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全球政經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也深刻影響著我國經濟增長及發展模式,消費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主要拉動力。而中國的消費市場,不僅複雜多樣,同時也隨著經濟、社會、技術等環境變化而不斷變化。

中國經濟增長由出口導向轉向消費拉動

很長一段時間,出口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19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進口或出口總額/GDP)不斷提高,2001年加入WTO後這種趨勢更加明顯,出口以及圍繞出口的港口、道路等投資為我國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這個時期,我國外貿經濟主要體現為“大進大出”,通過大量進口各種原材料、零部件等,在國內進行加工製造後,再大量輸向外需市場,特別是歐美髮達國家市場。

外需市場對我國經濟及就業增長髮揮了重要作用,而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是通過幹已開發國家不願意乾的髒活、苦活、累活,也僅僅賺取了微笑曲線底部的微薄利潤,才獲得了發展機會,同時也為全球提供了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全球經濟和中國雙向受益,中國也逐步積累起完整的製造業體系以及龐大的產能。

這種情況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發生了巨大變化。受金融危機衝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甚至陷入負增長,外需市場迅速萎縮。2009年,我國出口總額大幅下滑16%,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拖累因素。此後,隨著全球經濟增長的逐步回暖,出口形勢有所好轉。但整體上看,金融危機爆發後,美日歐等已開發國家經濟增長趨緩,試圖通過推進“再工業化”重振國內實體制造業,壓減貿易赤字,平衡“虛”“實”經濟。在此背景下,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增加,各種國際貿易規則也面臨重構,我國出口單純規模上的高速增長已經很難維持。

實際上,全球化正在進入新的4.0階段,競爭優勢將不再來自低成本生產,而更多地來自創新、自動化和數字化的能力,中國的全球化競爭力也有待升級。

在新的國際形勢和環境下,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在下降,消費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2018年,消費拉動我國GDP增長5個百分點,貢獻率高達76.2%,顯著高於投資的貢獻率(32.4%),而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負(-8.6%),成為了拖累因素。實際上2008年以後,我國經濟的外貿依存度整體上持續下降,近兩年有所趨穩,但處於相對低位,而這可能將長期持續。

經過幾十年快速增長,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2017年,我國GDP總量增長222倍,人均GDP增長153倍。2018年,GDP總量達到90萬億,經濟總量繼續穩居全球第二。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快速提高,生活質量大幅改善。不過相對於經濟增長,居民消費水平的增長仍然相對滯後,1978-2017年,我國居民消費水平大幅增長123倍,但顯著低於人均GDP增速。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國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國民積累起大量財富,1978-2017年,我國國內總儲蓄增長268倍,儲蓄率也由38.6%提高到46.4%,龐大的財富積累為中國經濟提供了巨大的消費增長潛力。隨著出口增長下滑,我國經濟增長的外需動能減弱,中國經濟的供需平衡也必須更多的轉向和依靠內需。而隨著出口供給能力更多轉向國內,供需兩端都為國內消費發展提供了可能和支撐。

要指出的是,更多的轉向依靠內需,並不意味著國際貿易對中國不再重要。實際上,由於不同國家發展水平、資源稟賦等各不相同,全球化的要素交換、分工合作、共同發展仍然必不可少,國際貿易也仍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與過去中國的外貿主要尋求外部需求市場不同,未來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將更多的向全球提供需求市場。實際上,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巨大需求市場,未來中國消費的發展不僅對國內經濟增長至關重要,也將深刻影響全球經濟的發展和格局變化。

中國消費經濟發展的特徵和趨勢

2018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8萬億,較1978年增長了243倍。中國消費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在隨著經濟、社會、技術等環境變化而不斷變化。

