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上海,這個“五一”不同尋常

faith123發表於2022-05-29

。在抗疫一線,多少人在不同的崗位上揮灑汗水,護萬家,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勞動之美、敬業之德。

  凌晨5點上崗的同事陸續出艙。大家脫掉防護服,摘下口罩和護目鏡,臉頰上的勒痕清晰可見,不少人眼睛裡還佈滿了血絲。雖然有些疲憊,但是精神狀態都很飽滿,還互道“五一快樂”,為彼此加油鼓勁。

  進艙後,我帶領團隊先去看望監護室的重症病人,順便慰問堅守在艙內的醫務人員。最讓我高興的是,艙內一位百歲老人出院了!這位老人伴有基礎疾病,有一天凌晨突然發病,醫護人員一直守護在老人病床旁悉心診療,終於使老人轉危為安。臨別之際,老人的兒媳婦眼含淚花,不停地道謝。

  作為 “生命方舟”,方艙醫院是中國戰疫的一大創舉。我們醫院這批來滬的醫療隊員一共 52名,都是武漢江漢方艙醫院的原班人馬。大家過來已經有20多天了,但是從沒有人叫苦喊累。用生命擔當使命,用摯愛護佑蒼生,大家努力奔跑的身影,正換來越來越多的患者康復出院——曙光,就在前頭!

  作為醫護人員,就該挺身而出

  講述人:上海跨國採購會展中心方艙醫院護理部負責人、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腎內科護士長吳鶴瑾

 

  凌晨 4點不到,手機裡突然傳來艙內護士焦急的聲音:“一位智障老年患者不見了!”我騰地從賓館的床上翻身而起,立刻打電話指揮護士分頭尋找……不一會兒,老人在艙內被找到——原來睡到了其他床位,虛驚一場!

   “吳老師在不在?”中午時分,對講機那邊又傳來急促的呼叫聲。“艙內有位 3歲小孩,中耳炎嚴重,有高燒現象,需要及時就醫!”於是,我立即聯絡上海市兒童醫院,將孩子及時轉院治療。

   …………

  這個 “五一”,我和同事依然是在處理一個接一個的突發狀況中度過的。

  回想起 4月3日夜裡,在位於蘇州河畔的上海跨國採購會展中心方艙醫院,我們迎來了首批患者。此後,身為護理部負責人,我每天的安排準時而固定:對在崗護士提出工作建議與指導;組織患者檢測核酸,每天大概2000多人次;進行艙內工作巡視,按醫囑落實給藥,並提醒患者按時服藥;為有需要的患者拆傷口縫合線、留置或更換導尿管、做甲溝炎切開引流等治療……

  方艙內有不少老年患者,有的還伴有行動不便、智障或失明、耳聾的情況。為了方便照顧,我們儘可能地將他們集中在三樓相對獨立區域,提前配置好製氧機、心電監護儀、血糖檢測儀等急救物品,還準備了常用急救藥。

  每天在方艙裡從早忙到晚,對精神與體力都是極大的考驗。但疫情來襲,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同時也是共產黨員,此刻不挺身而出,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同心抗疫,溫暖隨行

  講述人:上海市靜安區江寧路派出所民警周雅萍

  今天是我疫情期間在崗值班的第 36天。早晨剛過8點,值班室的電話就響了起來:“我媽媽住在你們附近,電水壺壞了,麻煩你們去幫個忙好嗎?我們在封控中出不來。”

 

  疫情發生以來,所裡接到的基本都是求助電話。在向居委會和街道核實情況後,遇到解決不了的,我們會請有關部門幫助協調解決。當然,也有居民長時間待在家憋悶了,會打來電話發發牢騷。這時,我們就耐心傾聽,儘量幫他們開啟心結。

  中午 12點多,匆匆吃完午飯,我來到常德路新豐路路口開始街面巡查。最近,一些“黑快遞”偶有出現,成為疫情防控中的不穩定因素。對配送寄遞人員,我們要求做到逢車必檢、逢人必查。每請一位外賣小哥出示電子通行證、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和24小時抗原陰性證明後,我都為他貼上已查驗的小貼紙,並道一聲“辛苦了”。

  傍晚時分,穿戴好防護裝備,我又開始了社群巡邏。突然,路邊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這不是小王嗎?你出來做什麼?”“周警官,我正準備去找你呢!”原來,他出門倒垃圾忘記帶鑰匙,手機也被鎖在了家裡。小王的父母住在郊區,之前還在電話裡託我照顧這個有點“小馬虎”的兒子。我馬上給居委會打電話,確認小區的防控情況,又找來鎖匠師傅。問題解了,小王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天黑了,我又坐回值班室,要等到半夜 12點才會有同事來換崗。電話還在不斷地打進來,本想視訊連線一下住在爺爺奶奶家的寶貝兒子,可一直都沒倒開空,那就等明天吧。

  高空駕駛室就是我的 “作戰室”

  講述人:上海城投環境老港廢棄物處置有限公司橋吊駕駛員倪陳將

  船隻進港、集箱吊裝、垃圾轉運、焚燒處置 …… 5月1日,是我在疫情期間駐廠守崗的第39天。

  我叫倪陳將,是上海城投環境(集團)有限公司下屬老港廢棄物處置公司的一名 80後橋吊駕駛員。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深入,來自城市封控住宅的專項垃圾量逐漸增多,我們專門組建起一支19人的專項垃圾處置應急隊伍,包括兩名現場管理、3名橋吊工、12名駕駛員和兩名消毒人員。

   3月份,我所在的黨支部發起戰疫保運動員令。作為橋吊班組副班長,同時也是一名退役軍人,這個時候,我必須頂上去!於是,我接替同事進駐專項垃圾處置點,開啟了“5+2”“白+黑”的連續工作模式。每天早晨7點,我穿戴好防護裝備,爬上12米高的橋吊駕駛室,開始12個小時高強度的吊裝作業。在與孤獨相伴的12個小時,位於高空的駕駛室就是我的“作戰室”。

  結束了 1200多噸專項垃圾的吊裝作業,目送著專項物流船隻返航,我回到碼頭上的“臨時臥室”。套著防護服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溼了一遍又一遍,簡單洗漱後,便迎來了一天中最期盼的時光——同女兒視訊通話。“爸爸,你的頭髮變長了,不過依然是最帥的爸爸”,耳邊傳來女兒略帶調皮的聲音。

  清運專項垃圾,正是我們參與抗疫的行動。疫情之下,每個人都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匯聚在一起,便擁有了澎湃江海的無窮力量。

  (光明日報上海 5月1日電)

  【短評】

  有一種勞動,叫恪盡職守。

  他們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崗位不同,但在城市有難、人民有需要時,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堅守,為使命無私奉獻,為責任敢於擔當。他們是疫情期間千萬堅守崗位的勞動者縮影。疫情尚未結束,戰鬥仍在繼續,堅守崗位的他們將繼續以 “滿格”的戰鬥力與疫情賽跑,用敬業精神和專業能力阻斷疫情傳播,守護人民安全。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讓我們向在戰 “疫”中堅守、為美好生活奮鬥的他們致敬!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18259/viewspace-289780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