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目錄
- 一、管理認知:要不要做技術管理?https://www.cnblogs.com/anding/p/15491280.html
- 二、管理規劃:目標是什麼?https://www.cnblogs.com/anding/p/15507786.html
- 三、團隊建設:怎麼帶隊伍?
- 四、任務管理:如何跟蹤執行?
- 五、管理溝通:管理的必修課!
0、引言
管理是一門實踐科學,必須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多練、多思考、多總結,就會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體系框架。
本文主要對是課程《技術管理實戰36講》的學習筆記,結合自己多年不太成熟的管理經驗,略有體會,受益良多。做了一點不成熟的總結,課程資料在文末引用資料處。歡迎留言交流!
1、團隊規劃
做團隊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規劃,團隊的核心職責是什麼,目標和願景是什麼等等。實際工作中很容易陷入到日常繁瑣的事務中,整天忙於到處救火,這隻會導致惡性迴圈,而且是瞎忙。
因此,一定要認識到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梳理團隊規劃的幾個關鍵要素:
- 團隊職責和願景,團隊的主要工作職責是什麼?公司為什麼要成立這個團隊?想達到什麼目的?
- 團隊的目標,就是團隊的方向,我們要到哪裡去?如何考核這些目標?
- 資源盤點,盤點現有人員的技術分佈、人員結構、水平分佈等,以及其他軟硬體資源。
- 規劃和路徑:就是滿足職責,達成目標的路徑,要投入什麼樣的資源。
“磨刀不誤砍柴工”,磨刀雖然看上去花些時間,卻能讓後續的砍柴工作更加有效。作為管理者,多花些時間來做團隊的管理規劃,是最重要的,絕對是值得和必要的。
2、團隊職能
團隊的職責要用清晰簡單的語言來總結,讓人容易理解容易記住。可以通過這三個問題來理清楚談的的職責:
- 公司為什麼要給我這批資源成立這個部門?是希望我產出什麼?
- 這個團隊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 你用什麼維度來衡量團隊的價值高低?
團隊職能的兩個層次,基本的職責和昇華的使命。
職責,是團隊職能的下限,即團隊存在的意義,如果這些職責都搞不定,意味著團隊的基本價值都不能體現。
使命,是團隊職能的上限,即,如果我們團隊做得好,就能承擔更大的職責,體現出更大的價值。使命是能夠鼓舞人心的,更有價值、更長遠、更遠大的願景,能夠指明方向,讓人期望,能夠潛移默化激發潛能。
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小王子》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來蒐集材料,不要指揮他們做這個做那個,你只要教他們如何渴望大海就夠了。
那如何來制定團隊的職責和使命呢,有三個步驟:
第一、收集資訊。首先從領導收集對團隊的職責要求,一般領導肯定是有要求的,所以才會成立這個團隊。然後團隊內訪談,再從合作部門、客戶哪裡收集,最後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梳理。
第二、提煉職責昇華使命,用簡短容易理解的語言提煉團隊職責,基於職責進行展望,昇華能夠鼓舞人心的團隊使命願景,為團隊指明方向。最後針對職責要制定一些考核指標,使得團隊目標結果可以衡量。如針對業績的專案合同KPI,針對線上系統的故障率、穩定性、相容性、客戶滿意度,針對過程的任務完成率、錯誤率等。
團隊職責:團隊基本的工作職責,存在的價值,例如:
- 運維部:負責各個專案的日常運維;負責建立和維護運維資料庫,如環境資源清單、部署手冊、維護手冊、運維日誌等;建立運維工作規劃...
- 研發部:負責公司專案的研發,保障專案進度;學習大資料、AI、Devops、敏捷等先進的技術或機制,提升專案研發效率和質量;等等
團隊願景:要長遠考慮,要讓人有使命感,例如:
- 美團:技術為本,致力於更高效和可持續的世界。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企業!
- 騰訊:使用者為本,科技向善
- 阿里巴巴使命: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 測試部:拒絕延期,消滅Bug!
- 運維部:高可靠、高安全、高效能!