(1)中國居民消費整體升級趨勢明顯

如前文所述,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居民收入快速增長,整體消費水平也在快速提高。與過去相比,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不斷豐富和完善。除了絕對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升級,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食品消費支出佔比)不斷下降, 2018年,我國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分別為27.7%和30.1%,較1978年分別大幅下降29.8和37.6個百分點。隨著基本生活消費的滿足,人們消費的重心更多向其他領域轉變,從近5年的資料來看,全國居民消費結構中,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娛樂、交通通訊的消費比重明顯提高。即使從基本的食品消費內部來看,也呈現出消費升級趨勢。從人均消費量來看,2013-2017年,人們對穀物、食用油的消費量趨於下降,對蔬菜、肉禽、水產、蛋奶、瓜果等消費量不斷增長,且消費也更加多元化。以肉類消費為例,對傳統豬肉的消費量僅增長1.7%,而對牛羊肉的消費量則分別增長23.4%和42.3%。

(2)中國消費市場呈現多層次、立體性特徵

儘管中國消費整體上升級趨勢明顯,但中國經濟是一個龐大且立體的體系,不僅人口眾多,且地域遼闊,發展情況不一,國情十分複雜。東中西部之間、城鄉之間、城市之間的經濟發展差異較大,這也使得不同地區消費市場的特徵和發展也存在多樣性,很難用單一的標準和模型去分析和判斷。例如:一方面,中國龐大的中產人群不斷凸顯出消費升級需求,除了滿足基本的生活生存需求外,其消費表現出越來越多的品質、個性、情感等多樣性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廣大的中小城市以及農村地區,整體消費水平還相對較低,對價效比、質優價廉商品的需求仍然十分旺盛,仍有巨大的基礎消費增長空間,“消費升級”和“消費下沉”同時並存。

(3)中國消費人群的結構和特徵不斷變化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消費人群的結構和特徵也在不斷變化,從而也將對消費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這體現在多個方面:

一是受生育率下降、人均壽命延長等因素影響,我國老齡人口絕對數量和比重都在不斷提高。2018年末,我國65週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6658萬,較上年末增加827萬,佔總人口比重11.9%,較上年末提高0.5個百分點。老齡人口的不斷增長,必然對消費經濟產生巨大影響,圍繞老齡人口消費及服務的“銀髮經濟”存在巨大空間。二是受經濟社會等因素影響,單身人群數量趨於上升,特別是年輕群體。近年來我國人口結婚率持續下降,離婚率持續上升,結婚登記的人群中20-29歲人群佔比由2007年的73.9%下降至2017年的59.7%。年輕單身人群的增加,正在催生“單身經濟”市場的發展。三是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Z世代人群(有不同定義,多指1995年至2010年前出生的人),正在逐步走入社會並將在消費經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力。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以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其消費將呈現出更多不同的特徵。

(4)數字科技推動消費場景形態不斷創新

科技的發展也在不斷影響我國消費的場景形態,併為人們的生活和消費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零售電商的快速發展。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到70198億元,佔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到18.2%,當年的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也達到19867億元。藉助於網際網路等數字科技,電商提高了商品服務零售的效率水平,降低了資訊不對稱,使得不同區域、不同人群能夠更加便捷、公平的享受到更多且更優質的消費品,同時進一步提高了使用者的消費體驗。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進步,其對消費場景形態的改變也在不斷創新升級,例如零售的無界化。零售正在不斷打破線上線下的隔閡,藉助於零售基礎設施將變得極其可塑化、智慧化和協同化,進一步實現成本、效率、體驗的升級。

總之,中國消費發展不僅影響著我國乃至全球經濟增長,也切實影響著我們物質文化生活的發展變化。中國消費的發展也是一個多層次、立體性的複雜體系,以上分析只是我們對中國消費發展非常粗淺的分析,要洞悉中國經濟增長的消費密碼,還需要不斷努力。

今年以來,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陸續推出了《代際使用者消費洞察報告(2018)》、《區域消費洞察報告(2018)》、《TA消費洞察報告(2018)》、《青年人群消費洞察報告(2018)》等分析報告,希翼在中國消費經濟發展的時代大潮下,從微觀層面做一小小注解,為使用者、企業、行業乃至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一些有益參考。後續,我們將基於該系列報告,陸續推出相關的分析內容,敬請關注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頭條號,獲取後續內容。

作者簡介:楊才勇,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研究員

來自: 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