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相機競爭升級:下一站模組化、自動化?
隨著目標受眾範圍愈發擴大,需求和使用場景愈發多樣化,今天的運動相機之爭,已經從相機引數的比拼(引數當然依舊重要),擴充套件到體系與體系、理念與理念的碰撞了——希冀單一機體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如今圍繞機體打造一個運動相機的“生態”才是現在的主流。甚至可以說,在運動相機市場裡,產品力和生態將決定一切。
運動相機滲透進行時
在配備高畫質攝像頭的智慧手機還未普及開來的時候,是運動相機填補了這一片生態位,因此彼時二者還姑且算是沒有交集的兩種事物。 但隨著時間流逝,智慧手機在發展過程中獲得了極高效率的記錄能力,幾乎“隨走隨拍”。這種情況使得運動相機雖然被智慧手機極大地擠壓了空間,但同時也獲得了因為智慧手機普及而激增的記錄需求。
一般來說,運動相機適用的使用場景,智慧手機通常也能適應,但畢竟智慧手機最主要的功能還是“資訊的互動”,這使得記錄變得碎片化,而且智慧手機在形態上也並非天生為了長時間、高強度記錄而設計——運動相機的優勢就在對比中凸顯了出來,因而獲得了有著記錄需求的消費者的青睞,他們既解放了雙手,又解放了手機,還獲得了更專業的記錄能力。
當消費者在思考“我有了智慧手機,為什麼還要買運動相機”的時候,運動相機就已經不再侷限於“運動”,而是邁入了更廣闊的領域。 在運動相機廠商的宣傳片中,使用者在宣發影片中看到的,可不只是運動相機廣角鏡頭下的表現力,還有演員們透過行為展現出來的行為、情緒、風格以及生活方式等隱含資訊,這是廠商試圖透過產品打造的“生活樣板”以吸引消費者的小手段。
2021年時,全球運動相機市場規模估計已經達到了4836萬臺,相當於同年智慧手機總銷量的3.6%——雖然從比例上來看,運動相機的確小眾,但從絕對值來看,未來五年運動相機將以14.1%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繼續增長下去,這個速度是明顯高於智慧手機的增長率(實際上智慧手機已經是負增長了)。
在這種趨勢下,運動相機的受眾範圍越來越大。 其中顯而易見的一點是,運動相機能夠分享到資訊媒介的發展紅利:例如過去基於智慧手機媒介的橫豎屏影片的興起,在使消費者進入“全民拍影片”的智慧手機時代,同時這也極大地刺激了運動相機的需求。那麼,如果基於新型媒介的新型影片的興起,也就很有可能使運動相機再次得到發展紅利(例如VR眼鏡)。
也正是因為受眾和使用範圍越來越大,運動相機在軟硬體方面都出現了不再適應新需求的“症狀”,因而也就倒逼運動相機廠商無限進步。 目前看來,運動相機的競爭有著在硬體上向模組化、在軟體上向自動化發展的趨勢。
硬體形態:加速模組化
在運動相機廠商無法自研自產核心零部件的情況下,運動相機作為“相機”的部分其實受到供應鏈上游的極大制約。 拋開色彩科學不談,僅說相機引數,各個廠商的上限不會也不可能超過上游供應鏈能夠提供的最好零部件的效能。在這種情況下,運動相機廠商之間,就不得不開始強調運動相機作為“運動”的部分,這種競爭就具體表現為運動相機的模組化趨勢。
同時,運動相機在硬體上趨於模組化也可以視為一種“自然演化”。 一方面,運動相機需要“小”,這是因為無論將運動相機戴在身上還是用自拍杆支起來,都應該越小越好、越輕越好,以達到足夠無感、不妨礙活動的程度;另一方面,運動相機需要“多功能”,以滿足越來越多樣化的需求,例如長時錄製、更換鏡頭、快速匯出、前後翻轉等。
正如前文所說的那樣,運動相機在受眾範圍越來越大的同時,所面臨的使用場景和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但很明顯的一點是,“小”與“多功能”是相悖的。這很容易理解,實現多功能就勢必要求增加硬體,可增加了硬體就勢必會增加體積和重量——這樣一來,模組化自然就成為了目前看來調和二者矛盾的最優解。
市面上主流廠商的解決方案大概可以分為兩派,一派是GoPro的配件流,另一派是Insta360和大疆走的重構流。
