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環境學習,真的能提升記憶力。
一項新研究顯示:
在新鮮環境中,大腦的海馬體往往會分泌更多“快樂因子”多巴胺,人能在相同時間內記住更多單詞。
而且這招兒對年輕人來說尤其有效!
研究人員找來了數百名志願者,透過一系列實驗後發現:青少年在新環境下背單詞,準確率能提升達 25%。
相關成果論文已登上了 Scientific Reports。
換個環境,年輕人記憶力提升明顯
前來參與測試的志願者共計 439 位,他們的年齡跨度還挺大:下至 8 歲,上至 67 歲。
研究人員把志願者們分為 4 個年齡段:兒童(8-11 歲)、少年(12-17 歲)、中青年(18-44 歲),和中老年(45 歲及以上)。
有意思的是,他們並沒讓被試們到不同的現實環境中測試,而是用 Unity 專門設計打造了 2 個虛擬環境 (VE) 。
(大概是為了實驗更嚴謹以及方便控制變數吧)
參與者透過電腦螢幕看到這 2 個環境,他們可以操控調整自己的位置和視角。
△ 兩個虛擬環境的截圖
首先,所有參與者都有 3 分鐘時間來熟悉其中任意一個虛擬環境。
熟悉完環境後,他們需要為自己的喜悅程度和興奮程度打分。
然後,一部分人繼續待在這個環境中,而其他人則會看到新的環境,同樣用時 3 分鐘;並且大家需要再次為自己的喜悅和興奮程度分別打分。
資料分析結果顯示,不管是否更換新環境,大夥兒的心情看起來都無明顯變化,只有兒童組稍高一點。
接下來,被試們被分為 2 組,每組都有各個年齡段的人。
他們將在目前所處的環境中看到以隨機順序先後出現的 15 個不同單詞。每個單詞顯示 3 秒,相鄰 2 個單詞播放間隔 0.5 秒。
在觀看過程中需要儘可能記下更多單詞,並分別回答 2 種不同的問題。(這些單詞他們本身都認識)
第一組參與者看到每個單詞後,需要立刻回答一個問題:這個單詞表示生物(如:牛)還是非生物(如:椅子)?
研究人員把這個過程稱為“深度編碼任務”。
第二組參與者則需回答另一個問題:單詞的首字母是開口的(如:F)還是有封閉的(如:A)?
這個問題看起來更簡單,於是研究人員稱此過程為“淺層編碼任務”。
完成編碼任務後,被試們都需要做一些簡單的算術題,來稍微“重新整理”下腦子。
隨後是“識別測試”環節:依次出現 25 個單詞,其中 15 個是剛才看到過的,其餘則是新的。每個人需要根據記憶,指出自己是否見過當前單詞。
Emm… 如果你覺得上述這些過程看起來有點兒繁瑣的話,其實它們可以被總結成一張圖:
接下來,研究人員統計分析了所得資料,最終發現:
兒童、青少年和中青年更換了環境後,記單詞的表現總體都更好(完成深度編碼任務中青年除外)。
其中,12 至 17 歲的青少年在換到新環境後,能正確記住的單詞量提升最明顯,最高可達 25% 左右。
而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繼續處在熟悉的環境中,反而能記住更多單詞。
另外,青少年和中輕年人的記憶綜合表現,比兒童和中老年人要高。
研究者還將此結果對比了先前實驗得出的“人生命週期多巴胺數量曲線”,然後發現人們的記憶綜合表現和多巴胺數量起伏一致:
於是他們認為,人們的記憶力和多巴胺水平呈正相關。
論文一作兼通訊作者 Marit Ruitenberg 教授分享了她對本實驗結果的看法:
兒童的海馬體還沒發育完備,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新奇的東西對其記憶沒有太大的強化作用。
中老年人的多巴胺分泌系統在逐漸退化,所以新東西對他們的記憶力也沒明顯幫助。
不過 Ruitenberg 教授也指出:
雖然更換新環境對兒童和中老年目前看起來沒啥效果,但再加上更多新鮮的刺激或許會有效。
該成果將有助於深入研究阿爾茨海默病、焦慮症等,並研發出更好的治療方案。
Anyway,當面臨考試或 Deadline 時,如果你還在為自己背不進東西感到很“蕉綠”,不妨換個環境試試。
至少能換種心情,而且往往還能收穫“記憶力 BUFF”哦~
論文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2-20562-4
自 量子位