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億市場規模,2家頭部公司上市,在全民“燃燒我的卡路里”中,居家健身成為近2年的熱門賽道之一,受到創投的持續青睞。但這是否只是去年疫情推波助瀾下的短期繁榮?2020年居家健身有何新特徵呈現?在眾多湧現的新專案中,資本的考量點又有哪些呢?
青桐資本持續關注消費賽道,累計助力55+專案完成融資。撰文前,我們先後與50+業內投資人、創始人進行訪談,通過觀點碰撞,試圖展現2020年居家健身賽道背後的“機”與“變”。
本文,我們重點聚焦3個部分:第一,對融資事件的梳理,看資本頻頻出手背後的喜好與趨勢;第二,5大維度,清晰勾勒2020年居家健身行業的新特徵;第三,探討資本在該賽道的投資邏輯,在硬體、內容、市場層面的考量。
居家健身,客廳裡的“自律”生意
我國健身產業發展已逾40年,行業較為成熟。2019-2020年,居家健身成為創投熱詞,市場持續高速增長,去年2-3月疫情中呈爆發態勢。據頭豹研究院資料,2019年中國居家健身市場規模達281.5億元,5年間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5.5%,2021年預計可達404億元。居家健身從成熟的健身賽道中脫穎而出,“一枝獨秀”,成為新的賽道機會點。
資本市場上,居家健身同樣表現亮眼,已先後跑出頭部上市公司。2019年美國Peloton率先成功IPO,去年其股價高達443.8億元,同比漲超550%;國內,舒華體育也於2020年登陸A股。
再看一級市場,Keep於2021年1月完成F輪3.6億美元融資,打響了開年“第一槍”。縱觀2019-2021年1月的融資事件,國內共發生21起,其中,2019、2020年分別10起。
青桐資本總結發現,其融資主要呈現3大特點:1)多個專案接連完成數輪融資,Fiture、金史密斯相繼融資3輪,Keep完成2輪。可見,資本持續加碼居家健身賽道。2)軟硬體結合的專案更受歡迎,共有14起融資。3)資本看該賽道的邏輯,主要從二級市場對標一級,在國內尋找類似Peloton的標的。
居家健身賽道崛起,是否只是疫情催生下的短期爆發?業內投資人對此也存疑。通過與50+投資機構、創始人的交流、分析論證,青桐資本認為:
第一,居家健身從成熟的健身行業中脫穎而出,且在移動端推動下,一直能保持穩定增長;
第二,從其產品銷量看,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而疫情僅是催化。據2018-2020年淘資料,健身器械銷量每年呈現2個高峰,分別在2-3月、11-12月。其中疫情之下,2020年2-3月,峰值格外明顯;
最後,疫情後健身意識增強,行業增長空間大。據麥肯錫《中國消費者報告2021》,疫情後線上健身使用者增長23%,其中有意繼續進行線上健身的佔60%。先前國內居家健身普及率不高,來自英派斯招股書資料,中國城鎮家庭平均每百戶僅有4套健身器材,普及率不足5%。
居家健身備受創投青睞,成為二級市場“當紅炸子雞”,玩家接連入局。2020年的居家健身市場,又呈現哪些新特徵呢?
