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疫情穩定的新常態下,“雙十一”點燃了消費者的購物熱情,在購物熱潮中,消費熱點、消費者理念與行為將出現哪些變化?本文基於消費者調研的定量分析資料,與您共同探討“雙十一”,消費者的購物計劃與活動偏好的最新變化趨勢。
雙十一網購心理都在發生著變化
從2009年第一次雙十一購物節至今,十餘年時間,在這一購物狂歡節中,“血拼”、“剁手”成為買家的關鍵詞,網購工具、網購清單和網購心理都在發生著變化。
通過調查資料顯示,在雙十一期間,消費者看到喜歡的商品買下來的可能性比平時高12%,衝動型消費的可能性比平時要高11%。“看到很多人買會跟著買”的從眾消費行為的可能性比平時要高10%,如為了湊單滿減,花錢買了很多不需要的東西。在受訪結果中也發現從跟風熬夜搶購到理性消費的心理變化:可看到“持續關注商品,降價才買”的理性消費比平時要高10%。
是否參加過雙十一的消費者網路購物差異
雙十一舉辦了很多年了,消費者網購習慣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從網購頻率來看,參加雙十一的消費者每半個月一次網購的概率比未參加的消費者高3%,其中女性消費者佔70%。 從網購最多物品來看,參加雙十一的消費者網購衣服箱包的概率比未參加的消費者高6%,其中女性消費者佔72%。 從過去一年的總花銷來看,大多數消費者的網購費用在500-1000元, 這其中,65%的消費者來自農村鄉鎮地區。可見“雙十一”正在帶動一場中國縣域及以下市場的全面消費升級,讓這些地方的使用者,真正擁有了釋放自己強大消費力的機會。
雙十一網購行為的男女差異
從網購的物品來看,男性和女性消費者網購最多的都是衣服箱包,網購較頻繁(每週1-2次)的男性還會常常購買圖書文具。
從網購的物品來看,男性和女性消費者網購最多的都是衣服箱包,網購較頻繁(每週1-2次)的男性還會常常購買圖書文具。在雙十一活動中,可以發現,平時網購更頻繁的女性消費者,在雙十一活動的消費金額也更高。從沒有參加“雙十一”網路購物的原因中,我們發現網購較頻繁(每週1-2次)的男性消費者認為是商家的噱頭,而大多數女性消費者沒有參加雙十一的原因是沒有想買的東西。對很多消費者來說,雙十一也從新事物變成了“老朋友”。對於雙十一這個全民購物狂歡節,消費者還需要理性看待,量力而行,作為商家一種營銷手段,也會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實惠。如果剛好有需要,這個時候買比較划算,屬於互惠互利;如果沒有需要,也不要為了買而買,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本文章中的所有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分析、預測、建議、資料、圖表等內容)僅供參考,拓端資料(tecdat)不因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產生的或因本文章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