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4款“自走棋”來到同一場電競運動會
困惑來自於很多方面,比如賽事的各個專案看起來差別過於巨大,比賽專案一會兒是《王者榮耀》,一會兒又換成了《QQ炫舞》,另一頭卻在角逐著四川麻將的冠軍。種類各異的遊戲競賽視訊並列出現在TGA的新聞網頁上,其中還夾雜了一條職業圍棋選手參加鬥地主比賽獲得冠軍的訊息。
柯潔在TGA冬季總決賽鬥地主全民“星”賽中奪冠(圖片來自微博)
一直以來,TGA的比賽專案大多是騰訊旗下的電子遊戲,今年的TGA將自走棋設為比賽專案,聽上去是件還算正常的事兒,使我困惑的是,同時有4款自走棋被列入了表演賽或競賽專案,它們分別是《英雄聯盟:雲頂之弈》《王者榮耀:王者模擬戰》《多多自走棋》以及《戰歌競技場》。
老實說,現在自走棋的玩法都比較接近,一個賽事設定如此多相似專案的情況並不多見。對不熟悉自走棋的朋友來說,要迅速分清這4款遊戲誰是誰可能有些困難——這讓我聯想到了觀看田徑運動會,短跑比賽雖然分為50米、100米和200米,雖然都是看人跑,但細究起來也還有各種差別。
不過,相比讓人略感奇怪的賽事數量,自走棋想要往競技方向發展這一點倒是挺容易理解的。畢竟,自走棋這個型別也到了要謀求發展的時候。
自走棋確實需要競技化
回望過去,從今年1月初《刀塔自走棋》出現,到後來眾多廠商(甚至包括V社自己)的紛紛效仿,短暫的時間裡,自走棋已經誕生出無數變種,成為了各個廠商人手一份的標配。隨著自走棋的過度普及,它的勢頭已經不復當初,現在,可以說自走棋進入了一個更加平緩發展的時期。
“平緩發展”是個比較好聽的說法,它可能有多種意思。往壞了說,熱度冷卻,也就是要“涼了”,一旦開始“平緩”可能就緩不過來;往好了說,冷卻其實也是長久的第一步——大紅大紫並非常態,沒有什麼遊戲永遠熱門。對那些希望持續運營的遊戲來說,真正重要的並非曇花綻放般的登場,而是經年累月的苦心經營。
對想要長久運營的遊戲來說,“電子競技”是個極為誘人的概念。此前騰訊旗下的《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等遊戲都證明了競技遊戲的生命力,一旦走上了電競的正軌,遊戲的生命週期將會大大延長,熱度也不難維持。自走棋正面臨著能否長久運營的考驗,對於不具備太多積累要素的自走棋來說,電競化是最優選擇。
電子競技為遊戲帶來無窮的生命力。圖為《英雄聯盟》世界賽現場
當然,需要不代表能夠。自走棋是否適合成為電競專案,從根本上說是由遊戲本身的機制決定的。儘管現在有眾多的自走棋,但它們的核心機制都是相同的,它們都遵循累積資源獲取、擺放棋子並等待自動戰鬥的遊戲流程,重要機制都包括經濟(金幣獎勵與利息理財)、羈絆組合、攀人口與升星、野怪與裝備。可以說,最初的《刀塔自走棋》便已經具有了一套成熟的基本機制。剩下的問題便是這套機制是否符合競技遊戲的標準了。
那麼,它具備足夠的競技性嗎?
