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空調到液冷,看伺服器冷卻系統都經歷了什麼?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髮展,資料中心的規模和密度不斷提高,伺服器的功率和整合度不斷提高,伺服器冷卻系統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傳統到新型的發展歷程。
最初,資料中心使用的是自然通風、無空調的方式來冷卻伺服器,而隨著功率密度的提高和散熱需求的增加,空氣冷卻開始失效。此時,液冷技術開始應用,並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更加高效、可靠的伺服器冷卻方式。現在,液冷技術已經應用於大型資料中心,成為了主流的伺服器冷卻方式。
本文將重點為您介紹伺服器冷卻系統的發展史。
一、瞭解伺服器冷卻系統
什麼是伺服器冷卻系統?
伺服器液冷系統是一種將冷卻劑迴圈流經伺服器元件,以吸收熱量並將其轉移到冷卻裝置的系統。其原理是將伺服器產生的熱量透過液冷劑進行傳輸和散熱,從而達到對伺服器的冷卻效果。伺服器液冷系統的構成通常包括液冷劑、冷卻器、液冷管路、液冷泵等。
液冷劑:通常採用高熱容量、高熱傳導率、低粘度、無毒、不易燃的液體,例如水、油、氟里昂等。
冷卻器:主要是散熱器、水冷頭等。散熱器的作用是將液冷劑與外界的空氣進行熱交換,散發出熱量。水冷頭主要是透過液冷劑的流動將伺服器元件上的熱量傳輸到散熱器。
液冷管路:將液冷劑從液冷器輸送到散熱器的管路,一般採用高強度、耐腐蝕的材料製造。
液冷泵:用於驅動液冷劑在液冷管路中的迴圈,以保證散熱器的熱交換效果。水泵是伺服器液冷系統中的關鍵部件之一,其作用是透過葉輪的旋轉,將液冷劑從低溫區域輸送到高溫區域,形成一個迴圈流動的過程。水泵在液冷系統中起到承擔壓力、增加流量的作用,同時還要具有穩定的工作狀態和較高的效率,以達到有效的冷卻效果。
為什麼需要伺服器冷卻系統?
伺服器裝置在長時間執行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如果無法及時散熱,會導致裝置溫度過高,降低裝置的工作效率和壽命,甚至導致裝置故障。為了保證資料中心正常執行,必須採用適當的冷卻系統來降低伺服器裝置的溫度。
二、早期伺服器冷卻系統
1950年代-1970年代:無空調、自然通風的冷卻系統
在計算機還未普及的年代,由於裝置數量較少,資料中心的散熱問題並不突出,大多采用自然通風或者簡單的風扇進行散熱。
1980年代:空調出現,開始使用機櫃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裝置數量的增加,傳統的散熱方式逐漸失效,資料中心開始採用空調系統來控制溫度。此時,機櫃的使用成為一種普遍的趨勢,空氣流通更加合理,散熱效率也得到提升。
1990年代:功率密度提高,空氣冷卻開始失效
隨著計算機效能的不斷提高,裝置的功率密度也越來越高,傳統的空氣冷卻方式已經難以滿足需求,尋求新型散熱方式成為了資料中心行業的關鍵課題。伺服器散熱效率低、能耗高、故障率高也成為資料中心行業面臨的痛點。
三、新型伺服器冷卻方式
2000年代初期:液冷技術開始應用
液冷技術因其高效、低能耗的特點逐漸受到關注。早期的液冷技術主要是利用液體傳熱的優勢來提高伺服器的散熱效率。例如,在2003年,IBM公司推出了一種基於水冷技術的伺服器,透過將水匯入散熱器,從而取代了原本的風扇。
2010年代:液冷技術不斷完善,應用範圍逐漸擴大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液冷技術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
例如,英特爾公司在2012年推出了一種名為“熱分割槽”(Thermal Zone)的技術,透過將散熱器與晶片直接連線,提高了散熱效率,同時降低了功耗。此外,液冷技術還被應用於超級計算機等高效能運算領域,以提高計算機的效能和穩定性。
2014年,全球最大的資料中心運營商之一谷歌位於芬蘭的資料中心,使用了一種名為“完全液冷”(All-liquid cooling)的技術,即將所有伺服器都浸入到液體中,從而將熱量傳遞給液體,再透過外部的換熱器將液體散熱出去。
