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監測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主要城市總體60分鐘以上通勤比重為12%,同比降低1%,超過百萬人的極端通勤狀態得到改善,35個年度可對比城市中25個城市降低、只有5個城市增加,西寧、廈門是改善最顯著的城市,但瀋陽、長春、北京、重慶、大連極端通勤還在增加。
同時21個城市通勤距離縮短,單程平均通勤距離超大城市平均水平為9.1公里,特大城市8.2公里,I、II型大城市分別為7.7公里和7.2公里,同比減少0.1-0.2公里,其中,深圳、西寧、銀川、長沙、濟南、蘭州、石家莊、鄭州減少超過0.3公里。
趙一新分析稱,城市通勤空間條件惡化的兩個顯著趨勢是職住分離增加、公交保障降低:14個城市職住分離增加,武漢、重慶、廈門、寧波、南昌等最顯著;45%的通勤者45分鐘公交可達,軌道交通里程少的城市公交保障能力下降;2020年全國新開通1000公里軌道交通線路,然而軌道覆蓋通勤比重平均僅提升1%,北京、廣州、南昌、南寧、青島、上海等城市這一指標甚至不升反降,雖然有疫情對軌道交通客流的影響,仍需要關注軌道交通的網路客流效益。
與此同時也注意到,深圳是5公里以內幸福通勤提升最快的城市,保持了超大城市中最低的職住分離度,有效提高了4%的軌道覆蓋通勤比重,使其在約40公里的空間尺度上實現高效執行,併成為平均通勤距離減少最多的城市;武漢是職住分離度和平均通勤距離指標惡化最快的城市,職住空間的變化使武漢的軌道覆蓋通勤比重下降2%,公交通勤保障能力下降2%,導致通勤時耗增加,武漢也是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下降最多的幾個城市之一。
此外,中國主要城市萬人單程通勤交通碳排放量總體平均值為5.7噸/日,換算每人、每年(往返)通勤交通碳排放量為0.29噸。短距離通勤和綠色出行有助於降低碳排放,超大城市中深圳的萬人單程通勤交通碳排放量為5.5噸/日,遠低於多數特大城市甚至大城市中長沙、蘇州和西寧,這受益於深圳良好的職住平衡、相對較短的通勤距離和超過75%的綠色出行比例。
超大城市45分鐘內通勤比重降低,北京仍最低
提高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是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的重要目標,是城市規劃和交通服務水平的綜合體現。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等多項國家層面規劃都將45分鐘通勤比重達到80%以上作為重要目標。
《通勤監測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主要城市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總體平均水平為76%,其中超大城市68%、特大城市73%,距離目標尚有較大提升空間。35個年度可對比城市中,14個城市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同比降低,其中9個集中在超大、特大城市,廣州、武漢、青島、大連下降幅度超過3%。北京仍然是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最低的城市,僅有57%,並且同比降低1%。
同時15個城市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在提高,6個城市同比持平,其中杭州、南京、廈門、合肥、海口、寧波提升超過2%。
平均通勤時耗是居民通勤出行直觀感受和生活品質的重要影響因素,已被納入“城市體檢指標體系”作為衡量城市交通便捷的重要指標。《通勤監測報告》指出,2020年全國主要城市總體單程平均通勤時耗36分鐘,與2019年持平。北京仍是單程通勤時耗最長的城市,達到47分鐘,同比沒有增加,緊隨其後的時耗最長的城市分別是重慶40分鐘、大連38分鐘、西寧35分鐘。
但也有6個城市通勤時耗降低,上海同比減少2分鐘,西安、南京、廈門、合肥、寧波5個城市,同比減少1分鐘。13個城市通勤時耗小幅增加,其中I、II型大城市有10個。
PDF版本將分享到199IT知識星球,掃描下面二維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