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我發起了「冴羽答讀者問」活動,如果你也有想要提問的問題,歡迎留言,我會按照順序依此回答。
文章主體寫於一年多前,當時我苦於思考人生意義這個問題,於是寫下了這篇隨筆,正好有同學提到人生意義的問題,就讓這篇隨筆從我的草稿箱中重見天日,和大家分享我當時的一些思索,現在看來有些地方很是淺薄,但求個別思考能讓大家有所啟發。
正文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雖然我不是一個哲學家,但也經常思考這個問題,而在過往的兩個時期,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的渴求尤為強烈。
第一次是在我大四碌碌無為,不想學習,不想工作,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但也不想草率決定的時候。第二次是在工作後,每天如搬磚一樣,覺得毫無意義,決定離職卻又迫不得已要熬到年終獎的時候。
在一遍又一遍的求解中,我依然沒有找到合適的答案,但我也突然意識到,也許我並不是真的想像哲學家一樣,探求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是想要逃避現實,不想看到周圍人都在努力而我還在停步不前,以為找到答案就可以奮起直追。只是當理想與現實發生矛盾的時候,無法勸說自己完成那些無聊乏味的事情,以為找到答案就可以萬事心安。只是在安逸的生活中飽受無聊侵襲,以為找到答案就可以緩解焦慮,於是將對現實的逃避,對自由的渴望,對無聊的恐懼,轉為了對人生意義這個問題的探求。
所以我才突然意識到,當在不同的背景下,出於不同的動機去思考問題,很可能答案也是不同的。如果脫離當下的環境去思考一個統一的答案,很可能是正確但蒼白無力的,但如果結合當下的環境去思考,又有可能是合適但不恆久的。
但當下的痛苦確實是存在的,所以我會希望為自己尋求一個合適的答案,哪怕它只是暫時的。隨著人生階段和環境的變化,也許我會尋求新的答案,但新的答案不一定就是之前截然不同,也有可能是一種延伸和擴充,所以及時的記錄自己的思考就顯得非常重要,至少不會讓你回到起點重新推導。
人生沒有意義嗎
如果你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可能會有大部分人的回答是“人生沒有意義”。
確實很有道理,從空間的角度來看,地球也只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而已,在這個狹小的世界上,偶然誕生的人類做的事又能有什麼意義?從時間的角度來看,相比於宇宙的億年,我們不過百年的一生又有什麼意義?千萬年後,一切又都化為灰燼,你覺得再有意義的東西也都會被遺忘、消失。在宇宙這個層面下的時間、空間中,渺小個體的所做所為是如此的沒有意義。
但如果對於人生意義這個問題,只是簡單的回答一句沒有意義,卻感覺又是不夠的。如果人生沒有任何意義,那你為什麼不直接去死呢?既然還活著,說明還是有一些本質的東西在支撐著我們,於是就有了探求意義的需求。
人需要意義嗎
可是人們真的需要所謂的“意義”嗎?人們也許需要的,其實是“意義感”。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說:「人是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這句話就是在闡述或者是在諷刺,人幹什麼都需要一個意義,可是人為什麼總是需要一個意義呢?
我想這可能是跟人的天性有關,諸如好奇、掌控感、對死亡的恐懼等。
在對世界的探索中,人類逐漸知道了因果關係,到了如今的社會,科學的發展讓我們深信凡事有因必有果,而知道因果會讓我們對事物更有掌控感。那麼,人的存在是果,那什麼是因呢?處於對消亡的恐懼,想要掌控人生的欲求,讓我們開始追求人生的因果。
所以意義更像是人為了自己的生存構建出來的東西,但人又依賴以及需要這種東西。從某種角度來講,整個社會的執行,在其中賦予了人不同的角色,其本質都是為了創造人生存所必需的意義感,以避免人直接面對存在的虛無。
關於意義
儘管不能直接的回答人生意義這個問題,但分享一些對意義本身的思考,也有助於我們尋找意義。
意義由自己賦予,又受限制自己
前面講到,人生本沒有什麼意義,但人是需要意義的。如果這個意義是外界強行賦予的,在遇到意義與現實矛盾的時候,往往會產生懷疑,最終回到起點,重新思考意義本身。所以生活的意義應由自己賦予,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己賦予的就不會回到起點。我們所處的社會是複雜的,做出的選擇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利益和情感的驅使,這些都可能讓我們做出截然不同的選擇,進而產生懷疑和重新思考。只能說,由自己賦予的意義,更能堅持本心走下去,畢竟是你自己的生活,你可以做出選擇。
同時,如果生活的意義是由自己賦予的,這也意味著,我們對生活的看法決定了我們能發現的意義,而一個人的眼界終究是有限的,受制於自己過往的經歷和思考,還有時代和環境,所能給出的答案往往也是有侷限性的,但對於當下的自己依然有適用性,所以需要不斷的探索和更新。
但這時你可能會想,生活本沒有意義,需要你自己賦予意義,那如果生活本沒有意義,那賦予它意義這件事本身又有什麼意義呢?這感覺不就像是用一個自欺欺人的理由讓自己活著嗎?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講的話,是的。但生活沒有意義,人又需要意義,所以你賦予的任何意義都是正確的,既然是你賦予的,你認為是正確的,又怎麼會覺得自欺欺人呢?從個體而言,萬物都是無意義的,是你賦予的意義讓它們有了意義,既然你賦予了那麼多東西意義,為什麼不給自己的人生也賦予一個意義呢?
