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一個小團隊為什麼選擇技術團隊分散兩地
我所在的團隊(奇志科技)是一個網際網路技術初創型小團隊,團隊目前 20 人左右。人員隨機主要分佈在杭州、深圳兩地。一個這麼小的團隊還分兩個地方主要原因是人才招聘。 我們是一個新型、小眾、初創的,但是又對技術成員要求有比較高的團隊。這不是我們追求逼格,只是我們的業務涉及到智慧硬體,一個解決方案後面涉及很多技術。所以我們對技術人員除了基礎紮實要求外,還希望他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並且有很強的自主積極性。 最開始的時候團隊在廣州,後來因為業務發展招人的問題在廣州短期內無法解決。因此團隊隨後參考了網際網路人才流動報告,選擇在杭州開闢一個分公司,而深圳相比廣州網際網路人才也更有活力,因此隨後將技術團隊遷到深圳。 在入駐兩地後人才招聘上得到了解決,也意外得到了其他的一些好處:
- 剛好我們目前的主要業務分佈在珠三角和長三角(明年就要走向世界了),在杭州、深圳兩地都有技術團隊對於技術支援方便了不少。
- 我們和大疆是合作伙伴,經常需要一起除錯未釋出的硬體和 SDK。需要不少溝通,在深圳有技術團隊後某種程度上優化了和大疆的溝通效率。
文件多了,要問的就少了
多整理文件。 文件多了,很多事情的來龍去脈就能查到,就不需要來一個人問一次,解釋一次。提問的人可能是身邊的同事,也可能是產品,也可能是市場運營。一開始就把文件寫好,以後有這個問題的人都看這份文件就很清晰了,也節約瞭解釋的時間。 假設一個模組是 A 寫的,最清楚這個模組的人肯定是 A 了。現在假設 A 把這個模組交接給了 B,A 選擇傳統的口炮交接方式,想到哪說到哪。B 選擇傳統的看到哪想到哪交接方式,既然你這麼說那就是這樣了。然後自己看看模組,如果剛好有疑問就問,要是沒有就這麼過了。畢竟不可能兩個人坐在一起結對一行行看,一行行提問。那麼當 A 交接給 B 的時候,資訊肯定是損失了一部分了。這個時候如果這個模組交接 C,或者 D 來問 B 模組的問題。這中間都有資訊的缺失和額外的時間投入。當然還有時間遺忘曲線,專案越久,關於這個專案中的一些實現細節就會遺忘的越多。這就是一個團隊裡需要溝通的一大部分內容:我靠,這是什麼,這個為什麼是這樣,當時你為什麼這麼做。得到的是低效的、不準確的答覆,也有很大的概率就是你自己看看吧。一頓操作後,還是一無所知。 文件可以是什麼?可以是一個需求提出背景;可以是需求的原型圖、互動圖;可以是一個模組的職責,實現方式;某個技術選型的背景;某個技術在專案中的應用場景和使用方式;可以是一個控制元件的設計思路。在完成了一個階段的工作後,都應該考慮輸出文件。這不是一個附加的工作,而是完成這份工作中要求的重要一環。當你封裝完一個模組,要在寫完對應的文件後才算是完成。當你提出一個 bug,寫下這個 bug 產生的步驟原因,這才是完成的提出了一個 bug。那麼這個 bug 不處理,也需要解釋什麼原因放在這裡。讓這些已經發生過,未來還有人關心的事情有線索可查。 鼓勵寫文件的一個有效方式是在工作中就把寫文件的時間算進去。很多團隊中這個功能開發時間兩天,兩天後完成了接著做下一個功能,哪來的心思時間寫文件?如果安排了時間,在完成功能後自己記憶最清晰的時候把文件寫出來。自己也可以在寫文件過程中進行一個總結,對團隊、對個人都是一個有益的安排。
辦公場景下的高效 IM:Slack
君慾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需要在網上溝通,大部分的文字溝通都是在 IM 上,一個正確的 IM 工具就顯得很重要了。唯一的正確的選擇就是 Slack。 微信還是算了,首先聊天記錄的限制就是一個大軟肋。一個新人加入後怎麼看以前的聊天記錄? 其次就是微信人一多就沒法做管理了。一個群裡二十個人,有兩三個人針對一個問題討論起來,其他不相關的人資訊流就被干擾了。如果按照專案分群的話,一個公司就會有太多的群。 還有一個重要的地方就是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我們大部分在微信上進行著私人社交。平時聊聊天玩玩還好,在微信上有太多工作之外的事務。 更核心的原因是微信本來就不是針對辦公場景設計的。所以還是要選擇針對辦公場景的 IM。 Slack 付費後有一個螢幕共享的功能很好用,遠端過文件的時候很方便。QQ 視訊共享的重新整理率太低。Slack 唯一的缺點似乎就是網路的問題了,需要全員有一個穩定的科學上網工具。
定期見面建立信任,提高溝通積極性
人群的性格自然就有內向和外向。我們也常常會看到一個人和你不熟悉的時候很靦腆,熟悉了之後交流就變得積極了起來。這是一個常見的情況。在身邊也常常會有剛入職的同事和其他同事不夠熟悉,很多疑問羞於開口主動溝通,按照自己的猜測執行。最後發現理解錯了返工造成的時間浪費。 遠端協作上這個問題就更明顯了。想象你突然被拉到一個群裡,群裡十幾個人都是網友,裡面大家都溝通的很歡。你不知道他們在聊什麼,也不知道他們都是什麼崗位的人。這個時候你有疑問,在這一群“網友”裡,你不清楚要找誰,對方的友善度也很難猜測。自己是個新人還是少打擾別人,不要給別人一種事很多的印象。 人的感情真的很微妙,要是在同一個空間共事過,熟悉了之後信任就會顯著增加。在一個辦公室裡,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慢一點的一個月也會熟悉了。但是兩地的人就沒辦法了,所以一定要安排定期見面交流。 目前我們這裡大概就是一個季度的裡會有一次一週的出差。在一個任務需要緊密協作的時候會安排在一起開發,除了增加熟悉外也可以在一個任務裡通過協作增加凝聚力。團建也最好安排所有人一起。 在大家都熟悉之後,也就能夠更加大膽積極的進行溝通了。
提倡使用語音溝通
出於禮貌或者職業習慣大多數的溝通都會選擇使用文字溝通。但是如果是小範圍內的討論,很容易發現語音的效率高太多了!打字還是沒有說話快,並且語音的響應是實時的,也可以更加直接的表達。所以在發現三兩句講不清楚的時候就進入語音聊天吧。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具體任務執行過程中的遇到問題的交流。 很多團隊都會要求每天發一下日報,總結一下今天的工作。我認為小組裡還是語音溝通效果好一點,雖然可能會多花一點時間。因為這個過程裡不僅可以互相瞭解格子的工作進度,還可以交流遇到的問題。同步整個團隊的目標完成情況,可以促進團隊的凝聚力。單純發一段文字介紹今天的工作完成情況下效果還是差一點。
總結
距離一定會帶來溝通效率的下降。這是一個自然的結果。有問題就應該考慮去解決、去優化,問題不會自己消失。我們不應該回避、無視這個問題,而應該積極的思考應對如何提高異地團隊的溝通協作效率。不要假設對方都懂了,和專案執行過程中的“信任但核實”異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