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我發起了「冴羽答讀者問」活動,如果你也有想要提問的問題,歡迎留言,我會按照順序依此回答。
正文
我很少對自己的行為以“是否功利”這個維度進行思考,所以我不知道你是怎樣定義功利性學習這個詞的。
在傳統的認知裡,功利性學習是一個貶義詞,指的是將學習作為尋求短期利益的工具,就比如為了考完這場試,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不是將學習作為追求有意義生活的一種方式,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文章,對功利性學習做了重新定義,指的是從自己的實際需求出發,學習需要用到的內容,很多對功利性學習讚揚的文章多是從這個定義出發。
從這個定義來講,學習確實是要功利性,因為連我們也經常說,要學以致用,要知行合一,如果一個你學習的東西,帶來不了反饋和收益,換句話說,你學習的東西用不上,最終還是會荒廢掉。
但從這個定義來思考的話,所有的學習都是功利性的,我學習技術,是為了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我讀人文社科的書籍,為了開心智、平心氣、靜心神,讓我的生活更加幸福。我們常羨慕的,那些自律的人,他們也並不高尚,反而更顯功利,因為他們壓抑了日常懶惰頹廢的人性,是為了滿足獲得他人肯定、變得獨特的人性,畢竟如果自律不能帶來更大的收益,那就不是自律,而是自虐。
這樣一想,似乎也有一些道理。這像極了,所有的事情都有一個經濟學解釋,哪怕是見義勇為,也可以被解釋為,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想成為英雄的私利。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都對這樣的說法無法釋懷,但又不可置否,直到我看到阿根廷文學家博爾赫斯說的這句:“凡事總有一個經濟學的解釋。但除此之外,無疑也有其他的解釋”。對事物的理解不能只是單維的,也可以是多維的,關鍵在於你的思考維度,見義勇為中體現出的人性光輝,也是同樣不可置否的。
回到功利性學習,如果所有的學習都是功利性學習的話,那這個回答就有點沒意思了,正如,如果所有的人都是富翁,那就沒有富翁這個概念了,那我們要回到傳統意義上的功利性學習進行回答嗎?我倒是覺得也沒有必要。
很多時候你可能對自己所謂的“功利”並沒有清楚的認知,而我之所以講到功利性學習的定義,更多的是希望你不要以功利這個詞來限定自己。
我學不下去,是因為我這個人“功利”,所以我學不下去也正常,那這是以“功利”作為理由的擺爛。我學不下去,是因為我這個人“功利”,我對此很愧疚,這也有可能是以“功利”作為理由的無意義的自我責備。
功利這個詞帶有或貶或褒的意味,且定義或狹或廣,以功利來定義自己,就像給自己貼上標籤。比如給自己貼一個“外向”的標籤,當失落的時候,你會對自己的“外向”產生質疑,進而產生更多的質疑,實際上這是沒有必要的,我就是我,不需要標籤定義,不需要物質襯托,不需要身份認同。所以也希望你跳出“功利”這個維度,讓我們來思考一些新的問題。
那我們思考什麼問題呢?我想說兩個,一個是目標,一個是興趣。
先說目標,相比於功利問題,我覺得你可能更需要優先解決的是目標問題。在我看來,更加根本性的問題是你沒有中長期的目標,你只是不想那麼碌碌無為下去,所以才去搭建了一個部落格,至於要通過搭建部落格學習到什麼程度,你自己也沒有什麼規劃,只是跟著興趣來,遇到困難點的地方,因為反正也沒有目標,那就繞開好了,所以即便做了下來,也只是簡單的瞭解了一下。
這裡關於學習過程中的遺忘多說一句,知識的遺忘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是我們大腦為了保護我們不受過量資訊干擾的一種機制,但遺忘了並不代表它沒學過,做了筆記就是比沒做筆記強,在未來需要的時候,學過、做過筆記就是能更快的拾起。
就像我們閱讀,我們並不需要記住那些精彩的段落,我們只需要去讀,慢慢的就成為了我們的養分,而有一天我們需要寫文章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你表達的那些思想,而對思想的引證資料,你只用在需要的時候再去搜尋就好了。而閱讀就是為了讓我們能有自己的思想,而非人云亦云,記筆記則是為了在我們需要引用的時候,能夠快速的檢索到。
對於做技術也是一樣,我們現在學到的知識雖然會遺忘,但未來有一天你在解決一個更大的問題時,曾經學到的東西絕對會啟發或幫助到你。可怕的不是遺忘本身,而是將遺忘這件事情作為退卻的理由。
再說回目標,我們常見的確定目標的方法是從大到小的細化拆解,即先確定一個人生目標,然後不斷拆解,直到當下的目標,但這樣的過程,其實第一步就很難,而且不是很現實。因為對一個人生目標感到內心堅定,需要你對自己有較為清晰的認知,需要有大量的輸入和思考,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清晰,這絕不是一時興起就能定下來的。所以真實情況是,大部分人都是在不斷的實踐中將人生目標確立出來的,這其中,讀書和思考只是能幫助我們更快的找到目標而已。所以儘管當下沒有想清楚人生目標,也沒有關係,就先定箇中短期目標,一年或者兩年,只要是根據自己的意願制定的目標,多少與自己的人生目標有一點關聯,只是你當下還沒有意識到而已。
確定一個大致的中短期目標後,接下來要做的依然是細化拆解,在獲得短期目標後,對於自己要做的事情的邊界,多少會清晰一點。就比如我也同樣搭建了部落格,但我就只是做一個站點而已,接下來還有其他的事情要完成。至於這其中,要學習哪些內容,遇到什麼問題學習什麼,所以很多地方我也沒有追求優雅的解法,能解決就行,畢竟當前的短期目標只是做完這個站點,又不是研究搭建部落格的技術。
所以從結果上來說,其實我們倆可能是學了差不多的內容,只是因為我清楚的知道邊界,所以我在做完之後,少了些關於自己學習深度的糾結。
接下來說說興趣,之所以要跳脫“是否功利”的思維,是因為我認為,興趣才是我們做事出發的依據,我不知道你是否相信這句話,“你不可能通過一個不快樂的過程到達一個快樂的結局”。功利主義是很強調“結果”,但我們內心真正想要的,往往是一個“快樂的結果”,所以無論做什麼事情,至少它應該是感興趣的,這樣至少過程是伴隨著快樂的,你才更有可能到達那個“快樂的結果”。
實際上雖然我寫了很多文章,但這些文章也都是從我實際的需求出發,我翻譯 TypeScript 是因為我要重溫一下 TypeScript,我寫部落格搭建系列,是因為我翻譯完,覺得有必要做一個文件站點。我一開始也沒有想到我要做什麼,寫什麼文章,只是一路跟隨著自己的興趣。我想深入學習下 TypeScript,結果發現最新的文件沒人翻譯,那行吧,我嘗試自己翻譯一下,翻譯到一大半的時候,我才想到,乾脆做一個站點方便大家閱讀吧,然後才做了站點,並且隨著站點的搭建寫了 33 篇部落格搭建的文章,這個過程是否功利我不知道,我也不想從這個角度來看自己,在我看來,我只是跟著自己的興趣一路向前走,並且不斷分享而已。
最後,關於建議,我不想提人生目標、職業規劃、技術成長這些,我想說的是,不要定義自己,跟著自己的興趣多去嘗試,向著自己制定的目標靠近,哪怕是短期目標也沒有關係,從這些更小的事情開始做起。
系列文章
冴羽答讀者問全目錄:https://github.com/mqyqingfen...
如果喜歡或者有所啟發,歡迎 star,對作者也是一種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