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MMORPG的爆點探索——開放世界淺析
導語
自2018年起,開放世界這一關鍵詞成為了許多遊戲的必備宣傳語之一。對於許多玩家來說,開放世界是主觀上的一個遊戲體驗,那麼一個好玩的開放式MMORPG究竟是怎麼煉成的?本期的分享將從MMORPG品類的創新方向出發,透過《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與《輻射4》兩款經典大作的案例研究來論證開放世界的標準,並在最後以《仙劍奇俠傳四》手遊的專案實踐為基礎探索開放世界的未來。
講師介紹
浮樂 騰訊互娛 發行線 高階遊戲運營
一.概述開放世界
源於MMORPG:今天所講述的概念-開放世界是立足於RPG品類遊戲之上的,可以說開放世界這一概念是誕生於MMORPG品類轉型之際。所以在文章的開頭我們先來看下RPG品類的一個發展。上圖是將當下MMORPG品類從使用者社交關係的角度做了一個簡單的切分。第一類就是如《魔獸世界》和《劍俠情緣網路版三》,這類遊戲構建了一個“大型遊樂場”, 它在遊戲中提供了很多橫向體驗的追求,並透過資料片的不斷迭代和更新去完善整個遊戲世界。例如《魔獸世界》中,除了打副本的單線成長之外,其實遊戲中給了玩家許多其他型別的橫向追求,像時裝、坐騎、寵物、生活系統等等。另一類我將其稱之為傳統的RPG遊戲,這一類的遊戲除了IP題材和一些基礎的戰鬥規則的區別之外,主要的核心玩法就是社交和數值成長。
MMORPG的困境:
1.其他品類的擠壓:MMORPG品類的共性在於他們都需要玩家在遊戲中投入時間,而最近這兩年,我們會發現MMORPG這一品類在手遊市場非常容易被碎片化/體驗性的產品所擊敗。
2.遊戲環境的轉變:這裡就要提到的就是說端遊時代與手遊時代的區別。在端遊時代,遊戲就是主要的娛樂載體之一,但是到現下的手遊時代,人們在熱門的社交,短影片等軟體上停留的時間要遠比在遊戲中來得多,也就是說人們的平均遊戲時長遭到了壓縮。
種種因素加在一起,近幾年,RPG品類一直在尋求轉型的道路上摸索,而開放世界也逐步成為MMORPG變革和突破的的創新方向。特別是在優秀的動漫/端遊等IP已經被挖掘得所剩無多的情況下,這種轉型也就變得迫在眉睫。
突圍維度解析:迴歸當下,2019年的MMORPG能夠從哪些領域或者維度進行創新?這裡引用的是理查德?巴圖(Richard Bartle)提出的MUD玩家的四種分類方法,即巴圖理論來分析。首先看下使用者群體的分類:
成就型:這類玩家的需求是在遊戲世界裡證明自己,熱衷於在各類排行榜中登上
殺手型:這類玩家的需求是在遊戲中與其他玩家進行互動,熱衷於PVP玩法。
社交型:玩家的興趣在於與其他玩家產生聯絡,熱衷於各類社交玩法。
探索型:這類玩家的定義是他們追求新的驚喜,也就是與遊戲的世界展開互動。
我們可以發現,前三類玩家的需求都是與其他使用者進行互動,只有最後這類玩家,他們所關注的是遊戲本身的世界。而前三種玩家的需求都能夠在MMORPG遊戲中找到對應的玩法來滿足。但對於探索型的使用者來說,他們所需求的是與世界互動。那麼目前的MMORPG遊戲是否有相應的內容能滿足玩家的探索訴求呢?
回想一下,像數值成長型的RPG,當官方推出了一個新的地圖,玩家會碰到新的怪物、新的活動。但是這個新地圖中玩家獲取還是經驗值或者是成長數值相關的物品,它跟這個地圖本身是沒有互動的。如果拋開美術訴求來講的話,這個新地圖的本質與將玩家放到黑盒裡,然後放置上幾隻怪物讓他們刷是沒有區別的。
由此可見,在探索需求/互動性體驗的維度上MMORPG遊戲是存在可以擴充空間的。無論從使用者或是產品的角度,它都可以作為MMORPG品類發展的一個新方向。當然這裡所指的新方向是指將探索需求/互動性體驗的設計作為一個加分項,而非擯棄MMORPG的其他元素,因為成長數值,PVE/PVP這些系統也都是不可或缺的。
由探索型的遊戲元素出發,我們可以來看下早期的開放世界概念前身——沙盒品類。當時的沙盒遊戲被認為是一種全新的遊戲理念,它有兩個主要的特性:一個是高融合度,一個是高自由度。
1.雖然我們是立足於開放世界的概念來分析的,但是無論是關於開放世界的定義,還是關於RPG探索,都源自於一個逐步的滾動和迭代。下面會簡單闡述下三類沙盒遊戲的特點:
沙盒-動作扮演:在當時的定義裡是以《俠盜飛車手5》、《巫師3》、《上古卷軸5》等3A級的大作為代表,他們的特點是以多執行緒的任務為主,同時玩家又能自由的選擇喜歡的任務或者模式。
沙盒-生存冒險:以《H1Z1》、《方舟進化》及《DAY Z》為代表,主旨是讓玩家在末日中尋求生存,遊戲的主要戰鬥以TPS及FPS為主。這一型別其實是以生存和PVP壓力為主的。
沙盒-創造經營:以《我的世界》為代表,遊戲的主旨是滿足玩家的自由創造需求,雖然有生存模式,但是主要強調的是創造元素。
而將上面所介紹的沙盒遊戲結合起來看,就會發現關鍵元素在於互動。這裡所講的既包含玩家與玩家之間的互動,也有很大的一部分比例也是在於玩家與環境之間的互動。
再將時間線移至當下,開放世界這個概念詞已經出現在了許多遊戲的宣傳語中。而當玩家開啟TapTap或者Steam平臺並輸入關鍵詞開放世界,可以檢索出來許多遊戲品類。可以說,開放世界成了最新的遊戲爆點。
總體而言,從使用者的訴求和市場的變化出發,以沙盒遊戲作為切入點,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開放世界的概念:
開放世界(Open World)即玩家可以使用多種互動手段完成目標,多個不同的遊戲系統可能在開放世界的過程中產生湧現新玩法的化學反應。相對傳統的線性遊戲,一般擁有玩法更豐富、更大的地圖或關卡。
二.開放世界遊戲淺析
第二章節中我將以兩款遊戲:《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和《輻射4》為例來探究開放世界的要素。
案例一《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提起這款任天堂推出的經典之作,相信玩家們都不陌生。而在正式的探討之前我們先來分析一個網路上盛傳的攻略影片,內容是:如何用石頭砸死人馬?
