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被李連杰的買量廣告洗腦了
最近,筆者被李連杰的視訊廣告洗腦了。
事情還要追溯到兩週前,我的同事突然在辦公室說:“現在的手遊廣告也太diao了吧,看廣告跟看電視劇似的,每天看到的廣告串起來,竟然能串出劇情的。”
經他這麼一說。我也的確發現,最近一兩個月,似乎在哪兒都能看見李連杰代言遊戲的視訊廣告。
但說實話,這還不足以吊起我對這個廣告的興趣。從船新版本渣渣輝、綠了綠了古天樂、兄弟砍我陳小春,到帶頭大哥Jackie Chan,這些傳奇類廣告換湯不藥,不都是那一套玩法嗎?至於這麼大驚小怪嘛。
可能是看我興趣索然,上週末同事連續發給我近10個視訊,要我一定看看。好吧,果然是那部李連杰出演的“電視劇”。然而看完以後我終於知道他為什麼一定要安利給我這樣的東西看了,這個系列廣告竟然戳中了我的笑點,而且讓我有了安利給更多人的衝動。
想要安利的原因並不是說這個廣告是在格調上、敘事上有多麼多麼的精緻、高大上。而是它真的在用廣告建立場景,用故事跟玩家產生聯絡,並且做得還不錯。這一定程度上顛覆了我對這類廣告的認知。
當然,這還不夠。廣告素材好不好終究是要看轉化的。我也順手查了一下這款《精靈盛典》的成績。
6月底上線以後,免費榜幾乎穩定在前20名,並且時常進入前10名。
而暢銷榜成績自從上線以來,一路上升,最高點到達過App Store暢銷榜第3。進入9月之後,還沒有跌出過暢銷榜Top 10的行列。
我在App Growing上統計了《精靈盛典》在今年3月底到目前的半年間的投放情況。得到的結果是:一共投放了近4000多條廣告,視訊廣告佔到了2400多條。其中,有李連杰出現的代言廣告,幾乎都是視訊類廣告。
可以說投放的效果顯而易見。那麼問題來了,李連杰的廣告到底有什麼魔性之處?又是如何給看過的人建立品牌印象的?
在仔細研究了李連杰為《精靈盛典》代言所拍下的一系列視訊廣告後,我發現這類被主流玩家一直吐槽的廣告套路,越來越刁鑽了。
廣告跟看劇似的
在2400多條視訊廣告中,我找到了與李連杰有關的10條核心視訊素材。
這10條素材總共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以李連杰為主角的“連續劇”廣告,第二類是提煉了遊戲核心心賣點的情景廣告,第三類是直接安利類的遊戲試玩廣告。
其中最有趣的一類,就是連續劇廣告。用連續劇去歸類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們看起來的體驗,真的很像看連續劇。我編排了一段廣告合集,各位可以具體感受一下。
你會發現,這些廣告並不是獨立的,它們在劇情、情景上多多少少都有串聯,讓人看起來甚至有一種獨特的代入感。
一開始,李連杰扮演“豹子頭零充”,與一堆VIP槓上。
除了廣告最後震飛眾人的大招之外,這只是一條正常的代言廣告。
但接到另一條廣告時,我傻眼了。
鏡頭一拉,竟然出現了一名記者採訪李連杰道:“辛苦了李老師,那我們接著剛剛的話題,請問您為什麼代言這款遊戲呢?”
看起來簡單的鏡頭,在我看來透露出兩個訊號,一是採訪情景細節不馬虎,一句“接著剛剛的話題”把話題順滑地接了過去,二是“為什麼代言這款遊戲”,是在替想要吐槽的觀眾發聲。
這一段的處理,讓拍廣告的現場、看廣告的人,都有了更強的代入感。
而你看到這裡,只是這套廣告的開始。下一段廣告中,又放出了諸多拍攝廣告時的花絮,給看這段廣告的人,又呈現了一個更真實的廣告拍攝環境。
不同的花絮中甚至有李連杰到遊戲公司去實際參觀的過程,你能看到他的狀態:看起來他拍這些廣告並沒有不樂意。
還沒完,高手過招,就是要預判對方的預判,想要給觀眾看奇蹟廣告,和不想看這類廣告的觀眾,兩者的博弈被下一條廣告引了出來。大多數人都會驚訝:“李連杰怎麼會代言奇蹟遊戲?”
