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多方協同與技術管理要效率!高校數字化的躍升之道

騰訊雲開發者發表於2022-07-15
導語 | 高校面臨著加快轉型發展,提升社會服務質量的重要任務。資訊化作為新型生產力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資訊化水平已經成為衡量學校綜合能力的重要標準,但如何高效推進資訊化工作成為很多高校資訊部門面臨的難題。本期我們邀請了中南民族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任、騰訊雲 TVP 行業大使張淼老師,為我們分享中南民族大學資訊化建設的回顧與思考。

作者簡介

![上傳中...]()

張淼,中南民族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任、騰訊雲 TVP 行業大使。長期從事校園資訊化建設及管理工作,帶領團隊在 SDN、網路安全等行業競賽中多次獲獎。

一、高校資訊化發展面臨的挑戰

第一,高校資訊化協同發展涉及政府行政部門、學校決策層、職能部門及教學院系、校內外師生、家長和企業等主體,既獲得了方方面面的關注和推動,也受限於固有複雜性、依賴性的制約。如何充分發揮參與主體的作用,解決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成為高校資訊化規劃和建設部門的重大挑戰。

第二,隨著電子政務的大力推行,網際網路服務的普及,社會其他行業資訊化服務水平普遍高於高校資訊化服務水平。高校師生長期使用網際網路各類服務,對資訊化建設的使用者體驗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伴隨雲端計算、5G、人工智慧、大資料、區塊鏈等技術快速發展,新資訊基礎設施也面臨升級,如何實現新興技術與學校應用相結合,為學校提供更好的服務,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四,外部環境複雜多變,面對疫情特殊時期的各類應用場景,資訊化如何為學校和社會排憂解難,快速響應並滿足需求,則是資訊化部門遇到的另一挑戰。

二、高校資訊化的實踐思路

(一)堅持“大平臺+中系統+微服務”,實現長期與短期目標兼顧

中南民族大學資訊化工作自“十二五”以來始終堅持“大平臺+中系統+微服務”的建設理念,與 2021 年 3 月教育部《關於加強新時代教育管理資訊化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優化資訊系統供給模式,鼓勵通用業務服務平臺實現低成本、短週期、高質量的管理資訊化應用,探索以應用服務替代建設資訊系統”的指導思想高度吻合。

大平臺建設是我們資訊化長期發展的基石,我們堅持校內數字基座底層能力與雲端通用服務結合,強調開放、穩定、安全、可持續、萬物互聯,為管理系統和微服務提供公共能力,如身份認證、許可權分配、訊息提醒、快速審批,實現應用與平臺的深度融合,讓師生使用服務的體驗更優、提升服務辦理效率;在服務建設上,我校始終堅持採購成熟穩定產品與個性化需求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創新學校自身管理,在資訊化工作中繼續助力部門管理效率提升和師生服務體驗;學校資訊化建設部門始終貫徹“保障是基礎、服務是能力、創新是發展”的工作理念,我們認為學校每個資訊化專案,都是離師生“最近的實踐基地”;基地中培養的每個學生,都是智慧校園“最好的建設者”。

在個性化服務及微服務建設上基於開放大平臺及通用平臺能力,為學校資訊管理及軟體開發類人才培養提供實訓基地、課程指導及資訊化實操專案,包括產業最新的行業趨勢及知識體系,為師生提供“行業前沿知識”,甚至包括產業前沿的產品開發,確保在校“所學”到企業“皆能所用”,利用大學生競賽以賽促學,提升學生培養質量,從而提升就業質量,最終實現智慧校園有效結合。

(二)定位共性與個性需求,在需求與效率間尋找平衡點

普通高等學校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與合作五大職能,資訊化工作同樣要服務於學校各項職能。來自教學科研服務、管理效率、師生體驗、領導決策等各維度的需求繁多,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就是效率。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只有 18 人,要承擔全校資訊保安、網路基礎服務保障、全校資料中心保障、全校師生一卡通服務保障、多媒體教室和智慧教室服務保障、教學資源製作和全校資訊化統籌工作等,這對我們人員專業性及工作邊界提出了極大挑戰。

在遵循大平臺+中系統+微服務的建設思路下,我們深入到部處及業務部門,挖掘共性需求,主動思考,主動服務。並積極到兄弟院校參觀考察,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與先進企業共創,學習產品與服務設計理念。

最終總結出我們對資訊化訴求建設原則:

  • 通過與大型企業合作、政府大資料部門合作,與更專業的企業合作,讓優質產品和服務優先服務於更多人和更多時間;
  • 通過流程拉通部門業務,消除衝突,一數一源,公共能力平臺來承擔,減少重複造輪子;
  • 通過應用建設提升資料質量,減少資料治理;
  • 採購標準化服務和雲服務等。

鑑於智慧校園建設系統性和複雜性,而“中臺”作為學校業務管理融合的樞紐,毋庸置疑我們需要抓住這把破局的關鍵“鑰匙”。目前數字校園公認的“三大平臺”已經遠遠不能支援上層應用敏捷性、規模化創新的需求,面向業務融合擁有共享能力的“業務中臺”正成為智慧校園未來發展的重點。因此我們與騰訊雲合作,利用【一網通辦業務中臺】,以“一事一門一平臺”為核心,充分利用低程式碼管理平臺、整合服務平臺、運營展示平臺以及雲元件平臺(場景服務、文件協同),滿足我們學校管理的共享需求、專業化組裝業務需求。正是由於高可用、高穩定、基於容器的專項服務能力,才使得我們的上層應用和服務可以交叉複用。

此外,學校科研發展需要超算能力,我們在面對幾個學院這類需求的時候,充分調研兄弟院校的超算中心建設投資和使用回報等,並與我們學院充分討論使用計算資源要求、使用頻率等等,最終我們選擇了採購雲端服務+統籌統建的方式,既滿足了學院超算的需求,又節省了投入開支,也節省了運維管理的人員投入。