人馬作為塞爾達遊戲世界中最頂級的怪物之一,基本上對於操作不夠強的玩家來說,都是收集滿裝備才能去攻擊它。但在攻略影片中的玩家他就是以不攜帶任何補血道具的前提下,用石頭砸死了人馬。
但要在一個遊戲裡進行非常規的操作,實現利用石頭砸死怪物的結果,這需要遊戲本身具備大量基礎互動設計的支援。
1.首先這個遊戲得具備物理引擎,石頭的掉落是會造成傷害的,而不像大多數遊戲裡的場景物件是不能破壞;又或者沒有物理引擎,即使石頭掉下來也是不會扣除生命值。
2.第二,主角林克可以操作這個石頭,也就是說石頭作為遊戲世界中的物件,玩家是可以與它進行互動的。
3.第三,人馬這個怪物的攻擊方式之一就是噴火,而在它噴火的時候地面上的草地會被燒焦,這又是另一個與世界的互動。
綜上可見,一個打怪影片的攻略依託了遊戲裡許多與開放世界相關的設計。玩家不一定是透過使用武器來和BOSS正面剛,也可以用千奇百怪的方式實現戰勝大BOSS的挑戰。而這也就是開放世界所帶來的遊戲樂趣之一。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具有龐大的系統結構,一般來說當我們在分析一個RPG遊戲時,我們會先做一個簡要的遊戲元素拆分來看這個遊戲提供哪些內容給玩家。中間這張圖是來源於遊戲製作團隊進行對外分享時說過的一個概括,製作團隊用圖示來代表這個遊戲裡面所具有的一些元素。
而我們所探究的是,上圖所羅列的元素中,哪些賦予了遊戲的開放世界特性?
1.無縫大地圖:荒野之息的遊戲世界規模是前作《塞爾達傳說:黃昏公主》地圖的12倍,是目前無機械載具的遊戲中地圖面積最大的一個遊戲。而且它就是現實中東京市地圖的倒置版本。從遊戲時間來看,橫跨地圖最南端與最北端需要28分鐘。從遊戲豐富度來看,上圖中也列舉了世界地圖上可以進行收集和探索的元素之多。無縫的大世界地圖以及足夠多的探索收集元素承載,這兩個因素疊加便符合開放世界概念之一:更大的地圖或關卡。
到這一步可能有人會想,開放世界好像也挺簡單的,用3D MAX擺出一個大黑盒,然後在裡面放1萬個物件,讓玩家可以在裡面進行自由活動,就算是開放世界了?
2.互動設計:開放世界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使用者與環境的互動體驗。這種互動可以透過物理引擎的架構實現,可以透過系統玩法設計實現,總的來說無論透過何種方式,它都是與傳統的經驗值獲取,戰鬥數值成長的互動設計區分開來的。如圖所示,主要可分為四類:
天氣:這裡說的不僅是許多遊戲中擁有的表象性質的晴雨四季變化,而是最真實天氣模擬,以及玩家與天氣變化產生的互動。比如打雷,如果玩家身上帶了金屬部件,你就有可能被雷劈中,並且雷擊中玩家時如果周圍有草地,草地就會被點燃。而雨天則會澆滅火焰,讓玩家在爬山的時候耗費更多的體力。
怪物:主要包括兩個要素,第一是讓玩家在每一次戰鬥都是新的體驗,玩家挑戰不同怪物的方式是不同的。第二是透過AI的性格,攻擊方式,攻擊範圍的多樣化設計,讓玩家感受到近乎真實的戰鬥體驗。
NPC:在荒野之息中每個NPC其實都包含自我邏輯和彩蛋。且隨著遊戲時間的推移,NPC自身也會產生變化,這也讓玩家感受到世界本身的動態變化。
行為:這裡所指的互動在結合天氣或者場景設計之後,玩家就可以實現爬山時受天氣影響會打滑,滑翔時受風力影響方向會偏離。
此外,還有一個可以佐證《塞爾達:荒野之息》是開放世界的有趣事實:那就是遊戲中的新手引導十分精簡。這源自於製作團隊的一種自信,玩家可以在遊戲中為所欲為,不受普通遊戲中的種種限制,而當遊戲設計擬真到與使用者的預期完全一致的時候,多餘的引導便不用出現了。
綜上可見,《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製作了一個所見即所得的世界。從設計層面上來講,它有符合現實預期的環境互動設計,無規則束縛的戰鬥體驗及高擬真度的AI系統。加上豐富的收集元素和任務體系,基本上可以與第一章節所提到的關鍵詞一一對應。
案例二——《輻射4》:在2015年發售後,此遊戲掀起了一股流量熱潮。當時的許多廣告SLOGAN頻繁出現的關鍵詞是:一人一狗走天下。而那些素材其實都來源於輻射系列的遊戲。下面我會以四代為例來分析這款末日題材下的RPG遊戲。
《輻射4》的遊戲主線概括起來就是圖上所示的一句話:身處末日的主角在避難所內復活後,帶著一隻狗開始了尋找自己兒子的旅程。
而“撿垃圾”這個梗則源自於《輻射4》本身是一個多支線的開放世界遊戲,許多玩家在遊戲過程中經常忘記推進“找兒子”的主線轉而專注於“撿垃圾”了。而當時大量的遊戲梗也都是基於這個現象。
那麼,作為一個RPG遊戲,它包含了哪些元素?
