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電商搞促銷,這個段子就會在朋友圈流傳:

“各位已婚男士請注意,購物節當天起床首先要做的,一定是開啟老婆的支付軟體和網銀,連續輸入三次錯誤密碼再去上班。切記,不要問我是誰,我的名字是雷鋒。”

段子背後,折射出女性消費能力的“恐怖”。再往深處挖,便是“她經濟”的悄然崛起。伴隨而來的,是一些潛在經濟風口的興起。本文將逐一進行分析。

“她經濟”的前世今生

“一個不噴香水的女人是沒有未來的。”

這句話出自可可·香奈兒之口,算是對“她經濟”最早的宣言。

香奈兒之所以能夠在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正是因為她把握住了女性力量崛起的時代機遇。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大量男子捲入戰爭,女子被迫更加獨立,而戰後經濟的蕭條,更是讓大部分婦女走出家庭開始工作。同一時期,美國國會正式批准憲法第十九修正案,確定婦女擁有投票權,從而全世界範圍的女權運動逐步掀起,女性的獨立意識前所未有地增強。

這一背景為接下來的女裝大變革提供了契機,香奈兒則成了時代的弄潮兒,她設計的女裝,簡潔端莊,摒除繁雜:沒有繁縟裝飾的帽子戴起來更加方便,經典的細鏈條手袋解放了女性拿包的雙手……

在我國,近年來國民收入水平的持續提高帶來了“消費升級”的熱潮。對於新時代的中國女性來說,她們財務更加獨立,經濟地位大幅度提升,也越來越願意為自己的需求買單。女性已經成為國民經濟與消費市場中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為此,經濟學家史清琪提出了“她經濟”的概念,用以表徵圍繞女性消費、女性理財的經濟現象和經濟市場。

“她經濟”的能量有多大?

追本溯源,之所以會有“她經濟”的問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男女性思維方式的不同。前一陣子,網上流行的一張趣味圖片——“男女選擇洗髮水時的考慮”(參見圖1),十分形象的揭示了男女思維的差異。

看圖不難發現,男性偏理性訴求,能夠冷靜地觀察形勢並分析問題,且思維較為單一;而女性偏感性訴求,容易被感情左右,且經常同時會考慮很多事情。隨著網際網路興起和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這種思維差異所表現出來的消費趨勢越發明顯。

女性身上的網際網路特徵——擅長社交、建立人際關係、擅長利用碎片化時間、有情感訴求、喜歡衝動消費與感性消費等,使得她們日漸釋放出更大的能量,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也與日劇增。

2014年,經濟學人智庫EIU釋出了亞洲女性網購調研報告,給出了“她經濟”崛起的三大關鍵詞——“女錢時代”、“女神消費”和“女權力量”。前兩個關鍵詞彰顯了當代女性的財務狀況與經濟地位,第三個詞則表明女性對家庭消費擁有強大的話語權和主導權。

報告顯示,女性對家庭開支中購買服飾、化妝品的話語權為88%,購買家居用品話語權為85%,休閒旅遊為84%,母嬰產品為69%,而50%的男性定位產品也是由女性進行購買決策的。

有意思的是,該報告還提到,41%的亞洲女性發現自己買了太多東西的時候,出於“愧疚感”也會給家人買點東西以求心安,在中國內地,因愧疚而為丈夫、子女及父母等家庭成員買些東西作為補償的女性比例達到67%。就連愧疚感都能成為驅動力,可見女性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難怪馬雲會說:“女性在未來將會成為真正的主宰,而現在僅僅是剛剛開始。”

那麼,“她經濟”的能量究竟有多大呢?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2016年中國女性就業人員佔全社會就業人員的比重為43.1%,超過綱要規定40%的目標。而《2017年中國女性消費調查報告》顯示,52.4%的女性認為收入水平與配偶相當/相近(參見圖2);財務獨立和收入增長使得女性消費需求逐步釋放,近半數女性個人消費佔家庭收入的1/3以上。

