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5日,IDC釋出的《中國大資料平臺市場研究報告-2020》,報告顯示:
- 2020年全球大資料軟體市場規模達4813.6億元人民幣,微軟、Oracle、SAP作為Top3的廠商貢獻了30%以上的市場份額;
- 2020年中國市場,包括硬軟服在內的中國大資料市場規模達677.3億元;其中軟體部分市場規模92.2億元,硬體585.1億元。
今天的“大資料”聲音已經被“區塊鏈、人工智慧、5G、隱私計算”等諸多新興技術所淹沒,然而作為數字化轉型舉措中最基礎最不可或缺和不可跳過的一環,其市場發展從未止步。
(需注意上圖僅展示了IDC觀察到的2020年中國大資料管理平臺主流軟體廠商。事實上市場上有很多聚焦於單個或者某幾個行業的廠商基於開源社群軟體版本搭建商業化平臺並提供給終端使用者。IDC後期將增加對該型別廠商的收錄。)
華為雲位居市場第一,優勢在於政企行業的實踐積累以及ICT市場的整體生態,在產品、技術與服務層面都廣受使用者認可。
阿里雲整體市場份額位居第二,在公有云部署模式的細分市場上相對最為領先,以其自研MaxCompute、DataWorks等一系列產品廣泛應用在網際網路行業,並逐步延伸到政企領域。
亞馬遜雲科技以其全球市場的大資料技術影響力和豐富的大資料分析產品服務於中國市場的公有云客戶群體。
星環科技則屬於中國大資料產業浪潮中少有的能在大資料平臺領域產品化、商業化並且發展成功的創業公司,從開源到自研,星環科技在大資料產品走出了自主研發路線。
騰訊雲TBDS套件也廣泛部署在網際網路以及政企客戶中。
其後是新華三以及浪潮。
簡要回顧中國大資料發展10年曆史
中國大資料產業的浪潮已有近10年的歷史,不可否認,產業發展浪潮提升了各行各業整體數字化水平。業務數字化以及線上化、產業網際網路化培育了數字化生態,為企業沉澱了資料資源,也形成了一些行業特色的資料服務提供商。因為有了資料資源的積累,跨界擴充商業邊界、創新應用場景才成為可能。
從單個組織來看,行業企業均不同程度地建設了資料倉儲、大資料平臺,採集並整合了部分會員資料、生產製造資料和企業運營資料。從業務影響的角度,大資料也從在營銷環節精準獲客實現業績增長,逐步擴充套件到指導工廠車間生產排班、個性化定製等。當然,也有些未能跟上數字化浪潮的組織在大資料建設與應用領域至今仍處於空白期。
將大資料應用場景對映到技術、產品層面,在過去十年的數字化浪潮中,大資料技術已經經歷了幾次更新升級。從專注儲存的資料庫,到面向統計分析的資料倉儲,
再到面向大資料分析應用場景的Hadoop/Spark為核心的大資料平臺,都在不斷的提升資料分析利用能力。當然,隨著企業內不同架構的資料管理分析系統的建設,也加重了資料煙囪的問題,增加了資料管理工作的複雜性和難度。
大資料市場新的動力與阻力
基於過去十多年的沉澱與實踐,在今天數字經濟的浪潮中,市場對於大資料分析應用技術的認知與期望已迴歸理性,充分認識到要做好數字化、智慧化,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即補足企業的大資料基礎水平。
新的市場驅動力在於:持續的數字化轉型舉措;管理層對資料資產和基於資料驅動的決策的關注;對基於雲的軟體服務的需求繼續保持強勁勢頭;AI/ML的推動;對於資料素養、資料文化的重視;為員工提供基於資料的大規模洞察力;外部競爭環境的不確定性驅動企業投資技術已進行規劃、情景評估、決策模擬。
當然,阻力也同樣存在:缺乏能將技術與應用場景結合在一起的人才;對資料分析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缺乏共享資料的標準規範等等。
來自:雲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