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早早聊大會目標成為用得上,聽得懂,抄得走的前端大會,計劃 2020 年辦 12 期,第一期 2020 年 1 月 11 日在杭州夢想小鎮舉辦,報名 450 人,到場 230 人,話題聚焦在 「前端轉管理」,來探討大家常遇到的問題:
三五年後我大概率走上管理,之前該做什麼準備呢?
老闆提拔我帶前端小組,我內心慌慌該怎麼應對?
真有 35 歲天花板麼,我要不要堅持走前端這條路?
技術編碼做好多年,現在轉型管理是對的選擇麼?
公司業務發展太快,我怎麼才能帶好 3 人到 50 人?
我老闆懂不懂管理,我想看看別人公司怎麼做的?
...
會議的五位講師工作經驗從 5 到 15 年不等,帶的團隊從 5 到 50 人不等,這些問題他們是如何處理的呢,一路怎麼走來的呢?這 5 場乾貨的分享一定會帶給大家完全不同的觀察視角:
正文開始
本文是第四場講師 - 芋頭的講稿文字版,來看看他是如何講的,觀看視訊請掃碼文末二維碼,回覆 “早早聊第一期” 即可獲得其他 4 篇文章、錄播視訊及 PPT 地址。
本分享分為三部分:
- 第一部分是講三個團隊價值突破的具體事例和思路;
- 第二部分是回顧下團隊不同階段一些核心的問題;
- 第三部分是回顧下過去團隊遇到的一些核心困惑;
價值突破的具體事例和思路
首先是介紹下從前端到跨端到移動端的發展,跨端開發其實是前端打破固有邊界的一個很好的突破口,也是降本增效的非常有效的手段,不過從前端到客戶端的邊界的跨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雖然 RN 屬於前端技術棧的領域,但是如何能夠給出一個適合客戶端平滑遷移的方案,考慮實際的演進場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當時做了很多為實現大範圍遷移做的考慮。
所以,實際做事情的時候,我們的出發點一定要準確,不是一味的想著擴充套件前端開發職能,所有人都興奮異常,躍躍欲試,結果當你把方案放在客戶端面前的時候,人家一臉不情願,即使公司層面強推,你也會成為客戶端眼裡抱怨的物件,“他們不光推翻我們的技術棧,還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帶來了非常高的學習成本,有沒有真正提效都值得懷疑”。所以,需要考慮當時的場景,實際問題是什麼?這個也決定了我們的方案需要做成什麼樣,例如我們的問題是需要解決業務大量投入客戶端的問題,所以,我們的整個方案需要不斷考慮開發物件是 native 開發的場景,從開發框架,到元件抹平,到釋出整合的方式,有了這個思路,才為跨端開發的最終落地提供了好的基礎。
團隊通過跨端領域之後,我們來到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前端在移動端開發中發揮出來更大的價值,之後,我們開始涉足移動端架構的開發,這時候,我們遇到的挑戰是擴充套件移動端開發的邊界,在移動端架構方面,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事情呢?之前我們主要是開發一些通用的模組和元件,這些更多是在服務開發,做一些開發方面的提效。後來我們開始思考,如果要擴充套件價值邊界,可能不止是開發提效就夠的,我們能不能做產品方面的賦能,甚至是業務方面的賦能,
事實是,可以。我們可以把 app 周邊的一些基礎設施產品化,把整個服務下沉,之後其他 app 就不需要再關注這部分的產品邏輯了,直接使用即可,例如 推送、閃屏、問題反饋、聊天、升級等,我們通過產品角度的通用化和下沉,可以賦能業務在產品方面快速元件自己的 app 業務。另外就是業務層面的賦能,當我們的整個移動端基礎設施成熟之後,我們不光可以賦能自己的產品開發提效,還可以賦能行業公司,極少投入即可開發高效能、高可靠、高效的 app 業務。
這個是我們目前的一些基礎能力沉澱,事實上,我們已經在嘗試走最後一步,向行業公司輸出整套解決方案,在內部新的業務構建方面,也有很好的快速構建的案例。
接下去,想分享的是我們在“端”的角色邊界上更為激進的嘗試,一個從底層機會做邊界突破的嘗試,那就是物聯網方向的探索,事實上我們這塊也是從業務出發慢慢孵化的,首先,是一些多媒體方面的沉澱,服務於一些營銷、銷售的創新場景,後來,發現這些場景需要更強的想象力,我們又嘗試做了一些裝置方面的事情,裝置群控等新媒體業務,孵化了一些線下場館的新型玩法業務,後來基於這些業務的沉澱,我們對底層的一些裝置能力和線上能力做了強化,孵化出更底層的 SoucheOS 和 IoT 平臺,為我們新業務的開展提供了更豐富的想象力。