第三、確認和推廣。和上下級確認獲得支援和認同,然後就是積極的主張和推廣了,要讓每一個人都清楚團隊的職責和願景。這就是一個長期過程了,要反覆的宣貫,可以利用心理學上的一個定律“重複定律”。
重複定律:任何的行為和思維,只要不斷的重複就會得到不斷的加強。在潛意識當中,只要能夠不斷地重複一些人、事、物,它們都會在潛意識裡變成事實。
3、團隊目標
3.1、目標的型別
團隊目標就是團隊要做的具體事情,在確定的時間計劃內要達成的目的,就是目標。一般部門會在每年年年初都會做工作規劃,首先就是要制定全年的工作目標,基於這個目標再規劃短期、中期、長期的工作目標和計劃。
目標就是我們工作的主要內容,根據目標制定更詳細的工作計劃任務,主要有兩種型別的目標:
- KPI類可量化的目標:這個月(時間)完成合同業績300W(指標數字)
- OKR類關鍵成果目標:本月底(時間)完成“檔案管理系統”的開發交付和上線,支援***功能(明確系統的關鍵功能價值)。
O是Objectives,KR是Key Results,OKR就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結果法。是一套明確和跟蹤目標及其完成情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3.2、目標制定的原則
任務目標的制定必須要滿足這幾個原則:
- 必須有明確的產出,KPI或者OKR,通過對產出物的評估來驗證任務的完成情況。
- 可考核、可評估
- 可達性:目標要適當,是可以完成的。
- 相關性:符合公司、專案的訴求和利益。
- 必須有時間節點
以上幾點就是SMART原則:
關於SMART原則更多內容請參考:https://www.yuque.com/kanding/knote/kr96no
3.3、實踐
在制定目標的時候要謹記SMART原則,避免一些常見的坑:
- 目標要以結果導向,而非過程導向。要明確產出什麼價值,比如“本週完成**功能優化”、“本月學習和研究分散式事務”只有過程,只說了要做什麼,卻沒有結果,沒有結果的目標就沒有價值。
- 目標要上下同步,保持一致的認知和理解,團隊成員都要理解目標。做具體的任務的時候,要知道為什麼要做這個任務,上下文的功能需求是什麼?整體功能框架是怎麼樣的?不要只做工具人。
- 目標要儘量穩定,例如業務或客戶需求不穩定,導致目標經常變換,從而導致大家工作節奏不可控,團隊就會比較焦慮。
除了公司業務上的目標,在團隊管理和工作過程上也需要制定一些目標,來持續改善工作過程,提升效率。針對團隊內部這種目標稱之為“專業目標”。專業目標是提升團隊專業性、戰鬥力、自驅力、效率為目的。如:
- 針對質量:Bug率(不同時間段、不用業務線、不同技術領域),Bug解決效率,Bug有效率等。
- 針對開發進度:任務按時完成率,預估與實際時間準確率。
- 針對專業學習,激勵學習、分享的制度,形成學習成長的氛圍。
4、團隊的組織架構
基於團隊的職能、目標,來規劃的組織框架,有三方面的工作。
4.1、組織架構設計
注意是先確定職責目標,再組織架構,這裡我們往往很容易根據現有人員情況去思考,這就反了。根據你的目標去梳理,需要什麼樣的資源結構才能支撐目標的達成,需要哪些角色/能力的人?需要多少人?這些人的怎麼組織等等,包括三個要素:
- 團隊的規模:現有人數+預算人數=總規模
- 團隊的分工:崗位職責分工,能力要求等
- 團隊梯隊:層次結構和分佈,如後端開發工程師崗位,就會有架構師、高階工程師、中級工程師、初級工程師、實習工程師多種層級,按照團隊需要進行設計。
團隊內會有多個角色/崗位構成,如後端開發、前端開發、測試、運維、需求、UI設計等等,然後還會拆分為多個職能組,可以是基於業務的,也可以是基於技術棧或崗位的,也可以二者結合的矩陣結構。每隔小組會指定組長/負責人,形成管理梯隊。每一種崗位裡又會有不同能力層次結構,形成能力梯隊。
前面我們確定了團隊的職責,這裡就要確定每個崗位、小組的職責和目標了。如下圖是****專案的團隊組織架構,在專案管理方案裡對每個崗位、小組是有明確的崗位職責定義的。
4.2、人力資源成本
這是管理者必須具備的意識,就是成本意識。一個企業中,研發人員的成本往往是最高的,不同能力層級差別也是比較大的,架構師和初級工程師的成本就會相差數倍。所以我們在做團隊組織規劃時,一定要慎重,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也高階越好。人員的規模、梯隊設計必須有依據,有資料支撐,而不是拍腦袋。
研發部門的投入成本還是比較容易計算的,基本上就是“人力成本(會佔85%以上)+辦公類費用(辦公場所、辦公耗材、水電網路等)+差旅福利其他(不多)”。團隊的組織架構就決定了投入成本,必須要和部門的產出相匹配,這裡是必須花時間去思考和核算的。如果確實想不清楚,只能說明你對公司目標、公司業務、對團隊目標理解還不夠。
4.3、團隊培養
無能從公司角度,還是個人角度人才培養、人才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
- 技術管理人員怎麼培養?工作規劃、團隊協調,這個往往是比較緊缺的,很多技術人員不太願意做技術管理。
- 技術骨幹的培養,大多數技術人員對技術的熱情都不錯的,多挖掘、引導、培養還是比較容易的。
- 新人如何培養?要建立新員工入職的流程規範,以及老帶新的機制。
打造團隊技術學習、分享氛圍和良性機制是很重要的,在後面文中有探討。
5、團隊資源
團隊資源主要是人,但不只是人,還有財、物、團建培訓、辦公設施等等,最重要的還有時間,這些都是團隊資源。
不僅如此,還有
- 資訊資源:瞭解更多的內部、外部資訊,包括一些內部涉密資訊。
- 許可權:對管理、績效考核,獎金分配等的許可權。
- 上下級、合作伙伴,包括整個公司都是你可以利用的資源。
要充分認識到資源的多樣性,解決問題手段的多樣性,要跳出具體的問題找方法,特別是要跳出技術思維,解決問題不僅僅只有技術手段。
能夠從資源豐富性、手段多樣性和人才持續性來預算你的資源,說明你已經是一位老道的管理者了。我們通常會說,管理者要做戰略,所謂戰略是什麼呢?其實就是籌劃把資源投在什麼方向,以達成什麼目標。所以,資源視角就是戰略視角。
比如在遇到一個技術難關時,除了自研,還可以招聘、借調、合作、外包、雲服務,或者購買解決方案。
發現人手不足的時候,不是就只有招人一個辦法。要長遠的方向考慮,如果只是階段性的人員不足就招聘是很不划算的。可以調整計劃,可以其他部門借調、置換,或者外包。
附錄-引用資料
- 技術管理實戰36講: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intro/113
- 目標管理:SMART原則:https://www.yuque.com/kanding/knote/kr96no
- 專案組織架構: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16a84da1efad41d825d21ce?fromnew=1
版權申明:版權所有,本文內容僅供學習,歡迎指正、交流。
部落格圓:http://www.cnblogs.com/anding_ 雀語:_https://www.yuque.com/ka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