1.首先是同伴系統:區別於普通的NPC——刷好感攻略方式,在《輻射4》中,總共有12名同伴,玩家需要透過執行任務和劇情推進與同伴間的互動,而這些同伴還會影響到玩家的一些分支劇情體驗。
2.S.P.E.C.I.A.L系統:區別於普通的技能點系統,加點帶來的加成並非簡單的數值提升“+50攻擊力”等等,這一系統影響的是玩家玩遊戲的方式。例如當玩家想從某一個NPC身上獲取某樣道具時,他至少有三種方式可以達成這一目標。第一,玩家可以選擇殺死NPC,直接獲取道具。第二,玩家可以在S.P.E.C.I.A.L系統中提升魅力值或者與溝通相關的技能,透過和NPC對話來讓他主動將道具送給你。第三種方式是偷竊,玩家透過敏捷加點來實現。
3.劇情分支:在《輻射4》中,光是主線劇情就有4個分支結局,玩家的每一個選擇直接影響了後續的劇情發展。
除此之外,還有家園系統等元素一起構建出了《輻射4》遊戲體驗核心——不定結局的未來。
經過以上對兩款遊戲的案例學習,結合前面對於開放世界的定義,我們可以總結出判斷一個遊戲具有開放世界特性的三個標準:
1.所見即所得的真實世界。
2. 服務於成長的豐富互動。
3.對環境有作用的多樣性玩法。
如果傳統RPG傾向的是玩家從所在的遊戲環境內獲取資源,由環境對玩家產生影響;那麼對於具有開放世界特性的遊戲而言,玩家其實是在不斷地對環境產生影響,也就是說,開放的遊戲世界因玩家而不同。
基於判斷開放世界的三個標準,我們再來看一款Steam平臺上的3A級大作《怪物獵人:世界》。從上圖中列舉的玩法元素中,它有立體地圖,有多種武器可供選擇,有擬真度極高的怪物AI,但這是否意味著《怪物獵人:世界》是一款具有開放世界特性的遊戲呢?下面我們就針對開放世界特性的幾個關鍵詞來逐一分析。
1.所見即所得的自由世界。《怪物獵人:世界》中的遊戲地圖雖然十分龐大,但還是根據主線程序進行解鎖的關卡式/箱庭式的設計。每個單張地圖是透過主線串聯起來的,缺乏大世界的互動。
2.服務於成長的豐富探索互動。雖然遊戲中有資源採集,寶珠觀星,有武器強化系統等等,但是當玩家的遊戲時長到了後期就會發現,其養成目標是比較單一的,所有的元素都是基於角色的裝備和武器系統,且最終所影響的只有戰力值的提升。
3.對環境有作用的多樣性玩法。拿戰鬥系統距離,《怪物獵人:世界》中雖然戰鬥方式也是多樣化的,但是歸根究底勝利的方式只有一種,就是殺死怪物。而不像《輻射4》中,玩家可能給翼龍跳支交際舞,就能成功讓怪物把脖子洗乾淨送過來。可以說其整體核心都是圍繞著戰鬥來延伸的。
總體而言,《怪物獵人:世界》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開放世界遊戲,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一款足夠優秀的ACT遊戲,因為它將這場狩獵盛宴做到了極致。
基於前面對開放世界和RPG遊戲的思考,可以發現,無論是傳統或是現下的開放世界RPG,都是基於有限的條件下對現實世界的模擬,而開放世界RPG只是朝這個現實模擬的方向更近了一步。有人可能會說,如果RPG遊戲的核心是對現實世界的模擬,那麼EA的《模擬人生》是否就已經做到了?其實不然。我們所說的模擬不僅是一個結果的模擬,現下RPG遊戲對開放世界的嘗試更多傾向於過程和體驗的模擬。
三.《仙劍奇俠傳4》手遊的實踐嘗試
接下來,我們來看下當時基於開放世界這一特性,結合研發興趣以及市場反饋,當時團隊在《仙劍奇俠傳四》手游上進行了一些嘗試,結果有好有壞,這裡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先來看基礎框架,當時遊戲本身是正版授權,且立項是MMORPG,所以我們首先定下的就是對《仙劍奇俠傳四》主線劇情的還原移植。其次,西山居的研發團隊也在這款手遊中沿用了非常成熟的仙盟群體玩法。這兩大元素構成了《仙劍奇俠傳四》手遊的基礎框架。在此基礎之上,我們的創新方向又在哪裡呢?
