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才缺口竟然高達500萬?上海率先這樣破局

liukuang發表於2022-03-04

“我國人工智慧人才缺口高達500萬,而且這一缺口資料完全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前不久新華社調研報導,《中國人工智慧人才培養白皮書》顯示,目前人工智慧行業人才缺口高達500萬,並且在高度跨學科複合型人才的標準下,人才短缺將會長期存在。

當前,人工智慧已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學習方式。而從全球競爭態勢來看,人工智慧人才隊伍建設總體上呈現出美國領跑,中國並跑,德國、英國、印度、日本、加拿大等國跟跑的局面。

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國各地政府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尤其是在高校人工智慧學院建設方面大手筆投入。透過檢索我國相關高校官方網站,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1月底,已有59所高校成立了人工智慧學院或人工智慧研究院,其中32所高校成立人工智慧學院,19所高校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8所高校同時成立人工智慧學院和人工智慧研究院,345所高校設立了人工智慧專業。

345所高校都有人工智慧專業是否意味著我們能培養很多的AI人才呢?實際並非如此。

據勞動報報導,截止2021年7月我國目前培養的人工智慧專業人才僅5萬人,這個數量非常少,也就略等於10個商湯科技的體量和5個科大訊飛的體量。

很顯然,這樣的人才數量距離我國構建強大的人工智慧生態還差十萬八千里。

魔都出手,破解人才緊缺困局

魔都上海,作為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的集聚地和引領者,同時又把AI作為三大產業支柱之一(積體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再次敢為人先。

據文匯報報導,近日由上海人社部門主動牽頭,聯合人工智慧頭部企業深蘭科技搭建了上海首個人工智慧創新實訓中心,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人才緊缺的問題。

為什麼上海要這麼做呢?是因為上海本來是最早佈局人工智慧產業的,當年在很多媒體報導和政策中也都把人工智慧列為三大支柱產業最重要的板塊,但是由於人才緊缺問題導致人工智慧生態不繁榮,以至於近年來發展成效並不理想。

據媒體報導,2021年上海積體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先導產業總規模超過1.2萬億元,其中,生物醫藥產業規模超7000億元,而人工智慧產業規模才2800億元,佔比不足1/4。

很明顯,此次上海人社部門就是找到了核心原因所在,在解決人工智慧人才緊缺問題上吃了秤砣鐵了心,一馬當先,付諸於行動。且看文匯報報導,此次人社部門和深蘭科技搭建的上海首個人工智慧創新實訓中心有諸多功能和創新模式。

首先,具有完整的培育鏈路。實訓中心將會透過校企合作課程研發、教、授,行業交流研討會與技能體驗,組織選拔優秀學員參與國際人工智慧科創賽事,支援創業團隊進行科技成果孵化等形式,形成從人工智慧教育培訓、創新專案孵化到就業創業的完整培育鏈路。

其次,將軟硬結合、理論實踐雙結合。中心還能夠提供從人工智慧演算法教學到人工智慧軟硬體專案實現的全過程,針對不同教育階段的人工智慧實訓課程,按需搭建,高效、靈活、可擴充套件地為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提供高品質的人工智慧教學與實訓體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人工智慧教學效率。

另外,將科研成果反哺。實訓中心專案負責人介紹,根據以往深蘭和交大合作的3年專案運營資料實訓學員1000人測算,實訓中心預估將實現年實訓人數500人,服務產業在崗職工培訓500人,在運營期間將不斷最佳化演算法研究方向及課件更新,並結合深蘭科技在CVPR、ICCV、ECCV、IEEE等國際頂級賽事上奪得40多項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資料探勘等演算法領域的世界冠軍科研成果反哺中心。

可以看出,上海政府尤其是人社部門越來越重視人工智慧技能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在職業教育領域,政策指導穩準狠,在提高職業教育適應性,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方面更是毫不猶豫。

筆者是否可以認為,上海要做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地,也要做人工智慧人才集聚地,更要成為人工智慧人才培養的搖籃,彰顯新時代“黃埔軍校”的風采?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傳統職業教育邁向高素質發展階段

“挖掘技術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句廣告詞並不陌生。藍翔技校在過去的十多年裡,為我國專門培養挖掘機手等各類實用人才,支援了我國基建工作。不過當下時過境遷,房地產不景氣,並不需要太多開挖掘機的人才,因此職業教育將面臨新時代的挑戰。

去年4月,國家層面指出,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基礎性工程,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支撐,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站位,著眼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高度深化對職業教育的認識。

可以看出,對於人工智慧職業教育,國家層面已經從工作全域性高度,深刻闡明瞭發展的重大意義。無論是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都必須把加快發展現代化高素質職業教育也就是人工智慧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深刻認識“前途廣闊、大有可為”的戰略地位,每個人都要對高素質職業教育高看一眼、厚愛一分。

人工智慧作為當下最吃香的專業,其人才發展通常分為四個層面:科學家人才、演算法人才,應用人才和資料藍領人才。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跨度也較廣,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影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各個方面。這些工作的共同點是都需要大量資料和深度學習技術,而演算法策略和資料分析更是人工智慧兩大核心崗位。

但是由於AI技術處於高速發展期,且要持續保持技術先進性,加之各大高校畢業生人數和質量與產業需求無法完全匹配,專業對口率不高,更是加劇了高階人才的緊缺性,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政府和企業參與進來培養更多的AI人才,從而滿足日益增長的人才需求。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路傑在採訪中表示,我國AI人才以80後作為主力軍,主要分佈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等城市,雖然這些城市有很多一流高校開設人工智慧專業,但是AI企業逐年增多,人才供應量仍然嚴重短缺,我們需要更多的人工智慧職業教育來進行補充。

他認為此次上海人社部門找到了制約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核心痛點,主動出擊和深蘭科技共建的人工智慧實訓中心將是一個很好的人才孵化器,同時也為傳統職業教育起到了具有良好的示範作用。他認為實訓中心可以對初出茅廬,僅對基礎程式設計略知一二或者缺乏實際AI技能的初級程式設計師進行培養,這不僅能提供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還能有力解決企業人工智慧人才缺口問題,推動人工智慧產業高質量發展。

彭博社援引外媒報導也對上海此舉進行了評價。外媒表示,中國人工智慧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上海作為中國的先行示範城市,在十四五規劃之後,近日由人社部門牽頭組織的人工智慧創新實訓中心正在大規模培養人工智慧高階演算法工程師,解決人才緊缺問題。

同時外媒還擔憂上海城市的這個操作是否對於中國其他城市具有引領示範作用,如果一旦全中國各大城市推廣開來,這將加速縮短中美科技領域的差距,降低美國在全球的話語權。

的確外媒的評價也啟發了我們。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很多政策行動都應該具有良好示範作用,各地如果都跟進效仿紛紛成立人工智慧創新實訓中心,必然會減緩AI人才緊缺問題,同時也會增加職業教育的就業率。

筆者認為,職業教育領域不能只有民營機構“藍翔”,更要有政府牽頭的這種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中心”。

只是筆者擔憂,當下我國人工智慧人才缺口500萬,光憑上海肯定遠遠不夠,那麼要完成這樣浩大的人才培養工程得需要多少個人社部門來上海抄作業?

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7827/viewspace-286456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