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下載:新增199IT微信公眾號【i199it】,回覆關鍵詞【金融助力碳中和發展與實現】即可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全社會的響應和行動,目前國內已釋出碳中和相關意見和行動方案,涉及多個重點領域。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業如何實現對 “雙碳” 目標的助力,履行相應社會責任,是每個金融機構需要思考的重要議題。
為響應 “30·60 目標”、多方協力共促綠色金融發展,由浦發銀行領銜,聯合商道縱橫、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和長三角 ESG 與零碳研究院,對中國金融機構應對碳中和的路線圖進行研究,形成《金融助力碳中和發展與實現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系統闡述浦發銀行對於金融機構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路徑與對策的相關洞察。11 月 3 日,由浦發銀行主辦的“綠融萬物 共創未來” 主題論壇在上海舉行,並現場釋出了藍皮書。
綠色低碳轉型的機遇與挑戰

“雙碳”目標提出後,國家頂層設計檔案相繼落地,近期釋出的《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了 “雙碳” 工作的路線圖和實施路徑。根據規劃,重點領域和行業的實施方案,以及科技、碳匯、財稅、金融等保障措施也將陸續釋出和出臺,形成碳達峰、碳中和 “1+N” 政策體系。

據藍皮書觀察,隨著政策和資金向低碳產業傾斜,我國綠色低碳轉型步伐正在加速。政府與市場雙輪驅動下,將激勵更多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聚焦綠色發展領域。而在產業層面,風力、光伏發電產業發展迅猛,成為能源低碳轉型 “主力軍”;新疆、內蒙古等風光資源豐富的地區頗具發展潛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風力、光伏發電的平均度電成本將持續下降,“雙碳” 目標機遇下,未來風光電規模將超 5 萬億,並逐步形成以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能多能互補和利用方式多樣化發展。

與此同時,作為碳排放大國,處於低碳轉型初期的中國仍將面臨較大挑戰。藍皮書指出,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主要面臨兩大挑戰:一是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緩衝時間比已開發國家短;二是能源強度和碳排放強度水平高。因此,面向碳達峰碳中和這一廣泛而深遠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機遇與挑戰並存。政策、產業、金融、技術等各方面應協同發力,共築綠色低碳轉型之路。

提出金融機構貢獻目標模型

響應 “雙碳” 戰略

在實現 “雙碳” 目標的過程中,金融的助力至關重要。藍皮書指出,在助力全球碳中和轉型程式中,金融機構可結合自身業務屬性,從運營和業務兩個方面,制定短期和長期的碳中和目標和行動方案。其中,金融機構自身運營碳中和主要關注辦公運營所產生的碳排放,業務碳中和需關注其投融資專案的間接排放。藍皮書立足於國內外核心標準和政策,在對標國際、國內金融機構應對碳中和的承諾與計劃的基礎上,提出金融機構貢獻碳目標模型,建議金融機構應制定氣候承諾和減排目標,結合公司願景與使命,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優勢。有效的管理機制保障是推動氣候戰略落實的基礎,包括著力在氣候治理、氣候風險管理、資訊披露以及能力建設四個方面的管理機制。在運營模式上,管理層需明確碳管理職責與架構,建立關鍵流程和績效管理,來推動應對碳中和的三個核心步驟:
  1. 通過核算碳排放來識別結合自身發展的減排機會;
  2. 制定科學碳目標與規劃路徑;
  3. 以及通過創新推出低碳產品和助推價值鏈的整體碳中和。

多元綠色金融創新助力碳中和

推動綠色價值轉化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金融市場,綠色金融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但在實現 “雙碳目標” 的道路上,還存在著一定的挑戰。例如,綠色金融標準體系與碳中和目標不完全匹配、環境資訊披露不符要求、對氣候轉型風險認知和分析能力不足、碳市場對外開放程度較低等。此外,碳金融也是金融助力碳中和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 年 7 月 16 日,全國碳市場正式上線交易,不僅為碳減排釋放價格訊號,提供經濟激勵機制,而且將資金引導至減排潛力大的行業企業,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在碳金融創新實踐方面,藍皮書提供了具體案例,並指出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是成熟碳市場建立的必要條件之一。以碳期貨為例,市場參與者可以通過套期保值實現碳金融市場的風險規避。金融機構能更充分地發揮碳資產的金融屬性,並開發出更多如碳期貨、碳掉期這樣的碳金融衍生品以及像碳指數這樣的碳金融支援類產品。

關於金融支援碳中和目標的對策,藍皮書建議從建立綠色金融政策支援體系、構建支援綠色發展的綠色金融支援體系、鼓勵金融機構加大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力度、積極建立綠色金融的良好發展氛圍等方面展開工作。

報告下載:新增199IT微信公眾號【i199it】,回覆關鍵詞【金融助力碳中和發展與實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