顯然當時立下的創新方向就是構建仙劍世界觀下的開放世界,上圖所示的是當時分了四個維度,從普通到重度,由豐富到少量稀有的體驗層次:
1.在最基礎的世界探索元素上,我們在世界地圖中放置了大量的寶箱點金石,而且玩家在靠近NPC時也會觸發互動。這兩個點對應的是最基礎環境互動。
2.第二個就是仙術系統,也就是個人的技能體系,我們在裡面新增了許多趣味性的元素,比如,玩家可以把敵方變成一隻貓,狗或者其他動物。
3.第三個就是奇遇玩法,團隊在遊戲世界中補充了12個奇遇支線,來擴充仙劍世界觀下的劇情表現,也給玩家帶來多樣化的遊戲體驗。
4.最後一個是身份系統,基於仙劍世界觀下的六界設定,我們設計了比如月老,廚神等特殊身份,在達成特定條件後,讓玩家有機會觸發扮演特殊角色的遊戲體驗。
在進行嘗試後,仙劍奇俠傳四是否能夠滿足玩家對開放世界的訴求?答案是比較遺憾的,其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3點:
1.自由探索感不足:這裡分成兩個方向,一個是對事件的探索:對於玩家而言,事件本身的深度是最重要的,他們的關注點並不線上性/非線性的劇情架構上。再來是對人物的探索,遊戲中是否給與玩家選擇的主動權以及相關後果的反饋?像許多傳統MMORPG遊戲中,一個任務給出三個選項,玩家的選擇帶來的區別只在於“體力+1/智力+1/金錢+500”這樣的劇情體驗顯然並不具備開放世界的特性。
2.掌控感不足:這裡所指的掌握感分為三個維度。一是對劇情、故事發展的掌控:玩家做的決定是否能像蝴蝶效應般影響遊戲過程和結局;二是對自身角色的掌控:其背後更多體現的是玩家角色個性化及身份識別的訴求多維度的成長空間;三是對世界環境的掌控:互動是一套玩法,不僅是一種形式和觸發機制。
3.沉浸感不足:一個是精細度、動態反饋、畫面特效這三個要素是玩家最關注的畫面體驗;另一個是玩家更看重遊戲角色的性格以及自我價值觀的代入。
對照上面所提及的從使用者需求觸發的不足對比,從設計角度而言《仙劍奇俠傳四》手遊對於開放世界的嘗試有4點遺憾:
“數量有限的探索”——有限數量的單體技能;等同於支線任務的奇遇玩法;側重於包裝而實際影響有限的身份系統。
“與追求無關的互動”——較為簡陋的成就係統;仙術系統與核心的數值成長線無關,玩家無法在此玩法上獲取相應的核心資源。
“並不能反饋環境”——NPC與怪物無自主衍化,趨向於單一的砍怪戰鬥體驗;玩家的行為無法對遊戲世界造成真實的影響,與環境物件割裂開來。
總體上“缺乏有效的開放式體驗與養成”——遊戲核心玩法為仙盟群體PVE和PVP,而開放世界元素卻獨立於核心玩法,無法對角色養成玩法造成實際影響;且缺乏由開放元素推動的社交相關的遊戲內容。
說了那麼多遺憾,下面來暢想一下,在總結完《仙劍奇俠傳四》手遊專案的經驗,如果要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式仙俠世界,它需要具備的元素有什麼?
1.世界——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全3D無縫大世界地圖;自然演變的NPC和怪物AI;動態天氣影響世界資源的生成和分佈;仙妖人三界的空間表現多樣化。
2.互動——變化中玩家的參與:天材地寶可採集破壞;財侶法地可探索獲得;法寶打造和坐騎馴服玩法的豐富化;玩家可自定義城鎮。
3.玩法——參與中獲取的積累:角色的數值成長可源自環境互動所產生的結果;任務/成就完成度與NPC互動機制掛鉤;仙盟活動模式為世界GVG資源爭奪;仙俠科技樹隨伺服器生態解鎖。
結語
未來MMORPG品類的發展可能有許多未知的可能性,但是開放世界這一要素無疑是當下玩家對遊戲產品提出的最關鍵訴求。一個所見即所得的遊戲世界是對現實世界的模擬與再創造,於我而言,亦是遊戲人對遊戲人生的夢想與追求。
自2018年起,開放世界這一關鍵詞成為了許多遊戲的必備宣傳語之一。對於許多玩家來說,開放世界是主觀上的一個遊戲體驗,那麼一個好玩的開放式MMORPG究竟是怎麼煉成的?本期的分享將從MMORPG品類的創新方向出發,透過《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與《輻射4》兩款經典大作的案例研究來論證開放世界的標準,並在最後以《仙劍奇俠傳四》手遊的專案實踐為基礎探索開放世界的未來。
講師介紹
浮樂 騰訊互娛 發行線 高階遊戲運營
一.概述開放世界
源於MMORPG:今天所講述的概念-開放世界是立足於RPG品類遊戲之上的,可以說開放世界這一概念是誕生於MMORPG品類轉型之際。所以在文章的開頭我們先來看下RPG品類的一個發展。上圖是將當下MMORPG品類從使用者社交關係的角度做了一個簡單的切分。第一類就是如《魔獸世界》和《劍俠情緣網路版三》,這類遊戲構建了一個“大型遊樂場”, 它在遊戲中提供了很多橫向體驗的追求,並透過資料片的不斷迭代和更新去完善整個遊戲世界。例如《魔獸世界》中,除了打副本的單線成長之外,其實遊戲中給了玩家許多其他型別的橫向追求,像時裝、坐騎、寵物、生活系統等等。另一類我將其稱之為傳統的RPG遊戲,這一類的遊戲除了IP題材和一些基礎的戰鬥規則的區別之外,主要的核心玩法就是社交和數值成長。
