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入睡?失眠催生的新經濟浪潮

ygbao1982發表於2022-04-21

在現代快節奏和高壓力的生活下,各種睡眠問題接踵而至。過去常言的“沾床就困,挨枕就睡”,如今看來也變成了一種奢望。無數輾轉難眠的夜晚匯涓細流,滋潤著睡眠經濟這片土壤。睡眠經濟這一新興行業目前已經步入高速發展時期。年輕一代帶來的新消費觀念和新睡眠需求在土壤中播撒下了滿含希望的種子,企業如何從中開掘出發展新機遇才是首要考慮之舉。

而在探索改善國民睡眠現狀的新產品和新服務時,企業也遭遇了諸多新狀況。消費升級帶來的產業細化,資本湧入伴隨的競爭加劇,睡眠經濟行業問題叢生。企業如何在行業中中站穩腳跟,未來睡眠經濟發展又將何去何從,一切都還尚未分曉。

一夜好眠亦難尋,萬千商機隨夢來

前不久,正值世界睡眠日,睡眠問題又再次迴歸大眾的視線當中。許多人叫苦不迭,稱自己存在睡眠障礙,明明白天已經忙得心力交瘁,一到夜裡躺在床上就頓時精神抖擻,睏意更是消散得不知何處覓。種種瑣事浮現在腦海之中,時間在不斷地消逝,明日在一步步緊逼,今晚又是一個失眠夜!

何以入睡?失眠催生的新經濟浪潮

這是無數失眠人群的縮影,更是整個社會睡眠狀況的常態。 中國睡眠研究會的資料表明,2021年,超過3億中國人存在睡眠障礙,成年人的失眠機率更是高達38.2%,其中以“90後”的年輕人居多。當這些睡不著的年輕人開始嘗試“自救”,就往往成為了睡眠產品消費的“主力軍”。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現代社會失眠發生率居高不下?在時下流行的一個新詞“社畜”中,我們或許可以看出些端倪。工作量不斷攀升、工作強度卻有增無減,同時相較於10年前,現在人們的入睡時長減少了近1.5個小時,再加之通勤時間的增加、娛樂時間的減少,作息不規律更是成為常態。這樣一來,擁有正常和規律睡眠的人們反而成為少數。

群體的“痛點”往往會外化為對於市場的剛需。事實也證明,為了睡個安穩覺,現在的年輕人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更換與睡眠有著密切聯絡的床和床墊,購買減輕失眠、焦慮症狀的藥物以及有關助眠的類似產品。同時,新一代的年輕人也更傾向於在網際網路上尋求解決方案,各式APP和線上助眠產品也因此應運而生。

睡眠需求的轉變推動著睡眠經濟的大力發展,以頭部家居企業喜臨門為例,其公告中披露,預計2021年年度實現歸母淨利潤5.5億元至5.6億元,同比上升75.9%至78.68%。而其在2021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多達為50.43億元,淨利潤為3.74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07.47%。這也使得越來越多追求睡眠質量改善的消費者關注喜臨門旗下的相應產品,在今年雙十一的購物節,喜臨門喜獲三大電商平臺床墊類目銷量榜首,其餘5個細分類目也均拿到了第一名的理想成績。

同樣,隨著消費群體的年輕化、消費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市場規模的飛速擴張,睡眠經濟行業消費升級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各式各樣的睡眠產品也是遍地開花。種類繁多睡眠保健品以及隨之衍生出的科技類智慧家居,例如記憶枕頭、理療儀和在冬奧會期間大出風頭的麟盛智慧電動床層出疊現,其輻射範圍之廣甚至帶動了華為穿戴式裝置的銷量增加。

從硬體到軟體,由線下到線上,睡眠市場正處於風起雲湧的新局面。面對如此廣袤的睡眠經濟市場,想從中分得一杯羹的大企業和創業者們紛紛入局。何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是擺在企業面前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

睡眠經濟悄然興起,一系列問題也紛至沓來

睡眠問題儼然成為全球性的課題,放眼中國,情況也不例外,睡眠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塊巨大的蛋糕。對此有人感到不解,為什麼在中國經濟總體下行的趨勢下,睡眠市場還呈現蓬勃生機呢?而這正是矛盾所在,供需關係編織而成的巨大張力網,時刻左右著睡眠經濟的發展,併產生了龐大的內生動力。

然而,任何產業的發展都並非一蹴而就,睡眠經濟行業的野蠻生長也必然伴隨著“陣痛期”。睡眠經濟企業面臨著產品服務同質化問題,同時缺乏向高階消費市場和定製化服務躍遷的原動力,行業普遍存在的低效又枯燥的營銷手段也時常遭人詬病。

就其產業劃分而言,睡眠經濟最主要有三大模組:家居硬體、助眠APP和輔助類產品,其中家居硬體消費佔比最大,為主導產業,而其餘兩類產品的消費規模佔比較少。

在此,同睡眠經濟相關的家居硬體主要對應關注人們睡眠問題的生理層面,其前身是依然身處“紅海”的生產製造業。因此,為了擺脫與生俱來的“頑疾”——生產原料價格飆升、規模效應不突出、專業協作化程度不高、與上游行業議價能力差等,企業紛紛加碼科技研發,渴望博得一條新出路。

