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簡史:從智人到神人

獵手家園發表於2019-06-17

《未來簡史:從智人到神人》是由尤瓦爾·赫拉利創作的科技理論類著作。該書主要講述了進入21世紀後,曾經長期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瘟疫、饑荒和戰爭已經被攻克,智人面臨著新的待辦議題:永生不老、幸福快樂和成為具有“神性”的人類。

 

 

 

第01部分 人類千百年來不曾克服的三大問題

回顧《人類簡史》我們的祖先一直受困於三個問題而無法解決:饑荒、瘟疫和戰爭

 

1、饑荒

這裡所說的饑荒並不是貧困,現在非洲、中東,雖然貧困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吃飽活下去其實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政府機構和國際組織雖然做不到讓那些一無所有的人脫貧,但是提供足夠的熱量,讓他活下去是沒有問題的,被真正餓死的人是少之又少。

 

現在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真正嚴重的不是吃不飽,而是吃的太多。碳酸飲料喝太多,漢堡包之類的垃圾食品吃太多,吃冰淇淋吃太多造成的肥胖,高血糖,高血脂之類的問題所殺死的人,比餓死的人要多得多。

 

2、瘟疫

同樣這裡所說的瘟疫並不是疾病,先看一個例子,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人來到美洲。他們帶來的最致命的東西還不是艦隊和火搶,而是天花病毒。當時一個西班牙人生病了,其實就是天花,就住在一個美洲原住民的家裡休息,結果短短的十天之後,這家人所在的小鎮就成了一片墓地。當地人對於天花病毒毫無免疫力,病毒擴散,旁邊小鎮緊接著一個又一個的被感染,成千上萬的屍體在街頭腐爛,根本沒有人敢接近,更不用說埋葬了。墨西哥當時的人口有2200萬,天花肆虐過後之剩下了200萬人,90%的人的都被殺死了。

 

目前,我們的醫療科技每年都在累積更多的知識,研製更有效的藥物,找到更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而病毒想與我們較量的話,只能依靠突變這樣盲目的運氣。赫拉利說:“流行病想要危機我們人類的整體安慰只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我們人類為了某種目的而自己製造的病毒。

 

3、戰爭

自古以來,戰爭的目的是掠奪物質經濟。可是現在全球經濟的導向已經從之前的物質經濟,轉變成為了知識經濟。也就是說之前的財富來源是物質資產,比如說金礦、油田,現在則是科技成果、金融制度這些虛擬的知識等。

 

發動戰爭可以搶奪物質資源,但是沒有辦法霸佔知識。比如說盧安達98年入侵剛果,搶佔了他們的一種鐵礦石,那是膝上型電腦和手機的重要原材料。因此盧安達可以依靠掠奪每年帶來2.4億美元的收益。而相比之下呢,那我們中國想賺錢怎麼辦呢?難道入侵美國矽谷嗎?就算我們拿下了矽谷有什麼用呢?那裡有沒有矽谷礦可以挖的。所以我們的辦法是和蘋果、微軟這些矽谷公司做生意。盧安達靠掠奪的全年所得,還遠遠不如我們中國平平安安靠貿易在一天之內賺得多。

 

現在發動戰爭的成本已經遠遠大於他的收益。所以,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到,現在發生戰爭的地方全部都集中在中東、中非這些維持著古老物質經濟的地方。

 

 

第02部分 人類的新議題

人類已經克服了三大問題:饑荒、瘟疫和戰爭。但是歷史是從來不會允許真空的存在的!既然這三大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那麼我們人類必然要把注意力轉移到新的議題上去,那麼代替饑荒瘟疫戰爭成為頭號問題的事件是什麼呢?