接下去,是最後一個事情,Nodejs 方面的邊界擴充套件,這方面,我們團隊也是做得比較紮實的,不過這也需要一個過程,從最開始,嘗試使用 Nodejs 介入一個完整的業務,當時團隊對異構語言的排斥性不高,對基建的要求不高,這是 Nodejs 介入業務的一個很好的背景,另外這塊業務是新業務,比較獨立,從此我們 Nodejs 開始以服務端開發的角色介入了異構的戰場。不過後續,當公司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之後,異構會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除了人員的招聘,還有可能造成重複的基礎設施建設,這時候我們的思路是下沉,整個 Nodejs 團隊從業務開發下沉到基礎服務的開發,因為基礎服務對於異構更為友好,另外因為基礎服務在成熟之後不會出現突然的需求暴增,人員方面也比較友好,在介入基礎服務開發的過程中,我們在 Nodejs 的深度挖掘和基礎設施積累方面也有了更多精力,這也造就了我們後續在基礎設施方面有了完整的沉澱,基本上完成了 Nodejs 和 Java 的能力的同化,有了這些能力,以後大家至少不會在基建和語言能力上質疑你,這可以保證 Nodejs 承載更多的職責和更多樣性的訴求。另外對於未來,我們還是需要探索更多可能性,不管是行業裡流行的 serverless,還是嘗試在業務開發中發揮價值,都是可以探索的方向。
團隊不同階段一些核心的問題
接下去,介紹下我在團隊不同階段曾經遇到的一些核心的問題,這些問題不一定有明確的解決方案,但是我想說的是,有時候可能你意識到問題是什麼可能更重要,解決方案都是看場景的。
這是我大概總結的每個團隊階段遇到的一些核心問題。
當團隊人數偏少,能力偏弱的時候,應該還是以業務支撐為主的,這時候團隊的核心問題是怎麼開始在繁雜的業務支撐中尋找主動權?從哪些方面入手?業務不允許投入大量時間做基建怎麼辦?大概可以提供一點思路,從前端三把劍開始,效能、體驗、效率方面挖掘可以解決一些什麼問題,不過這裡需要注意千萬不要脫離業務價值去造輪子。
當團隊達到 20 人左右的時候,可能團隊已經有一些基礎積累和技術影響力了,但是有一天你可能會感覺團隊出現了一些管理上的問題,開始可能你都不知道問題的關鍵是什麼,就是感覺亂,感覺累。在這個時期,我看了一本管理的書籍,書籍裡有一個觀點深深觸動了我,就是說,團隊裡出現的所有問題,最後的責任人都指向了你自己,業務方、團隊、老闆,所有人都盯上了你。其實,這就是團隊的責任意識出現了問題,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做一些針對性的改進,團隊才能走上正軌。
當團隊到達 40 人之後,團隊為什麼存在,為什麼需要 40 個人,你的規劃是什麼,你的戰略和隊形是什麼,這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另外就是人數多了之後,定規劃、做事情、能力成長,都需要一定的套路和方法,需要引入一些固定的管理模式。
團隊變的更大之後,需要思考的問題可能更需要貼近業務,貼近商業價值,貼近行業。
過去團隊遇到的一些核心困惑
最後,再總結幾個在團隊發展過程中,我遇到過的一些核心挑戰,具體的解決方案,不會展開細講,只是希望大家可以產生一些共鳴,多做一些反思。
架構的定義是什麼?我認為很多架構團隊做的事情不一定是真的架構,用基礎設施來形容可能更為合理,那真正的架構是什麼?可能還是每個人有自己的理解,可能來自於業務,也可能來自於基礎設施。
做基礎設施建設或者創新能力建設,有時候耐得住寂寞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品質,如果只著眼於當下的利益,很難完成長遠的積累,另外就是思考規劃的時候,需要看的長遠,看到底層機會。
這個問題可能是很多團隊都經常面臨的問題,我們能做的一個是給大家清晰的目標,另外就是做好 backup 的隊形準備,還有就是事情上可以有優先順序的編排,不得已情況下及時收縮戰線,保留核心輸出。
今天我的分享準備告一段落了,講的東西比較雜,希望能夠給各位帶來一些思路,感謝大家,有具體問題可以加微信細聊。
近兩年 Scott 觀察到前端行業已經完全進入競爭的深水區,各大小公司的前端 TL 剛剛上任,初帶團隊,針對前端工程師這個群體,應該怎麼管人理事,搭臺拿結果,幫帶有成長,就成立了這個全國的前端技術主管學習交流群,在人的選用育留上互相學習成長,入群的門坎是你有實線或者虛線在帶團隊,請加 Scott 微信: codingdreamer 邀請入群,同時,未來的前端早早聊大會行程動態、資料下載請掃碼下方的公眾號:
看完若有啟發,就點贊關注評論再來個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