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從通勤範圍、空間匹配、通勤距離、幸福通勤、公交服務、軌道覆蓋6個方面,呈現了36箇中國主要城市的通勤特徵資料畫像。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完善了“出行時間高精度提取技術”,推出《通勤時耗增刊》。計算出36個城市的單程平均通勤時耗,為城市通勤監測增加了第7個核心指標。並進一步分析了城市45分鐘可達通勤人口比重和單程超過60分鐘通勤人口比重,以期為優化城市職住關係,提升執行效率,改善居民健康狀況及生活品質,提供更豐富的依據和支撐。
研究資料來自2019年1-6月,百度地圖位置服務和行動通訊運營商手機資料,與《2020年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保持一致。
一、全國主要城市單程平均通勤時耗36分鐘
單程平均通勤時耗,是城市空間、交通效率、宜居水平的綜合體現。
36分鐘,是全國主要城市通勤人口的單程平均時耗。其中,超大城市平均通勤時耗41分鐘,特大城市37分鐘,Ⅰ、Ⅱ型大城市分別為34、33分鐘。
北京、上海、重慶、成都通勤距離超過9公里,通勤時耗達到40分鐘,是中國城市中通勤距離最遠、時耗最長的4個城市。其中,北京通勤時耗47分鐘,是全國唯一單程平均通勤時耗超過45分鐘的城市。
短時耗通勤是很多人追求的生活狀態,既滿足工作的要求又能保證生活的質量,受今年新冠疫情的影響,居民對縮短通勤出行時間的期望更加強烈。
二、全國主要城市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76%
從城市治理的角度,需要將通勤時耗控制在合理水平。45分鐘通勤保障已經成為全球大城市的目標共識。
《紐約2040—規劃一個強大公正的城市》提出45分鐘以內通勤人口比重90%,作為城市繁榮、公平、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上海、南京也提出45分鐘通勤覆蓋80%-90%作為城市執行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質的衡量標準與發展目標。
36個全國主要城市45分鐘以內通勤人口比重76%。其中,超大城市45分鐘通勤人口比重僅有69%,特大城市74%、Ⅰ型大城市80%、Ⅱ型大城市83%。對於超大和特大城市,距離45分鐘通勤覆蓋80%-90%的發展目標尚有一定差距。Ⅰ型大城市中大連、合肥、長春、哈爾濱和長沙,45分鐘通勤覆蓋也尚未達到同等規模的平均水平,城市通勤支撐與保障不足,居民的交通出行和生活品質亟待提升。
三、超千萬人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
關注極端通勤,避免超長通勤帶來的身心傷害與社會問題,是構建城市風險防範體系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也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舉措。
36箇中國主要城市中有超過1000萬人,佔通勤人口的13%,正在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之苦。其中,超大城市單程大於60分鐘的中心城區通勤人口比重18%,北京更高達26%。
長時間通勤佔用了人的日常運動、睡眠等生活時間,嚴重損害身心健康。瑞典于默奧大學社會地理學教授Erika Sandow研究指出,上下班耗時超45分鐘,離婚率將增加40%。
結語
關注通勤時耗,是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直接體現,是營造美好人居環境的重要途徑,是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落實到具體工作的核心載體。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