 

赫拉利給我們揭示的答案也是三個:

(1)克服死亡

(2)永久的幸福

(3)直接成神

 

這裡赫拉利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笑話,現在有很多的思想家,藝術家,或者電影導演。他們有非常非常優秀的作品流傳於世,你可以去問問他們,你是不是覺得你的思想、你的藝術或者你的作品可以一直流傳下去對你個人而言就是一種極大的意義,甚至比永生更加的有意義呢?你得到的回答肯定是:相比於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我更願意永遠活在自己的家裡。

 

1、克服死亡

赫拉利所說的克服死亡並非長生不老,而是延長生命極限,比如下一個目標是150歲,再下一個目標是200歲。

 

現在死亡對我們來說,不過就是一堆複雜的技術問題。比如心臟不跳了?肝臟硬化了?癌細胞在肺裡擴散了?或者是脂肪把血管堵塞了?那麼既然是技術問題,我們一個一個的找技術上的解決辦法不就好了嗎?心再不跳了?給你換一個行不行?肝臟硬化了?給你換一個行不行?癌細胞擴散了?血管堵塞了?給你來點奈米機器人跑到你身體裡給你清除掉行不行?如果你的整個身體都不行了,我把你的大腦拿出來換到另一個人造的身體裡面,甚至大腦壞了我把你的記憶提取出來放到一個電腦裡面。這樣行不行呢?總之只要是技術問題,就一定有技術的解決方案存在,只是我們還沒找到罷了。

 

Google在2013年的時候就成立了一家公司叫做Calico。就專門幹這件事情,就像解決網路搜尋一樣的來解決死亡的問題。這家公司的負責人在2015年的時候高調的說,“如果今天有人問我,人能不能活到500歲,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與死亡的這場競賽,我們不是要領先幾個比分,而是要最終拿下整場比賽!”這樣豪言壯語的背後那可是google數十億美元的風險投資。

 

所以,赫拉利所說的話也是有道理的,他說現在就考慮永遠不死可能還為時過早,但是我們可以先意淫一下先把壽命再翻一倍的事情。之前100年,40歲翻了一倍翻到80歲。我們這個世紀能不能再翻一倍,到150歲呢?就目前的技術手段來看,非常有可能。

 

 

2、幸福快樂

追求幸福快樂?難道我們現在不幸福、不快樂嗎?比起中世紀那些沒得穿、沒得吃、一看都沒法洗澡的人來說,難道我們不幸福嗎?還真得未必如此!也許人家本來就很滿足,在主觀上我們未必真的比他們更加幸福。然而我們不能處於當時的環境中去判定,所以沒法下結論。

 

但是,在美國做了一項調查。赫拉利說,從1950年到2000年,美國GDP從2萬億美元增長到12萬億美元,人均實際收入增加了一倍。新發明的避孕藥讓性*愛變得前所未有的無拘無束。便宜的汽車、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話、電視和計算機如潮水般湧來,人們的日常生活徹底變了樣。但是呢?研究顯示,美國人在20世紀90年代的主觀幸福感,與20世紀50年代的調查結果居然基本是一樣的。

 

 

3、直接成神

這裡我說的直接成神,是用了書裡的話,這個成神和我們以為的神不太一樣,並不是說可以成為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神。說得更容易聽懂的話是我們要進化成“超人”。

 

人類的文明發展過程就是在不斷的強化自身的能力,這個邏輯在未來也是不會改變的。只是說之前我們的解決辦法是從外部來著手考慮,把我們的能力藉助某個工具進行強化。比如說,電視機,延伸了我們的眼睛,收音機延伸了我們的耳朵,汽車、飛機延伸了我們腿,計算機網際網路延伸了我們的大腦和思維。這一切的強化都是通過外部裝置來實現的。

 

今後呢?強化人類的能力,開始從我們身體內部進行考慮!赫拉利給了我們三個方向:生物工程,仿生工程和無機生命工程。

 

(1)生物工程

舉個例子:比如基因重組,我們可以對未來出生的孩子進行定製。比如你想要一個男孩,而且眼睛大一點、鼻子高一點、瓜子臉等。還要身體強壯、身材苗條還要少生病。還要聰明、機智、善解人意、開朗大方。這都沒有問題,把基因調一下就好了。

 

(2)仿生工程

仿生工程,說得容易理解一點就是X戰警,除了腦子是他的之外,其他全部都是機器。我們現在最長見的,如仿生手臂。

 

(3)無機生命工程

無機生命工程,完全突破有機體的限制,直接打造無機的生命。神經網路由智慧軟體替代,我們不再受有機化學的限制。形象一點來說就是把你的意識從你的大腦中全部拿出來,之後放到一個計算機裡。你徹底和你的身體分離,包括你的大腦,都和他們說再見。生命第一次從碳的世界進入矽的世界,從有機生命進入無機生命領域。到時我們就不必完全依靠地球上的獨特環境,我們也不需要水,陽光和事宜的溫度,當我們的生命進入無機世界之後就真的想去哪裡去哪裡了。

