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下載:新增199IT微信公眾號【i199it】,回覆關鍵詞【2021年新能源汽車人才啟示錄】即可

“要不要上車?”這個疑問攪動著車企人,也攪動著網際網路人。

真正觸動36歲某外資車企專案經理馬謖的,是今年的上海車展。幾天的車展逛下來,能明顯感覺到,熱鬧是新勢力的,觀眾的熱情、媒體的關注也都是新能源汽車的。

“沒有人再討論我熟悉的油耗、耐久性,發動機、變速箱的效能,大家更關心車載語音互動是不是足夠智慧,甚至車門的開啟方式和傳統的車有什麼不同。而這些炫酷的、吸引眼球的特點恰恰是很多傳統車企所欠缺的。”

2021年過半,隨著百度、小米、滴滴等跨界選手強勢登場,新能源汽車“搶人大戰”也進入白熱化。

盛況之下是各大車企天價高薪挖人、釋出大量“告急”職位,一時風光無幾;而盛況的另一邊則是牆內牆外不同“汽車人”的猶疑。

有人求路無門,有人理性觀望。29歲的陳卿在地方車企深耕6年,給新能源車企投過簡歷,但是卻等不到迴音;在福特工作13年的工程師大萌子,“曾經對新勢力動過心,可是和那家公司的HR聊著聊著公司卻倒閉了”,這讓他停下投奔新勢力的腳步。

在風口上跳躍,選擇從網際網路跨界到新造車,在一些人眼中“車就是未來的流量入口。然而,當新造車從傳統主機廠和網際網路企業不斷挖角時,風光之下其實也有隱憂。

汽車人才供需錯配,高階人才招聘困難不減

脈脈資料研究院2021年6月釋出的《新能源汽車人才啟示錄》資料顯示,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釋出最多的是感知演算法專家等技術研發類崗位,而求職者投遞最多的則是專案管理和運營類崗位。

人才供需錯位、企業與人才背道而馳,這意味著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高精尖人才稀缺”依然是招聘難題,在轉型升級壓力下,企業對中高階人才的渴求顯得更為迫切。

若考慮供需比,新能源汽車領域,IT支援運維類人才供給充足,就業競爭度最高(即求職人數:崗位數)。資料分析人才的就業也已經呈現出高競爭度的趨勢,而研發人才的就業競爭度僅居第四位,競爭相對緩和。

新勢力員工更像網際網路人而不是汽車人,身處風口也未必安分

一個行業新勢力的發展,最大的受益者通常都是年輕人。

25歲的牛旺的上一份工作在傳統汽車廠,但工作並沒有外界想象的穩定。入職幾個月,工作內容頻繁變動,之前報的是軟體方向,從工廠實習回來之後就被換到了電子助力剎車專案,做了幾個月之後,由於專案原因,又轉回軟硬體科室做硬體,後來又說不回去了,暫時轉崗銷售、帶專案。

“另外就是傳統車企的工資實在太低了,而且幾乎不會漲薪。”牛旺說,在傳統車企工作了接近一年的節點上,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困惑和糾結時刻。

“我感覺工作換了好幾個方向,都是搞了一點點,什麼沒做成,感覺很迷茫,對未來沒有規劃,不知道要做什麼、學什麼,每天上班極其煩躁,讓我加班半小時我就覺得非常難受,不想工作。”

牛旺最終選擇跳槽到了一家科技企業做無人駕駛專案工程師。來到網際網路企業之後,他感覺薪資水平和漲薪制度都優於傳統車企。

“最重要的是,我接觸到的東西多了,眼界也開拓了,能夠更清晰地看到未來的趨勢,發現了自己需要彌補的技能,也明確了未來的職業規劃。當然,工作時長也很網際網路。之前大小周,後來變成全單休,各種工作安排都排得特別滿。”

如何長期留住跳過來的優質人才也是很多車企HR苦惱的新問題。根據《新能源汽車人才啟示錄》,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活躍度已經趕超“古典網際網路”,表現出較高的求職意向。新能源汽車雖然是經濟熱區,但人才的不安分程度也相對較高。

此外,這些“汽車人”不僅關注“理想、蔚來”等頭部新能源車企,“位元組跳動華為、美團”等科技企業也是他們的重點關注物件。

轉行的難度隨著產業融合而減少,進入車企的網際網路人卻不一定安心留在汽車行業。跨界引才已是常態,對於車企HR來說,與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搶人需要新打法。

高薪引才機制失靈,在招聘最後一公里落敗

激烈的挖獵競爭伴隨著人才價格的水漲船高。然而,在這場汽車人才爭奪戰中,出錢出力的企業卻未必能夠“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變革”、“創新”、“年輕平等”是新勢力們吸引人才的標籤,但不少有豐富行業經驗的統汽車人並不會輕易動心,他們擔憂的是996、高壓、折騰與年齡歧視。

“理想怎麼樣?小鵬值得去嗎?”、“前不久拿的offer,看完評價不敢去了”,諸如此類的發言屢見不鮮。通過對脈脈App站內新能源汽車人才討論內容的分析可以發現,比起外界更為關注的薪資福利待遇,新能源汽車人才反而更關心行業熱點和企業口碑。

這些薪資之外的因素,往往成為求職者在做職業選擇offer比較時的關鍵,也讓很多企業HR在這“最後一公里”被候選人拒了offer。

某德系車企品牌運營陳維說,身邊也有朋友去新勢力車企,沒有身價翻番,但確實漲薪了,但是他說比在原來的傳統企業累多了。

他表示,自己在職業規劃過程中,不會被“企業文化、新概念、風口”這類虛無縹緲的東西所吸引。“這些會讓我感覺很心累。我這個年紀,更願意去幹一些自己幹得了、能看懂的事情,網際網路只是一種實現手段而已,沒必要把進網際網路企業當成人生目標。”

某位新勢力車企的高階產品經理就曾經直言:“純網際網路背景的造車企業可能會給我開出更高的薪水,但我不會對這類企業產生嚮往,因為我不相信純網際網路公司能把車造好。”

在造車的賽道上,高薪未必就是搶奪人才的制勝法寶,持續的發展潛力和良好的僱主口碑或許更為重要。

脈脈資料研究院趙文元建議,企業與員工之間要建立長期互利的僱傭關係,這種長期,並非是指僱傭年份的長短,而是基於更高質量、更充分的資訊,引導僱傭雙方從長期利益出發去做決策,實現共同利益最大化。

報告下載:新增199IT微信公眾號【i199it】,回覆關鍵詞【2021年新能源汽車人才啟示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