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指認知能力喪失的病症,最常見的形式之一便是阿爾茨海默症,就目前而言,人們還未充分了解其病因,因此暫時沒法驗證有效的預防措施,儘管如此,學習一門外語或許有助於延後痴呆的發病時間。 在進一步探討這種可能性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對痴呆和大腦衰老的幾種常見誤解。 首先,痴呆並非正常衰老的必經之路,大多數老年人並不會患上阿爾茨海默症或其它形式的痴呆症,其次,痴呆症和普通的健忘並非一回事!
雖然這些比喻很生動,但大腦實際上並不是一塊肌肉,與肌肉不同,大腦永遠處於活躍狀態,即使在休息和睡眠時也會保持工作,此外,雖然有些肌肉細胞的壽命只有短短几天,但腦細胞卻可存活終身,不僅如此,人的一生中還會不斷生成新的腦細胞。
既然大腦不是肌肉,大腦可以得到鍛鍊嗎?
我們同樣無法確定。如今有許多電腦和手機軟體聲稱能“訓練大腦”,提高多種認知能力,但研究顯示,儘管這類訓練或許能提高使用者針對該任務本身的能力,但似乎並不會提高其它能力。換句話說,練習“找字母”的任務能夠提高你找字母的能力,但不一定會提高其它感知能力,玩“猜字謎”遊戲也只能讓你更擅長猜字謎而已。
學習外語能夠提高認知能力的最有力證據其實來自對雙語者的研究。能夠接觸兩門語言的兒童最容易發展出雙語能力,無論是在家庭中(如母親說中文,父親說英文)、或是學校裡(正式的早期語言教育),但成人也可以後天習得雙語。
雙語能力和多語能力其實比你認為的更常見。據估計,全世界只會說單門語言的人其實可能比雙語和多語者還要少。雖然在許多國家,大多數居民都說同一門語言(比如德國和日本),但也有些國家有好幾門官方語言。
例如瑞士總人口僅和紐約差不多(800萬人左右),卻有著四門官方語言:德語,法語,義大利語,以及羅曼什語。在非洲的大部分地區,很多人也常常在家講當地語言、在市場上則說阿拉伯語、斯瓦西里語、法語和英語。可見雙語和多語能力在全球都十分常見,至於認知能力,針對雙語者和多語者開展的研究結果頗為振奮人心。
首先,雙語者在選擇性注意和多工處理的測試中的表現優於單語者。選擇性注意可以通過“斯特魯普測試”來評判。測試中會給受試者們看一系列用不同顏色書寫的顏色詞。受試者的任務是說出這些詞是用什麼顏色寫成的,而不是詞語表示哪種顏色。(你可以在網上搜一搜“斯特魯普測試”,自己試試看。)
由於測試者能看懂“藍色”這個詞,就很難忽略掉它的意思、而這個詞實際是用綠色寫成的。雙語者在斯特魯普測試中的表現要優於單語者,並且在其它判斷選擇性注意的測試中也是如此。
雙語者也更擅長多工處理,有一種解釋是,雙語使用者一直在抑制其中一門語言的使用,而這種抑制過程可以提高其它活動中的綜合認知能力。
事實上,雙語使用者在多種認知能力測試中的表現都優於單語者,比如開展概念形成任務、遵循複雜指令、切換成新指令等等,不過,雙語者並非在所有認知領域中都佔有優勢。
與單語者相比,雙語者的詞彙量更小、從記憶庫中檢索詞語也耗時更長,但從長期來看,雙語使用者的認知與語言能力呈壓倒性優勢,足以蓋過上述兩點問題。
假如雙語能力真的可以惠及其它認知領域,那麼雙語使用者的阿爾茨海默症發病率應當低於單語使用者才對,或至少發病更晚,事實上,的確有證據支援這一論斷。
一項研究中,單語者的平均發病年齡為71.4歲,雙語者則為75.5歲,四年算是一個相當大的差距,並且無法用兩個群體間的其它系統性差別來解釋。
另一項在印度開展的研究也發現了極其相似的結果:即使在性別、職業等其它潛在影響因素受到控制的情況下,雙語患者出現痴呆症狀的平均年齡也比單語者晚4.5年。
此外,雙語能力對年老後的認知能力也有正面效果,即便第二語言是成年後習得的也是如此。最關鍵的是,只有持續使用兩門語言的人才能表現出雙語能力的正面效果。
儘管這類研究很鼓舞人心,但仍未說清楚雙語者和單語者之間究竟存在哪些區別、以及為何會存在這些區別。
因為這些研究僅考察了已經成為雙語者的人的病史,因此只能說明兩類群體之間存在區別,但無法解釋為何會出現這種區別,要想弄清兩類群體的發病年齡有所不同的原因,還需要開展進一步研究。
其它研究顯示,要想預先阻止痴呆症發病,開展大量社交也很重要。不過,擁有活躍社交生活的老人往往本就比足不出戶、很少社交的老人身體健康,因此很難說清,究竟是積極的社交能夠避免痴呆症、還是不患痴呆症的人更喜歡社交。
不過,就算學習外語不是什麼萬靈藥,至少能讓你學會一門外語,多掌握一門外語有些什麼好處,我們可是很清楚的。
自 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