 

 

第03部分 智人失去控制權

不過這個有個前提,就是你得相信人類能成“神”。

 

相知道未來的超人類和人工智慧與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之間的關係嗎?那麼就先看看現在自命不凡的人類是怎麼對待其他動物的吧,這是現在所能看到的最好的推演模型了。

 

人類的地位提升之後,我們向動物們索取自己的需要的東西,再也不用和他們商量或者交換什麼了。但是我們有時候還是需要一個不錯的藉口來給自己點安慰。比方說我們需要牛奶,就聲稱奶牛是一種慷慨的生物,渴望和與人類分享它們自己的奶。比方說我們需要蜂蜜,就拆了蜜蜂的房子,全部搶走之後,不忘讚頌一下它的勤勞美德。而更多的家畜和家禽,我們已經懶得給他什麼好評了,要什麼直接拿,就連他的命都是我們的。

 

像是豬、牛、羊、雞這些家畜,作為一個物種來講人類的農業革命確實讓它們極其的成功。現在全球有大約有超過10億隻綿羊、豬和牛,更有超過幾百億隻的雞。數量多確實是物種成功的標誌。但是物種整體的成功完全不能掩蓋個體生存狀況的悲慘。而且作為人類的家禽來說簡直就是過著地獄般的生活。簡單的舉個不那麼血腥的例子吧。在自然界、野生雞的自然壽命大約是10年左右、牛則是20年左右,在人類的圈養之下馴化後的雞和牛不過出生幾周和幾個月,就到了最佳屠宰年齡,於是一命歸天。從人類經濟的角度來看,如果養一隻雞隻要三個月就已經達到體重最重的狀態,又何必再多喂好幾年?

 

 

既然如此,人類會停下來嗎?

不會!

為什麼?

 

我們在通往神人的道路上,是根本停不下來的。沒有人會踩這個剎車,也沒有人知道這個剎車在哪裡。我們將自己一步一步的升級進化,這個過程中持續的與機器人和計算機融合,一直到某一天我們的後代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才赫然發現原來自己已經不再是曾經那個寫下《聖經》、修建起長城或者是會因為卓別林的滑稽動作而發笑的動物了。但這一切並不是在一天或者是一年之後發生的,而是通過無數看似平凡的行為的累積,而我們現在就處在這個過程當中。

 

既然不會停下來,那麼自信來自哪裡?

這個答案應該大家都會認同,就是我們人類擁有主觀意識,所以我們特殊。

 

意識就是我們大腦中喜怒哀樂的主觀體驗,這肯定是有的吧,靈魂的故事很多人不相信,但是主觀意識可是我們隨時都能感受到的啊!這肯定錯不了吧?但是赫拉利的回答讓我們相當驚訝,他說現代科學對於自我意識的瞭解實在是太少太少了,最佳的理論對於意識的解釋是,我們認為自己獨一無二的主觀意識只不過是我們身體執行的副產品罷了,就像是汽車發動機的轟鳴聲和排放出的尾氣並不能讓車子前進一樣,像是我們呼吸吐出的二氧化碳是我們吸收氧氣之後排出的對身體無用的東西一樣,所謂的主觀意識也是無關緊要的副產品!

 

如果赫拉利說的話比較難懂,那麼看這個例子:看見獅子逃跑的這個過程。看見獅子,電子訊號從眼睛傳遞到大腦,刺激了大腦的神經元,神經元依次放出訊號,大量腎上腺素開始遍佈全身,心臟也接受到指令跳的更快一些,同時運動中樞神經向腿部肌肉發出指令,肌肉開始伸展和收縮,於是我們拔腿就跑,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同時感受到了恐懼。

 

當我們把這個過程描繪得越清楚,我們就越發現主觀意識是多餘的。電子訊號從眼睛的精神細胞一路傳遞到腿部的肌肉,並不需要我們的意識做出任何指揮,我們只是感受這一過程。

 

我們可能會覺得因為主觀意識中包含了我們的記憶和想象,讓我們開始思考獅子造成的威脅,於是我們召集部落裡所有的人,齊心協力把獅子趕走。但是這些所謂的記憶和想象也根本不是什麼更高階的存在,也全部都包含在大腦神經元的電子訊號中。就算我們把記憶和想象也考慮進來,也依然是一連串的電化學反應,仍然是以腎上腺和肌肉開始活動作為結束的,在這個過程中根本不需要意識的參與。

 

所以,現在科學界最對人類意識最好的理論解釋,就是它是一個對身體執行沒有用處的副產品!

