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點鐘準時出現在村口,迎接一輛滿載而來的貨車,這是家住湖南省邵陽市楊橋鎮大石橋村的李芬香,每天起床後要做的第一件事。
“過了兩個春節,我的店已經開過了兩個年頭了。”2019年,李芬香接下了兒媳轉給她的店,正式成為這個村裡第一名鄉村團購店主。年過七十的她,可能是整個邵陽年紀最大的團購“店長”。
同樣在2019年,原本在長沙一家培訓機構當老師的彭鈺瑤(下稱小玉),面臨著工作兩年後的倦怠和彷徨。這時候,她的朋友告訴她,“現在有一個零售平臺,可以給很多農村裡面的人帶來便利。你在上面下了單之後,第二天東西就會準時送達。價格也比較便宜。”當時,希望更多陪伴家人的小玉就決定離開長沙,回到洞口老家,開了一家田野上的鄉村團購店。
城市與鄉村,曾經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障礙。城市是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的匯集點,但如今,李芬香和小玉這樣的鄉村團購“店長”,以及她們背後的數字經濟,讓鄉村逐漸具有城市的因素。
鄉村的振興,首先是人、物與資訊的流通與彙集。
(湖南邵陽鄉村一角)
讓貨跑起來
回憶開店的那天,李芬香至今難掩興奮。
“我一晚上都沒睡好覺,總是覺得心裡在蹦蹦地跳。”過了12點,李芬香在村裡的微信群裡發了50個紅包,正式宣告這個“店”開業了。
村民黃小花是李芬香最早的一批客戶。“我一開始就是因為相信她,也就相信了興盛優選(小程式)。我覺得她不會騙我們的。”
對李芬香來說,第一道難關,是“對不上號”,要把千奇百怪的微信名和村裡的各色人等對上號。
“神奇百味”、拌麻”、“快樂每一天”、“美好一天”。她笑著說,這些網名很可愛,“像田裡長出不一樣的花。”如今,村裡117個“網名”,李芬香背的滾瓜亂熟。“這些難不倒我。”
(李芬香在教村民們下單)
現在,李芬香一般上午清理貨物,標記商品。午後,她繞著這座不大的村子開始一天的送貨工作。輕的東西用手拎,重的箱子就會推著小推車。
每天的訂單都有幾十件,週末往往更多。“蔬菜、水果,還有生活用品,洗髮水,家裡面需要什麼他們就買什麼。”
“貨越多我越高興,不怕貨多,就怕沒貨。”71歲的的她略有些吃力。李芬香以前開過一家快餐店,很受歡迎,算是一把好手。現在開興盛優選店對她來說,又找到了當年忙碌充實的感覺。
發端於湖南地區的興盛優選,是一個架構在微信小程式上的社群電商平臺,已覆蓋全國17個省份,1100多個地縣級城市,7萬多個鄉鎮和農村。
過去,水果從果農園子到消費者手中,通常會經過採購商、產地批發中心、銷地批發中心再進入超市貨架、商販小攤,進而到消費者手中。
而興盛優選以預約+自提的方式,可以支援將商品從農戶家直送興盛優選中心倉,再通過街道/鄉鎮站到社群/村落店,省去很多中間環節,把流通費用節省20%-50%,也在基層創造了諸如李芬香、小玉這樣的鄉村店長等許多新的崗位。
(李芬香在村子裡送貨)
湖南邵陽的鄉村基礎設施雖然發展很快,但普遍人口外流嚴重,鄉村物價並不便宜,很多偏遠的村落要到幾公里外的市集上購物。
李芬香說,村裡最開始也有快遞,但效率並不高,取貨點更是離的很遠。“現在這個團購比快遞、郵局都好,快遞,我們不方便,還要走到村鎮上,起碼有7、8里路。快遞也不方便,郵局也不方便,就是這個方便。”
讓人更緊密
年輕的小玉大學讀的是漢語言文學,高中之後就離開了鄉村,和村裡的鄉親並不算很熟悉。
剛開始回來,她對村裡面的環境不算熟悉,交流、思維方式也不是特別得融洽。小玉笑著說,“我這個人生性比較活潑,比較熱情大方的那種人,我看到村裡面的鄉鄰都會主動打招呼,叔伯、爺爺奶奶我都會特別熱情地跟他們打招呼,下午我也會去溜個彎之類的,混個臉熟嘛。”
