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型靈活就業應運而生,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就業形式。它依託現代資訊網路和通訊技術,打破了傳統就業模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靈活就業人口已達2億,佔全國就業人口的14.3%。

新型靈活就業的興起,與新一代求職者就業觀念的轉變密切相關。他們不再滿足於傳統的朝九晚五工作模式,而是追求更高的工作自主權和靈活性。網際網路平臺的普及和發展,為新型靈活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勞動者可以透過網路平臺,隨時隨地承接任務,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從需求端來看,新型靈活就業的招聘規模持續擴大。2019年至2024年,新型靈活就業的招聘職位數佔比從8.4%增至15.2%,增長態勢顯著。這一趨勢在2023年至2024年間更加突出,招聘職位數佔比躍升3個百分點。

新一線城市成為新型靈活就業需求的主力軍。其招聘職位數佔比在各類就業形式中均居首位,基於位置的新型靈活就業職位佔比高達41.7%。這與新一線城市人口規模大、消費能力強、生活節奏快等特點密切相關。網約車、配送等基於位置的新型靈活就業職位,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的服務,同時也為勞動者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從供給端來看,新型靈活就業的求職者規模佔比呈現波動上升趨勢。2019年至2024年,投遞人數佔比從35.5%降至30.6%後,又回升至36.4%。越來越多的勞動者選擇新型靈活就業。

報告將新型靈活就業劃分為基於雲端和基於位置兩大類,為深入理解這一就業形態提供了新的視角。

基於位置的新型靈活就業,如網約車、外賣配送等,通常要求勞動者在特定地理位置完成任務。這類職位的學歷和經驗門檻較低,但薪資水平相對較高。2024年,其招聘職位中86.7%不限學歷,89.3%不限經驗,而招聘薪酬在10001至15000元區間的佔比高達44.9%。這為中低學歷、缺乏工作經驗的勞動者提供了更多機會,成為他們進入就業市場的重要途徑。

基於雲端的新型靈活就業,如線上設計、知識服務等,對勞動者的資訊技能和專業知識要求較高。其招聘職位中39.8%不限學歷,但大專及以上學歷佔比達71.7%。薪資水平相對集中在6001至8000元和10001至15000元區間。這類職位吸引了大量年輕、高學歷的求職者,尤其是女性。2024年,基於雲端的新型靈活就業求職者中,21至25歲佔比45.2%,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56.2%,女性佔比56.1%。

新型靈活就業的求職者群體呈現出鮮明的特徵。基於位置的職位吸引了更多男性、中年人和低學歷求職者。他們傾向於選擇網約車、配送等體力勞動密集型工作,這類工作門檻低、靈活性高,適合他們的就業需求和生活安排。相比之下,基於雲端的職位則更受女性、年輕人和高學歷求職者的喜愛。這些群體通常具備更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追求更高收入、更大發展空間和更靈活的工作方式。

但是新型靈活就業求職者的工作穩定性值得關注。他們擁有更豐富多樣的工作經歷,但工作經歷的平均維持時長相對較短。2024年,基於位置的新型靈活就業求職者中,26.5%過去工作經歷的平均維持時長不足12個月。該群體工作流動性較大,可能與新型靈活就業的特點有關,如工作時間靈活、准入門檻低等。

新型靈活就業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儘管其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多機會,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勞動權益保障不足。由於新型靈活就業的僱傭關係較為靈活,勞動者在工資、工時、社保等方面的權利難以得到有效保障。職業發展路徑不清晰。新型靈活就業的崗位多為短期、臨時性工作,缺乏長期的職業發展規劃。勞動者技能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的問題也較為突出。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勞動者的資訊技能和專業知識要求不斷提高,部分勞動者可能難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但是新型靈活就業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多的就業選擇和收入來源,特別是為中低學歷、缺乏工作經驗的群體提供了進入就業市場的機會。新型靈活就業的靈活性和自主性,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的變化,滿足企業對勞動力的多樣化需求。隨著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新型靈活就業的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為勞動者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