 

再比如說自動駕駛,控制自動駕駛汽車的演算法每秒執行幾百萬次,判斷著車輛、行人、交通訊號和路面情況等等的所有資訊。車在路上行駛,發生突發情況他不會有絲毫的恐懼,只是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最優的避讓行為。他沒有半點意識,但是可以讓比有意識的人類開得更好!這點毫無疑問。

 

唯一的答案竟然沒用!

 

 

第04 秩序

現代科學會取代宗教嗎?赫拉利給出的答案是:不會。

 

科學確實改變了遊戲規則,但這並不是直接替代宗教這麼簡單。赫拉利說,宗教仍然主宰人類,科學只不過是讓宗教更加強大罷了,不過具體情況比我們想象中的要複雜的多。

 

你會說:我不信教!但作者說:自由主義、人文主義都是宗教。

 

作者給了一個很形象的例子:

 

一個猶太男孩來到爸爸面前,問道:“爸爸,為什麼我們不能吃豬肉啊?”爸爸回答說:“孩子啊,世界本來就是這樣。如果我們吃豬肉,上帝會懲罰我們,我們最後不會有好下場。創造這個世界的是上帝。上帝說了,我們不該吃豬肉,所以我們就該聽話,懂了嗎?”

 

到了1943年,一個德國男孩來到爸爸面前問:“爸爸,我們為什麼要殺猶太人呢?”這位身為蓋世太保的爸爸解釋說:“孩子啊,世界本來就是這樣。如果我們允許猶太人活下去,他們就會造成人類退化、滅絕。這不是我說的,也不是元首說的。但是元首設法找出了這個自然的法則,然後告訴我們該怎樣遵照這一自然法則來生活。如果不服從這一法則,最後我們不會有好下場,懂了嗎?”

 

2016年,一個英國男孩也跑去找爸爸問:“爸爸,為什麼我們要管中東那些穆斯林的人權啊?”這位身為民主黨的議會議員,爸爸回答說:“孩子啊,世界本來就是這樣。所有人,甚至包括中東的穆斯林,其實本質都相同,都該享有一樣的自然權利。我們必須尊重這件事,就算中東的穆斯林也該擁有人權,否則我們自己的權利很快也會遭到侵犯,最後不會有好下場,懂了嗎?”

 

從上面的三段對話我們會發現,對上帝的信仰和我們對納粹主義和自由主義的信仰似乎並沒有什麼高低可分。

 

科學能發揮的作用仍是有限的,至少目前如此。如果沒有一些宗教元素作為引導,就不可能維持大規模的社會秩序,就算是大學和實驗室也需要一點宗教的支援。宗教能為科學研究提供倫理上的理由,也因此能夠影響科學研究的議題以及科學發現的使用方式。

 

我們之所以把宗教和科學看做是對立的,還有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覺得科學和宗教都是為了追求真理。但事實上,它們根本就不在乎什麼真理。

 

我們再往深看一層的話就會發現,宗教最在乎不是真理,而是秩序,宗教的目的就是構建和維持社會結構;而科學呢?同樣不在乎真理,所在乎的是力量,科學的目的通過研究得到力量,以治療疾病、征伐作戰、生產食物。就個人而言,科學家和神職人員可能很在意真理;但就整體而言,科學和宗教對真理的喜好遠不及秩序和力量。因此,兩者很容易一拍即合,而我們從歷史上看到的真實情況也是他們兩在相輔相成。

 

如果沒有秩序的保障,科學是沒有辦法做深入的試驗的,所以你會發現很多科技的發展都是在社會最穩定的時候發生的,也就是在宗教發揮這最大作用的時候,科技才能得到長足的進步。而反過來,力量不能夠觸及到的地方,我們就會把他交給宗教。

 

 

第05部分 意識的海洋

赫拉利告訴我們自由意志並不直的存在,不過是存在於我們自己講述的故事中的一個幻覺罷了。

 

