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企業熱衷於實現其環境、社會和治理目標,綠色科技生態系統正蓬勃發展。
- 投資者正在尋找具有正面社會和環境影響並且同時能夠帶來豐厚回報的投資機會。
- 然而,我們需要更全面地瞭解如何衡量氣候影響,以確保實現相關目標。
如今,科技界滿懷解決重大環境問題的雄心壯志。同時,企業和品牌也越來越熱衷於實現其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目標,渴望將創新科技融入到實踐當中。一個綠色科技生態系統正蓬勃發展。個人和機構投資者都在該領域尋找可靠機會,透過篩選出那些能夠改善社會問題的科技專案來為其投資賦予意義。有鑑於此,麥肯錫公司預測,到2023年,僅僅在亞洲,綠色企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萬億至5萬億美元。
雖然這一切看似都發展順利,但事實上,各個領域的投資者還需多作努力來確保其投資在可持續發展方面能夠帶來真正的效益。近年來,雖然大眾對相關議題的意識有所提升,透過投資來實踐影響力卻變得愈來愈困難。這主要是由於市場競爭加劇、漂綠風險較高,導致篩選和審查投資機會的過程非常耗時。因此,為了達成真正的影響力,投資者需要從一開始便對投資專案進行盡職調查、充分理解其發展,並將影響力目標納入到評估範圍當中,而非事後逐一增補。
然而,這個評估審視過程並不會隨著投資完成而結束,同樣重要的是一套能夠衡量投資者和企業其後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標準。
評估環境和社會效益
正因如此,統一且可衡量的評估方式將發揮重要的作用。透過遵循國際公認的標準,創新者、投資者及企業將能夠達成一致共識,共同為地球帶來真正的正面改變。
當論及國際公認的評估標準,我們可參考斯德哥爾摩韌性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提出的地球界限框架。該框架透過科學方法定義了人類在地球自然生態系統內的安全運作空間,分辨出不可跨越的九大地球界限(從淡水使用量到臭氧層損害),用來避免無法逆轉的環境變化。儘管許多地球界限已被跨越,但企業、創新者和投資者仍然可以參考這個框架,以展示其專案如何能夠阻止地球界限進一步受損,並利用測量系統來評估其對可持續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力。
斯德哥爾摩韌性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的地球界限框架。
圖片來源:南豐作坊
除此之外,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也建立了免費提供的IRIS+框架,用作評估投資影響力及提供管理決策資訊。風險投資及孵化器南豐作坊正根據以上兩個框架細分關鍵影響指標,以確保其所投資和孵化的紡織服裝和農業產品初創企業,能夠解決各個迫切的環境和社會問題,為地球帶來真正的正面影響。
案例研究:化學物料回收技術
如今,全球每年生產800億件新服裝,使得全球2.5%的耕地用於棉花生產,同時帶來了16%的殺蟲劑用量。南豐作坊投資組合公司之一Circ為解決這一環境問題,首創了一種化學物料回收技術,可以將聚酯棉(市面上的常見材質)回收為可重複使用的纖維。於2022年,Circ已回收了41噸材料,相當於避免了66噸二氧化碳當量(MTCO2e)排放。
Circ首創了一種化學物料回收技術,能將聚酯棉回收為可重複使用的纖維。該公司已回收了41噸材料,相當於避免了66噸二氧化碳排放。
圖片來源:南豐作坊
憑藉清晰的衡量框架,投資者可以瞭解Circ如何能減輕聚酯棉生產和棉花種植的環境問題壓力,並減少對土地、化學品和水資源的使用和消耗,為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帶來轉變。這有助投資者更有效地支援Circ實踐其使命,同時瞭解其資金能如何真正為地球帶來正面影響。
案例研究:無害紡織品染料
Colorifix是另一個可供參考的例子。紡織品染色是紡織品供應鏈中汙染最嚴重的工序之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Colorifix研發了一種利用微生物生產染料的方法,該過程只需少量水且不含有害化學物質。
透過利用生物體數字基因測序尋找自然界中的顏色,該公司研發了的技術相比傳統染色方法,可節省79%用水、減少65%化學品和51%天然氣的使用量。這相當於減少了31%的碳密集度、37%的富營養化問題、38%的臭氧層損害問題,以及61%的非生物資源消耗(石油產品除外)。透過測量框架,Colorifix等公司可直接證明其技術所能解決的環境及社會問題。
平衡商業利益與可持續發展目標
鑑於我們在可持續發展上的努力遠不及地球退化的速度般“立竿見影”,這些衡量框架因此尤為重要。對於投資者而言,詳細瞭解一家企業能如何解決當前的問題、其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在未來可帶來的效益等,都需要可衡量的資料,以確保每筆投資都用於真正具影響力的專案。
這些衡量框架更讓投資者從一開始便能考慮所有環境和社會原則,讓其可平衡商業利益和可持續發展目標。作為全球公民,投資者需要對衡量方法有更廣泛的認識,並清楚瞭解衡量標準的重要性。這不單單是對自己負責,更有助互相督促,為社群共同努力,以確保投資和創新能夠為我們的地球造就真正的改變。
來自: 世界經濟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