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本碩、法學碩士、醫學博士、海歸碩士,到大學教授,高學歷的背景之外,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教練。

儘管教練還留有學歷低的刻板印象,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人才選擇成為教練。

根據早先的調研,在2021年,超44.6%的一線城市健身教練學歷在本科及以上,比2020年的34.7%,提高了近10%。其中,超34%的全職教練和53%的兼職教練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

一線城市健身教練學歷

當下,每年百萬級增長的高校畢業生正遇上了網際網路裁員的就業不景氣,教練也成為更多高學歷青年的一條職業出路。

對他們來說,教練可以是一份跨過職業瓶頸的工作,也是一份兼顧薪資和熱愛的工作。精練GymSquare調研發現,在中國健身教練從業動機中,熱愛健身依舊是排名第一的存在,佔比達到 76.5%,緊接著是是職業收入佔比 35.9%。據調查,擁有本科學歷的教練,56.5%的月收入可達 10000 元以上。

GymSquare採訪了7位高學歷背景的教練,發現在成為教練前,他們多數都經歷過坐辦公室的文職,是對健身運動的熱愛和身體健康的追求,推動他們從斜槓青年成為了主業教練。

很多時候,高學歷做教練不乏遭到屈才的質疑。但事實是,相比其他背景的教練,他們擁有更多的競爭優勢。

海歸的教練更加容易吸引海歸客戶群體,吸引力法則在教練和客戶之間也同樣適用;更強的學習能力以及對英語的掌握,高學歷教練擁有更多自我提升、海外集訓的途徑。

高學歷教練不是屈才,而是趨勢:在提高教練整體素質的同時,也是對普通學歷教練的一種生存挑戰。

早期的健身行業,健身教練普遍被認為是一份「低學歷、體力活」的青春飯。但當下教練正在脫下「低學歷、青春飯」的帽子,成為了高學歷青年的就業選擇。

根據精練GymSquare釋出調研,擁有大學本科學歷的健身教練有明顯增多的趨勢,達到了 41.1%,其次為專科學歷,佔比為33.8%,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教練佔比為3.5%。與前一年相比,中國健身教練(含兼職)學歷本科及以上的教練達44.6%,有10%的提升。

對比美國健身市場,根據求職網站Zippia的調研資料,本科學歷的健身教練佔比為59%,專科佔比17%,碩士以及上學歷佔比8%。可見,健身教練成為越來越多高學歷青年考慮的職業,並且預計這個增長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在國內,教練高學歷化的同時,教練的背景也更加多元化。

小橋的一面是大學的教授,另一面是TheOne2022 BodyJam專案冠軍;本碩清華的Uma是創業企業家,也是國內屈指可數的先鋒衝浪教練;Siyu跨專業修成法學碩士,同時也是普拉提館的主理人;子勃在美國感受到CrossFit社群的力量,回國開啟CF場館,希望傳遞給愛好者;還有80後外企辭職開始健身的清華本科私教愛麗兒。

成為教練,大多數人都經歷著從愛好者開始接觸,到一邊坐辦公室/上學、一邊帶課的斜槓青年,再到全職教練的過程。

也許正是有辦公室的工作經歷,才更加確定了「教練」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20多歲腰椎骨折的Ray無法久站久坐,英國留學回國後朝九晚五的工作和疫情的居家辦公,身體狀態不太好,直到偶然上了一節團課後,感受了許久未體驗的釋放和身體的變化,她決定將愛好轉為職業,成為一名團課、私教兩棲教練。

本碩清華的Uma是個創業家,喜歡體育運動的她在辦公室裡並不開心,走出辦公室選擇衝浪,成了國內少有拿到教官證的衝浪教練。96年的法學碩士Siyu研究生在就讀期間,兼職瑜伽帶課老師,有了先前在投資公司和檢察院實習的經歷,在畢業後她更加明確了對瑜伽的熱愛,選擇了全職瑜伽老師,開了自己的場館。

高學歷青年做教練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對健身、運動的熱愛和信心。

高學歷青年選擇做教練,有著一腔熱血,但絕對不是為愛發電。如果說,對健身、運動的熱愛是初心,那麼就業形勢的嚴峻是一把推動力。

一面是讀書改變命運的信念,一面是學歷貶值的現實。根據國家最新公佈的資料,全國2023屆高校畢業生,將達到1158萬,跟2020年相比增長24%。然而,同樣增長的還有青年失業率,國家統計局釋出16-24歲勞動調查失業率為20.4%。