有一個實驗,找了一個人坐在那裡,頭上帶一個頭盔收集這個人的大腦資料。然後給他一隻手拿一個開關,讓他自由的隨便按,左邊右邊,右邊左邊,就想按哪邊按哪邊就行。結果科學家通過觀察大腦神經的活動,可以比這個人自己更早知道他要按哪個開關。

 

現在自由意志還可以被控制。比起上面的實驗,下面美國軍方做的這個實驗更有說服力。

 

美國軍方研製了一種頭盔,能夠排除人大腦中的各種雜念,讓人專注於某種事情。這個東西本來是為狙擊手或者是飛行員這樣需要長期保持高度專注的人研製的。後來,軍方允許了一位美女記者親身體驗。一開始她不帶頭盔,進入一個戰場模擬室,其實就是軍用的超專業的模擬射擊遊戲。她一進去,遊戲中20多個恐怖分子就拿著槍朝她衝了過來。瞬間嚇尿,幾秒鐘就game over了。

 

緊接著她帶上頭盔再次進入遊戲,完全變了一個人,內心的恐懼完全都消失了。異常冷靜的瞄準射擊,把恐怖分子全部射殺。她自己感覺玩了幾分鐘之後遊戲結束了,出來一看已經過去了20分鐘,而且她的表現好得就像是職業特種兵一樣。

 

說到這裡,尤瓦爾赫拉利給了我們一個概念,叫做敘事自我。敘事自我在不斷的編制一些故事,來讓我們感覺自己生活的非常有意義,或者是至少覺得自己的生活是邏輯自洽的。而與敘事自我伴生的另一個概念叫做體驗自我。體驗自我只尊重當時的客觀體驗,他不會講故事給自己打圓場。

 

比方說同樣是捱餓這件事情。我們的體驗自我是完全一樣的,就是肚子餓嘛。但是如果在不同的情況下捱餓,敘事自我讓我們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樣。

 

敘事自我說是因為一會要體檢,所以現在捱餓,那就沒什麼。

敘事自我說是因為齋戒,所以不能吃東西,我們會覺得這樣的捱餓極其的有意義。

但是如果敘事自我告訴我,我是因為沒錢所以買不了東西吃,那麼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太悲慘了。

 

敘事自我和體驗自我他們可不是分割獨立的,而是緊密交織在一起的。比方說敘事自我下定決心,要控制飲食,每天去健身房鍛鍊身體。但是每當該去健身房的時候,體驗自我會暗示自己這實在太痛苦了,然後我們反而開啟一罐可樂,坐到了電腦面前看電影。

 

正是因為敘事自我的存在,我們口中的自我,其實就是腦海中一連串的故事。而也正是因為敘事自我的存在,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從出生到死亡都有一個單一、不變的身份。就是這種感覺,塑造出大有問題的人文主義信念,才給我們的生命賦予意義,我們才會說我們自己才是世間一切意義和權威的來源。

 

 

第06部分 大眾時代終結

我們經歷過的二十世紀可以說是一個大眾的世紀,人民可以說是二十世紀最最重要的。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的發展都依賴於群眾。在工業革命的背景之下,國家的力量是來源於每一個群眾的累積,如果你希望擁有一隻強大的軍隊,那你就需要數以百萬計的人從軍。如果你渴望經濟的強大,你必然需要數以千萬計的人蔘與工作,參與生產和消費。這個時候,群眾是權利、力量以及經濟繁榮的基礎。

 

但是現在我們正在遠離這樣的大眾時代。

 

我們最有感觸的應該首先是在軍事領域,古往今來的戰爭我們都能看到,所謂的軍隊不就是由無數普通人蔘軍當兵組成的麼?軍隊人口數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軍隊的實力。而現在呢?要組建強大的軍隊不再依賴於士兵的多少。我們越來越依靠於技術,比如說網路技術、精確制導武器的遠端打擊還有無人機。

 

雖然我們還需要一定數量的士兵,但是普通士兵在戰場上的所起到作用已經極其的有限了。只能作為人肉盾牌的普通士兵只會越來越少,軍隊需要的是高素質的人、掌握高科技技術的人。而指揮作戰的將軍也將越來越多的關鍵決定權交給演算法處理。

 