競技專案的基本要求是公平,這對於自走棋來說不是太大的問題。儘管各個自走棋都存在流派間的不均衡,但對於每一位玩家來說,所有人在每一輪遊戲的初始狀態都是相同的,這種相同足以確保公平。
在公平的基礎上,一項競技專案還要求展現參賽者的差異。對自走棋來說,玩家間的差異是策略上的,因此遊戲應該具有能夠區分玩家水平的策略深度。在這一點上,自走棋的表現也算不錯,事實上,自走棋之所以能夠受到歡迎,便是因為它在多個環節上反覆要求玩家做出正確的選擇,這種選擇提供了遊戲的樂趣。
自走棋遵循著一個環環相扣的經濟系統,戰鬥將獲得金幣,連勝或連敗以及存錢的“利息”會獲得額外的金幣。這套系統的精妙之處在於,它提供了一套複雜的選擇方案,每個方案各有利弊。如果玩家從前期開始大肆花錢,他很可能會取得連勝,從而獲得額外的連勝獎勵,但他會就難以難享受到利息收益;如果玩家從前期開始盡力存錢,花費僅僅用於維持場面,那麼他會存下錢來,獲取利息收益;如果玩家從前期開始賣血,力爭連敗,他既能存下錢來獲取利息收益,還有額外的連敗收益。
羈絆的組合是陣容強弱的關鍵。圖為《雲頂之弈》的羈絆列表
在棋子的組合上,自走棋的許多棋子擁有屬性的設定,多個相同屬性的棋子能夠組成“羈絆”,加強各自的實力,進而構建一套強大的陣容。舉例來說,在《多多自走棋》的目前版本中,騎士羈絆衍生出的“冰川騎”“三龍六騎”、戰士羈絆衍生出的“精英戰”以及法師羈絆衍生出的“龍法”“神法”的流派是較為常見的。組成一個成型的隊伍是玩家在每局對決中的目標,這一目標能否實現取決於能否獲得對應的棋子——這就需要依賴運氣了。在遊戲的程式中,要組什麼、萬一組不起來轉不轉型、是激進還是保守……關於策略的抉擇由始至終。
無論是經濟的運營還是隊伍的組建,自走棋提供了足夠多需要玩家進行權衡的決策時刻。更重要的是,這些決策不僅僅是根據自身的條件作出,對手的陣容、牌池中剩餘的棋子都應該納入到考慮之中。這使得自走棋在理論上具備足夠高的策略深度。
自走棋的觀賞性如何?
自走棋的對局是有策略深度的,這似乎只意味著它好玩。可成為一項電競專案,還必須要好看才行——歸根結底,電競賽事需要呈現給觀眾。
“好玩的遊戲看起來肯定也不差”的道理固然說得通,但容易被忽視的是,自走棋的觀賽體驗和此前流行的許多電競專案是不同的。
在許多電競賽事中,場上選手和場下觀眾的資訊是不對稱的,觀眾往往能看到更多資訊。對射擊遊戲來說,鏡頭的切換使得觀眾不需要去猜敵人在哪個位置;對RTS和MOBA遊戲來說,觀眾也不會受到戰爭迷霧的影響。在觀看這些比賽時,觀眾是一位擁有上帝視角的旁觀者。
但自走棋不一樣,它將多數資訊都顯示在了棋盤上,對手的陣容、替補、金幣,一切的資訊都是一目瞭然的。這些資訊選手能看見,觀眾也能看見。對選手來說,它能根據其他選手的情況來進行決策;對觀眾來說,與選手一致的資訊能夠讓他們以更接近選手的視角來觀看比賽,這時候就沒有什麼上帝視角了。
《戰歌競技場》的遊戲介面包括羈絆、經濟、人口和等待區
儘管可能連觀眾自己都意識不到,但這種差別的確影響了觀賽的體驗。通常來講,參賽選手的水平是強於場下觀眾的,讓選手與觀眾處於同一位置進行思考,這有利於將遊戲對局的策略深度展現給觀眾。在看資訊不對稱的那些比賽時,觀眾可能會想,“我如果處於那種環境會如何做呢”,但這一設想是沒有意義的,因為觀眾從一開始就知道了更多資訊,但在自走棋這裡,在選手做出判斷前,觀眾知道的東西和選手一樣多。
從這一點上來說,自走棋作為一種電競專案,提供了一種更接近於傳統棋類專案的觀賽體驗——棋盤上的內容是同時呈現給棋手和觀眾的。很難說這種體驗比上帝視角的體驗更好,但它的確是一種不同的觀賽角度:觀眾將對選手的預判和抉擇更加驚歎,而不會因為上帝視角而對一切早就瞭如指掌。
在另一些方面,自走棋也能提供與其他電競專案相同的樂趣,那就是對局的隨機性。不論是電子遊戲還是真實世界中的戰爭,誤打誤撞獲得勝利的情況都不罕見,在自走棋中,逆轉局勢的“神抽”和長期抽不到關鍵牌的沮喪都來自於隨機性。