目前,鄉鎮和農村的訂單佔到興盛優選整體業務的50%以上。怎樣讓讓對網際網路並不那麼熟悉的鄉村使用者願意使用電商平臺,除了依託於下沉屬性極強的微信外,興盛優選有自己的獨家祕笈。
他們發現,農村基本上是一個熟人關係網的市場,興盛優選自提點的門店老闆,都是長期紮根在一個村一個鎮的本地人,他們為村民們下單提供了基本的信任和服務,村民會願意嘗試並口口相傳地形成口碑發酵。
(小玉在教村民們下單)
通過微信小程式,興盛優選瞄準了家庭消費者的高頻日常需求,為他們提供蔬菜水果、肉禽水產、米麵糧油、日用百貨等全品類商品,又有價格優勢。
所以,小玉雖然是返鄉青年,但也很快獲得了村內老小的信任,開啟了局面,“可能我的熱情、大方就感染了鄉鄰,他們願意相信我的話,也願意支援我的工作。“
在小玉所在的洞口縣鄉村,老齡化特別嚴重。七八十歲的老人家都有十來對,小孩就更多了,青壯勞動力在家裡越來越少了。
有次,小玉去給村裡的楊爺爺和黃奶奶送東西。還沒有走到家門口,遠遠的就看到爺爺奶奶兩個人坐在門前。
小玉看到這一幕就突然特別心酸,因為前一天晚上村裡面停電,兩個老人起夜都把腿給摔傷了。“他們都七八十歲的高齡了,去街上都很少,平時的衣食住行主要靠他們的孫子、孫女給他們買回來。剛好我去送東西就看到這一幕,然後他們看到我也非常得激動,就握住我的手泫然欲泣,好幾次都哽咽了。”
(小玉在送貨時探望村裡的老年人,幫他們和家人視訊通話)
對小玉來說,每次去送東西,老人們都把她當自己的孫輩一樣,感覺盼來的不是送的那些東西,是她這個人,是她過去了就有人陪他們說話了。小玉的到來,讓老人們覺得自己沒有被忘記。
因此在小玉看來,鄉村團購已不僅僅是一門生意,更重要的,這是人們的一種期盼和信任。“想到這些,我就覺得我做這些不管掙錢多少,至少它是有意義的,是非常有價值的。”
為鄉村根植希望
為此,小玉建了一個微信群,除了住在村裡的村民以外,還有許多是在外面打拼的年輕人也在群裡,“他們接觸新鮮事物比較多,他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給家人關懷的途徑。“一直這樣子做下來,單量越來越多。”
小玉的微信群剛開始進來都是年輕人,或者中年的叔叔阿姨們。到了後面,通過他們的孫子,或者是外甥女、孫女、女兒,會教老人家用微信。用會了之後,老人也會在群裡面下單。
對於村民們來說,這個群成了一條數字通道,成為連線城市和鄉村的溝通橋樑。資訊和情感在其中傳遞,將人們的距離拉近,把隔閡拉遠。
現在,除了購物,有什麼事在群裡面說一聲馬上就有人回應。“比如什麼時候打疫苗、今天打第幾針,大家都會在群裡互相通知,而不是隻有下單才在這裡面聊天,平時一些生活的小事也會在這個群裡面聊一會。”
(村裡的微信群)
在李芬香的帶動下,大石橋村裡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 “觸網”,不僅學會了在微信裡購物,同時也學會了視訊聊天、甚至玩短視訊平臺,閒暇的生活也開始變得更加有趣。
對小玉來說,從大城市打拼到紮根鄉村,改變的不僅是對職業發展的規劃,更多的是這份工作帶來的價值感,“我特別願意成為城市和鄉村之間的紐帶,把鄉村和城市兩三代人的感情連線起來。”
而對李芬香來說,新工作讓她對未來更樂觀。“現在這樣身體,還可以做,至少還能做五年,做到不行了我就不做了。”對她來說,或許時間從來都不是限制。在古稀之年一樣可以追逐人生的夢想。
而數字化的“種子”,正在潛移默化之間茁壯成長,改善鄉村生活,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創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