赫拉利在書中簡單的為我們描寫了一下未來的戰爭,在過去一場戰役可能要持續幾天,一場戰爭經常持續幾年。而在未來,一場戰爭可能只需要幾分鐘就結束了。

 

在網路指揮中心值勤的中尉發現有異常狀況後,就算立刻致電上級,上級再立刻上報白宮,最後還是隻能一聲哀嘆,因為等到總統接到訊息,這場戰爭早已一敗塗地。只要短短几秒,計劃精密的網路攻擊就能夠讓全美電網斷電,破壞航空管制中心,造成核電廠和化學工廠大量事故,干擾警察、軍隊和情報通訊網路,甚至是抹除所有金融記錄,讓數萬億美元就這樣消失於無形,沒人知道究竟誰擁有什麼。這種時候,唯一讓民眾還不會歇斯底里的原因,就是網路、電視和廣播也全面斷線,所以大家連情況有多慘都不知道。

 

加州大學的一名音樂教授,花了七年的時間編寫了一個程式,叫做EMI,專門模仿巴赫的作曲風格。一天就可以譜寫五千首樂曲,這是人類作曲家一輩子都做不到的事情。那質量如何呢?音樂教授就從中挑選了幾首安排在一次音樂節上演出。現場觀眾反應熱烈,興奮的說這些音樂是直擊了他們內心的最深處,於是贊她巴赫的天賦。結果來後大家知道這些曲子的作者並不是巴赫,而是一個叫做EMI的程式,大家瞬間就都怒了,覺得被戲弄了。

 

那好吧,我們來一場人機對戰吧。就拿出一首巴赫寫的曲子,一首現代藝術家寫的曲子,還有一首EMI寫的曲子。三首曲子放給大家聽,讓大家選哪個最像是巴赫寫的?最後結果出來,最像巴赫的是EMI寫的,比巴赫還要巴赫,而真正的巴赫投票結果大家認為是現代藝術家寫的。

 

一輩子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打造全新的自己。我覺得絕大多數人都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那隨著科技的發展,很有可能我們這些無用的大眾就算什麼事都不做,整個社會也有能力餵飽我們。但是,我們要怎麼打發自己的時間度過自己的人生呢?答案之一可能是靠藥物和電腦遊戲。和現實世界相比,虛擬世界能夠為我們提供能多的刺激和滿足感。

 

現代人文主義推崇人類生命神聖不可侵犯,而當我們淪為無用階級,整天只能活在虛幻世界之中的時候,這樣的生命又何來的神聖呢?

 

 

第07部分 未來不可預測

先看一個概念知識的悖論:知識如果不能改變行為,就沒有用處。但是知識一旦改變了行為,知識本身就會立刻失去價值。我們擁有越多的資料,對歷史瞭解的更加深入,歷史的軌跡就會改變的越快,而我們自身的知識也會過時的越快,所以,我們想要真正理解現在都變得越來越困難。

 

赫拉利說未來不可預測的理由,是因為未來這個東西是一個二級混沌系統。所謂二級混沌系統就是說結果會受到預測的影響而發生改變。比如說現在的原油價格是大概50美金一桶,如果我們預測說他明天會漲到100美元,那麼商人們立即就會搶購,以便能在明天的漲價中獲利。但是大家一槍,結果就是今天油價就會漲到100美元,而不用等到明天。明天到底是多少呢?不知道!

 

那赫拉利既然明確的說未來不可預測,為什麼還要給我們未來簡史呢?答案是,因為他的目的根本就不是為了準確的把未來呈現出來,而是要像剛才說的預測明天的油價導致今天發生瘋搶一樣,他是要改變未來。

 

聽明白了吧,赫拉利要做的事情就是這樣,他並非是要通過《未來簡史》預測未來,而是要通過預測來改變未來!