然而,運氣並不能保證一定勝利。在NEST 2019《多多自走棋》總決賽中,4小局的第一名各不相同,許多選手的名次也浮動較大,但是最終奪冠的選手在每一局中都保持在了前4的位置。這種情況在其他自走棋比賽中也屢有發生。可以說,在來牌運氣浮動的情況下,能夠保證轉型思路清晰、決策果斷的選手往往能夠擁有較為穩定的成績,而穩定的成績正是贏取積分、獲得更好名次的不二法門。
NEST 2019《多多自走棋》總決賽
可以說,策略性和隨機性共同體現在了自走棋的比賽結果中:自走棋比賽中冠軍常常易主,因為遊戲中總有許多隨機因素;但實力強勁的選手往往能穩定獲得靠前的名次,因為比賽的過程中策略仍然能決定許多東西。這種隨機性對觀眾來說是個好事兒——一個既能體現技術,又能體現運氣的東西看起來更有趣。
再回頭來說說4個自走棋的同臺
自走棋的玩法具備策略深度,同時從觀賽的角度來說,也能夠成為一個“看起來有趣”的專案,這樣說來,自走棋競技化的前途似乎是一片光明。遺憾的是,目前的自走棋電競化存在前所未見的困難:自走棋的火熱屬於一個型別,不屬於某一款遊戲。
喜歡看球的朋友對“你行你上啊”這句話不會感到陌生,在人們說這句話的時候,大多數時候真讓他上他是不行的。自走棋就不一樣了,對各個遊戲廠商來說,這個型別的遊戲還真是誰上誰都能行。無論是當年《魔獸爭霸3》的自走棋類地圖《戰三國》,還是今年年初依附於《Dota 2》的《刀塔自走棋》都是“再創造”的結果。儘管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玩法,可自走棋從誕生之初利用的就是別人家的引擎、素材甚至是數值,這使得它從一開始就是個適合移植的專案。我們能看到的是,在一個相似的框架下,各家都能迅速做出一個屬於自己的自走棋。
《雲頂之弈》用《英雄聯盟》中的英雄重新制作了一套“棋子—羈絆”體系,但依然沒有跳出原始自走棋的框架
“誰上誰都能行”既有好處也有壞處。一個熱門的遊戲(如《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爐石傳說》)推出自走棋模式後,這一模式不需要宣傳便擁有海量的玩家基數。喜歡自走棋本身的玩家、喜歡某個系列的玩家、跟著朋友一起玩的玩家……所有人都在玩自走棋,問題在於,他們玩的到底是不是同一款遊戲呢?
直播自走棋的主播很多,他們播自走棋的時間不長,玩的遊戲也各不相同——當一名主播說他是“自走棋主播”時,你很難判斷出他是哪一個自走棋的主播。
在鬥魚直播《戰歌競技場》的主播“雲裡Raul”告訴我們,他從今年11月才開始接觸自走棋,到現在才一個多月,就已經轉過了2個專案了。對雲裡來說,自走棋專案“目前沒有穩定持續的賽事支撐”,所以不可能全職成為一名職業選手。無論是直播還是競技,自走棋都算是一個新興的專案。在虎牙直播《多多自走棋》的“尚娛-黃音”從“自走棋剛出”的時候便開始接觸這一型別,算是自走棋的老玩家了,即使如此,他接觸遊戲也才不到一年的時間。
主播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玩家狀況的反映:自走棋誕生的時間不長,數量卻不少。眾多自走棋中沒有一款壓倒同類成為主流,這對於電競化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如果我們要舉辦射擊比賽,那麼統一射擊槍械是一件最基本的要求——總不能讓左輪手槍和狙擊步槍同場競技吧。於是自走棋們的比賽只能各辦各的。一方面,比賽太多,觀眾卻被分散了;另一方面,獎金相應地也難以對選手們產生很強的吸引力。
《戰歌競技場》棋子的技能和羈絆也來自玩家熟悉的模式