此外,國泰君安證券的研究報告表明,目前中國內地的女性經濟市場規模已超過2.5萬億元人民幣,至2019年有望達到4.5萬億元。東方證券則表示,女性經濟市場容量至少在5萬億元以上,有望成為未來消費行業持續增長的“風口”。

“她經濟”背後的商機

鑑於我國女性經濟市場的可觀潛力,洞悉並掌握“她經濟”大潮下的女性消費偏好與趨勢,自然成為了商家的要務。

根據安信證券的研究報告,價值追求與品質追求逐漸成為新時代女性消費的主旋律,在邊界與日擴張的“她經濟”生態圈中,“果敢、美貌、運動、悅己、養成、機智”已然成為女性消費的關鍵詞(參見圖3)。如此,商家夢寐以求的商機,或許會在以下四個方面有所體現:

(1)輕奢類消費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6年,我國15-60歲的女性消費群體佔總人口的32.56%,而崇尚年輕時尚且有經濟能力的25-45歲女性佔總人口的15.71%,約2.18億人,這一數字與俄羅斯和英國總人口之和大體相當。

在此背景下,輕奢消費品應運而生。憑藉著滿足女性消費者小小的“虛榮心”、商品本身的時尚以及價格的可承受性,輕奢消費品越來越受到女性青睞,艾瑞諮詢的研究資料顯示,輕奢品消費金額已經超過奢侈品。

(2)醫美類消費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女性群體的崛起讓“顏值經濟”呈井噴式發展,醫療美容也已經逐漸由極少數人群的專屬向廣大群眾普及。BIMT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醫療美容市場將於2020年達到4640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38.14%(參見圖4)。而ISAPS(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的資料同樣證實,我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和巴西的全球第三大醫療美容國家。

消費升級的不斷推進與女性抗衰老增顏值需求的上升,再加上越來越開放的觀念讓醫美接受度普遍提高,這些都成就了醫療美容市場的持續繁榮。而成熟女性和年輕白領則是當中的主要消費人群,按照ISAPS的估計,醫美所有專案中女性消費佔比高達80%以上,預計未來還將繼續。

(3)健身類消費

近幾年,全民健身意識覺醒,這也催生了更多的產業價值。根據艾瑞的調研資料,50%的運動健身使用者經常去健身房鍛鍊,10.4%的使用者每天都會健身,44.7%的使用者每週健身2-6次,32.6%的使用者每週會健身一次,這意味著近9成的健身使用者每週都會健身。這種高頻次也引爆了健身市場的旺盛需求。

女性對於美的追求不再停留於美容層面,而是更加講究健康、注重減肥塑形。與此同時,女性使用者比以往更加認同團課、私教等額外付費的附加值服務,付費意識在提升。因而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女性健身領域仍有極大發展空間。

(4)旅遊類消費

近年來,女性群體正成為旅遊的重要參與者,結伴出遊與短途旅遊日益受到追捧。驢媽媽旅遊網的統計資料顯示,旅遊使用者畫像中女性佔比達到58.6%,其中18-34歲年齡段女性使用者合計佔比超過六成。此外,出遊人數為兩人及以上的訂單佔比74.4%,1-3天的短途訂單佔比為60.29%。而今,“她經濟”的蓬勃發展讓女性年均出遊次數與開銷費用逐年遞增。資料顯示,女性使用者的年均出遊頻次從2015年的3.4次增加到2017年的5.7次,年均出遊花費從2015年的2424元增加到2017年的4680元。

以上種種,都是亟待挖掘的金礦所在。

坊間有云:“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女人,而馬雲的背後卻有著一群女人。”之於商家而言,倘若能夠把握住當下的“她經濟”浪潮,且不提是否可以成為下一個馬雲或者香奈兒,至少豐厚的報酬是可以期待的。

來源:蘇寧財富資訊;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付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