MMORPG的困境:
1.其他品類的擠壓:MMORPG品類的共性在於他們都需要玩家在遊戲中投入時間,而最近這兩年,我們會發現MMORPG這一品類在手遊市場非常容易被碎片化/體驗性的產品所擊敗。
2.遊戲環境的轉變:這裡就要提到的就是說端遊時代與手遊時代的區別。在端遊時代,遊戲就是主要的娛樂載體之一,但是到現下的手遊時代,人們在熱門的社交,短影片等軟體上停留的時間要遠比在遊戲中來得多,也就是說人們的平均遊戲時長遭到了壓縮。
種種因素加在一起,近幾年,RPG品類一直在尋求轉型的道路上摸索,而開放世界也逐步成為MMORPG變革和突破的的創新方向。特別是在優秀的動漫/端遊等IP已經被挖掘得所剩無多的情況下,這種轉型也就變得迫在眉睫。
突圍維度解析:迴歸當下,2019年的MMORPG能夠從哪些領域或者維度進行創新?這裡引用的是理查德?巴圖(Richard Bartle)提出的MUD玩家的四種分類方法,即巴圖理論來分析。首先看下使用者群體的分類:
成就型:這類玩家的需求是在遊戲世界裡證明自己,熱衷於在各類排行榜中登上
殺手型:這類玩家的需求是在遊戲中與其他玩家進行互動,熱衷於PVP玩法。
社交型:玩家的興趣在於與其他玩家產生聯絡,熱衷於各類社交玩法。
探索型:這類玩家的定義是他們追求新的驚喜,也就是與遊戲的世界展開互動。
我們可以發現,前三類玩家的需求都是與其他使用者進行互動,只有最後這類玩家,他們所關注的是遊戲本身的世界。而前三種玩家的需求都能夠在MMORPG遊戲中找到對應的玩法來滿足。但對於探索型的使用者來說,他們所需求的是與世界互動。那麼目前的MMORPG遊戲是否有相應的內容能滿足玩家的探索訴求呢?
回想一下,像數值成長型的RPG,當官方推出了一個新的地圖,玩家會碰到新的怪物、新的活動。但是這個新地圖中玩家獲取還是經驗值或者是成長數值相關的物品,它跟這個地圖本身是沒有互動的。如果拋開美術訴求來講的話,這個新地圖的本質與將玩家放到黑盒裡,然後放置上幾隻怪物讓他們刷是沒有區別的。
由此可見,在探索需求/互動性體驗的維度上MMORPG遊戲是存在可以擴充空間的。無論從使用者或是產品的角度,它都可以作為MMORPG品類發展的一個新方向。當然這裡所指的新方向是指將探索需求/互動性體驗的設計作為一個加分項,而非擯棄MMORPG的其他元素,因為成長數值,PVE/PVP這些系統也都是不可或缺的。
由探索型的遊戲元素出發,我們可以來看下早期的開放世界概念前身——沙盒品類。當時的沙盒遊戲被認為是一種全新的遊戲理念,它有兩個主要的特性:一個是高融合度,一個是高自由度。
1.雖然我們是立足於開放世界的概念來分析的,但是無論是關於開放世界的定義,還是關於RPG探索,都源自於一個逐步的滾動和迭代。下面會簡單闡述下三類沙盒遊戲的特點:
沙盒-動作扮演:在當時的定義裡是以《俠盜飛車手5》、《巫師3》、《上古卷軸5》等3A級的大作為代表,他們的特點是以多執行緒的任務為主,同時玩家又能自由的選擇喜歡的任務或者模式。
沙盒-生存冒險:以《H1Z1》、《方舟進化》及《DAY Z》為代表,主旨是讓玩家在末日中尋求生存,遊戲的主要戰鬥以TPS及FPS為主。這一型別其實是以生存和PVP壓力為主的。
沙盒-創造經營:以《我的世界》為代表,遊戲的主旨是滿足玩家的自由創造需求,雖然有生存模式,但是主要強調的是創造元素。
而將上面所介紹的沙盒遊戲結合起來看,就會發現關鍵元素在於互動。這裡所講的既包含玩家與玩家之間的互動,也有很大的一部分比例也是在於玩家與環境之間的互動。
再將時間線移至當下,開放世界這個概念詞已經出現在了許多遊戲的宣傳語中。而當玩家開啟TapTap或者Steam平臺並輸入關鍵詞開放世界,可以檢索出來許多遊戲品類。可以說,開放世界成了最新的遊戲爆點。
總體而言,從使用者的訴求和市場的變化出發,以沙盒遊戲作為切入點,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開放世界的概念:
開放世界(Open World)即玩家可以使用多種互動手段完成目標,多個不同的遊戲系統可能在開放世界的過程中產生湧現新玩法的化學反應。相對傳統的線性遊戲,一般擁有玩法更豐富、更大的地圖或關卡。
二.開放世界遊戲淺析
第二章節中我將以兩款遊戲:《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和《輻射4》為例來探究開放世界的要素。
案例一《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提起這款任天堂推出的經典之作,相信玩家們都不陌生。而在正式的探討之前我們先來分析一個網路上盛傳的攻略影片,內容是:如何用石頭砸死人馬?
