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經濟學:大眾消費的新邏輯
如何讓自己變成一個有品味的人?許多飲食男女仍在知乎或豆瓣上提出問題,並尋求其他人為之附庸的答案。
於個體而言,“品味”一詞無非是讓自己過得更好一點,或是物質上,或是精神上;於群體而言,“品味”更像是一個階級的代名詞,表現出不同於大眾的生活方式,要知道“Class”在漢語中可以翻譯成“品味”,也可以翻譯成“階級”。
只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品味”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經過程,也印證了這樣一種論調:當一個國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休閒消費就進人大眾化階段;超過5000美元時,休閒消費將進入快速增長期。
2011年的時候,中國的人均GDP正式突破5000美元,有關“新中產”、“消費升級”的說法在之後幾年中爆紅網路。而如何讓品味成為一門好生意,中國的網際網路創業者給出了淋漓盡致的答案:丁磊說品味成就了今天的網易、王海軍說亞朵是人文精神的溢價、老羅說錘子聚集了一批聰明且有品味的人……儘管還存在爭議,但“品味”似乎已經成了網際網路的另一種開啟方式。
01
60年代的美國還流行著嬉皮文化,70年代經歷了朋克和搖滾精神的洗禮,到了80年代就形成了多元文化和潮流分支的齊頭並進……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戰後的美國也沒有那麼富足,但1969年是個關鍵的時間點,美國的人均GDP達到5031美元,那些反體制、崇尚唯心主義的年輕人,最終在經濟上行的同時選擇了唯物主義的生活。
成書於1979年底的《格調:社會等級與生活品味》,是保羅·福塞爾飽受爭議的一本書,談論社會等級是美國忌諱的話題,保羅·福塞爾卻在書中將美國社會解剖成了九個階級,其中對美國最為龐大的中產階級有著形象的刻畫。
70年代的美國中產階級在品味上並沒有明顯變化,仍舊住在鋪滿化纖地毯的房子裡,仍舊在喝玻璃瓶裝的啤酒,仍舊有隨地吐痰的壞毛病。以至於英國出生的保羅·福塞爾在描述中產階級時,認為是最為虛榮和勢利的階層,最缺少安全感、生活最焦慮、最急於得到他人的承認,字裡行間毫不掩飾地流露出冷嘲熱諷的情緒。
有趣的是,保羅·福塞爾將自己所屬的階層定義為X階層:有品味、有創造力、有思想、有影響力、生活得體但不富裕。回到今天來看,這何嘗不是我們心中的美國中產階級畫像?歐洲的貴族式生活影響了美國中產階級的品味,80年代的“雅皮”階層,90年代的“另類文化”階層,無不是向歐式品味過渡的符號。
02
日本在1977年的人均GDP也超過了5000美元,可進入90年後之後的泡沫破裂,讓日本經濟經歷了長達20多年的滯漲時代,產生的“副產品”就是品味。
一度位居“世界第二”的日本,對來自第一的商業文明和流行文化保持著一種“跟隨者心態”,在品味的進化上處處可以看到美國的影子。
有著40年曆史的《Popeye》雜誌,是日本潮流雜誌的始祖,也是最早在日本介紹美國時尚潮流生活方式的雜誌,甚至用美國動畫大力水手最愛的菠菜作為名字命名。在《Popeye》最開始的內容裡,只尊崇美國西海岸的時尚文化。
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屬於典型的“美式品味”,喝威士忌、最欣賞的作品是菲茨傑拉德寫的《了不起的蓋茨比》,還喜歡穿耐克鞋在神宮前的森林裡跑步。村上春樹的代表作《國境以南,太陽以西》,就是他在聽查理·帕克的《國境以南》後虛構的世界。
日本在吸納西方文化的同時,也在孵化自身的品味特徵。美國街頭的音樂販售店已經悉數倒閉,Tower Records卻成了日本國民音樂的天堂;“選品教父”小林和人讓雜貨小店成行成市,形成了超越年代感的“品味”;2000年之後才興起的優衣庫,在潮流的基礎上把日本的穿著之道帶到了全世界……
在中國感知最深的可能是日本的工匠精神和侘寂美學,並給我們講出了一個又一個故事,即使煮飯仙人、壽司之神等大有神化的意思。至於侘寂美學,將不完整、不完美的狀態,升格成為一種很高的品味,成為日式品味的標識。
03
美國一家howmuch.net的網站,把2017年的全球經濟GDP做成了一張餅形圖,從中似乎更容易讀懂,中國的品味經濟學來自哪裡,又將走向何方。美國、日本、歐洲,乃至韓國、香港、臺灣等,似乎都是我們的“品味老師”。
