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螞蟻金服集團研究院聯合釋出《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專題——中國居民槓桿率和家庭消費信貸問題研究》報告。該報告自2011年起啟動,通過持續追蹤超過355個城市、4萬戶家庭的債務情況發現:中國家庭負債有三大認識誤區,其中最大的誤區就是消費信貸的佔比過高。

報告指出,中國人的負債情況沒有想象中那麼高。資料表明,中國家庭債務佔GDP比重為49.2%,遠低於美國77.1%的水平。同時,在信貸參與程度上,中國的信貸參與率只有28.7%,也低於美國的78.0%的水平。其中家庭消費信貸的參與率更低,2019年只有13.7%的水平,更是不到美國的四分之一。

報告同時顯示,人們出於避稅、保護隱私和記賬成本等多方面原因,家庭入戶調查可支配收入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經過測算,國家統計局的資金流量表中的可支配收入更貼近現實中的經濟情況,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被低估了約18萬億, 相當於每個中國人的人均年收入低估了1.3萬元。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表示,收入低估,導致家庭債務風險狀況被高估。不過,報告指出,雖然中國家庭債務風險可控,但近6成債務集中在房貸上,結構性問題突出。在2013年到2018年,人們因為買房而負債,住房貸款佔家庭債務比重高達55.6%,更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多套房負債的佔比逐年遞增,以2017年到2018年為例,多套房的住房貸款佔比從62.9%上升至65.9%,超過了首套房貸款,貢獻了60.0%的住戶部門消費貸款增量,值得關注。另外,有47.1%的存量房貸在空置房中,造成大量的信貸資源浪費。

甘犁建議,目前我國信貸主要集中在住房貸款領域,尤其是多套房貸款,而且近幾年槓桿上升過快。多套房房貸市場的進一步擴張,不僅會增大風險,浪費信貸資源,也會進一步抑制消費,因此有必要適當控制多套房貸款槓桿率,建議進一步提高多套房首付比例。

報告還指出了一個最新的趨勢,在經濟發展水平較弱的非一二線城市和低收入人群,因為銀行貸款很難覆蓋,所以很多家庭通過非銀行消費貸款滿足其需求,普惠型的消費信貸受到歡迎。

甘犁指出,非住房普惠型小額消費貸滲透率低,基數小,在居民負債中佔比小,且主要用於滿足日常生活需求,有助於激發國內的消費潛力,提升消費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尤其是基於線上、線下真實消費場景的精準消費信貸也有助於預防消費信貸流向房市、股市,以及進行不當投資的行為。建議鼓勵有場景的消費信貸,同時促進普惠型場景類消費信貸的發展,定向解決我國數億消費信貸不足人群的普惠性貸款難題,推動我國消費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