2020年5大行業特徵
居家健身是指在家中進行健身鍛鍊的行為,根據運動種類不同,可分為2種:徒手訓練、器械訓練。在聚光燈下,2020年居家健身賽道加速增長,呈現出5大發展特徵。
1. 商業模式:軟硬體結合是大勢所趨
居家健身玩家眾多,據企查查資料,2019年國內居家健身新註冊企業有771家,較上年增長99%,2020年共429家。主要分為2類:第一,以軟體起家的品牌,如Keep、咕咚、薄荷健康等;第二,主打硬體的企業,如舒華、金史密斯等。綜觀整個行業,純軟體玩家仍存在變現問題,純硬體玩家則較為傳統。
目前創業公司主要採用軟硬體結合的商業模式。硬體是主要盈利點,據青桐資本調研,家用健身硬體毛利一般可達30%-50%;而軟體的價值,通過內容付費、電商變現,多用來獲客,增加使用者粘性,但毛利並不高。據Peloton2020年第3季度財報,互聯健身產品是其主要收入來源,佔79%,訂閱內容僅佔21%。
綜觀國內玩家格局,主要呈現3大特點:1)軟體起家的玩家,同步佈局硬體來擴大盈利,且頭部比較明確,Keep創立5年多,已“樹大根深”;2)硬體切入的企業,傳統健身器材玩家與創業公司並存,頭部未定。但傳統企業轉身慢,如舒華、喬山,較難玩轉線上新玩法;創業公司不斷湧入,各細分品類都有機會跑出;3)巨頭入局居家健身賽道,蘋果於2020年9月推出線上健身課程Fitness+,小米、華為也早早佈局可穿戴裝置,期望從中分一杯羹。
另外,目前資本對該賽道的關注點,還在於國內Keep一家獨大,其他玩家是否仍有機會跑出?橫向對比國外玩家格局,美國市場除Peloton,新玩家Echelon Fitness也於2020年12月獲高盛領投6500萬美元,兩者主打價格帶不同。可見,該賽道依靠Peloton開啟了市場容量,資本看到更多細分市場未被滿足,新玩家仍有機會跑出。
在國內,新玩家的發展路徑,多以單品類打出“爆款”,形成品牌優勢,再做品類延展。野小獸以單車起家,2020年淘寶銷售額超8500萬,位居單車品類第一,後向跑步機、划船機等擴充。
2. 動感單車“秀肌肉”,健身鏡受資本青睞
居家健身品類眾多,跑步機牢牢佔據家用健身器材銷量的“中流砥柱”,據CBNData資料,2020年其銷量佔比第一。動感單車、智慧健身鏡受創投矚目。健身周邊產品,如智慧手環、減震墊、筋膜槍等,也順勢爆發。據央視資料,2020年1-6月,筋膜槍銷量增長20倍。
1)動感單車:居家健身的“潛力股”
動感單車作為騎行的室內場景,是軟硬體結合的代表,也是Peloton、Keep首推的品類。其國內玩家超50家,據淘資料,2020年單車銷量領先的品牌,包括汗馬、野小獸、麥瑞克、Keep等,其中野小獸增量率高達191%。
潛在使用者規模也是動感單車的一大優勢,以全球騎行人數、市場規模來佐證,來自獵豹大資料,全球總騎行人數已超11億,佔總人口的15%。另據Statista資料,2018年全球運動市場中,騎行的市場規模位居第一,達624億美元。宅家場景下,動感單車所佔空間、噪音小,市場增量空間大。
2)智慧健身鏡:是風口還是偽需求?
近2年,智慧健身鏡成為創投“新寵”,國內有超5家企業入局,據GymSquare不完全統計,包括Fiture、myShape、喬山、Justin&Julie Fitness、沸騰時刻等。其中,Fiture兩年內完成3輪融資,投資機構中不乏凱輝基金、黑蟻資本、BAI、紅杉資本中國等頭部資本。
但目前健身鏡整體銷量不高,來自淘寶2月3日資料,平臺銷量前二的兩款健身鏡,捷捷健身mirror月銷為480件,Fiture Slim僅291件。可見,智慧健身鏡這個新品類的真實需求,還有待消費市場檢驗。
3)居家衍生需求:靜音、防護
居家場景下,健身器械主要呈現2大特點:第一,防護效能高的品類更受歡迎,如划船機、橢圓機等。據CBNData資料,2019年划船機購買人數同比增長高達60%,其能更有效避免對膝蓋、腳踝的損傷。第二,靜音產品是使用者最大訴求。來自阿里資料,2018年大型健身器械功能訴求中,靜音的搜尋提及率最高,將近50%。
3. 內容為王,線上直播健身火熱
2020年中國運動健身App使用者數超3.5億,據艾媒諮詢資料,較2019年增長超12%。疫情期間,軟體下載量一路走高,來自頭豹研究院資料,2020年1-2月,Keep、薄荷健康APP日下載量增幅分別高達478%、341%。無疑,伴隨居家健身裝置銷量“水漲船高”,健身內容也成為這個賽道“角逐者”的發力點。
目前,軟體起家玩家在內容上相對領先,如Keep、咕咚等,在使用者規模、日活、月活等資料上有優勢。
疫情期間,直播健身“熱火朝天”,Keep、咕咚等App推出線上直播課程,超級猩猩、威爾士、樂刻等線下健身房也在抖音、快手等平臺開展“雲健身”業務。據超級猩猩資料,2月6日單日直播同時線上人數超18萬。但相比跨界直播的玩家,純直播軟體的情況並不樂觀,據GymSquare資料,TT直播目前已無法登陸,業務團隊在去年8月解散,距其完成A輪融資僅過半年。
另外,線上團操一度走紅。來自《體育行業:國民運動健康趨勢報告》,2019-2020年,團操課在各運動品類中增速最快。團操教育了使用者為單節課付費的意願,據36kr調研資料,潛在使用者未來選擇健身房的關鍵考慮因素中,辦卡可以靈活選擇月卡、次卡這一因素,佔比第一。
4. 主流人群價格帶:1000元以下
居家健身器械,復購頻率較低,消費人群思考週期較長,其銷售額的主要增長動力,在於購買人數的增加。那麼,哪些人群是消費的主力呢?其購買又有哪些特點?
