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行業:超越電暈危機

zhengonglian發表於2020-08-12

 

電暈危機 還沒有結束,但許多工業部門都慢慢恢復正常。然而,由於汽車行業的結構性危機,這種下降趨勢已經存在,因此機床行業在過去幾個月受到的打擊尤為嚴重。最近 ,德國機床製造商協會 VDW)報告稱,到2020年第一季度,機床生產量下降了20%,而德國機床製造商的訂單接收量卻下降了25%。同樣的趨勢也適用於其他國家 更多資訊盡在振工鏈

經濟波動和危機一直是遊戲的一部分。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是一位致力於經濟商業週期的經濟學家。他建立了“創造性破壞”理論。熊彼特認為危機是積累創新的最初開始,旨在恢復行業平衡。公司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發現了自己,這打破了他們的商業慣例。儘管財務狀況可能具有挑戰性,但變革的必要性不容忽視。根據他的理論,積極適應並創新業務以適應新形勢的公司將從危機中和危機後受益最大。

危機的觸發因素始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外部影響的情況下,可能需要結構和組織上的適應。如果進行徹底的創新,則會導致行業中斷和與競爭對手保持同步所需的技術創新。在這種情況下,熊彼特定義了不同型別的創新:

·  新產品,服務或質量

·  新制造技術

·  新市場

·  透過新資源進行改善

·  市場結構或組織的變化

考慮到機床行業的當前狀況,兩個危機趨於一致,並加劇了該行業所有股東的挑戰。內燃機需求的減少和電動汽車的興起觸發了機床行業的最新下降趨勢。電暈危機透過工廠停工和 供應鏈中斷 加強了這一趨勢。此外,在鎖定期間,汽車訂單急劇下降。在某些國家,例如中國,多達90%。

當然,對於製造商及其員工來說,當前的情況可能是最壞的情況。但同時,它提供了巨大的創新潛力。這場危機已經將 數字和遠端工作 提升到一個水平,我們預計將需要更多年才能實現。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對工業遠端服務和相應產品的需求強勁增長。現在,公司應該花時間確定危機後所需的不斷變化的需求和技術,並開始著手進行結構和技術創新以超越這些快速解決方案進行開發。

一旦電暈危機結束,汽車行業的結構變化就不會結束。與以往相比,將需要用於製造電動汽車部件的技術。下一步的發展已經在進行中。汽車行業將進一步使其驅動技術多樣化,因此必須採用新的製造技術。

但是,正如熊彼特的五種創新所表明的那樣,這不僅僅是純粹的產品創新。在危機期間,一些原始裝置製造商已經宣佈了其產品組合的多元化,並積極努力擴充套件到新的客戶行業,特別是在生命科學領域。隨著結構和例程的更新,僵化的業務模型不再阻礙新方法和新市場細分的實施。

電暈危機結束後,新的市場條件將變得清晰起來,並顯示出哪些公司已成功利用危機來創新或調整業務。就目前而言,重要的是不要錯過為新的市場需求做好準備的機會,同時應對當前形勢的挑戰 更多資訊盡在振工鏈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77806/viewspace-271116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