中國也開始進入中產階級的時代,並逐漸形成了一種等級觀念,就好像網上流傳著的一個問題:“媽媽,同學家有五套房,我們家有幾套?”推動這一變革的因素正是金錢,人們正把佔據了多少金錢作為社會地位的重新劃分,盤算著自己的神話和傳奇,編織著生活夢想,並讓炒房成為時代潮流。
金錢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時代隱喻和雙重象徵,象徵著權利和地位,也象徵著財富和夢想。美國人和日本人的昨天,也許就是中國今天的生活鬧劇,有著中產的收入,生活依舊鄙俗而醜陋,開始注意培養生活品味,卻又不可避免地跌入了低階趣味。
網際網路就是一面真實的鏡子,我們習慣於開玩笑稱別人為“土豪”,容易讓人聯想到90年代物質生活剛剛豐富時的亂象:學習西方人吃牛排、喝紅酒,用“大哥大”裝飾身份,一輛二手桑塔納也是地位的象徵。
今天這類現象可能是這樣的:在直播平臺上為女主播無節制的打賞,在社交網路上亟不可待地作秀,為無聊的娛樂綜藝大把地揮霍自己的時間。儘管達到了中產階級的收入,品味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
04
品味是有流向的,從歐洲流向北美,從北美流向日本,而當中國的人均收入達到特定階段後,幾乎所有的已開發國家都成了借鑑物件。同時品味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從物質、文化逐漸升級到精神層面。
在經濟不會出現坍塌的前提下,品味是個不可逆的過程,背後蘊藏的是巨大的商業機會,今天流行的說法就是 “品味經濟學”。
如同村上春樹、小林和人等對日本品味的影響,中國也不缺少類似的聰明人,丁磊、王海軍、吳國平等大抵屬於此類。至少如何在品味興起的過程中尋找到生意,在電商領域已經可以窺探到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物質。吸納國外文化是跨不過的程式,往往表現在對國外商品的瘋狂上,出國買買買、代購等就是例證。
這個階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跨境電商,網易考拉海購、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等不約而同地指向了跨境電商,畢竟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北歐等海外商品,符合大眾對消費升級最本質的印象。不過這一現象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比如網易考拉海購悄然改名網易考拉,從跨境電商進軍綜合電商,但依舊把“美好”作為關鍵詞之一,品味的代名詞不是進口,而是美好生活。
跨境電商只是品味的第一步,也是打造高階形象的必然,面臨中國這個世界工廠,顯然不應該侷限於舶來品,日本走過的路,正在中國市場繼續上演。
第二個階段:情感。幾乎所有的電商平臺都在倡導新零售,實際上是在構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並使之成為品味的一部分。
很少在公開場合發言的丁磊,罕見的對零售發表了這樣的觀點:“零售離不開人這個基本核心。所有零售形式的演變,都源於對使用者需求的理解,這是一切的原點。”歸根結底,零售從舊到新的演變,還是為了和消費者建立情感聯絡,這一點線上線下出奇的一致。
早先電商平臺上過多過雜的色塊堆砌,如今開始聚焦品牌的調性,尤其是網易考拉等後起之秀;線下店鋪擁擠混亂的佈局,雖然沒有走向侘寂美學的日式雜貨鋪,衍生出了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等新零售。
日本大大小小的“雜貨店”,早已升級成為一種美學的代表,等待中國的同樣如此。
第三個階段:返璞。車釐子不見得比櫻桃好吃,新奇士橙不見得比臍橙有味道,中國獨特品味的孕育還需要返璞。
一種是文化上的。西方的貴族精神、日本的侘寂美學等,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文化成為品味的風向標。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儼然不缺少文化上的優勢,道家、儒家、禪宗等都是取之不盡的財富,缺的是在美學價值觀和人文觀上和品牌、商品的融合;