 

再比方說卡爾馬克思在其著作《資本論》裡就預言說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們無休無止的榨取工人們的剩餘價值,工人們必定起身反抗推翻資本主義的統治,最終走向社會主義。

 

但是,難道只有我們會看馬克思的書嗎?資本家們同樣也會讀書啊,他們也會看《資本論》。在20世紀的資本主義陣營中,是從街頭的青年一直到各國的領袖都接受了馬克思對於經濟和歷史的思考方式,包括里根總統和撒切爾夫人。那麼當大家都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判斷的時候,他們的行為就會發生了改變。各國資本家開始改善工人的待遇,建立了公會保障工人的權益,並且讓工人們參與到政治當中。

 

結果就是馬克思預言的事情並沒有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從來都沒有登上過英美法這些工業強國的歷史舞臺。

 

 

第08部分 資料主義

科技人文主義還是認為人類是造物的巔峰之作,但是我們現在的智人已經成為歷史,我們需要運用科技創造出的神人,將能夠對抗最複雜的無意識的演算法。未來神人將代替現在的智人,成為一切意義和權威的來源。

 

現在無意識的智慧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如果我們人類不想被踢出局的話,我們必須升級自己的心智模式。但是這其中就存在一個問題,像是第一次認知革命以後,我們相信虛擬的故事,但是地球上其他的所有生物都無法理解我們,你可以想象一下和我們和自己的親戚黑星星溝通市場經濟的規律會是一個什麼情況。那麼同樣的道理,第二次認知革命所帶來的心智模式升級,是我們現在完全無法理解和估計的。

 

我們現在就像是一座孤島上的居民,準備在沒有地圖並且也不知道目的地的情況下揚帆出航。而且我們現在只住在一座小小的意識小島上,而外面由我們根本不知道的認知模式所構成的海洋,根本就無邊無垠。

 

數百萬年來,人類曾經是升級版的黑猩猩。而到了未來,人類則可能變成放大版的螞蟻。人類的多樣性,和個體的意義又將陷入危機。

 

所以,相比於科技人文主義,赫拉利更加看好的是第二個宗教:資料主義。

 

1、資料主義

在傳統的觀念中,資料只是智力活動這個漫長過程的第一步,先要把資料轉化為資訊,資訊轉化為知識,最後把知識轉化為智慧。但是現在資料主義把這個傳統學習的金字塔徹底的翻轉了。現在資料的流動量已經大到了人類無法處理,我們沒法把資料轉化成資訊了,更不用說轉化為知識和智慧。所以我們既然理解不了就不用去理解了,我們安排演算法來處理這些資料,然後把其中的結果直接拿來用不就好了嗎?其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大資料的終極形態。

 

書中給了個有趣的例子,話說未來如果你喜歡上了兩個女孩子,而且這兩個女孩子都對你還算有意思,你需要選擇和誰在一起。你舉棋不定於是就去找大資料給你點建議,你去問了百度機器人。百度機器人告訴你,從你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就認識你了,我讀過你所有的電子郵件,聽過你的全部電話錄音,我知道你最愛看的電影和最愛聽的歌曲,也有你的DNA資料,我知道你所有的一切。

 

你每次去和小美,小貝他們兩個女孩子約會的時候,我都知道你每分每秒的心跳、血壓和血糖的變化。如果你想看的話,我可以把你每次和他們啪啪啪的資料都調出來,用數值比較你更喜歡誰。當然了,我也同樣知道她們兩個的一切資訊。根據以上的資訊和我這幾十年來對數千萬對伴侶的統計資料,我建議你挑選小貝。你們兩個在一起有87%的機率長期滿意度會比較高。

 

當然了,因為我太瞭解你,所以我知道你不會喜歡這個答案。小美確實比小貝長得漂亮,而你又太注重外表了,所以你的內心希望我給的答案是建議你和小美在一起。外貌當然也很重要,但外貌的資料我已經考慮在內了。所以選擇和小貝在一起,這就是我給你的建議。

 

2、萬物之網

赫拉利說世界將形成一張巨大的連結所有資料的萬物互聯的網路,其中包含了各種各樣的演算法,幫助我們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替我們做出最好的決策。那個時候,我們信奉神靈、信封自己的內心、都不如信奉這張萬物之網。

 

終有一日,萬物之網會發展到我們人類無法想象的地步,演算法之間互相配合和升級,並且演算法不斷的自我迭代,產生更新的演算法。萬物之網將獨立於人類而存在。這個時候,我們手中的權威將移交給他。

 

如果赫拉利說的這些都是對的,那麼結論就是,人生根本沒有真實的意義。一切意義都是幻想出來的。但這有什麼不好呢?別忘了幻想可是智人在動物界中特有的超能力,我的建議是繼續生活在虛構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