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日前,國家七部委組織編制了《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其中,針對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板塊,《指南》明確劃分了便捷金融服務、涉農信貸服務、新型農業保險等三大發力方向,並提出了具體的工作指導。本文將聚焦“涉農信貸難題”,圍繞涉農貸款風險管理的特點和模式,探討涉農金融機構如何利用數字手段加強農業信貸支援、提升涉農信貸服務、深化農村金融改革,讓農業資金真正的“活”起來。
作者:彭依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將“三農”工作的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開啟了我國“三農”工作的新徵程。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鄉村振興對多元化、多層次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為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三農”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更多金融服務,今年2月,中央一號檔案《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中首次明確提出要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其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之一,對打通“最後一公里通道”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如何用金融手段幫助農業發展,用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成為每一個金融科技企業重點關注的問題。
在傳統的金融模式下,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資金外流明顯,導致農村資本結構性短缺。同時,農村金融具有需求數額小、週期短、分散化等特徵,使得農村傳統的金融服務與需求不匹配,產生產品的逆向選擇、行業發展的滯後、農民收入水平增加緩慢等多種問題。基於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背景下的數字普惠金融,顛覆了傳統金融的“二八定律”,具有網路外部性,從可得性、成本等方面彌補傳統金融服務的缺陷,助力三農問題的解決,催生數字金融市場的長尾效應。
推動鄉村數字普惠金融,建設“零接觸”信貸高速公路
作為普惠金融的重要主體之一,涉農金融機構的變革發展在支撐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三農”政策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信貸業務更是成為解決農村信貸供需矛盾、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資金來源的重要力量。如何“讓數字多走路,讓農民少跑腿”,涉農信貸業務擴容提效的具體切入點可分為三部分:數字平臺、數字產品、數字服務。
傳統信貸有很大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用者貸款往往要跑多次銀行,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在農戶最需要資金週轉的時候,跑到村鎮、城鎮的線下網點卻都關了門,導致融資“無門”。金融機構透過開發線上服務平臺,探索線上信貸產品,透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小程式、公眾號等讓農戶足不出戶即可申請貸款,提高小微農戶的融資便利度。
此前,騰訊雲幫助華夏銀行構建了全線上小微企業貸產品龍商貸,基於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全流程線上化、自動化操作,使用者從提交申請、上傳資料到風控稽核、放款,最快只需2分鐘。
在傳統信貸風險管理模式無標準化流程下,貸款申請需逐層審批至總部,耗時較長,對於徵信資訊較少的農戶,主要靠經驗判斷,無決策依據。線上信貸更多的使用網際網路大資料來做風控,大大提升了徵信資料的覆蓋率,可以對更大範圍、更多種類的客戶進行風險評估,包括人行徵信記錄薄弱的客戶也能參與信貸,可真正推動信貸業務的普惠程式。例如某農信社透過與科技公司的合作,將個人信用貸款推廣到了鄉鎮、農村,讓這些傳統信貸產品覆蓋不到的人群也能享用到靈活的財務方案。
而對於線上客群,由於渠道的開放性,客戶種類更加多樣,這也導致線上信貸風控必須要做好客戶分群,進行更精細化的設計。同時,相比線下客群,線上客群更加複雜,其中不乏一些黑產團伙和擼口子大軍,時刻挑戰著線上信貸風控的防線,這些問題在數字素養較低的鄉鎮則更為明顯,金融機構在打通營銷獲客、線上風控等方面,同樣需要進行數字化升級。
創新涉農信貸風控和營銷模式,打造一套“數字化”工具
隨著金融科技的應用和普及,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擁抱數字化轉型,包括線上信貸業務在內的網路銀行模式成為金融機構的主流轉型方向,而面對流量風控、信貸風控的技術短板,也需要透過豐富的科技力量儲備或與科技公司合作進行補齊。對於這種新興的信貸業務,涉農信貸的固有特點和現有管理模式,常常導致營銷和風控在成本和效果上不理想,運用科技保障信貸業務的穩定增長,可進行以下兩個方面的創新。
一是數字化營銷模式的創新。利用現有的資料和資訊,包括農戶流轉土地的數量、種植養殖規模等資訊,建立客戶名單庫。積極參與地方政府部門、行業組織等的資料平臺建設,不斷充實、完善資料來源和渠道,發揮大資料的營銷支援作用。同時,建立流程、決策、管理的全套數字化工具,對使用者互動流程、資產管理、渠道管理的自動化系統構建,全面最佳化線上業務的體驗和效率,提升企業線上營銷水平。
二是數字化風控模式的創新。及時到農村、農戶中去收集、補充、完善農戶資訊,尤其是已授信農戶的資訊;依託村兩委、惠農金融服務點等及時發現、反饋預警資訊;利用現代技術,如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生物識別、衛星遙感等的科技賦能,對農戶的生產經營、種植養殖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可有效提高貸後管理效率和水平。
但在信貸業務裡,歸根結底還是風控能力的比拼。此前騰訊安全在一次和一家商業銀行的合作中,透過聯合建模大幅提升了銀行風險評估精準度,在相同的渠道同樣逾欠表現的情況下,該銀行將透過率從10%提升到30%以上。相同的營銷成本,透過風控能力的提升,能帶來3倍的放款。因此,涉農金融機構應構建起完善的線上業務風控框架,培育包含貸前,貸中,貸後三個階段的風險控制能力。
首先,涉農金融機構要建立完善的欺詐預防機制,因為線上信貸風險很多都來自於欺詐行為,不僅包括使用者本人虛假填報等第一方欺詐行為,也包括黑產團伙盜用他人身份進行貸款的第三方欺詐,因此,銀行可以透過有針對性的欺詐預防機制抵禦黑產威脅。
其次,銀行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評估機制,可以透過大資料進行收入負債和穩定性的評估,來保證資產的健康度。此外,針對線上客群多樣化的特點,銀行需要建立客戶分層機制,實現風控模型的精細化運營,針對不同客群採用針對性的風控策略。
在實施路徑上,涉農金融機構可以深化與科技企業的合作,透過技術創新形成聯防聯控的機制,從工具、資料到演算法能力上相互聯動,取長補短。此前,騰訊天御就協助某銀行建設了線上信貸業務系統,針對銀行業務特徵,透過聯邦學習技術聯合銀行構建了專屬的反欺詐模型、風險畫像模型,風險識別效果比通用模型提升20%。
無論從政策環境、產業發展還是業務體驗來看,涉農金融機構利用數字技術搭建線上信貸風控系統都將是普惠金融的大勢所趨。未來的信貸業務也必將朝著無紙化、線上化、智慧化趨勢深化發展,建設起“零接觸”信貸高速公路。在數字技術的驅動下,鄉村正在成為國內國際雙迴圈的一個新興地理空間,涉農金融機構需升級迭代先進的數字技術賦能精準營銷,提升風控管理和迭代效率,讓數字普惠金融走進更多鄉村的千家萬戶,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參考資料:
[1]曾憲巖,莫岑偉.找準當前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著力點[J].中國金融新聞網,2021(08)
[2]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J].瀟湘晨報,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