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馮慧蘭女士在 2021 年 9 月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代表世界銀行,在實現自然智慧型疫後復甦高階別對話會上以及審議通過 “一個星球” 峰會氣候與自然方面所取得進展進行了會上發言。
當今世介面臨著多重嚴峻危機:其中最嚴峻的危機是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在我們集中精力推動經濟復甦時,絕不能忽視人、地球和經濟之間的相互聯絡。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的喪失是一個對最貧窮國家影響最大的發展問題。自然不需要我們,但我們需要自然,而這些服務往往被低估,在發展規劃中沒有考慮到。
此事關係重大:全球 GDP 的一半以上來自高度或中度依賴生態系統服務的行業,如授粉、水過濾和原材料。
-
30 多億人依靠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樣性獲取蛋白質和維持生計,但世界上 90% 的海洋魚類資源已被充分開發或過度捕撈。 -
超過 75% 的糧食作物依靠動物傳粉,但在過去幾十年中,超過 40% 的已知昆蟲種類有所減少。
事實上,政府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科學政策平臺評估的 18 類生態系統服務中有 14 類自 1970 年以來有所下降。
全球自然衰退的風險可能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世界銀行最近的一項研究估計,即使生態系統服務部分崩潰,到 2030 年也將造成全球 GDP 的 2.3% 的損失。如果主要生態系統服務崩潰,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亞的實際 GDP 損失可能分別高達 9.7% 和 6.5%。《達斯古普生物多樣性經濟學評論》顯示,1992 年至 2014 年間,人均自然資本存量下降了 40%。
無所作為不再是一種選擇。隨著各國推動疫情後經濟復甦,有必要將人類和地球的健康置於同一軌道上。復甦必須採取自然和明智的方式,推動各國走上綠色、彈性和包容性發展的道路。在所有部門和所有發展決定中都應考慮到自然的價值。
世界銀行將積極支援各國通過投資自然保護和金融創新,並通過支援交通、農業、林業、漁業和沿海管理領域的自然智慧實踐的整合,實現更綠色、更具彈性的經濟轉型。去年,我們在 46 個國家的 70 個專案中採用了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從印度公路附近的邊坡穩定到蒲隆地的梯田建設,以及增加植被以防止土壤侵蝕、減少徑流和提高土地生產力。我們還正在探索擴大公共和私人自然投資和融資選擇,以支援面臨多重危機財政緊張的國家。
我們不能在不考慮氣候變化對自然和人類生計的威脅的情況下就對生物多樣性採取行動,因為自然損失和氣候變化是同一枚硬幣的兩個方面。根據今年 6 月宣佈的新的五年期氣候變化行動計劃,世界銀行將使所有融資與《巴黎協定》的目標保持一致,我們將提供更多資金支援氣候目標。在今後五年中,我們將把所有資金的平均 35% 用於氣候行動,包括支援陸地、沿海和海洋地區基於自然的解決辦法。這意味著提供更多資金支援國家能源和運輸系統的脫碳和減排,恢復和保護森林和其他景觀,促進糧食系統的轉型,建設社群能力以防止氣候影響,為人們尋找新的、更綠色的就業和生計機會。
為了應對自然危機的系統性威脅,需要採取全經濟辦法來改變導致自然損失的經濟活動、政策和投資決定。根據世界銀行的分析,為防止自然損失而改變政策所造成的任何經濟損失幾乎可以完全被改善生態系統服務提供的經濟效益所抵消。
在最近一份關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的方法檔案中,世界銀行集團提出了以下六個全球應對領域,這將有助於經濟走上更可持續的道路。我們敦促各國在今年在法國馬賽舉行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世界保護大會的重要討論中考慮這些問題:
-
讓經濟和金融決策者參與保護自然的努力; -
將自然和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融入所有行業部門的投資中,尤其是那些對自然壓力最大的行業部門; -
加強並與當地社群公平分享保護自然的效益; -
從公共和私人來源為大自然籌資; -
開發為規劃、政策和資金決策提供參考的指標和決策支援工具; -
利用夥伴關係建立共識並可持續地管理公共產品。
自然智慧政策是雙贏的。對自然的投資可以通過創造就業機會、針對最貧困社群和加強長期恢復力來促進經濟復甦。健康的生態系統有助於減緩氣候變化,提高世界上最脆弱社群的復原力。我們的估計表明,到 2030 年保護 30% 的陸地和海洋(“30×30” 目標)等雄心勃勃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但這取決於部門間和部門內的全球行動。
從私營部門到金融部門,到政府決策者,再到民間社會,我們的共同責任是採取果斷行動,通過保護、可持續利用和公平分享生物多樣性的好處,扭轉自然受到的損失。我們需要大自然來實現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