GoPro是全球最大的運動相機品牌,企業年齡超過十歲,既積累了大量的使用者,也積累了大量如何解決運動相機在各個使用場景下痛點的經驗,並形成了一整個配件生態——其中既包括原廠配件,也包括副廠配件,像是TELESIN提供電池和收納包、浩瀚提供穩定器、MAXCAM提供各種支架……諸如此類。
而Insta360和大疆在使用者數量上比不過GoPro,產品也基本上才更迭到第三代,自然少有副廠願意生產相應配件,配件生態上也就比不上GoPro。在這種情況下,二者透過重構運動相機,將其解構為“主機+鏡頭+電源+附加件”——這種模組化既加強了運動相機的易用性,又加強了運動相機的可玩性。
例如Insta360 ONE R的基礎形態就是由負責處理資料的主機、負責拍攝的鏡頭和負責提供能源的電池組成,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隨意更換所需鏡頭和電池。而同樣採取這種設計理念大疆的OSMO ACTION2一經推出,就吸引了大量的眼球。
值得一提的是,需要大量廠商配合的配件流和需要更復雜工業設計的重構流其實並沒有優劣之分,只不過是兩類廠商在不同商業路徑下的不同選擇而已。 實際上,如果能夠將兩種流派結合,既有原廠提供的不同模組,又有副廠提供的不同配件,形成互補的話,那麼對於廠商和消費者來說算是雙贏。
軟體形態:加速自動化
與同硬體模組化是使用場景和需求多樣化的“自然演化”類似,運動相機的自動化是目標受眾範圍擴大的必然結果。 在運動相機相對小眾的階段,其使用者基本上都能看作是“硬核玩家”,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自然不必多說。而且這類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還能反過來給廠商大量的正向反饋,促進產品的進一步改進——只能說這是興趣驅動下的驚人熱情。
但現在運動相機已經“破圈”了,不只是極限運動和硬核玩家,每個VLOGer和想拍Vlog影片的使用者似乎都應該有一個運動相機。對於這類“貿貿然”就進入陌生領域的使用者來說,運動相機最好是一個“黑箱”,反正在使用過程中只需要知道“怎麼操作”和“這麼操作會得到什麼結果”就可以了——如此一來,古早時代那種鑽研精神自然就不再是主流了。
運動相機的自動化其實就是這個黑箱不斷強化的過程。 我們可以模擬一下運動相機的使用流程:在運動時,將運動相機固定起來,然後開機錄製,錄製完成後匯入手機或電腦進行後期製作——這其中的每個環節都衍生出大量問題,包括怎麼固定、固定在哪、怎麼開機、怎麼錄製、怎麼選擇影片引數、怎麼匯出資料、怎麼剪輯、怎麼將影片製作得更有吸引力……
上述每一個“怎麼”單拎出來都能寫上一篇文章來加以闡述,但在今天都成為了“傻瓜式操作”,這麼說並非貶義,而是每一個步驟經過廠商自動化調整以後,都不會超出常人的直覺操作。
這不僅得益於硬體層面的“減法”,也還要得益於廠商在軟體層面上做的“加法”。硬體層面的減法自然不必多說,只需要保留必須的按鍵和零部件即可。而軟體層面的加法則是重中之重:例如大疆推出的“暢片APP”,其拍剪功能使得連線相機以後根本不用匯出素材就能實時預覽,還支援AI一鍵成片和大量影片模板——一切以快速成片為導向,使用者只用選擇不用思考。
總的來說,運動相機的模組化和自動化兩大趨勢,既增加了運動相機的適用範圍,同時也極大程度上降低了消費者的准入門檻和學習成本,二者相輔相成,形成了良性迴圈——運動相機的使用者和廠商的經驗就在這種迴圈中逐漸積累起來,為下一次機遇的到來做著準備。
產品力仍是決勝關鍵
綜上所述,運動相機廠商之間的競爭可以表述為:在上游供應鏈鎖死運動相機影像效能上限的情況下,運動相機廠商站在了同一起跑線,因而開始圍繞對場景的把握、對需求的思考、對產品的設計展開競爭,最終競爭焦點落在了“產品力”和“對產品的支援”上。也就是說,產品和產品生態決定著運動相機廠商之間競爭的走向。