人馬作為塞爾達遊戲世界中最頂級的怪物之一,基本上對於操作不夠強的玩家來說,都是收集滿裝備才能去攻擊它。但在攻略影片中的玩家他就是以不攜帶任何補血道具的前提下,用石頭砸死了人馬。
但要在一個遊戲裡進行非常規的操作,實現利用石頭砸死怪物的結果,這需要遊戲本身具備大量基礎互動設計的支援。
1.首先這個遊戲得具備物理引擎,石頭的掉落是會造成傷害的,而不像大多數遊戲裡的場景物件是不能破壞;又或者沒有物理引擎,即使石頭掉下來也是不會扣除生命值。
2.第二,主角林克可以操作這個石頭,也就是說石頭作為遊戲世界中的物件,玩家是可以與它進行互動的。
3.第三,人馬這個怪物的攻擊方式之一就是噴火,而在它噴火的時候地面上的草地會被燒焦,這又是另一個與世界的互動。
綜上可見,一個打怪影片的攻略依託了遊戲裡許多與開放世界相關的設計。玩家不一定是透過使用武器來和BOSS正面剛,也可以用千奇百怪的方式實現戰勝大BOSS的挑戰。而這也就是開放世界所帶來的遊戲樂趣之一。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具有龐大的系統結構,一般來說當我們在分析一個RPG遊戲時,我們會先做一個簡要的遊戲元素拆分來看這個遊戲提供哪些內容給玩家。中間這張圖是來源於遊戲製作團隊進行對外分享時說過的一個概括,製作團隊用圖示來代表這個遊戲裡面所具有的一些元素。
而我們所探究的是,上圖所羅列的元素中,哪些賦予了遊戲的開放世界特性?
1.無縫大地圖:荒野之息的遊戲世界規模是前作《塞爾達傳說:黃昏公主》地圖的12倍,是目前無機械載具的遊戲中地圖面積最大的一個遊戲。而且它就是現實中東京市地圖的倒置版本。從遊戲時間來看,橫跨地圖最南端與最北端需要28分鐘。從遊戲豐富度來看,上圖中也列舉了世界地圖上可以進行收集和探索的元素之多。無縫的大世界地圖以及足夠多的探索收集元素承載,這兩個因素疊加便符合開放世界概念之一:更大的地圖或關卡。
到這一步可能有人會想,開放世界好像也挺簡單的,用3D MAX擺出一個大黑盒,然後在裡面放1萬個物件,讓玩家可以在裡面進行自由活動,就算是開放世界了?
2.互動設計:開放世界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使用者與環境的互動體驗。這種互動可以透過物理引擎的架構實現,可以透過系統玩法設計實現,總的來說無論透過何種方式,它都是與傳統的經驗值獲取,戰鬥數值成長的互動設計區分開來的。如圖所示,主要可分為四類:
天氣:這裡說的不僅是許多遊戲中擁有的表象性質的晴雨四季變化,而是最真實天氣模擬,以及玩家與天氣變化產生的互動。比如打雷,如果玩家身上帶了金屬部件,你就有可能被雷劈中,並且雷擊中玩家時如果周圍有草地,草地就會被點燃。而雨天則會澆滅火焰,讓玩家在爬山的時候耗費更多的體力。
怪物:主要包括兩個要素,第一是讓玩家在每一次戰鬥都是新的體驗,玩家挑戰不同怪物的方式是不同的。第二是透過AI的性格,攻擊方式,攻擊範圍的多樣化設計,讓玩家感受到近乎真實的戰鬥體驗。
NPC:在荒野之息中每個NPC其實都包含自我邏輯和彩蛋。且隨著遊戲時間的推移,NPC自身也會產生變化,這也讓玩家感受到世界本身的動態變化。
行為:這裡所指的互動在結合天氣或者場景設計之後,玩家就可以實現爬山時受天氣影響會打滑,滑翔時受風力影響方向會偏離。
此外,還有一個可以佐證《塞爾達:荒野之息》是開放世界的有趣事實:那就是遊戲中的新手引導十分精簡。這源自於製作團隊的一種自信,玩家可以在遊戲中為所欲為,不受普通遊戲中的種種限制,而當遊戲設計擬真到與使用者的預期完全一致的時候,多餘的引導便不用出現了。
綜上可見,《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製作了一個所見即所得的世界。從設計層面上來講,它有符合現實預期的環境互動設計,無規則束縛的戰鬥體驗及高擬真度的AI系統。加上豐富的收集元素和任務體系,基本上可以與第一章節所提到的關鍵詞一一對應。
案例二——《輻射4》:在2015年發售後,此遊戲掀起了一股流量熱潮。當時的許多廣告SLOGAN頻繁出現的關鍵詞是:一人一狗走天下。而那些素材其實都來源於輻射系列的遊戲。下面我會以四代為例來分析這款末日題材下的RPG遊戲。
《輻射4》的遊戲主線概括起來就是圖上所示的一句話:身處末日的主角在避難所內復活後,帶著一隻狗開始了尋找自己兒子的旅程。
而“撿垃圾”這個梗則源自於《輻射4》本身是一個多支線的開放世界遊戲,許多玩家在遊戲過程中經常忘記推進“找兒子”的主線轉而專注於“撿垃圾”了。而當時大量的遊戲梗也都是基於這個現象。
那麼,作為一個RPG遊戲,它包含了哪些元素?
