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雲原生應用的崛起

danny_2018發表於2022-05-06

曾經,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在《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為什麼軟體正在吞噬世界》的文章。

他預測,任何行業的領先企業都將是軟體公司。事實上,網路軟體公司掀起了一波浪潮,Netflix吃了Blockbuster,蘋果和Spotify吃了Tower Records和CD,LinkedIn顛覆了招聘行業。亞馬遜不僅吃掉了Borders和Barnes&Noble,而且正如CB Insights報導的那樣,“亞馬遜的電子商務主導地位透過書籍、音樂、玩具、體育和一系列其他垂直零售業鋪平了一條顛覆之路。”

每個人都熟悉我們在智慧手機上執行的應用程式來使用這些軟體服務,但還有另一種軟體使這些產品能夠工作:它們是在後臺、雲中執行的應用程式,始終可用並動態管理,因此它們可以實時擴充套件和更新,以跟上公司增長和行業發展的步伐。

這些型別的應用程式稱為雲原生應用程式。

飛輪效應

在商業領域,當一家公司積累的成功創造瞭如此多的動力,以至於增長變得不可阻擋時,就會出現飛輪效應。透過利用雲原生的覆蓋範圍和靈活性來創造引人注目的客戶體驗,每一家顛覆性軟體公司都成為了一個創新飛輪,一旦啟動,就很難趕上它。

如今,製造最具顛覆性產品的公司正在利用另一項先進技術——人工智慧(AI)及其一個主要分支機器學習來發揮優勢。人工智慧已經包圍了我們,通常普通使用者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例如,僅在iPhone上,自動更正功能、Siri語音助手、智慧相簿、面部識別和搜尋功能都由人工智慧提供。所有行業都有類似的人工智慧應用例項。

智慧雲原生應用

就像網際網路和雲技術催生了Netflix、Spotify、LinkedIn和亞馬遜一樣,許多人工智慧驅動的產品都依賴於雲中執行的應用程式來工作。我們稱之為智慧雲原生應用。

智慧雲原生應用以人工智慧為核心,持續部署,並由智慧雲原生平臺動態管理。與最初的雲原生應用一樣,智慧雲原生應用支援飛輪創新,因為它們可以不斷更新,而且它們通常有一個內建的反饋迴路,使它們能夠以指數級的速度變得更好。

組織需要智慧雲原生應用提供的靈活性,以便跨公共和私有云、內部、邊緣和安全的空中通道位置部署和管理AI和ML操作。在許多用例中,雲原生平臺可以透過跨不同基礎設施自動化管理AI/ML管道的許多元件來改進操作。

智慧雲原生平臺不僅僅是執行智慧雲原生應用程式的平臺,而且與在其上執行的應用程式一樣,該平臺本身也利用人工智慧來改進操作。

特斯拉的良性人工智慧迴圈

特斯拉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說是當今最具創新性的汽車公司。特斯拉將自己描述為人工智慧第一公司,其人工智慧驅動的汽車透過自動軟體更新不斷獲得新功能。

作為特斯拉車主,筆者可以證明,他們的汽車現在還不是自動駕駛,但據筆者所知,特斯拉正在做其他主流汽車製造商沒有做過的事情:正在非常迅速地從客戶擁有的汽車車隊中獲取新的資料集,以不斷改進人工智慧。

例如,特斯拉希望改善人工智慧在停車標誌處的行為方式。他們可以簡單地向車隊傳送命令,以便在其中一輛車遇到停車標誌時發回影片。幾天之內,他們就可以開始研究一個新的訓練資料集,在下一個無線軟體更新中進行推廣,並繼續研究下一個問題。

這種快速迭代產生了產品改進的積極反饋迴圈,一旦經過幾個週期,就很難跟上。這將使特斯拉領先競爭對手數年。

人工智慧引領汽車浪潮

儘管完全安全可靠的自動駕駛汽車尚待完善,但自動駕駛汽車所依賴的基於人工智慧的計算機視覺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正如Vox所指出的,“人工智慧過去很難在圖片中識別狗,現在這是一項微不足道的任務。”

儘管自動駕駛個人汽車起步較晚,但人工智慧的加速成熟催生了其他型別的自動駕駛汽車,包括可能擾亂計程車行業的機器人駕駛系統。這種顛覆的種子已經播在了通用遊輪、谷歌Waymo、福特Lyft和英特爾Mobileye分別在舊金山、鳳凰城、邁阿密和德國推出的無人駕駛robotaxi服務上。

人工智慧吞噬世界

在所有這些用例中,新興的人工智慧產品在許多方面都遠遠優於非人工智慧產品。筆者相信,這些以人工智慧為動力、自我完善的數字體驗將成為所有行業下一代贏家產品的決定性特徵。

這就是智慧雲原生應用的力量,也是企業想要競爭就必須立即行動的原因。因為在每一個行業中,都有一個或多個特斯拉利用智慧雲原生技術,打造飛輪。再一次,我們處於軟體革命的陣痛之中,在這股浪潮中,人工智慧正在吞噬世界。

來自 “ 開源雲中文社群 ”, 原文作者:開源雲中文社群;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VORWcOlUUnTZwWrX6XO5Rw,如有侵權,請聯絡管理員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