是的,然後廣告就幫大家把這句話喊了出來。
這系列連續劇廣告巧妙的地方在於,廣告預判了觀眾的反應,並將這種反應融入到了廣告與觀眾的互動語言之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戲外代入感”。
簡單講:李連杰拍廣告→為什麼拍廣告的疑惑→疑惑被當做廣告→你瞧李連杰真的在拍廣告→花絮還挺有趣→觀眾強烈質疑和否定(我不信)→也被當作廣告。
我的真實體會就是,不論你產生了驚訝、質疑、嘲笑、抗拒等感情,還是被逗樂,只要連看兩條連續劇廣告,就有大概率被留在其中。
除了“被套路了”之外,我還能說什麼呢?
此外,第二類和第三類廣告,其實都用了比較傳統的套路。情景廣告重點提煉的還是遊戲內的元素,以一段小故事和劇情來展示,廣告程度說硬不硬說軟不軟。
試玩廣告就更常規了,只有李連杰偶爾的吐槽有點意思:“他們又找我,給大家刷個什麼血色城堡……包裡啥都有哎,這麼容易,那還讓我展示?”
從成龍到李連杰,情景廣告也升級了
我在想傳奇、奇蹟類的廣告什麼時候拍到這種地步了?翻看了37之前一款產品《一刀傳世》後才發現,這類廣告的升級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點兩點的。
推《一刀傳世》的時候,他們就嘗試過劇情獨立的情景廣告,只是當時拍攝的內容沒有現在那麼多,手法也不夠老練。而在拍攝《精靈盛典》的廣告時,不僅衍生了劇情串聯度更廣的連續劇廣告,還將情景廣告本身的內容細節、拍攝手法進行了升級。
成龍代言《一刀傳世》所拍下的廣告,其實很容易歸納為三大類,一是人物自白,二是遊戲內容的情景化演繹,三是實機畫面和功能玩法的硬廣。
我們還是先來看一段大哥的視訊合集。
總體上,大哥的演出還是很賣力的,給《一刀傳世》造了很多梗,之前有名的那句“其實我之前是拒絕拍傳奇廣告的”,就是出自成龍大哥的自白。
不過廣告本身尷尬的點還是很多,比如臺詞設計的不自然,尤其是還原Duang梗所用到的“buling buling”,並沒有原梗那麼有味道。
再來看,成龍出演的幾部情景廣告,比如圍繞遊戲內的複合戒指的段子:
直接喊口號的“廣告做的再好,不如進服玩一玩……十倍烈火,刀刀爆,爽爽爽”。
其實,這些廣告仍然顯得比較生硬,故事講得也不夠自然,導致這些廣告看起來還是一種硬廣的表達。
到了傑哥這一代廣告,雖然說把各種廣告串聯出劇情連續性,營造出戲外代入感的時候,已經比起大哥那一代強了不止一星半點。但在情景廣告方面,還有更多細節上的變化。
按照慣例,我又做了一個合集,給大家參考。
要說哪裡不一樣,那排在第一的就是人設。
成龍的帶頭大哥,在《一刀傳世》的廣告裡是被喊出來的,拋開所有元素去看大哥本身,他其實更像一個萌萌噠的大寶貝,隨時面帶微笑。
不過傑哥在《精靈盛典》的廣告裡,就是一個本色出演的功夫皇帝形象,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甚至被套上了“零充玩家”這個主角光環,頗有一種隨時會逆襲稱王的氣勢。
於是所有的情景廣告都圍繞著傑哥的人設,向外延展。比如買裝備這個情景,被包裝成傑哥一身寒酸裝備入場,被人要價500。
然後傑哥掏出一顆強化寶石,現場搞出了+15卓越大天使之杖,震驚全場,被100萬搶下,成功逆襲。
再看掰手腕的廣告,這本質上講的是自家遊戲和別家遊戲的區別,但以你來我往的掰手腕形式表達出來,竟然有種莫名的熱血。
掰贏之後的全場歡呼,也是不知道為什麼,迷之戳中我的笑點。
仔細觀察,能發現各種情景裡,群演也是用生命在入戲。
而且每個廣告,都配上了一句朗朗上口的廣告語。下面這個“男兒當自強,裝備自己強”,是我認為這套廣告裡最到位的一句。
在我的理解中,有了這些強代入感、強戲劇化的廣告之後,廣告投放同學能做的事情也更多了,比如用同一個素材編輯成不同的版本。
拿採訪廣告來說,就有至少6個不同的版本。
除了原版之外,有在採訪過程中增加遊戲畫面的:
有在結尾加CG和動畫的:
有接著實拍廣告直接切鏡頭的:
還有專門換場景錄製的:
甚至有千方百計加戲的,對就是那個“哈哈哈哈嗝”:
只能說,哪怕是傳奇、奇蹟的遊戲廣告,不是扛把大刀穿身盔甲往那兒一站,簡單拍一拍就完事的。
套路越來越深了