1.首先是同伴系統:區別於普通的NPC——刷好感攻略方式,在《輻射4》中,總共有12名同伴,玩家需要透過執行任務和劇情推進與同伴間的互動,而這些同伴還會影響到玩家的一些分支劇情體驗。
2.S.P.E.C.I.A.L系統:區別於普通的技能點系統,加點帶來的加成並非簡單的數值提升“+50攻擊力”等等,這一系統影響的是玩家玩遊戲的方式。例如當玩家想從某一個NPC身上獲取某樣道具時,他至少有三種方式可以達成這一目標。第一,玩家可以選擇殺死NPC,直接獲取道具。第二,玩家可以在S.P.E.C.I.A.L系統中提升魅力值或者與溝通相關的技能,透過和NPC對話來讓他主動將道具送給你。第三種方式是偷竊,玩家透過敏捷加點來實現。
3.劇情分支:在《輻射4》中,光是主線劇情就有4個分支結局,玩家的每一個選擇直接影響了後續的劇情發展。
除此之外,還有家園系統等元素一起構建出了《輻射4》遊戲體驗核心——不定結局的未來。
經過以上對兩款遊戲的案例學習,結合前面對於開放世界的定義,我們可以總結出判斷一個遊戲具有開放世界特性的三個標準:
1.所見即所得的真實世界。
2. 服務於成長的豐富互動。
3.對環境有作用的多樣性玩法。
如果傳統RPG傾向的是玩家從所在的遊戲環境內獲取資源,由環境對玩家產生影響;那麼對於具有開放世界特性的遊戲而言,玩家其實是在不斷地對環境產生影響,也就是說,開放的遊戲世界因玩家而不同。
基於判斷開放世界的三個標準,我們再來看一款Steam平臺上的3A級大作《怪物獵人:世界》。從上圖中列舉的玩法元素中,它有立體地圖,有多種武器可供選擇,有擬真度極高的怪物AI,但這是否意味著《怪物獵人:世界》是一款具有開放世界特性的遊戲呢?下面我們就針對開放世界特性的幾個關鍵詞來逐一分析。
1.所見即所得的自由世界。《怪物獵人:世界》中的遊戲地圖雖然十分龐大,但還是根據主線程序進行解鎖的關卡式/箱庭式的設計。每個單張地圖是透過主線串聯起來的,缺乏大世界的互動。
2.服務於成長的豐富探索互動。雖然遊戲中有資源採集,寶珠觀星,有武器強化系統等等,但是當玩家的遊戲時長到了後期就會發現,其養成目標是比較單一的,所有的元素都是基於角色的裝備和武器系統,且最終所影響的只有戰力值的提升。
3.對環境有作用的多樣性玩法。拿戰鬥系統距離,《怪物獵人:世界》中雖然戰鬥方式也是多樣化的,但是歸根究底勝利的方式只有一種,就是殺死怪物。而不像《輻射4》中,玩家可能給翼龍跳支交際舞,就能成功讓怪物把脖子洗乾淨送過來。可以說其整體核心都是圍繞著戰鬥來延伸的。
總體而言,《怪物獵人:世界》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開放世界遊戲,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一款足夠優秀的ACT遊戲,因為它將這場狩獵盛宴做到了極致。
基於前面對開放世界和RPG遊戲的思考,可以發現,無論是傳統或是現下的開放世界RPG,都是基於有限的條件下對現實世界的模擬,而開放世界RPG只是朝這個現實模擬的方向更近了一步。有人可能會說,如果RPG遊戲的核心是對現實世界的模擬,那麼EA的《模擬人生》是否就已經做到了?其實不然。我們所說的模擬不僅是一個結果的模擬,現下RPG遊戲對開放世界的嘗試更多傾向於過程和體驗的模擬。
三.《仙劍奇俠傳4》手遊的實踐嘗試
接下來,我們來看下當時基於開放世界這一特性,結合研發興趣以及市場反饋,當時團隊在《仙劍奇俠傳四》手游上進行了一些嘗試,結果有好有壞,這裡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先來看基礎框架,當時遊戲本身是正版授權,且立項是MMORPG,所以我們首先定下的就是對《仙劍奇俠傳四》主線劇情的還原移植。其次,西山居的研發團隊也在這款手遊中沿用了非常成熟的仙盟群體玩法。這兩大元素構成了《仙劍奇俠傳四》手遊的基礎框架。在此基礎之上,我們的創新方向又在哪裡呢?
