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 8 年零 3 個月外加 3 天的時間,小米從北京中關村一騎絕塵最終奔向香港上市,完成了一場由最初為發燒而生的 UI 創業公司,到涵蓋硬體、電商、零售等業務的互聯公司的蛻變。
儘管雷軍一再強調小米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但外界對其印象依舊聚焦在硬體產品以及米家旗下的「國貨」,也就是在這期間的每一件產品,塑造了小米的八年。
小米成立於 2010 年 3 月 3 日。彼時,智慧手機產業方興未艾,市場份額還牢牢地掌握在巨頭們的手中, 三星、htc、Moto、諾基亞如日中天,iPhone 還是身份的標識。8 年後,巨頭早已不再是當年的巨頭,小米也不是當年那個小米。幾輪針對手機行業唱響唱衰之後,人們才發現巨頭不是不可撼動,後來者也是可以居上的。
在小米成立 3 個月之後,2010 年 8 月 16 日,小米釋出首個內測版本的 MIUI。當時國內很少有手機廠商專門針對原生安卓系統做 ROM 的深度開發,依靠 MIUI 以及小米有意識的去打造社群,與使用者進行互動,小米很快便聚集了一大批米粉。從此之後,小米便開始圍繞著這個 UI 做長久的佈局。
第一年(2011)
2011 年,同樣是在 8 月 16 日,第一款小米手機問世——小米 1。小米 1 當年是迎著「為發燒而生」的 slogan 向人們奔跑過來:1999 元的售價,外加高通 MSM8260 1.5GHz 雙核處理器、854 × 480 解析度 4 英寸螢幕、1GB 執行記憶體、800 萬畫素 f/2.4 大光圈攝像等配置,再搭配小米自家的 MIUI 系統,成為了當年人們在價格與配置搖擺之間的最優解,並迅速打入了市場,但這也成為了其後期試圖擺脫低價高配標識的一記暗傷。
小米 1 出現的同時還開啟了一種新的銷售模式——電商直營。小米在手機銷售採取的分批預約搶購的做法,在客觀上造就了哄搶一空的狀況,而無論受制於產能的訊息是否屬實,這都給小米帶來了「飢餓營銷」的負面話題。
不過,小米市場上的成功也吸引到來自高通支援,同年 12 月雷軍宣佈高通投資小米,藉此為小米能夠在今後的時間裡首發高通最新平臺埋下了伏筆。
第二年(2012)
小米 1 的成功給小米帶來了自信。2012 年 5 月 15 日,小米 1 青春版小米現身官網,相較此前的小米 1,青春版的 CPU 被壓制到 1.2GHz ,記憶體縮至 768MB ,當然配置縮水的同時價格也降到了 1499 元。
同年, 8 月 16 日小米在北京釋出了小米 2 和小米 1S。小米 2 成為了全球首款採用 28 奈米技術的四核 1.5GHz 處理器的智慧手機,「效能之王」「效能怪獸」「跑分天王」這樣的稱號也流行一時。除此之外,2GB 記憶體,1280 x 720 解析度螢幕,16GB 儲存等空間,都讓 1999 元的小米 2 變得更加搶手。
而伴隨小米 2 而來的是 1499 元的小米 1S,相較小米 1,其外觀基本沒有什麼變化,處理器提升為雙核 1.7GHz,增加了前置攝像頭。
待到 10 月 23 日,小米 1S 青春版以 1299 元的價位加入小米手機陣營。至此,小米在價位上已經覆蓋了 1000 到 2000 元之間的三個檔位,分別是 1299、1499 和 1999。11 月 14 日,小米還發布旗下一款全新產品——小米盒子,用以提供網際網路電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