一種是模式上的。中國不缺少優秀的工廠,不缺少優秀的手工藝人,然而代工的模式不足以營造品味。電商平臺們也在嘗試解決這個問題,網易考拉工廠店、小米有品、網易嚴選等等,不失為一種可行之策。
05
客觀的說,品味並沒有高低上下之分,而是人格上的感受,比如對富裕感的嚮往。
所謂的“品味經濟學”,最核心的脈絡正是滿足消費者的富裕感,而左右富裕感的因素,除了價格,還有服務、品牌調性以及情感體現。
沿著這個視角來看,那些以品味作為開啟方式,並且有所收穫的產品不難梳理出一些共性:MUJI、Zara在品牌上不如GUCCI,卻能富裕青年群體發自內心的富裕感;亞朵、全季等網紅酒店不如香格里拉豪華,依舊有著更高的富裕感;電商領域的後來者網易,不論是跨境電商的網易考拉,還是自營的網易嚴選,都在朝著富裕感的方向發力……
還是要回到生活方式的角度來看品味的走向和背後的商業機會,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的國家裡大多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美國人的現代化、日本人的“性冷淡”、北歐的自然風、歐式的輕奢等等。有人說中國的網際網路缺少品味,本質上還是缺少適合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
看到了這一點的網易,毫不猶豫的扛起了品味電商的大旗,在已經板結的電商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其實也為創業者們指出了一條新出路:相比於燒錢、搶流量等粗獷的競爭方式背,在消費升級和中產崛起的經濟背景下,品味正成為另一條捷徑。
似乎不難預見中國品味的走向:使用者的消費能力和情感需求趨於平衡,且不斷向好的方向遞進。
相關文章
- 中國經濟的數字邏輯
- 2021年“他經濟”研究報告:男性新消費洞察
- Big IDEA 2030 消費板塊的投資邏輯Idea
- 營銷成為新消費品牌的底層能力,背後邏輯是什麼?
- 消費者權益新挑戰!“大資料殺熟”的商業邏輯是“使用者畫像”?大資料
- CBNData&新零售智庫:2021顏值經濟新消費報告
- 洞悉中國經濟增長的消費密碼密碼
- 2020大眾健身行為與消費研究
- 群邑智庫:95後媒介和消費演進邏輯
- “她經濟”浪潮下,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消費風口?
- 數字經濟|服裝產業|消費市場產業
- 國研新經濟報告發布:消費券提振經濟效果顯著,微信核銷率最高達99.6%
- 千瓜資料:2022她經濟消費新趨勢洞察報告(附下載)
- 幾道經典邏輯推理題,提高你的邏輯思考能力
- 數字經濟推動消費需求升級的四個方面!
- 德勤&CMO Council:2021年消費者經濟報告
- 大眾傳播、流行品味與組織化社會行為
- IE大學:未來的資料經濟
- 線上顏值經濟崛起:90代成消費主力軍
- 世界經濟論壇:可重複使用的消費模式的未來報告模式
- “宅經濟”專題零售篇:“宅”改變消費模式,利好線上消費(附下載)模式
- CSGF:2022年大眾健身行為與消費研究報告
- 安信證券:掘金“顏值經濟”新消費 ,見證國貨崛起大浪潮(附下載)
- 經濟學原理(曼昆)清華大學課程學習筆記(一):微觀經濟學筆記
- QuestMobile:2020宅經濟洞察報告 宅經濟從消費向學習、工作延伸,租賃、招聘也不例外,未來怎麼辦?
- 北京師範大學:新青年新消費觀察研究報告
-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消費信貸健康發展問題研究
- 孕經濟:85後&95後孕媽線上消費洞察報告
- 業務邏輯學習!
- Spring Cloud Stream消費失敗後的處理策略(二):自定義錯誤處理邏輯SpringCloud
- 訊號量實現生產者消費者(程式碼邏輯有問題,不適合多個消費者,不常用)
- 寫給0-3歲產品經理的第1封信:《產品經理的經濟基礎——邏輯思維能力》
- 消費力量的覺醒:中國消費者的新購物觀
- 神經營銷:瞭解消費者行為的新科學
- 資料包告 | 新冠疫情對美國民眾消費行為的影響
- 經濟危機與巨集觀經濟學
- 巨量算數:2020十大消費新機遇
- 多地政府發消費券,移動支付平臺助力經濟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