意義來自生活
我們思索人生意義的時候,也會從先輩的書籍語錄中尋找答案。確實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但不可避免的是,這種生命的意義往往是被抽象化的,反而顯得蒼白無力,一點也不接地氣。而如果我們將自己從人生的時間線中抽離出來,把所處世界人世環境設定剝離,以上帝視角審視我們的生活行為時,其實同樣也是抽象,蒼白無力。
所以人生的意義應該來自於生活,當我們跟真實的生活失去聯絡時,哪怕再高深的哲學,也無法幫助我們領會人生意義。人生意義應該來自對生活的提煉和總結。如果連生活都沒有了,又何來意義呢?
所以有的時候與其往前走,不停的吸收輸入,不如回想下自己的過去:
1.最快樂的事情
2.最悲傷的事情
3.最珍惜的一段時光是什麼?
4.人生的哪一刻,你覺得生活是充實而充滿意義的?
5..……
從過往的生活中,釐清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
有意義的生活
也許你依然沒有自己的答案,但你可以思考有意義的生活該具備什麼條件。
1. 與人聯結
人是群居性動物,尤其生活在人類社會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和他人發生關係,家人、朋友、愛人、同事、社會和國家。在彼此的聯結中,我們會感到需要和被需要、這些會帶來意義感。而如果我們是孤立的、與人隔絕的,就會覺得空虛。當然,與人聯結,並不一定需要是面對面的溝通,只要是能與其他人產生關係,就都算是一種聯結。但意義感,一定要與人有深層的聯結才會產生。這就像交友,在質不在量。
與他人聯結的基礎是做一個良好的傾聽者,這不代表認同對方的想法和信念。聯結的關鍵是接受他人以及尊重他人的觀點。與他人聯結也不代表著屈服和軟弱,人們常在關係中懷著一種勝負心理,比如“如果我主動了,就代表了我比別人更需要這樣一段關係,那我就是弱勢的一方,那我就輸了,但我要贏,所以一定要由對方主動發起才行”,懷著這樣心理的人往往自卑孤單,把兩方都搞得痛苦不堪,人在人際交往中是不可能不受傷的,選擇冷漠,雖然可以短暫地驅逐痛苦,但無疑也放棄了獲得幸福的機會。很多時候,你只用管自己怎麼做就可以了,看到與他人的聯絡,發展與他人的情感,別人怎麼做就交給別人。無論別人怎麼做,我們都有選擇堅持和放棄的自由。
2. 追求自由
意義由自己賦予,賦予後,更要發自肺腑的去踐行它,不受感情和利益驅使,才能堅定的堅持下去,才不會回到起點去思考。
所以無論富貴,貧窮,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努力的做自己,不後悔,也不輕言放棄,併為之努力,這會帶來意義。
3. 挑戰自己
有人說,活著就是活著,享受生活,就是生活的意義,實際上我也很贊同,這是很多人期望的一種生活狀態,但問題在於這種狀態得到滿足後,人又會期望一種新的生活狀態。所以反而是帶有否定意義的困難和挑戰,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意義感。
再換句話說,生命在於折騰,克服困難,生命才會精彩,生活才會充實。
而關於折騰,不要害怕,不要覺得是浪費時間,只要自己有努力,有付出,就一定是有意義的。就像《放牛班的春天》,儘管一切迴歸原樣,但音樂的種子卻播到了學生們的心中,而且未來是不可預知的,只要你持續不斷的做,最後一定會有質的改變,而當它發生的時候,會讓你突然覺得,過去的那些付出都是值得的。而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也許過程是痛苦的,但心中一定是充滿希望的。因為痛苦無關“具體的事情”,只關乎“是不是你當下最高意願要做的事”。
4. 閱讀與行動
前面也說到,對於人生意義的回答很可能是侷限和短暫的,為此就需要不斷的思考尋求意義。其中最好的莫過於兩種方法。
一種是閱讀,人類從起源到現在,這個星球前後大約出現了300億到500億人口,但能夠稱之為思想家的人不過幾百位,流傳下來的書籍,包含著目前為止人類所有的大智慧,包含著人類有史以來對自然,社會的最深刻的思考。其實這樣的書籍也不過百本,僅僅閱讀百本書籍,其實就可以讓我們瞭解到幾千年來人類對世界、人生意義的認知,難道不是一件很值得事情嗎?
還有一個就是行動,嘗試著動起來,讓自己經歷一些不同尋常的事情。不經歷一些事情,讓自己的想法與現實發生碰撞,我們很難改變自己的思想,正如不經歷艱難困苦的人生,很難讓自己的內心產生真正的觸動。每一次的艱難困苦,都會讓我們對人生產生新的認知,使我們的思想得到一次昇華。
系列文章
冴羽答讀者問全目錄:https://github.com/mqyqingfeng/Blog
如果喜歡或者有所啟發,歡迎 star,對作者也是一種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