這樣來看,TGA選擇將4款自走棋同時列為比賽專案也算是順應了現實。對於賽事的主辦方來說,自走棋的熱度與競技性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一項綜合性的大型電競比賽是需要自走棋專案的。然而“到底選誰呢?”這是一個不存在於其他任何電競專案中的問題。“我全都要”的答案固然前所未見,可總比無視自走棋這個火熱的型別要來得好。
事實上,選擇多個種類對於自走棋的電競化發展也是有促進意義的。一場電競賽事放了4個同類遊戲看上去雖然有些怪,卻也能夠集聚化地展示這個型別,擴大影響力。此外,考慮到TGA“全民電競體育盛會”的定位,選擇多個自走棋專案不但能擴大玩家的基數,也能對還在發展中的自走棋們提供電競化的扶持。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將“自走棋”視為一個整體,承認不同自走棋的差異更多在細節和數值的話,那麼哪一種設定更好,只有實際檢驗才能得到結論。讓4個自走棋專案同步進行,這既是對這它們的檢驗,也能從總體上得出人們對自走棋這個型別的意見。
自走棋的未來
真正值得思考的是自走棋這一新興型別的未來。
雖然這一屆的TGA有4款自走棋入選,可下一屆的TGA不太可能有4款入選。甚至,對於市場上無數的自走棋遊戲來說,在新的一年中到底還有多少能夠倖存呢?
老實說,自走棋這一玩法已經許久沒有迎來重大變動了。甚至,它是否能、是否有必要再有重大變動也沒有定論。經濟系統、牌池系統、養成與自動戰鬥,這些系統完善而閉環,這使得各家自走棋很難做出重大的改變。
任眾(化名)是一款國內熱門自走棋遊戲的策劃,他告訴觸樂:“自走棋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垂直的玩法,規則和方式都定義得比較具體。”因此,他認為“基於這種框架下的自走棋遊戲比較難做出特別大的差異化”。相應地,未來自走棋也不太可能變得完全不一樣,“底層的對戰和棋子邏輯會大同小異,但是玩法形式可以豐富多樣”。
廠商們也的確是在“玩法形式”上下功夫,試圖體現差異化。《王者榮耀:王者模擬戰》對自走棋系統進行了簡化,引入了主動技能;《英雄聯盟:雲頂之弈》加入了選秀大會機制;《戰歌競技場》考慮了遊戲節奏的問題,他們推出了極速模式,將遊戲的平均時長由30分鐘縮短至15分鐘,這對於希望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遊戲的玩家來說更為舒適。輪抽選秀的玩法增加了裝備選擇的趣味性,也增強了戰鬥的策略性。除此之外,4v4的軍團模式以及2v2v2v2的合作對抗模式則是對遊玩人數的探索。這些改動都是在保留原有框架下進行的新嘗試。
《雲頂之弈》的“選秀環節”為比賽提供了更大變數
任眾認為,目前自走棋在競技化上的劣勢是“觀賞性較差”,對玩家來說,射擊和MOBA類遊戲電競專案的刺激是直觀的,自走棋則缺乏這種直觀的刺激。不過,相應地,觀看自走棋比賽也能感受到“策略運營和隨機性影響下的對戰快感”,有一些像打麻將。
任眾也提到了他負責的遊戲的更新計劃:除了遊戲內的平衡調整與內容更新外,他們還將提供各種視覺化HUD來給玩家提示,包括但不限於羈絆屬性、傷害承傷計算,同時在回放和統計上提供更優質的體驗;比賽的設計上會更呈現策略性,大幅削減隨機性,“讓選手真正靠腦力輸出,而不是看天吃飯”。
不難看出,許多更新計劃圍繞的主題仍然是電競化。“視覺化HUD”試圖解決的是觀賽體驗問題,而更加註重策略的理念也是為了讓選手的優秀更具價值——過分隨機的比賽都很難在電競化中走得更遠。事實上,針對電競的優化方向也已經被其他自走棋團隊考慮,在底層機制相近的情況下,競技方面的表現可能會成為新的突破口。
這一盤棋,還沒有下完