網際網路大廠的接連裁員潮,中青年有35歲危機,大學畢業生「畢業即失業」仍在進行時。

在就業形勢不景氣的環境下,教練成為高學歷青年們的選擇,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教練的薪資並不低

地域對於全職健身教練收入水平的影響

精練GymSquare對3267名教練發起調研的顯示,62.3%的一線城市全職教練月薪過萬,其中超20%的全職教練月薪超過2萬。在其他城市,大部分教練月收入在5-8千,有36.6%的非一線城市全職教練能達到月薪過萬。

雖然教練的起薪相同,但學歷對收入還是有正向影響的。調研發現,56.5%本科學歷的教練,月收入都可以過萬;56.1%學歷在碩士及以上的教練,月收入可達 15000 元。       

可見,教練並不是一個吃力沒錢賺的職業,但微薄的起薪對剛入行的高學歷教練是個不小的挑戰。

法學碩士的瑜伽老師Siyu告訴精練,本科畢業後剛入行兼職課時費60一節課,自己趕場叫車的車費都比一節課時費更貴。但碩士畢業後,授課經驗豐富了,課時費能拿到50%,開了工作室「Rain普拉提」後,目前的薪資比同齡人高了不少。

在就業壓力和薪資之外,年輕人的職業選擇更加自由,高學歷青年更加勇敢地選擇熱愛的運動健身事業。

英國海歸Bada機緣巧合下成為了兼職瑜伽老師,本著自我學習的初心跟隨不同30+訓練營進修,完成後決定開設自己的工作室 成都軟糖瑜伽,已經有了一批穩定的使用者群體,自己連續5年國際瑜伽賽事獲獎。一直打退堂鼓打父親看到了成績,也忍不住展示著國際瑜伽比賽拿獎的孩子。

相似的,成都lululemon大使子勃在美國接觸到CrossFit,在訓練執教期間的經歷以及CF社群帶來的歸屬感,點燃了他在國內普及CF、為國內帶來更好CF氛圍的信念。回成都後,毅然選擇做一名CF教練,開起自己的場館Next CrossFit,讓更多人感受到CrossFit的樂趣。在自己創業的期間,也見證了媽媽從反對到幫忙的轉變。

高學歷青年,為熱愛的健身運動工作更像是完成自己的使命,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高學歷青年做教練,少不了「高學歷教練屈才」的閒言碎語。

清華本科的愛麗兒離職外企開始健身,開始教練生涯。除了線上下私教外,在北京疫情線下停訓期間,她研究線上授課,短時間地高強度學習,成功在Keep上推出了付費課程《7天練出小翹臀》。

對於她來說,「我有自己的價值、給別人帶來價值,所以我不屈從於別人的標準,也無所謂他人的評價,我可以引領一個趨勢。

 

事實上,相比其他背景的教練,高學歷人才做教練,實打實地擁有更多的競爭優勢。

1)高學歷成為學員試課的敲門磚,且客戶人群素質也整體偏高。吸引力法則在教練與使用者的相互選擇時同樣奏效。英國留學回來的教練Bada、Ray都提到,自己的留學背景也能吸引相同留學背景的客戶,甚至成為了朋友。

清華本碩的衝浪教練Uma跟精練分享,高學歷教練能所接觸的學員圈層也是相近的,自己衝浪俱樂部會準備的日出咖啡,一起分享的都是自律、對自己要求高的一群人。

2)高學歷教練擁有更強的學習和技能遷移能力。小橋,白天是講臺上的大學教師,晚上是操臺上的明星教練。身為教授的她直言,看到高一階的臺子就感到親切,既然能站在講臺上解惑,也可以站在操臺上修身。自己在學術上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也在萊美三大項BP、BC、BJ教學的過程中得以體現。

3)高學歷教練擁有更多後續發展、自我提升的機會。高學歷教練的薪資差異,並不是在於學歷差異,而是專業知識的獲取和運用。教練逐漸趨向於智慧型的工作,需要的不僅是四肢發達,還要頭腦靈活。憑藉著語言優勢,體驗、學習來自世界的健身場館和科學知識,同時對新鮮事物保持著敏銳度。

很多時候,高學歷教練的優勢並非是學歷帶來的,而是從學習思考方式引發的長尾效應。如果其他教練能夠掌握,那麼也能發展出高學歷人才的競爭優勢。

高學歷教練的湧入,正在改變低素質健身教練刻板印象,為健身教練正名。也正是因為高學歷教練的加入,學歷劣勢的教練將會面臨更嚴峻的生存挑戰。

來自: 精練GymSqu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