從年齡來看,據CBNData資料,25-35歲是居家健身主要購買力,這與國務院《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統計的健身主力人群吻合。性別角度,女性消費者佔比更高,超65%。
1000元以下,是目前主流健身人群可接受的價格帶,據阿里資料,2018年購買跑步機/大型健身器械的使用者,客單價在1000元以下的最高,佔40%。另據青桐資本統計,截止2021年3月3日,淘寶銷量前5的跑步機品牌中,4款價格在1000元以內。
另外,有個有意思的現象,二-四線城市對線上健身器械的購買力更強,據第一財經資料,2020年線上健身器械銷售金額佔比中,二-四線城市都普遍高於一線。青桐資本分析認為,主要是健身房數量較少,家庭使用面積大,居家健身場景更受歡迎。
5. 出海:居家健身的增量市場
中國是健身器材製造大國,據IBISWorld,2020年全球健身器材,近92.6%進口自中國(包括臺灣)。疫情期間,我國家用健身器材出海訂單激增,來自金史密斯資料,自2020年2月起,其WalkingPad一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400%。
目前品牌出海已被小家電、跨境電商驗證成功,如科沃斯、SHEIN等。國外居家健身市場空間大,來自安信證券資料,歐美地區健身滲透率高達20%以上。
另外,國外電商滲透率的陡增,也為國內品牌出海提供了機會。據美國銀行釋出資料,2020年4月美國零售電商滲透率高達27%,而2019年僅為16%,前10年增長平穩。居家健身品牌憑藉國內供應鏈優勢,海外有望成為其一大增量市場。
綜觀2020年居家健身賽道,疫情變數下,商業模式以軟硬體結合為主流,動感單車、智慧健身鏡等品類層出不窮,內容成為入局者的發力點,出海市場增勢強勁。眾多玩家的角逐中,資本有哪些考量?新品牌又該如何突圍?
居家健身潮水翻湧,資本風向往哪吹?
中國健身行業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目前國內健身人群規模可觀,據Fiture資料,我國約有6800萬付費健身人群,付費意願高於西方國家。而居家健身市場,尚處於教育消費者階段,近年一直保持穩定增長,受到創投青睞。資本看該賽道的邏輯,主要從二級對標一級,尋找“中國的Peloton”。
在眾多湧現的標的中,青桐資本研究認為,軟硬體結合的專案是資本關注重點,其對硬體工業設計、軟體運營等的要求更高。硬體層面,使用頻率更高的品類更受歡迎,如跑步機、動感單車等。軟體角度,內容粘性、使用者資料是2大考量點。軟體的價值在於提升使用者粘性,可從3方面衡量:1)課程線上下被驗證過受歡迎,課程體系設定合理;2)教練團隊教課水平高,男女平衡。3)線上儘可能用音樂、燈光等還原線下的互動體驗。
另外,出海專案也備受資本青睞。出海對產品本土化要求較高,傳統是以硬體代工貼牌、軟體授權的供應鏈出海方式。小家電、跨境電商的火熱,則為居家健身品牌出海帶來機會。
健身本質是“反人性”的活動,需要克服惰性才能產生結果。居家健身中,場景改變,使用者在高頻次、即時互動反饋中,有利於培養健身習慣。作為一個長期的事業,居家健身無疑將具有更有想象力的穩定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