這還是當年的傳奇頁遊廣告嗎?從外包裝來講,顯然已經不是了。以前找明星代言,更多是穿一身金閃閃,講一些那個年代被認為熱血的話,簡單直白。
現在即便是深究內容表達和製作技術,這些廣告也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了。遊戲內元素被凝練出來,編成了情景和段子,還加上了各種各樣的拍攝技巧和特效,甚至明星本身的特色,也被髮揮得非常到位。
如果拋開對傳奇、奇蹟這類遊戲的偏見,李連杰出演的這套廣告,放在遊戲圈內,足以稱得上有突破的一例。
至於這類遊戲會選擇這樣運作的理由,其實也很明顯。買量成本飆升,競爭白熱化,這塊市場也到了搶品牌的節點,自然會有廠商站出來以更深入的方式,去強化原來的競爭模式。
從一個整體上去看,能發現這樣的廣告,本質上也在強呼叫戶體驗差異、內容差異,在改變對待明星代言的方式,也在營造一個能讓玩家產生共鳴的氛圍。
作為非目標使用者,我在翻看了這麼多條廣告後,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李連杰還是那個李連杰”,甚至還覺得有些廣告挺有趣的。
那麼,當目標使用者感知到這些細節後,想必更容易產生好感了。那麼這些更刁鑽的廣告套路,恐怕已經變成了實打實的資料和方法論,融入到了不同的產品推廣中。
或許,正如大環境的精品化走勢,買量產品面對的市場,也變了。
來源:遊戲葡萄
原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Nsk6voBg8Wyxu5IgN3LHqA
相關文章
- 李連杰、成龍等明星為何代言節種遊戲,就差周星馳了?遊戲
- 2020全球手遊廣告買量投放與變現報告
- 我裂開了...人類腦海中的畫面,被AI解碼了??AI
- 廣告OCPC資料還能告訴我們哪些被忽視的真相
- 買量市場大洗牌,連傳統買量廠商都要做品效合一了?
- 安卓應用買量的廣告歸因技術點總結安卓
- 我被刪庫了
- 我竟然不再抗拒 Java 的類載入機制了Java
- 2019年中國手遊市場廣告買量與變現報告
- 我們的網站被狗爬了!網站
- 百度愛採購社交廣告投放買量增長的祕訣FKA
- 後IDFA時代:買量投放、廣告變現、歸因分析的營銷策略
- CivicScience:3/10的日常播客聽眾購買了廣告介紹的產品
- 衝機器比了個心,竟然被它發現了
- 破除洗腦包:應用內廣告才不是洪水猛獸(內含2021應用增長攻略分享)
- 想要遠離灰色地帶的棋牌遊戲,靠廣告就能洗白嗎?遊戲
- 線上服務被幹爆了,竟然是日誌的鍋!!
- 下個買量素材的突破口 如何通過互動廣告提升IVR留存VR
- 中重度手游出海,哪些廣告素材形式是未來買量的“必爭之地”?
- 我們的網站被收錄了!網站
- 我的小程式介面被刷爆了
- 我錯誤的逃離了廣州
- 臥槽,sql注入竟然把我們的系統搞掛了SQL
- 小遊戲發行進階課程: 買量推廣、優化策略以及廣告放置規範遊戲優化
- 我給VSCode報了個bug,微軟工程師竟然凌晨回覆了...VSCode微軟軟工工程師
- AdTheorent:廣告程式化購買行業報告行業
- 美團面試,我竟然輸給了氣泡排序。。。面試排序
- 疫情對廣告效果影響多大?我們仔細研究了測試報告……測試報告
- [推廣] 程式設計師的痛點:我竟然還不懂 Linux 效能優化程式設計師Linux優化
- 騰訊廣告遊戲行業7月買量月報&產品動態遊戲行業
- 蘋果IDFA大限將至:iOS廣告失明、買量將變無頭蒼蠅?蘋果iOS
- Spring Boot 中的同一個 Bug,竟然把我坑了兩次!Spring Boot
- Claude 3被玩出自我意識了?AI社群轟動,我們買會員來了次實測AI
- 90%的頭部休閒遊戲瘋狂買量,廣告變現eCPM高達400元遊戲
- 我買了一臺 Linux 筆記本Linux筆記
- eMarketer:測量阻礙了營銷人員投資OTT廣告
- IAS:2021年完善廣告程式化購買報告
- Rubicon Project:亞洲廣告程式化購買報告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