微軟也在其位於愛爾蘭都柏林的資料中心中,使用了名為“液體模組”(Liquid Module)的液冷系統,來降低能耗和提高伺服器效能。
液冷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散熱效率,同時也能夠降低資料中心的能耗和碳排放。據統計,採用液冷技術的資料中心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可以分別降低40%和90%以上。因此,液冷技術被認為是未來資料中心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四、未來趨勢與展望
未來,隨著5G、人工智慧、雲端計算等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資料中心將會面臨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散熱需求。因此,伺服器冷卻系統的發展將更加關鍵。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液冷技術將更加成熟,應用範圍也將更加廣泛。
總之,伺服器冷卻系統是資料中心執行的關鍵部分,其不斷髮展的歷程充分體現了人類科技的進步和不斷追求效率和可靠性的精神。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伺服器冷卻系統將繼續不斷創新和完善,為資料中心的高效、可靠、可持續執行提供更好的支援。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8285180/viewspace-299897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從伺服器到雲託管,到底經歷了什麼?伺服器
- Max:從Abi到末日餘暉,我和莉莉絲都經歷了什麼
- 2018年,JavaScript都經歷了什麼?JavaScript
- 從魔改動感單車到健身環,「健身遊戲」都經歷了什麼?遊戲
- 天啦,從Mongo到ClickHouse我到底經歷了什麼?Go
- 系統從初期到支撐億級流量,都經歷了哪些架構的變遷?架構
- 一名專案經理,從青銅到王者都需要經歷什麼?
- 你的JavaScript程式碼都經歷了什麼JavaScript
- GM到GMP,Golang經歷了什麼?Golang
- 從伺服器到微信雲託管,到底經歷了什麼丨直播回顧伺服器
- 從原始碼聊聊mybatis一次查詢都經歷了些什麼原始碼MyBatis
- 執行一條sql語句都經歷了什麼?SQL
- 從前端工程師到前端架構師, 我們經歷了什麼?前端工程師架構
- 系統架構都經歷了怎樣的演變?架構
- 運維 從月薪 5K 和 50K ,中間都經歷了什麼?運維
- 《血汙:夜之儀式》這些年都經歷了什麼?
- 從萬人追捧到被人遺忘,《憤怒的小鳥》經歷了什麼?
- 面試之 一個頁面從輸入url到頁面載入顯示完成,中間都經歷了什麼面試
- 蒙特間接蒸發冷卻系統:間接蒸發,自然冷卻,低耗節能
- JVM筆記 -- JVM經歷了什麼?JVM筆記
- 經緯低調:為什麼現在VC都關注供應鏈了?
- 從模組到獨立發行的佳作,《遺忘之城》6年來經歷了什麼
- Android,你從入門到放棄了嗎?程式設計師:你不知道我經歷了什麼!Android程式設計師
- 成為比開發硬氣的測試人,我都經歷了什麼?
- 從瀏覽器輸入網址回車到看到頁面過程到底經歷了什麼?瀏覽器
- Hello World 我們經歷了些什麼?
- Linux系統是什麼?親身自學經歷分享Linux
- E3 趨勢盤點:二十餘年裡,它都經歷了些什麼?
- 容易陷入焦慮的人,到底經歷了什麼?
- 天貓雙十一這十年:從“人肉雲端計算”到“脈衝計算”經歷了什麼
- 從認證到排程,K8s 叢集上執行的小程式到底經歷了什麼?K8S
- 中國隊冬奧名單引群嘲!從世界冠軍到被動挨打,到底經歷了什麼?
- 從虛擬偶像到《胡桃日記》,這個二次元IP的養成經歷了什麼?二次元
- 分析型CRM系統都分析什麼?
- 從無名配角到國家IP,馬里奧做對了什麼?
- 阿里雲崩了,總結我們從雲上搬到線下經歷了什麼阿里
- 從作業系統角度看錶空間計算方式作業系統
- 從OA系統到免費OA系統,您都瞭解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