顯然當時立下的創新方向就是構建仙劍世界觀下的開放世界,上圖所示的是當時分了四個維度,從普通到重度,由豐富到少量稀有的體驗層次:
1.在最基礎的世界探索元素上,我們在世界地圖中放置了大量的寶箱點金石,而且玩家在靠近NPC時也會觸發互動。這兩個點對應的是最基礎環境互動。
2.第二個就是仙術系統,也就是個人的技能體系,我們在裡面新增了許多趣味性的元素,比如,玩家可以把敵方變成一隻貓,狗或者其他動物。
3.第三個就是奇遇玩法,團隊在遊戲世界中補充了12個奇遇支線,來擴充仙劍世界觀下的劇情表現,也給玩家帶來多樣化的遊戲體驗。
4.最後一個是身份系統,基於仙劍世界觀下的六界設定,我們設計了比如月老,廚神等特殊身份,在達成特定條件後,讓玩家有機會觸發扮演特殊角色的遊戲體驗。
在進行嘗試後,仙劍奇俠傳四是否能夠滿足玩家對開放世界的訴求?答案是比較遺憾的,其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3點:
1.自由探索感不足:這裡分成兩個方向,一個是對事件的探索:對於玩家而言,事件本身的深度是最重要的,他們的關注點並不線上性/非線性的劇情架構上。再來是對人物的探索,遊戲中是否給與玩家選擇的主動權以及相關後果的反饋?像許多傳統MMORPG遊戲中,一個任務給出三個選項,玩家的選擇帶來的區別只在於“體力+1/智力+1/金錢+500”這樣的劇情體驗顯然並不具備開放世界的特性。
2.掌控感不足:這裡所指的掌握感分為三個維度。一是對劇情、故事發展的掌控:玩家做的決定是否能像蝴蝶效應般影響遊戲過程和結局;二是對自身角色的掌控:其背後更多體現的是玩家角色個性化及身份識別的訴求多維度的成長空間;三是對世界環境的掌控:互動是一套玩法,不僅是一種形式和觸發機制。
3.沉浸感不足:一個是精細度、動態反饋、畫面特效這三個要素是玩家最關注的畫面體驗;另一個是玩家更看重遊戲角色的性格以及自我價值觀的代入。
對照上面所提及的從使用者需求觸發的不足對比,從設計角度而言《仙劍奇俠傳四》手遊對於開放世界的嘗試有4點遺憾:
“數量有限的探索”——有限數量的單體技能;等同於支線任務的奇遇玩法;側重於包裝而實際影響有限的身份系統。
“與追求無關的互動”——較為簡陋的成就係統;仙術系統與核心的數值成長線無關,玩家無法在此玩法上獲取相應的核心資源。
“並不能反饋環境”——NPC與怪物無自主衍化,趨向於單一的砍怪戰鬥體驗;玩家的行為無法對遊戲世界造成真實的影響,與環境物件割裂開來。
總體上“缺乏有效的開放式體驗與養成”——遊戲核心玩法為仙盟群體PVE和PVP,而開放世界元素卻獨立於核心玩法,無法對角色養成玩法造成實際影響;且缺乏由開放元素推動的社交相關的遊戲內容。
說了那麼多遺憾,下面來暢想一下,在總結完《仙劍奇俠傳四》手遊專案的經驗,如果要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式仙俠世界,它需要具備的元素有什麼?
1.世界——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全3D無縫大世界地圖;自然演變的NPC和怪物AI;動態天氣影響世界資源的生成和分佈;仙妖人三界的空間表現多樣化。
2.互動——變化中玩家的參與:天材地寶可採集破壞;財侶法地可探索獲得;法寶打造和坐騎馴服玩法的豐富化;玩家可自定義城鎮。
3.玩法——參與中獲取的積累:角色的數值成長可源自環境互動所產生的結果;任務/成就完成度與NPC互動機制掛鉤;仙盟活動模式為世界GVG資源爭奪;仙俠科技樹隨伺服器生態解鎖。
結語
未來MMORPG品類的發展可能有許多未知的可能性,但是開放世界這一要素無疑是當下玩家對遊戲產品提出的最關鍵訴求。一個所見即所得的遊戲世界是對現實世界的模擬與再創造,於我而言,亦是遊戲人對遊戲人生的夢想與追求。
相關文章
- 從《死亡擱淺》說開來,淺析遊戲裡的開放世界設計遊戲
- 無盡的探索:遊戲中的開放世界遊戲
- 《漫威未來革命》:一款開放世界MMORPG手遊大作
- 開放世界的探索感?—— 為好奇心設計
- 開放世界手遊正在迎來大爆發?
- 淺析HMS Core開放能力在HarmonyOS中的應用
- 淺析MMORPG遊戲付費情況和玩家對它的期望遊戲
- 當代開發者的好幫手,淺析.NET敏捷開發框架的優勢與特點敏捷框架
- Flutter 2.0 下混合開發淺析Flutter
- 關於MMORPG的昨日世界
- 淺析Web components的痛點Web
- 從線性/多路線到開放世界,設計焦點應當如何轉移?
- 《艾爾登法環》GI 前瞻:探索魂系開放世界
- 探索自由而開放的 Web 字型Web
- 探索網路安全:淺析檔案上傳漏洞
- 《原神》開放世界的思考
- 魂系列、惡魔城和開放世界——關卡結構理論和非線性流程設計方法淺析
- 淺析地面投影的使用原理以及優點
- 淺析列式資料庫的特點NR資料庫
- 淺析靜態IP的用途和優點
- 《幻塔》600萬的預約背後,完美為何選擇開放世界探索
- [專業術語]淺析當代 LBS 技術
- AnalyticDB實現和特點淺析
- 使用者痛點淺析(上)
- 觀點:如何製作國產的開放世界3A遊戲?遊戲
- 淺析沉浸式空間的原理以及特點
- 淺析Vue原始碼(三)—— initMixin(下)Vue原始碼
- <開放世界>專題整理
- 《刺客信條:英靈殿》全面分析:淺談公式化開放世界公式
- Spring入門系列:淺析知識點Spring
- 當我們說開放世界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說些什麼?
- 模組化開發淺析
- 淺析物件導向開發物件
- Unity的超大開放世界解決方案Unity
- apache-淺析apache優化的幾點建議Apache優化
- 重拾維多利亞時代的榮光,淺析蒸汽朋克世界
- 《仙劍世界》TapTap預約突破50w!參與測試招募,探索仙劍IP全新開放世界!APT
- kylin streaming原理介紹與特點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