何以入睡?失眠催生的新經濟浪潮

但事實上,科技類產品的研發往往需要較長的週期和較高的經費投入,能否讓消費者們“買單”成了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要素。 為了吸引消費者,一些商家如筠康美堂推出一些“黑科技”產品,如“BUFF糖果”,稱吃幾粒就可以酣然入睡,其標榜的“GABA”助眠成分實際上並未針對個人體質開配合適劑量。含糖量過多的同時,助眠效果還值得考量,更多起的不過是一些心理暗示作用。另外,產能過剩所導致的惡性競爭,使得眾多企業面臨倒閉和破產的風險。“紅海”競爭激烈,睡眠經濟這片“藍海”也未見風平浪靜。

睡眠輔助類產品主要針對消費者的心理和生理兩重方面,儘管表面聲稱如此,但實際上經過科學嚴密驗證的產品少之又少,多數仍是利用了消費者的焦慮心理。電商平臺上的商品介紹頁面中,“即刻入眠,好覺萬歲”,“一粒下肚,睡眠無憂”等引人眼球、誇大其詞的字眼隨處可見。而消費者在商家天花亂墜地吹捧中,面對眼花繚亂的產品,卻顯得無從下手。

儘管助眠APP的市場滲透水平不夠高,難以依靠流量變現實現盈利,但因其門檻較低、易給客戶帶來沉浸式體驗的特點,仍受許多創業者的青睞。例如近來興起的“哄睡師”一職,資料顯示,2021年近52.03%的國人對這一職業有所耳聞,但仍然缺乏瞭解,這也使得一些“灰色產業”得以乘虛而入。

這類助眠服務在質量上無法得到保證,許多從業人員的素質良莠不齊,服務中存在大打“色   情牌”和“擦邊球”等問題。高質量、高體驗的助眠服務亟待合理的行業規範的介入才能進一步實現。

總而言之,隨著睡眠經濟的持續利好和市場格局的進一步開放,沒有人會錯過這一大好時機,甚至不惜劍走偏鋒。據此,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以及隨之而來的同質化服務、加劇的競爭和營銷策略的僵化等問題,將會成為眾多企業的“軟肋”。大量資本的湧入帶來的產品細化和消費模式變革,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陣痛期”在所難免,如何“破局”是企業的必經之路

睡眠經濟的新航向

睡眠產品能否真正實現助眠才是重中之重,睡眠醫學的不斷髮展以及現代“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數字化技術的興起將有利於睡眠經濟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促進產業創新和跨界融合,實現睡眠細分市場的快速成型和落位。為了真正能夠夯實這一基礎,毫無疑問需要依靠科技的加持。

何以入睡?失眠催生的新經濟浪潮

《中國製造2025》指出:“智慧製造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也是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的主攻方向。”對於睡眠經濟亦然,市面上的諸多睡眠產品要麼缺乏科學、醫學理論的支援,要麼壓根不能達到助眠的效果。只有真正實現科技適配產業發展,才能有效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和體驗,助力市場的成熟發展。

科技對於睡眠經濟的加持主要體現在生產端和消費端兩個向度,就生產端而言,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和人體工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將技術與產品進行融合。最佳化睡眠質量的檢測機制,並強化對於睡眠產品的分析調整,有效提高生產端的科技含量。同時關注上游產業的原材料選擇,譬如麟盛科技就選用NASA專用記憶棉材質,從源頭對產品助眠效用進行把控,這也為其在美國市場的發展贏得了一席之地。

從消費端出發,強調產業端供給側改革,推動企業向高階睡眠市場進軍,重新整合供銷渠道。同時利用網際網路和大資料技術進行“因地施材”,根據地域和生活習慣的不同研製適用於不同人群的睡眠產品,並準確瞭解使用者睡眠質量和存在問題,根據實際狀況提供合適的助眠方案,都是科技對於中國睡眠經濟加持的生動體現。

其次,有資料表明,面臨失眠問題的人群中22-40歲的青年佔比達到74.3%,這也意味著未來睡眠經濟的消費群體將不斷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年輕人的睡眠消費訴求較之上一輩人略高,面對失眠帶來的焦慮反應也更為劇烈,這都是推動消費升級的“助燃劑”。

針對這些年輕化的消費主體,睡眠企業必須進行轉型升級,實現產品的智慧化和打響自身的品牌效應、實現更高層次的價值和內涵使得品牌更具號召力。言及於此,企業應當重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經營方式,推動睡眠體驗館的建設,透過“雲問診”+“線下體驗”等途徑為消費者提供治療睡眠障礙的治療方案。

另外,隨著女性經濟的崛起和年輕一代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消費需求的增加,企業還應為消費者提供定製化的睡眠干預環節併為客戶量身定製匹配個性化的助眠方案。同時,小眾化的客戶需求也不應忽視,例如近來興起的“ASMR”助眠,也可以為企業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思路。這類服務往往以資料鏈的檢測為起點,其中的代表是蝸牛睡眠這類的工具型APP,其搭建的APP+智慧硬體平臺為客戶提供了監測和助眠雙向互動功能。同時,蝸牛睡眠APP提供多種型別的助眠曲和“ASMR”音樂,也深受使用者的追捧,進一步增加自身品牌的虹吸效應。

縱觀全域性,睡眠行業的調整與轉型已經啟航。企業只有不斷聚焦消費新動向,提高創新和科技運用能力,才能夠為自己錨定航向,在睡眠經濟的風口之下揚帆起航。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78950/viewspace-288802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