在產品方面的競爭主要圍繞“硬引數”和“軟體驗”兩方面進行。 其中“硬引數”正如前文所述,雖然其上限是被上游供應鏈廠商限制了的,但相同價格誰能提供更高的影像規格,誰就能獲得更強競爭力;在“軟體驗”中,如何更好發揮硬體的實力,如何調校每一顆晶片、每一顆CCD或CMOS,如何使系統UI更親民,以及如何使拍攝更容易出片,則是對各個廠商技術和理念的考驗。
在產品生態方面的競爭,主要圍繞“多功能模組”和“原副廠配件”兩方面進行。 其中“多功能模組”部分已經成為廠商凸顯差異化的演武場了;“原副廠配件”則是非一人之力可及,需要多方參與進去,在提高運動相機易用性的同時,既能降低同品牌更換成本,提高品牌好感,又能加強提高消費者的沉沒成本,強化品牌壁壘(通常副廠配件能夠相容多個品牌,因此運動相機廠商壁壘的構建依舊長路漫漫)。
在這樣的情況下,實際上運動相機是在向著一個好的方向在良性發展。 雖然目前看來,運動相機歸根結底是個小眾“玩具”,但是如果前文所述的新型媒介(例如VR)真的再次興起,那麼在積累了足夠的底蘊以後,運動相機或將能夠再次分享其發展紅利——別的不說,全景運動相機肯定會再上一個臺階。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42577/viewspace-291750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Python自動化運維之IPy模組Python運維
- 自動化運維工具之Puppet模組運維
- [Linux]Ansible自動化運維② - 工具與模組Linux運維
- Python自動化運維之psutil系統效能資訊模組Python運維
- selenium模組,web自動化,環境配置Web
- 【python介面自動化】- logging日誌模組Python
- pyautogui模組,PC自動化指令碼,控制滑鼠GUI指令碼
- selenium模組,web自動化,建立瀏覽器Web瀏覽器
- Jenkins自動化部署SpringBoot多模組專案JenkinsSpring Boot
- Python 自動化測試 必會模組 UnittestPython
- RPA機器人 |雲擴助力光伏能源企業開啟運營自動化升級機器人
- IT運維之自動化運維運維
- selenium模組,web自動化,獲取標籤頁Web
- Gradle自動實現Android元件化模組構建GradleAndroid元件化
- 輕量級自動化運維工具pssh與pslurp運維
- .NET網站自動化部署網站
- python+pytest介面自動化(16)-介面自動化專案中日誌的使用 (使用loguru模組)Python
- Ansible自動化運維工具運維
- 分析和自動化推動IT運營革命
- 什麼是自動化運維?為什麼選擇Python做自動化運維?運維Python
- iOS應用模組化的思考及落地方案(二)模組化自動構建工具的使用iOS
- 關閉chrome自動升級的教程 chrome如何取消自動升級Chrome
- ansible自動化運維入門運維
- 【運維自動化】37秒萬臺伺服器標準化與交付自動化運維伺服器
- vivo大規模Kubernetes叢集自動化運維實踐運維
- vivo大規模 Kubernetes 叢集自動化運維實踐運維
- SCARA機器人:邁向自動化的下一步機器人
- Linux Shell互動式自動化運維程式Linux運維
- 活動運營自動化平臺實踐
- 通過Gradle自動實現Android元件化模組構建GradleAndroid元件化
- 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賦能與資料化運營機器人
- 在Rainbond中實現資料庫結構自動化升級AI資料庫
- UEFI載入程式 & 驅動模組化
- 大疆Osmo Action 5 Pro深度評測:旗艦級運動相機畫質再升級
- java自動化——web自動化複習JavaWeb
- 自動化運維,國產化信創替代方案運維
- 互動內容的遊戲化“升級”遊戲
- IBM:通過人工智慧和自動化獲得競爭優勢(附下載)IBM人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