散式應用提供了統一的技術底座,使系統研發效率提升一倍以上。現階段,中國銀行應用系統多種架構並存,架構升級進入深水區,雲原生技術能有效支撐架構平滑遷移,促進研發能力不斷提升,啟用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3.以“應用”為核心,強化業務領域研發能力,深化業技融合

中國銀行經過兩年多的探索,研發了視覺化低程式碼開發平臺,基於雲原生技術,快速落地單元化、微服務、分散式事務、服務治理等企業級分散式系統模型,使軟體研發真正做到以“應用”為核心。中國銀行基於新一代開發平臺,使應用研發人員擺脫了複雜的技術細節,進而深耕業務領域研究和產品實現,與業務部門協同,專注於業務應用模型設計與轉化,共同探索金融創新發展模式;同時加快了複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培養,高效賦能業務發展。

此外,中國銀行還建立了非功能測試方法和自動化工具,透過主動故障注入和混沌工程進行疲勞測試,真實模擬生產環境各類情況;利用生產線上流量複製分發技術,透過“影子流量”並行對新版本進行測試比對,提前發現並解決質量問題;完善版本釋出機制,利用灰度釋出、藍綠髮布等策略,提升產品質量保障,為業務高速發展保駕護航。

4.以“敏捷”為目標,強化端到端一體化交付能力,賦能價值創造

中國銀行整合了從設計到部署的工具鏈條,構建了端到端的敏捷交付流水線——DevOps雲平臺,建立企業級雲原生生態,服務軟體從設計、實施到投產執行的全生命週期。2021年,DevOps雲平臺累計執行超過20萬次,交付時間平均縮短50%,持續整合能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此外,中國銀行還引入服務網格等技術,重塑企業級運維治理模式;整合Spring Cloud、Dubbo、傳統集中式等不同技術棧系統的控制面,伴隨企業級架構建設工程的推進,初步完成混合架構下各類系統間呼叫關係的全鏈路實時監控,實現了訪問鑑權、熔斷限流等企業級服務治理能力的整合,在保障業務連續性和系統穩定性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全新的軟體交付模式在中國銀行企業級架構建設中得到充分運用,一大批生於雲、長於雲的新一代應用系統陸續誕生,為金融服務創新發展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撐。

隨著雲時代的到來,中國銀行將持續加快雲原生能力的建設佈局,加速全領域技術研究及人員能力轉型,推動“On Cloud”雲遷移向“In Cloud”雲原生過渡;同時,加強業內交流合作,共同探索雲原生能力交付、安全性保障研究與實踐,充分運用雲原生技術,發揮“雲”的優勢,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新的推動力量。

來自 “ FCC30+ ”, 原文作者:中國銀行軟體中心總經理王鏗;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w5MnSsiLaTdSYVmJKbUOcw,如有侵權,請聯絡管理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