疫情期間訪客入校是個大難題,訪客入校由受訪者向訪客提供預約二維碼,訪客填寫個人身份資訊,提交後自動與武漢戰疫核驗湖北健康碼,狀態正常自動推送給審批人審批,極大簡化了門衛核驗工作量,減輕了受訪者負擔,稽核通過後,訪客資訊實時同步到門禁系統,所提交的車牌號自動推送到機動車門禁系統,按稽核的出入校時間下發車輛授權到各個校門,縮短了機動車在校門排隊等候核驗的時間。人際接觸的眾多工作線上上辦理的同時也精簡優化了流程,提升了各方的工作效率。

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根據學校對疫情防控的總體規劃及要求,與騰訊雲 RayData 大資料視覺化系統聯合打造了【智慧校園師生健康安全管理平臺】,實現多端多源資料聯合呈現,輔助學校高效管理師生的健康安全。平臺通過對接國家疫情資料、學校總體概覽資料及物聯裝置資料,集中展示學校對疫情的防控狀態及當前校園的防疫形勢,形成視覺化的“一張圖”,實現學院管理“一鍵知全域性”,為學校執行監測、快速處置、指揮協同提供資料支援。

(三)破解創新與利舊難題,實現價值創新

學校資訊化發展受國家總體規劃、學校發展規劃、資訊科技發展、疫情等多因素共同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做好頂層設計規劃,長期發展與短期建設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將來可以利舊,保護過去的資訊化投資和建設價值,通過創新產生新的價值。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教學組織保障工作發生的很大的變化,我們要響應教育部提出的“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號召,充分利用國家平臺資源、校內平臺教學資源,快速組織線上教學。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要完成這項工作我們只能利舊,利用過去多媒體教室等建設基礎,配以簡單資訊科技改造,完成了 200 多間教室線上線下同步教學的技術實現,並給予全校教師技術支援保障工作,開展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線上教學實踐,成功應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停教、停學危機,掀起了一場“學習革命”。教師使用混合式教學比例較疫情前大幅提升,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理念、技術、標準、方法、評價等在內的教育新方案。

(四)多方聯合組織創新,始終以師生為中心

2016 年 4 月 19 日,習總書記在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就曾指出“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高校資訊化從業者必須貫徹以師生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歸根結底,體現的就是“為人民服務”。今年年初,在教育部舉行的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暨教育資訊化首場輔導報告會上,懷進鵬部長強調,教育系統大力推進教育資訊化、推進教育資源數字化建設,有基礎、有能力、有優勢,大有可為、大有作為,要牢牢把握“方法重於技術、組織制度創新重於技術創新”的工作理念,按照“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示範引領、安全執行”的工作要求和思路一體化推進建設與應用。

疫情期間,我們就聯合校內多個部門為師生提供了不一樣的服務,我們的師生幸福感和獲得感滿滿。研究生報名考試期間,我們通過報名系統與師生健康平臺,提前快速識別出報名學生中健康碼異常的人員,並聯合研究生院、校醫院等為該類學生提前做好獨立考場安排,保障他們都能順利參加考試,避免學生到現場識別身份和健康碼異常影響正常考試,該項服務得到了區教育局的認同,並在其他兄弟院校推廣。

上述操作簡單直觀,既方便了校醫院統計每日疫苗調配數量,也避免師生無預約的長時間排隊,按預約時間即到即接種,在改善接種體驗的同時,還能提高師生接種意願。這便捷體驗的背後正是來源於大平臺資料共享與應用快速開發平臺的技術支撐,快速上線新任務體現了響應業務需求,解決痛點問題,也正是貫徹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響應懷部長的講話精神。

三、對高校資訊化轉型發展的展望與規劃

當前,我們正處“十四五”開局之初,高等學校面臨新一輪的教育數字化轉型,也有越來越多優秀的數字化產品在其中發揮作用,騰訊雲也提供了越來越多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我們注意到它協助了不少兄弟學校的校園管理與數字化建設,未來,我們也會與更多專業的數字化產品合作,繼續加大投入創新力度,從以下各方面進行做好準備:

第一,堅持充分利用 5G、人工智慧、大資料等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科技,重點打造雲網融合以及 5G 專網和 F5G 等新型資訊基礎實施和運營支撐體系,以創新、融合架構助力學校數字化轉型,推動生活服務、教學科研各項工作全面數字化、智慧化,為我校發展和師生服務做出更大貢獻;

第二,持續擴大資訊化覆蓋業務範圍,十四五期間將依託我校“大平臺”的快速開發能力來滿足校級、部門管理及師生的服務需求;

第三,隨著管理及師生服務線上化程式加速,我們將資料更大程度地開放共享,提高服務辦理效率,通過移動化、智慧化實現“服務找人”,提升服務體驗;

第四,過去十多年,通過應用建設和師生的持續使用,我校積累了大量的資料,這是學校的重要資產,我們將推動資料資產建設,通過持續挖掘資料價值為學校的人才發展、教學改革、學科建設、安全防控等提供更科學的決策依據;

第五,網路與資訊保安未來仍然是我們的工作重點,我們將依據《網路安全法》《資料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等政策指導原則,建設安全、可信的資訊保安體系,為師生服務和資料開放提供安全保障;

第六,學校資訊化發展需要企業支援,我們將更加開放,擴大與企業合作,引入優質企業理念、產品、服務,並通過共創方式,滿足我校特色需求,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

未來,我們將始終秉承“保障是基礎、服務是能力、創新是發展”的工作理念,努力為我校建設國內一流、人民滿意的現代化高水平大學做好支撐和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