另一款國內熱門自走棋的負責人周以(化名)告訴我們,除了原有模式的平衡調整和更新外,他們未來會試圖嘗試更多新模式,例如“2v2的升級優化”“4v4模式的探索”,同時也會嘗試不同節奏的模式,例如“即將上線的快速場模式等”。這些模式的探索也會為“電競賽事形式的多樣性,提供對應的玩法基礎”,同時,針對電競賽事的直播,他們還將提供具備更好觀賽體驗的PC端遊版本。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自走棋多家並列的局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要改變這種格局有兩種可能,假如某一款自走棋對遊戲的機制做出成功的重大改變,那麼它可能會領先於所有競爭對手,但是目前看來,“改變”很難產生。《爐石傳說:酒館戰棋》倒是呈現了一個不一樣的自走棋,可它很難為其他自走棋提供借鑑。那麼,剩下的選擇似乎就還是競技化了。
毫無疑問,自走棋需要電競化,它也具備電競化的潛力。然而,它能否電競化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在現在,而在未來。一場囊括4款自走棋的賽事同時反映了這個遊戲型別極高的熱度和它面臨的尷尬局面。人們既可以說,這個型別足夠熱門,甚至能讓一場賽事入選4個同類專案;也可以說,這個型別的玩家實在過於分散。但無論如何,沒有人能否定自走棋這個遊戲型別把2019年烙上了自己的名字,同時還仍然具有向前發展的可能。
作者:熊宇
來源:觸樂
原地址:http://www.chuapp.com/article/286916.html
相關文章
- 電競行業崛起?騰訊電競運動會icon竟做出了奧運的味道!行業
- 自走棋的前世今生,戰歌競技場能否成為2.0?
- 迅速登頂的《戰歌競技場》 給自走棋品類帶來了什麼改變?
- 應書嶺當選名古屋亞運會電競小組組長
- TGA電競運動會開幕,省隊賽模式上線助推電競城市計劃2.0模式
- 從自走棋到刀塔霸業
- 從“寶可夢麻將”到自走棋
- 2024虎牙王者榮耀鄉村電競運動會——廣西南寧站村運會開啟在即
- 自走棋產品大戰,原來是一場“拼爹遊戲”遊戲
- 電競運動城市發展計劃全面升級 新文創開啟中國電競未來之門
- 電子競技無緣2024年奧運會
- 歡迎來到,2021攝像機競技場
- 究竟誰會吃下《自走棋》這塊大蛋糕?
- 自走棋的全面進化?!《戰歌競技場》4月13日開啟終極測試!
- 《多多自走棋》App Store上線 欲打造2019年全球最流行的電子競技手遊APP
- 129 會員同一賬號,限制只在同一臺電腦裝置上單點登入,新登入後原登入會自動退出
- 競爭如何推動電動汽車電池市場創新
- 《戰歌競技場》6月11日全平臺公測開啟!“自走棋2.0”等你體驗!
- 競放亞洲 共迎電競發展新機遇·2022全球電競運動領袖峰會將於7月26日在杭州舉辦
- 2018年的VR電競,像極了當年的“網咖”電競VR
- 首屆電競主題辯論賽《電競青年說》來了,它會讓人們重新認識電競產業嗎?產業
- 人來了,錢為何不來?多款自走棋陷“變現煩惱”
- 強強聯手!國際電子競技聯合會與英聯邦運動會聯合會達成合作
- 自走棋爭奪戰
- 無限進化自走棋:自走棋遊戲到底是什麼?遊戲
- 2018年中國移動電競市場分析
- 自走棋手遊前瞻:產品優先or市場優先?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電競選手轉型去當主播?
- 營收和利潤雙雙下降,電競會成為動視暴雪的未來嗎?營收
- 新增一行,滾動到最左側,滾動到當前行,定位到當前行
- 自走棋遊戲三問遊戲
- 刀耕火種“自走棋”
- 煙塵下的自走棋
- 騰訊展開“飽和轟炸”,自走棋戰場大局已定?
- 運動相機競爭升級:下一站模組化、自動化?
- 簡化IT運維工作,就要學會使用自動化運維工具!運維
- 阿里面試官的突擊面試,被問到當場自閉!!!阿里面試
- 《多多自走棋》宣佈暫時停運,之後由龍淵網路獨立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